你認為最好的RTX 2080顯卡是哪張?為什麼?

小超帥哥


在高性能圖形領域,因為英特爾的HD Graphic核顯缺乏足夠競爭力,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圖形市場都能夠看成是兩名成員之間的有來有往的爭鬥的寡頭壟斷市場,但是如果說兩者在開普勒、南方群島時期還能平分秋色的話,那麼現在的市場已經有越來越偏像綠色集團的趨勢,而天秤發生傾斜的關鍵時刻應該是麥克斯韋(Maxwell)架構,我們還記得2015年6月份的R9 Fury X,無論是命名,還是架構、技術都是全新的,但是依然無法挑落GTX 980 Ti。自從差距開始拉大,因為在第二年隨著製程紅利的積累,帕斯卡架構成為英偉達近年最為成功的架構,春夏之交發布的GTX 1080意味著在性能、能耗比,甚至是功能方面,市場已經沒有能夠挑戰的對手。

直到15個月後的2016年,即次年的夏天,或許是距離太遙遠,RX Vega 64、56顯卡終於姍姍來遲,前者終於能夠挑落15個月前的旗艦GTX 1080,但這份意義有多少呢,因為4個月前,採用大核心的GTX 1080 Ti就已經發布,距離最頂端的性能,紅色小隊始終有段距離,而且即使是這樣,在很快就到來的秋天,GTX 1070 Ti的到來對織女星的挑戰不可小覷。

再來就是剛剛過去的2018年的故事,上半年開始沒多久,圖靈、安培的謠言簡直讓我們寸步難行,從命名到架構再到價格,第一次讓我們覺得消息多得礙眼,就像能見度不足50米的霧霾天,後來3月份的遊戲開發者大會,微軟發佈的DirectX Raytracing成為重要的方向牌,5個月後的科隆遊戲展,我們終於得以一窺圖靈架構的來龍去脈,最後揭曉答案的9月份,RTX 2080 Ti、RTX 2080成為新架構的第一批成員,它們同時還是首款能夠在消費級遊戲顯卡當中支持實時光線追蹤的產品,自此,圖靈的故事正式開始。

站在“目的驅動行為”的邏輯上,我們知道因為要在新的時代帶來足夠有前瞻性的功能,圖靈架構將非常神奇的光線追蹤、深度學習功能收入麾下,反映在結果方面我們都知道分別是DXR(DirectX Raytracing)、DLSS(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e),前者可以帶來前所未有的光影效果,後者可以通過深度學習解放一部分性能,因為可以明顯提高性能,帶來更流暢的幀率。 截止到今天,圖靈顯卡家族已經容納RTX 2080 Ti、RTX 2080、RTX 2070、RTX 2060,以及並不支持光線追蹤、深度學習抗鋸齒功能的GTX 1660 Ti,定位覆蓋2000元至6000元往上的這段非常廣闊的定價空間。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兩項重要的功能都不是通過軟件來實現的,都是採用的硬件方案,這點我們值得在評測開始前好好複習圖靈架構的主要特點:即通過RT Core、Tensor Core來實現複雜的功能(不過後者並非是實現深度學習的唯一方案,微軟的Windows ML就是基於軟件方案的),結果就是核心面積的飛躍式增長。我們通過簡單數字來梳理看看,在帕斯卡時代,代表著小核心的GP104內部每組SM單元包含128CUDA核心,這點跟大核心的GP102是保持一致的。

但是在圖靈時代則是緊跟著GP100、GV100,每組SM單元包含64 CUDA,並且每組SM單元配備Tsensor Core×8,RT Core×1,這樣的結果就是即使是TU106核心聽起來似乎很甜點吧,但是它的445平方毫米已經接近GP102大核心的471平方毫米,RTX 2080、RTX 2080 Ti分別使用的TU104、TU102核心面積分別達到545平方毫米、754平方毫米,前者甚至要超過曾經的Tesla P100加速卡,後者距離擁有恐怖的5120 CUDA的Tesla V100加速卡都已經不遙遠。

我們在年前帶來過RTX 2070顯卡的橫評,而現在我們即將要開始測試RTX 2080顯卡。首先複習下參數,RTX 2080是擁有46×64=2944 CUDA、46×8=368 Tensor Cores、46 RT Cores,8GB GDDR6顯存、頻率很容易超過1.9GHz、售價普遍在5599元往上的高端旗艦顯卡,即使是7nm顯卡已經到來 的今天,它都是高性能遊戲市場最有競爭力的顯卡之一,不過話說回來,RTX 2080採用的TU104-400核心並非完整的核心。

其他方面,GPU Boost 4.0技術結合更先進的12nmFFN工藝能夠在晶體管數量進一步增加的前提下壓榨頻率、GDDR6顯存 憑藉更高的頻率(14GHz)能夠帶來更高的帶寬,為4K UHD Gaming帶來更好的支持,視頻接口部分的Virtual Link(USB Type-C)接口能夠為虛擬現實頭顯設備簡化連接,一根線纜就能代替以前的HDMI、USB 3.0、Power三根線纜。

規格表,點擊放大

我們這次橫評的顯卡包括iGame、華碩、耕升、技嘉、索泰、映眾六家旗下的Vulcan X OC、Strix OC、G魂極客版、Aorus Xtreme、玩家力量至尊(PGF)、冰龍版,全部是各家廠商旗下的壓箱底的旗艦產品,希望你能夠在閱讀中找到青睞的顯卡。

