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威廉.愛德華茲.戴明

(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美國著名統計學家和質量管理學家,“現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有《quality,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和《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government,education》。

戴明總結了 許多組織中普遍存在的七項缺點,並提出了14條質量管理要點來對缺點加以解決。他還提出了包含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等四個過程在內的“pdca”循環,即著名的戴明環,包含質量管理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和其中工具。

一、管理的七個缺點和質量管理的14個要點

1.七個缺點。

(1)缺乏長遠的目標。(2)目光短淺,只重視短期利潤。(3)缺乏有效的考績制度。(4)缺乏穩定的管理層。(5)缺乏對數字的認識。(6)缺乏簡便的保險制度。(7)鉅額的法務費用。

2.14要點

(1)企業要挖掘與投入各種資源,來使自己有個堅定不移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的長期目標,而不是隻顧眼前的短期利益。

(2)要建立從一開始就把質量寓於產品中的辦法,而不要依靠後期的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

(3)要建立一個新的質量管理制度,原則上不允許出現交貨延遲、交貨差錯,以及交出有缺陷的產品。

(4)要以質量為核心來全面考慮成本,即在原材料、標準件和零部件的採購上不要關注其價格高低,而要看性價比。

(5)要制定可以識別體系和非體系原因的方法,統計數據表明,85%的質量問題是由於體系的原因,而剩下的15per是由於崗位的原因,查明原因後才能採取措施。

(6)要建立全面、有效的崗位培訓制定,不僅教授員工如何做,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7)要根據不然的情境選擇不同的領導風格,領導者不應只是管員工,更重要的是幫員工。

(8)要在組織內形成和諧的工作氛圍,消除員工不敢問問題、提建議的恐懼心理,促使他們積極地對工作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9)要鼓勵部門之間相互協助的精神,使來自不同部門的人理解其他部門的特點,把本部門的工作做好以方便其他部門的工作。

(10)要想出可以激勵、教導員工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的好辦法,不能只說喊口號,下指標。

(11)要有一個隨時檢查工時定額和工作標準有效性的程序,並且要檢查他們是真正幫助員工做好工作,還是妨礙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

(12)要把重大的責任從數量上轉到質量上,使認真,用心的一個能感到他們的技藝和本領收到的了尊重。

(13)要實施一個強而有效的教育更新計劃,以使員工的知識儲備能夠跟得上原材料、產品設計、加工工藝和機器設備的變化。

(14)要在領導層內建立參與式結構,推動全體員工都不同程度參與經營管理的改革。

二、戴明環

又稱“PDCA循環”、“PDSA循環”。即質量改進過程包含四個循環往復的階段:plan計劃、do執行、check/study檢查、act處理等四個階段。戴明認為,每一項工作大都是一個循環,都需要四個階段的步驟,在每一個循環後,才能進入下一個循環,而且,只有在日積月累的不斷改善中,質量才會出現質的飛躍,才能完善每一項工作的成效。

上述四個階段又分為八個步驟,一是分析產品現在,發現質量問題;二是分析質量問題中的各種影響因素;三是分析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四是針對主要原因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而且要考慮到為什麼要制定這個措施、措施要達到什麼目標、措施在何處執行、由誰負責完成、什麼時間完成、怎樣執行等問題;五是執行,即按措施的要求去做;六是檢查,把執行結果與要求達到的目標進行對比;七是標準化,即把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制度相應的標準;八是把沒有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這些步驟中,通常會使用到七種工具,包括直方圖、控制圖、因果圖、排列圖、相關圖、分層法和統計分析表。

戴明強調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他反覆提醒人們質量管理與改善並不是個別部門的事,必須由最高管理層推動才能奏效,戴明的創新之處在於,他的管理哲學不是從管理世界,二是從數學中得來的,而且將其與人際關係方法聯繫在一起。作為質量管理大師,戴明給美國帶來了尊重人性的管理革命和體制創新。為美國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