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早在一战以前,以哈奇开斯为代表的气冷机枪已经证明了机枪完全可以摆脱水冷套筒,同时还保证机枪的火力输出能力。取消了笨重的水冷套筒后,枪支的重量得到大大降低,作战使用也更加方便,因此在一战后新设计的机枪基本都采用气冷结构,其中就有少见的捷克造ZB37式重机枪。

捷克出品的ZB37式重机枪

捷克虽然是欧洲一小国,但是捷克脱胎于曾经的奥匈帝国,其军工研发生产能力仍是首屈一指的,要研制一款机枪还不是问题。1926年,捷克研制的ZB26式轻机枪,也就是著名的捷克式机枪服役,该机枪获得一致好评,为捷克的气冷机枪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ZB37式重机枪

在上世纪20年代末,捷克军方认为水冷式重机枪已经严重落后了,部队需要一种新式的轻便重机枪,既保持原有的火力输出能力,又要轻便灵活,用来代替军队中装备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军方将这一想法提交给了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希望他们能够设计出这样一款武器。

新的机枪在1935年设计完成,随后又花了2年进行修改,在1937年定型,被正式命名为ZB37式重机枪。该枪采用气冷式枪管,带有大量散热片的枪管可以实现快速更换,枪机等部件沿用了ZB26轻机枪的设计,采用金属弹链供弹,发射7.92毫米子弹,有毛瑟尖头弹和重头弹两种,因为弹道性能不同,两种子弹有各自的表尺。比较特别的是位于枪后部的握把,装弹完成后向后拉动握把完成上膛,如果没有拉到位,扣动扳机是没有反应的。

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ZB26和ZB37两兄弟

枪重18.66千克(不包含重型脚架),长1095毫米,战斗射速可调节为450、550和700发每分钟三个档次,枪口初速度790米每秒,采用100发和250发的弹链供弹,随枪附赠上弹器,转动一圈上弹器的扳手可以完成2发子弹的安装,效率还是蛮不错的。

罕有的服役经历

ZB37在1937年在捷克军中正式服役,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拿着万国牌武器的中国军队在国际上迫切的寻找一款合适的重机枪,经过对比认为ZB37十分优异,于是很快下了1000挺的订单,不过这批机枪最终只有850挺实际运抵中国军人手中。

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中国军队装备的ZB37重机枪

这些机枪大部分被用于黄河沿线部队的防御中,战斗中ZB37表现出了十分高的可靠性,综合能力超过日军装备的92式重机枪。因为内部结构太复杂,当时国内兵工厂无法仿制,仅有的850挺机枪也在溃败中损失殆尽,日军缴获后也曾短暂使用,子弹消耗光了这些枪就不知所踪了。

另一边捷克本国装备了为数不少的机枪,捷克被吞并后ZB26和ZB37机枪都被德军收入囊中,德军将一部分ZB37用于补充自己的军队,另一部分用于仆从国军队。1942年根据德国的要求,捷克的兵工厂改为生产制定的装备,ZB37就彻底停产了。

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日军在检查ZB37重机枪

英国在二战前也购买了一批ZB37,并进行了仿制,被称为“比塞”重机枪,主要用于玛蒂尔达和丘吉尔步兵坦克上。

结语

ZB37重机枪虽然不如同时代的通用机枪,但是它的结构可靠,作战能力有保障,是二战及以前一款优秀的重机枪,如果不是德军的横加阻拦,该枪很可能发展出通用机枪的型号,也许能够书写一页新的篇章。

抗战最少见的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大哥,捷克造ZB37气冷重机枪

​使用ZB37的德军

因为ZB37本身的产量不多,在战斗中的出镜率实在是太低了,因此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捷克还有这样一款武器。前几年在某河滩发掘出一挺机枪残骸,经过反复讨论确信它应该就是当年阻击日军时使用过的ZB37重机枪,在当年使用万国牌武器的中国军队手中,也是十分难得的历史实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