拓展閱讀:《以提前到來的未來之名,吹響光線追蹤的嘹亮號角吧》《抗鋸齒技術的新節點:深度學習超級採樣(DLSS)到底是什麼》《戰地V》深度學習抗鋸齒性能測試:對它最友好的竟然是4K》《超能課堂:從桌面到移動,NVIDIA的追光大計》《超能課堂:RTX顯卡支持的實時光線追蹤是什麼?》《超能課堂:NVIDIA RTX“光追”顯卡的秘密——GDDR6顯存》

然而在橫評前必須要說的是,在以前眾多的顯卡橫評中,我們總結出了一套衡量顯卡性能的評測標準,包括衡量綜合性能的超能指數以及衡量購買推薦度的性價比指數,這套標準事無鉅細,應該是大家所看到的橫評中評測細節最多的,可很好地衡量顯卡優缺點。但這也是針對以前的帕斯卡顯卡,而去年下半年NVIDIA發佈了圖靈顯卡後,由於工藝升級幅度不大,可供利用的頻率紅利並不多,基本上已經被Pascal一代顯卡榨乾,因此到了RTX顯卡時代,非公版顯卡頻率大都接近,還有GPU BOOST 4.0加持,上限基本已經確定,大家頂級非公版性能差距不會太大,折算到遊戲成績中,可能就是2-3fps的區別。

你們別不信,這次橫評測試內容就先從基準、超頻性能測試開始,讓大家看看非公版顯卡們性能差距到底有多少。搞不好,到最後,可能你考慮的因素就只剩下外觀、價格了,這個價格合適、樣子又長不得不錯,然後就買了。所以跟之前的RTX 2070橫評一致,本次RTX 2080顯卡橫評不會採用評分制,因為大家在各方面性能表現差異不大,去掉了評分環節,仍會列舉出相應的成績大家參考,並就每一款顯卡的特點以及缺點做一個點評。

測試平臺、測試注意事項及其他說明

還是老規矩,我們先來介紹測試的平臺,處理器使用的是Intel Core i7-8086K,通過華碩玩家國度Strix Z370-F主板將全核頻率鎖在4.5GHz,內存是兩根威剛XPG D80 8GB*2組件雙通道,驅動因為時間的關係選擇的是之前的GeForce 417.35,散熱器選擇的是ID Cooling DashFlow 240水冷。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測試的顯卡當中,七彩虹的iGame RTX 2080 Vulkcan X OC顯卡是擁有一鍵超頻開關的、華碩RTX 2080 Strix O8GB顯卡擁有高性能、低噪音兩種工作模式、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能夠手動加裝第四幅風扇,對於它們,我的原則是將所有能夠用來提升表現、強化性能的選擇全部投入使用,重複一次,全部啟動100%狀態,所以本次測試中的性能、散熱、功耗、噪音都是代表高性能方案的數據,比如說原本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顯卡的原本三風扇是支持待機停轉的,即完全的安靜無噪音,但是第四個小風扇則沒有,而且轉速蠻高的,所以這會影響待機噪音。

在全部開啟類似一鍵加速的功能、確保所有測試顯卡都處在最佳狀態後,我們先別看成績,先來看看大家的高負載時核心頻率的設定,我們通過壓力很高的3DMark TimeSpy測試來看看這兩張顯卡的主頻,大家可以看到最高的兩款顯卡分別是來自華碩的猛禽,還有來自耕升的G魂極客版顯卡,前者在1980MHz-2010MHz左右浮動,後者在1995MHz-2025MHz浮動,考慮到TU104核心的規模這已經是很高的調校,接下來的iGame RTX 2080 Vulkcan X OC、索泰的玩家至尊力量、技嘉的RTX 2080 Xtreme都處在一致的水平,再接下來就是映眾的冰龍,負載到最後的時候頻率時1920MHz-1935MHz,然而有經驗的玩家都知道,這點差距在現實的體驗中的區別近乎忽略不計。

參測RTX 2080顯卡外觀賞析

千萬別眨眼,在顯卡客觀數據表現越加趨近同質化的今天,顯卡的外觀設計是區分彼此的重要價值,我相信很多讀者就是在選擇顯卡的時候,外觀的設計是否討喜就是重要的依據。

華碩ROG RTX 2080 Strix 08G

華碩的ROG Strix系列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依然是經典的設計風格,三風扇搭配塑料但是有磨砂質感的導流罩,暗黑色西搭配稜角分明的外觀非常能夠捕獲男性用戶的青睞,張揚與低調互為表裡,不會顯得誇張但是叫人不可小覷,雖然這種設計已經沿用多年,老玩家可能希望見到求變的設計,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成功而經典的設計,尤其是搭配系列經典的電子紋路裝點,顯得動感異常。

暗色系配色、張揚與低調結合的整流罩

整體非常的流暢、和諧,是比較成熟且成功的設計

採用8+8Pin供電,尾部有包括FanConnect在內的接口

全新的連體式扇葉,帶來更低噪音

採用2.5槽設計,接口為HDMI*2、DP*2、USB Type-C*1

切換高性能、低噪音撥鈕

背板集合電子紋路的時尚元素,動感異常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前面我們有提到華碩的猛禽Strix系列經典的設計是一種在張揚與低調中結合相當恰當的產品,而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顯卡則繼承家族系列中非常張揚、在表達自我的路線中繼續大步往前走,顯卡表面是呈“X”型交叉的“施劍者(Sworizer 2.0)散熱器”,表面非常猙獰,彷彿獠牙大開的野獸。整流罩表面的紋路是採用浮雕工藝雕刻的,凹凸手感非常清晰,因此手感相當好,另外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整流罩的紋路、扇葉的紋路都有模仿鯊魚造型的設計。另外如果你是對於光汙染效果不太感冒的用戶,那麼iGame Vulcan顯卡非常適合你,因為它的燈光設計是偏向節制、剋制的,發光面積並不多,跟兇猛的整流罩相比還真有些“清淡”呢。

手感很傑出的Vulcan,紋路清晰,質感很不錯。

表面的第二代iGame Status Monitor顯示屏面積達、玩法多,還能上傳GIF

採用8+8Pin供電

模仿鯊魚鰭的扇葉

似乎很像兩隻眼睛?

由於整流罩比較張揚,因此高度有些祈福

側面有一鍵超頻,還有DP*3、HDMI*1、USB Type-C*1

磨砂背面相當有質感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

耕升的這張G魂極客版還是非常喜慶、歡樂,感覺就像橫放的喜糖,或者本命年的網友可以考慮(哈哈,開玩笑啦)。因為本身的定位沒有其他諸如猛禽Strix、玩家力量之至尊(PGF)系列那麼高端,所以你能夠看得出耕升G魂極客版的整流罩塑料感比較濃厚,但其實拿到手你會覺得還是挺好看的,不要低估。耕升G魂極客版的整流罩採用比較中規中矩的設計,挑不出太多缺點,但是風扇、燈光都比較常規,事實上三風扇當中僅僅中間那副風扇是會亮燈的,在大多數參賽選手都講究或為華麗、或為精緻的燈效的陣容當中,耕升 G魂極客版顯得比較低調、中規中矩。

頂部的小風扇會亮燈,但是噪音比較明顯

跟大家爭相研發具特色的風扇扇葉相比,G魂極客版扇葉比較普通

能夠發光的僅僅是中間這副

外接供電位置跟其他顯卡不同,在尾部的末端,與顯卡方向平行

表面呈鋸齒性,整體還是很工整的

厚度如圖,接口包括DP*3、HDMI*1、USB Type-C*1,那個撥鈕是切換備用BIOS的

背板其實比較樸實,發光區域僅僅為左側“魂”字Logo

技嘉RTX 2080 AORUS Xtreme

這些年技嘉的高端AORUS Xtreme系列顯卡一直在反覆嘗試不同的風格,雖然語言都很類似,但彷彿一直在希望找到更好的外觀設計方案,這次技嘉的AROUS Xtreme系列就有些很大膽的不同,比如說外觀的“重巒”式散熱器,你可以看到在風扇的頂端是巨大的外骨骼支架,然後跟外部的兩幅風扇相比,中部的風扇明顯存在扇葉的缺口,三幅風扇是兩兩交錯鋪設的。不過整體來說,技嘉的AROUS Xtreme還是很大程度繼續沿用以往的暗黑色低調、力量風格,黑色的質感要比映眾的冰龍好很多。

頂部的AORUS Logo會發光,整體看起來彷彿是不規則的尖利岩石聚合而成

兩側風扇扇葉特寫

中間風扇扇葉特寫

依然是8+8P供電,其實技嘉的這款整流罩設計還是挺帥的

橫著看還是不錯的罷

接口部分包括DisplayPort*3、HDMI*3、USB Type-C

背板設計還是頗有些質感

映眾RTX 2080冰龍版

映眾的冰龍顯卡設計風格跟之前的GeForce 10系列有巨大的不同,整體結構自原來的修長、簡潔變為如今的強壯、複雜。原本以前的冰龍顯卡都是灰色的整流罩,現在變成純黑色,表面的三風扇模塊是能夠免工具直接更換雙風扇形態的,差別就是轉速、噪音。風扇模塊的交叉部分是能夠發光的。其實大面積的黑色整流罩原本能夠營造出不錯的觀感,但是映眾這張冰龍顯卡無論是摸起來還是看上去,都欠缺一絲高端顯卡所應用的質感,跟周圍的高端產品相比顯得比較普通。好在冰龍顯卡還是有屬於自身的優點的,比如說搭載的頂端顯示屏,能夠顯示溫度、頻率、轉速、使用率等等信息。

頂端有增加顯示屏,這是冰龍史上的第一次

新設計的冰龍是你的菜嗎?

風扇扇葉部分的特寫

8+8Pin供電,整體厚度看起來有些突出

接口部分包括DisplayPort*3、HDMI*1、USB Type-C

背板的起伏設計有些像鎧甲,又像跑車前端的導流翼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

索泰的這張PGF(玩家力量至尊)顯卡外表因為勾勒、起伏很明顯,所有非常有機械感、工業感,但是你認真看這些勾勒中白色的部分,其實全部都是發光區域來的,如果說私信的話,如果你喜歡活躍、有張力、夠動感的燈光,那麼索泰的玩家力量至尊、技嘉的Xtreme顯卡是最適合你考慮得選擇。顯卡頂部能夠看到品牌系列Logo經過重新設計後的“PGF”字樣,而且還以很銳利的形式出現在風扇上,黑色色系的風扇跟猶如機器一般的灰色整流罩非常搭配,如果你是喜歡陽剛、堅韌風格的玩家,索泰的這張玩家力量至尊值得你考慮(或者可以類比為曾經的底特律活塞隊)。

側面能夠看到裡面的金屬框架,還是很有規模的

風扇扇葉部分特寫,外側的兩幅跟中間的是不同的

這是中間的風扇

跟很多高性能的RTX 2080類似,都是8+8Pin供電

末端的接線用於背板的燈光,要注意呵護

索泰在接口部分有直接寫明名稱:DP*3、HDMI*1、USB Type-C*1

這張背板非常有規模,另外你還能看到索泰的Power Boost模塊

參測顯卡燈光展示

這部分主要用來呈現我們的參測顯卡的燈光,在目前客觀性能越來越接近、基於主觀喜好的外觀設計越來越重要的年代,燈光設計的重要性是越來越重要的,甚至要某種程度超過客觀性能。我們這裡就來逐個展示各張的燈光設計。

華碩ROG Strix RTX 2080 O8G

華碩的燈光設計相當低調,正面的發光區域就僅僅是風扇周圍的燈條,相當剋制,甚至在頂部的玩家國度(Republic of Gamer)Logo字樣的發光面積都非常剋制,背面的標識反而顯眼得多,你甚至通過LED ON/OFF按鈕隨時關閉燈光。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iGame RTX 2080 Vulcan這次的燈光設計非常低調,甚至低調到在正面似乎難以觀察到整流罩下方的隱藏式燈條,需要一定角度的傾斜才能看到。

正面的燈光近乎難以察覺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顯卡的燈光設計或許是除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顯卡之外最為低調的,正面僅僅是中間風扇能夠亮燈,並跟頂部額頭位置的GameSoul Logo能夠保持燈光同步,額外加裝的小風扇同樣能夠亮燈,背面的燈光設計同樣比較節制,是小小的“魂”Logo。

技嘉RTX 2080 AORUS Xtreme

技嘉RTX 2080 AORUS Xtreme正面的燈光主要鋪設在整流罩邊緣部分,而中部風扇的AORUS Logo同樣能夠亮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風扇扇葉的最外部稜角位置,就彷彿劃過天際的流星,說真的非常酷炫(然而我們的編輯之間似乎對這點有不同意見)。

正面燈光

映眾RTX 2080冰龍顯卡

映眾冰龍顯卡這次的燈光區域可能是最大的、發光設計是最大膽的,大家可以看到正面的額頭“GeForce”Logo字樣、風扇支架全部都能發光,希望有儘可能多的燈光填充機箱的讀者可以考慮這張產品。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

其實索泰近年同樣在嘗試不同的設計風格,但不管怎麼說採用新設計的玩家力量至尊的燈光效果非常好,他們採用大量的ARGB燈帶勾勒顯卡的表面,效果非常好看。

參測顯卡散熱器規模解析

在諸多客觀性能的統計維度當中,散熱性能的重要性已經慢慢超越基準性能,成為或許是重要的評價尺度。因為大家的基準性能可能都非常接近,超頻性能都超不動,但是散熱水準就會有較大的出入,因為要達到較好的散熱性能需要在結構、材料方面下足功夫才行,很難有捷徑。在這裡我們來集中看看不同的顯卡在散熱規模方面是怎樣的水平。

技嘉RTX 2080 AORUS Xtreme

首先來看看技嘉的散熱規模,GPU核心的接觸方式是熱管直觸,連接散熱底座的還有七根熱管,針對顯存、供電電感、MOSFET、聚合物電容預裝有較多的散熱膏脂,但是並沒有加裝強化散熱中框。

熱管直觸、七根熱管

大量導熱膏脂能夠保證元器件熱量散熱足夠快

華碩ROG Strix RTX 2080 O8G

華碩的散熱器有強化金屬中框,其中有針對顯存部位的散熱膏脂,另外散熱器本身有針對供電電感、MOSFET塗抹散熱膏,GPU核心的接觸方式是工藝相當優秀的MaxContact打磨技術,搭配六根熱管。通過精度相當好的打磨工藝讓核心與底座之間的間隙達到最小。

底座表面打磨相當好的MaxContact工藝,搭配六根熱管

有測有針對元器件而加裝的散熱膏,但是還是想感嘆鏡面底座很漂亮

散熱金屬框架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的核心接觸方式是直觸純銅底座,底座旁還有針對顯存芯片的散熱膏。連接底座的六根熱管,另外散熱金屬框架上面還有針對MOSFET而鋪設的散熱膏脂。

GPU直觸純銅底座,旁邊有針對顯存的散熱膏

搭配六根熱管

強化散熱框架,上面的散熱膏是很重要的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顯卡非常特別,他沒有使用金屬散熱框架,但是它有使用非常難得、但是非常高效的真空腔均熱板(Vapor Chamber)技術,Xbox One X就有使用過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跟我們常見的熱管原理相似,熱傳遞非常快,效率非常高。在核心周圍還能看到針對顯存而鋪設的散熱膏脂,一側則是針對供電電感、MOSFET、聚合物電容等元器件鋪設的散熱膏。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

耿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同樣採用GPU核心直觸純銅底座的設計,在底座的周圍鋪設有針對顯存的導熱膏,連接底座的是六根熱管。耿升有加裝強化散熱金屬框架,並且應該有在框架的下方鋪設針對其他供電元件的散熱膏。之所以說是“應該”,是因為我在拆卸框架的時候,有一處十字螺絲的螺紋因為太小、太淺,在扭的時候被螺絲刀扭花,螺紋已經無法提供作用力,所以不乏拆卸金屬框架。

映眾RTX 2080冰龍版顯卡

映眾冰龍顯卡同樣是採用GPU核心支持底座的形式,但是底座的面積並不大,搭配六根熱管,而所有的導熱膏全部鋪設在散熱輔助金屬框架上面。

參測顯卡規格用料解析

既然已經把散熱器給拆解完成,我們就來看看這六張顯卡的規格、用料情況,看看大家堆料得如何,首先來看看技嘉RTX 2080 Xtreme,核心沒有疑問,使用的是TU104-400A-A1核心,顯存來自美光的D9WCW GDDR6系列,它用搭配12項+2項供電,分別是核心與顯存。MOSFET是來自安森美的FDMF 3170 DrMos,我們的老相識。PWM主控包括兩顆,都是uP9512。

華碩的ROG Strix RTX 2080 O8G同樣使用TU104-400A-A1核心,GDDR6顯存來自三星,採用12項供電,這部分都是熟悉的成員,包括SAP II超合金電感、德州儀器95480MosFET、uP9512 PWM主控,而另外的iTE、MP2888A則是主要負責燈光、風扇同步等等。

索泰的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核心採用TU104-400A-A1核心,顯存是來自美光的GDDR6。供電部分非常強悍,靠近視頻輸出接口部分擁有四項顯存供電,而另一端則是整整16項核心供電,搭配A.I.O電感、安森美DrMos FDMF 3170,我們的老相識,最高電流支持70A。PWM主控依然是擁有兩顆uP9512,在背面還有Power Boost供電強化模塊。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顯卡採用TU104-400A-A1核心,GDDR6顯存來自三星,採用12項供電,搭配的是引以為傲的I.P.P.至純供電電感(iGame Pure Power),另外仔細看還有美國KEMET公司的鉭電容,DrMos是來自安森美的FDMF 3170系列,PWM主控是老相識uP9512。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採用的是TU104-400A-A1核心,GDDR6顯存來自三星,因為前面所說,在拆卸的時候螺絲螺紋過小、我用力過大以至無法拆卸金屬散熱框架,所以無法得知內部的供電細節,但是看起來應該是擁有10項供電,PWM主控是來自英飛凌的XDPE 10281B系列。

映眾RTX 2080冰龍顯卡採用的是TU104-400A-A1核心,GDDR6顯存來自三星,採用的是10+2項供電,分別對應核心與顯存,另外的DrMos是來自安森美的FDMF 3170,PWM主控是熟悉的uP9512P。

基準性能與超頻性能測試

所以我們再來看看3DMark全家桶測試,雖然現在遊戲、測試軟件百花齊放,但是3DMark在專業圖形性能行業黃金標尺的地位還是無人能及,用它們作為性能測試是最可靠的,老規矩還是看圖形分,至於成績嘛……大家會發現跟之前的RTX 2070橫評結果類似,大家的性能根本跑不出差距,六張卡、五道測試,差距最大的都是區區4%,最大哦!這還是反映在跑分上面的,如果用來玩遊戲的話根本不會有現實差距,跑分跟頻率的高低引起的視覺美感或許才更加教人主意吧,總之,用跑分來衡量這六張顯卡是不現實的。

但即使是如此,我們還是要做評價的,首先成績最好的是華碩的猛禽,在五道測試當中它有三道測試都是取得最高分,看來雖然標稱的頻率並非是最高的,但是華碩的調校做得最好,能夠將性能發揮最穩定、最持久,然後是來自耕升的G魂極客版,它的性能跟華碩的猛禽最接近,甚至偶爾能夠取而代之,性能相當好,跟華碩基本沒有差距,然後是iGame RTX 2080 Vulkcan X OC,開啟一鍵加速後的它性能同樣非常好

我們再來看看超頻測試,超頻這部分我們還是按照老規矩,因為測試的顯卡比較多,我們統一使用MSI Afterburner 4.6.0 Beta 9來作為測試工具,全部基於默認的、或者是高性能的BIOS來超頻。我們首先看看功耗限制情況,華碩的猛禽高性能BIOS可以拉高到125.3%,耕升的G魂極客版能夠拉高到116.7%,這裡請注意,耕升設定在接口擋板的撥鈕並不是切換高、低性能的,而是用於切換備份BIOS而已。技嘉的RTX 2080 Xtreme顯卡能夠拉高到127.3%,iGame RTX 2080 Vulkcan X OC能夠拉動120.09%,映眾的冰龍能夠拉高到110.6%,索泰玩家力量至尊能夠拉高到110%,看起來似乎差距比較大,那麼反映在超頻性能上,有線性關係嗎?

(成績見上方圖表中的“After OC”)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開放的功耗空間大、餘量夠,並不能代表超頻性能更好,我們還是以能否正常通過3DMark FireStrike測試做為標準,一方面衡量顯卡超頻的空間,另一方面看看誰能通過超頻達到最高的圖形分。我們首先來看看六張顯卡各自超頻的幅度。

因此總得來看,超頻後圖形分最高的是耕升的G魂極客版,雖然超頻的幅度並不大,但是大家應該記得它原本的頻率設定就是很高的,所以即使是核心頻率拉高100MHz,都有超過2.1GHz的頻率,距離30000分已經近在咫尺。華碩的猛禽顯卡同樣不錯,雖然提升幅度不算大,但是超頻後的圖形分是第二高的,值得表揚,再來就是iGame RTX 2080 Vulkcan X OC,它的超頻後圖形分排第三名。

跟大家很久以前就發現的現象類似,自從帕斯卡架構以來,超頻的現實意義就變得很薄弱,因為你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但是實際收穫是非常細微、難以察覺的,這部分原因是因為GPU Boost 3.0功能,尤其是到4.0階段後核心本身頻率的設定就越來越激進,本身對性能的榨取已經到很高的程度,因此在普通的玩家手裡,超頻的餘量已經很少,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測試的超頻幅度,最多才6.1%,最少的僅僅是3.4%,這些都僅僅是一大串連續的“目前超頻沒有實際意義”的例證的新證據。

散熱

好在可以由意志為轉移的方面還有很多,雖然性能、超頻大家都已經分不出你我,但是在散熱、噪音方面,這點還是相當考驗廠商設計的底蘊的,後來者或許能夠通過相近的性能來拉進差距,但是散熱器、散熱底座、風扇的設計就要更加考驗廠商的功底,如果能夠以較小的體積、較低的噪音來實現更好的散熱表現呢?傳統的思路包括增加GPU與散熱器底座的接觸面積,這部分的代表是華碩,它們的做法是通過MaxConnect技術打磨底座以提高貼合度,而在之前的測試中我們發現七彩虹更加獨樹一幟,通過在底座設計 附帶真空腔的均熱板來快速傳播熱量,當然還有很多針對風扇的改進,包括提高風量、降低噪音,等等都是改善散熱的努力,可以預見在性能差距越來越小的近未來,各家廠商在散熱方面做得功夫會越來越多。

我們的散熱測試採用的分型工藝R6 TG機箱,處理器散熱器的冷排是向上排風的,我們分為待機跟高負載兩部分,前者是進入Windows 10系統後採集10分鐘的待機溫度,後者則是通過3DMark FireStrike壓力測試來記錄10分鐘的負載溫度,我們是使用HWInfo 64工具來記錄,但是因為它不是每秒鐘都採集一次,所以時間橫座標沒有600(否則後臺數據行數太多會影響穩定性)。 散熱測試與噪音測試是同時進行的,測試時間是廣州的1月底,室溫在23℃左右。室內絕大部分噪音已經被屏蔽,我們在機箱玻璃側板外大概25-30cm的位置放置分貝儀來記錄顯卡在壓力測試時的噪音。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我們測試的這六張GeForce RTX 2080顯卡當中,默認情況是僅僅華碩的ROG Strix RTX 2080 OC Gaming顯卡不會待機停轉,其他的五張顯卡全部擁有待機停轉功能,即待機噪音是零,而耕升的G魂極客版顯卡比較特殊,它本身的三風扇都是會待機停轉的,但是第四副、即需要手動加裝的小風扇是無法干涉停速的,大家都知道小風扇往往需要較高的轉速,所以噪音比較響。

首先來看看待機溫度,這部分測試大家的頻率都是處於低功耗狀態的300MHz(部分參賽選手會提高到1350MHz,在控制面板內切換電源方案可以修正)。由於測試的這五張顯卡都有較大的體積,在散熱規模方面都較為突出,比如說三風扇、2.5槽厚度, 所以在待機時候普遍都毫無壓力,即使是風扇停轉。大家可以看到經過十分鐘的待機測試,所有顯卡都沒有超過40℃,轉速在900RPM左右的華碩溫度最低,而且逐漸下降僅僅29℃, 其他待機停轉的顯卡同樣溫度控制很出色,大家全部控制在40攝氏度以內,不分高下。

我們再來看看高負載散熱情況,這部分使用的是慣例的3DMark壓力測試,我們測試的是完整的十分鐘時間,顯卡全部關閉MSI Afterburner轉速自定義功能,即全部是按照顯卡本身的溫控方案來調整轉速。首先我們來成績,散熱表現最好的是來自華碩的猛禽Strix RTX 2080,溫度控制最為理想,最後穩定再65攝氏度左右,第二名、第三名是非常接近的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他們的溫度都控制再70攝氏度以內,當然前者是因為使用到獨特的真空腔均熱板技術,後者是因為三風扇的設計,所以散熱這種東西真的是要下功夫的。

在這部分我們要特別說明的是,其中的技嘉AORUS Xtreme顯卡,在我們之前的測試中曾測出過72℃的好成績,但是我們在測試過程中使用同一張顯卡,卻無論怎麼重新塗抹硅脂、更換機箱,成績都是79℃,這種差距我們百思不得期間,因而只能暫時歸於在反覆拆卸過程中對於導熱結構,比如說熱管或是其他細節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因而導致熱效率下降。關於這部分原因,我們會在日後的時間裡繼續研究,但是目前還是將我們的測試實際結果表現給大家。

轉速

那麼要控制TU104核心的高熱量,背後需要多高的轉速呢。我們依然是使用HWInfo 64來記錄轉速。如果忽略風扇的製作、設計水準,轉速越低意味著高負載時噪音越小、越安靜。結果是,在達到高負載後,映眾的冰龍顯卡是轉速最低的,轉速最高的時候在1700RPM-1800RPM,然後是華碩猛禽Strix、耕升 G魂極客版,他們的轉速非常接近,最高的時候大致是在1880RPM。而索泰的玩家力量至尊(PGF)、iGame Vulcan X OC則超過2000RPM,可見至少iGame為減低熱量還是需要較高的轉速。站在使用的角度來說,我們其實比較建議用戶適當放寬對溫度的要求,降低轉速而帶來的低噪音能夠讓你的體驗舒適很多。

另外在頻率方面來看,好消息是六張參加測試的顯卡的頻率都很穩定,沒有在負載的時候出現明顯的頻率下滑,即使是最低的都有1920MHz的水準,這意味著在實際遊戲的時候大家不用擔心因為溫度或是其他原因而造成的降頻。

噪音

噪音方面,我們跟之前的RTX 2070顯卡橫評篇採用類似的方法,挑選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較為密閉的室內通過分貝儀來記錄噪音,分貝儀放置在距離機箱側板大致25-30公分的距離,記錄運行3DMark壓力測試期間的噪音。

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說過“圖靈顯卡,尤其是RTX 2080顯卡在測試的時候覺得都很安靜”嗎?根據測試確實是這樣,除搭載迷你小風扇的耕升 G魂極客版外,另外五張顯卡的高負載噪音完全就在同一水平,大家都是在40分貝出頭,根本沒有差距。而關於耕升,我們都知道扇葉越小的風扇,要保持一定的風量就需要提高轉速才行,事實上它的噪音很明顯,要比其他選手的噪音高出10分貝,事實上它拆除迷你小風扇後噪音非常正常。

功耗測試

這部分相信大家已經很熟悉,是我們超能網的知名內容,我們還是通過自主研發的功耗儀精確測量通過顯卡的PCI-E插槽、外接供電接口通過的功耗情況,得到的數據是相當確鑿無誤的。具體我們還是採用3DMark 壓力測試環節來測試顯卡的高負載峰值功耗,而待機功耗方面,顧名思義,我們選擇進入Windows 10系統後、系統組件全部正常運行後,測試待機情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待機功耗方面,這點跟前面的待機功耗溫度類似,大家都將功耗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功耗最低的是華碩的猛禽Strix、技嘉的Aorus Xtreme,他們的待機功耗都在15W-16W左右,索泰的待機功耗則平均下來最高,超過21.4W,雖然這根本沒有多少本質區別。

我們再來看看高負載峰值功耗情況,尤其本身都是RTX 2080家族的兄弟們,核心都是TU104,所以默頻狀態的高負載功耗還是都在基本盤周圍,最低大致是220W,最高則大致是250W。大家在圖中看到華碩的猛禽Strix功耗近乎全程都是最低的,然後是耕升的G魂極客版,它們的功耗在210W-230W之間浮動,而功耗較高的比如說技嘉的Xtreme、映眾的冰龍顯卡,它們的功耗在240W-250W之間浮動,但正如我前面說的,這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都還是在RTX 2080的基本盤之內。

特色功能、特性彙總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iGame這張RTX 2080顯卡非常有特色,在輸出接口部分有安裝一鍵超頻(Turbo)按鈕,按下之後能夠釋放完全的性能。雖然一件超頻按鈕很多家都有設計,但是iGame有增加提示燈光,如果是開啟狀態會有藍色的淡淡燈光,這點是非常好的,用戶就不會存在混淆。

另外第二代iGame Status Monitor顯示屏顯示效果非常好,面積非常大,而且不是固定顯示內容,配合新一代iGame-ZoneⅡ軟件,能夠上傳GIF、圖片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華碩ROG Strix RTX 2080 O8G

華碩的猛禽系列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產品,這張RTX 2080首先是在頂部有安置切換Dual BIOS撥鈕,能夠在高性能、低噪音之間切換,另外針對喜歡拒絕光汙染的用戶來說(其實這張猛禽原本就在燈光方面比較節制),能夠直接通過背板的LED ON/OFF按鈕關閉燈效、即所謂的“隱身模式”。最後可能是大家沒有注意到的細節,華碩ROG RTX 2080 Strix顯卡的風扇是連體式的扇葉,能夠降低風扇噪音。

另外華碩的Aura Sync燈光同步技術、GPU核心底座打磨技術MaxContact技術,智能同步機箱風扇技術FanConnect技術這些都是華碩玩家國度系列的技術亮點。

經MaxContact打磨技術打磨過的核心底座

尾部末端的FanConnect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

耕升的RTX 2080 G魂極客版看起來似乎比較普通,但其實還是有在設計方面下功夫的,比如說在頂部加裝的額外小風扇,這塊小風扇還是能在邊角部分發光的,雖然噪音有些大,但是燈光效果還是可以的,而且如果你是那種並不太感冒過度燈效的用戶,耕升這塊 G魂極客版顯卡堪稱簡潔的典範,正面僅僅是中間風扇會亮光,背部的發光區域集中在“魂”字Logo周圍,是比較低調的。另外在視頻輸出接口的側面能夠看到切換Dual BIOS撥鈕(雖然不分高、低性能,僅僅是備用BIOS)。

映眾RTX 2080冰龍顯卡

映眾的這塊RTX 2080冰龍顯卡雖然看上去比較低調,但是設計上還是有下功夫的,比如說頂部的顯示屏能夠顯示核心溫度、現存溫度、核心負載、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風扇轉速等等,雖然沒有iGame提供的那麼多功能、顯示效果那麼華麗,但是功能就貴在簡潔直觀。另外映眾為冰龍提供雙風扇、三風扇切換功能,另外映眾這款冰龍顯卡的燈光相當有特色,因為它的發光區域特別大,正面的風扇還有頂部、側部的稜角部分都有燈光的加持,非常耀眼。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PGF)

索泰這款顯卡要特別表揚他的燈光系統,在我們參加測試的六張顯卡當中,索泰跟技嘉兩張顯卡的燈光師最特別、看得出下功夫最多的兩張產品。索泰的玩家力量至尊在點亮後燈光會有類似水流的方向效果,即從一端往另一端亮起的流動效果,配合漂亮的ARGB燈光真的很漂亮,如果你是一名特別喜歡燈光的用戶,很有可能你會因此給玩家力量至尊打最高分。

技嘉AORUS RTX 2080 Xtreme

技嘉這款RTX 2080 Xtreme設計非常有特色,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它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散熱器設計,中部的扇葉採用缺口式,兩側的風扇扇葉確實完整的,這被成為“重巒式”散熱器,這種框架設計同樣要比往日的常規設計更加討好眼球,勇於改變總是值得鼓勵的,另外技嘉的RTX 2080 Xtreme的燈光非常有質感,在點亮後能夠看到扇葉擁有類似摩天輪的流光溢彩效果,或許是參加測試的六張顯卡中最為特別的燈光設計,但是在點亮、進入系統後,會隨著待機停轉自動關閉燈光效果,沒有永久打開這種光效有些遺憾。另外雖然你未必會使用到,但是技嘉還是為這款RTX 2080 Xtreme顯卡設計HDMI 2.0b*3、DislpayPort 1.4*3,即共六處視頻輸出接口,而且全部接口鍍金,非常誇張的輸出規模吧?另外在包裝、附件方面技嘉AORUS Xtreme顯卡同樣非常厚實,很有旗艦的質感,還有標配顯卡支撐架。

RTX 2080顯卡評價、總結

對設計各有思路、風格迥然不同、用戶喜好不一而足的顯卡做評價永遠是艱難的工作,即使是我們已經不再做排名、淡化彼此之間的優劣差異性,而是努力呈現不同的精彩,但是大家的喜好永遠是不同的。比如說在我們之前的RTX 2070顯卡系列橫評當中,大家就會發現如果看客觀成績,大家都並沒有差很遠,很有可能發展到最後就是大家挑選自己外觀喜歡、尺寸體積不會過分、價格適合自己、品牌足夠有保證的產品入庫,而現在RTX 2080則要相近,雖然不能說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但是總得來說還是沒有差太遠,因此我們就在總結客觀表現、自身優勢的角度來為這次的參測顯卡們做出評價。

華碩ROG Strix RTX 2080(京東售價7299元,三年質保)

華碩的這張ROG Strix確實表現非常完美,無論是客觀性能當中基準跑分,還是散熱水準都是名列前茅,甚至連功耗都是最低的,可能你會覺得這無所謂,但是高頻率、低噪音看起來真的非常養眼,而且外觀設計非常成熟、經典,燈光控制比較節制,不會顯得喧賓奪主,似乎唯一能夠擋在你跟它面前的就是7299元的高價,基於這種全面的客觀表現,我們為華碩玩家國度Strix RTX 2080 08G顯卡授予推薦獎。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京東售價7299元,三年質保)

iGame的這款顯卡同樣表現非常好,跟華碩的表現非常接近,它的性能、散熱表現非常突出,燈光同樣設計得比較節制,整體來說已經是成熟而頂尖的產品,可見看到這些年iGame在顯卡業務上面的發展非常快速,不過7299元的售價依然顯得非常高貴。

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淘寶售價6299元,官方三年質保)

這次耕升RTX 2080 G魂極客版顯卡表現還是讓我蠻吃驚的,因為它的性能、散熱水準、噪音控制跟一線的頂級產品表現非常接近,尤其是性能、超頻方面表現不俗,儘管它的燈效較為簡單,但是這對本身並不太感冒燈光的用戶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6499元的售價跟頂尖產品相比還是很有性價比的。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京東售價7299元,三年質保)

索泰的這款玩家力量至尊當然不簡單,性能肯定是不用說,看那強到爆的用料就知道,溫度控制方面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已經能夠將TU104核心的熱量控制得很好,噪音、轉速方面跟最強的選手相比沒有明顯差距,但是對於索泰來說,最關鍵的並不是客觀方面的表現,而是基於主觀方面的燈光改進,這次的PGF在燈光方面做出非常值得肯定的改進,堪稱是本次橫評當中最耀眼的一款,尤其是開機後按固定方面流動的燈光效果讓人印象深刻,基於這種差異化的燈光效果,我們授予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推薦獎,作為頂級產品,索泰的這款為至尊玩家推出的顯卡同樣需要7299元的高售價。

技嘉AORUS RTX 2080 Xtreme(京東售價7499元,註冊後四年質保)

技嘉這次的RTX 2080 Xtreme應該是近年在頻繁改變風格後最值得肯定的一次風格重塑,重巒式散熱器搭配缺口式的扇葉感覺非常有新鮮感,而且事實上這次的它跟索泰的玩家力量至尊是兩張燈光效果最吸引人眼球的兩張顯卡,如果說前者是絢麗、厚重的話,那麼技嘉RTX 2080 Xtreme則可以說是精巧、閃亮,另外其他方面,性能等方面的表現都不錯,但是在散熱方面已經跟頂尖集團存在差異,希望在以後的時間裡能夠迎頭趕上。另外要再次說明的是,原本的技嘉AORUS RTX 2080 Xtreme散熱性能是很優秀的,在我們之前的單品測試中能夠跑出72℃的溫度,但是這次測試呢,正如我們在散熱部分說明的,不知是否是因為反覆的拆卸而造成的不可逆傷害,導致這次測試跑出的溫度是79℃,有較大的差異,我們在後續的時間裡認真查清楚這問題,但是目前我們給出的數據是這次測試真正得出的成績。

映眾的RTX 2080 冰龍超級版(5999元,三年質保)

映眾的冰龍顯卡在過去的日子裡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皮實耐用,經濟實惠,而今天映眾再次證明自己是這方面的好手,在性能、散熱、噪音、功耗方面表現都很均衡,如果要說客觀表現的話,考慮到定位,冰龍確實是款好用、耐用、值得用的好產品,但是在主管方面來說,冰龍要實現向高端迎頭追擊的話還是有些難度的,因為冰龍顯卡本身還是缺少一絲高端顯卡應有的質感,尤其是精緻感,例如冰龍完全應該將燈光做得更加精巧、節制,而且在性價比方面的話,耕升這次的極客版售價就很低,這讓它的處境顯得尷尬。

計各有思路、風格迥然不同、用戶喜好不一而足的顯卡做評價永遠是艱難的工作,即使是我們已經不再做排名、淡化彼此之間的優劣差異性,而是努力呈現不同的精彩,但是大家的喜好永遠是不同的。比如說在我們之前的RTX 2070顯卡系列橫評當中,大家就會發現如果看客觀成績,大家都並沒有差很遠,很有可能發展到最後就是大家挑選自己外觀喜歡、尺寸體積不會過分、價格適合自己、品牌足夠有保證的產品入庫,而現在RTX 2080則要相近,雖然不能說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但是總得來說還是沒有差太遠,因此我們就在總結客觀表現、自身優勢的角度來為這次的參測顯卡們做出評價。


超能網


其實我想知道最丐的2060s多少錢。


大魔王


照最貴的買,準沒錯。應為沒有哪個廠家銷售會把好的東西賣便宜,也不會把差的東西賣的比好的產品更貴,除非這一廠商人腦子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