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旅順太陽溝斯大林路西段2號,旅順高等公學校舊址,建築面積3488平方米。1924年校舍竣工,命名為“旅順第二中學校”。這是日本殖民當局在關東州建立的唯一一所中國男子普通學堂。1932年與 旅順師範學堂合併,成立旅順高等公學校。1944年,旅順高等公學校中學部改為“旅順男子高等公學校”。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旅順第二中學校原貌(源自網絡)

這是一所具有反帝愛國光榮傳統的學校,又是一所體育運動成績特別突出的學校。這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中學時的母校。劉長春家住大連小平島,1925年就讀於旅順第二中學校,1928年特招進入東北大學。他是一位短跑奇才。30年代,張學良將軍培養他代表中國參加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偽滿洲國也要讓他做代表,卻被劉長春嚴詞拒絕了,他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不能代表“滿洲國”。他代表中國乘船漂洋過海,輾轉到了在美國洛杉磯,由於旅途疲勞,他的成績10秒7,未被錄取。但是他第一次在奧運會上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來了。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源自網絡)

另一位與劉長春一起參加過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的中國鐵餅冠軍郭傑(郭清榮),也是旅順第二中學校畢業生。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中國鐵餅冠軍郭傑(源自網絡)

一個普通的中國男子學校,培養出兩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實在是了不起。舊中國第一個跳遠突破7米大關的劉用棟(劉毅)也是該校畢業生。

長跑比賽,是旅順第二中學校的傳統。

1928年秋,“關東州”,在旅順舉辦了中學、大學的學生秋季環旅順戰跡長跑接力比賽。參加比賽的近十個學校中,除了旅順二中包括張有萱在內的5名三年級學生代表是中國人外,其他都是日本學生。比賽以旅順二中榮獲冠軍而告終,打破了日本當局以日本學生奪冠來紀念當年日俄戰爭勝利的如意算盤。56中學的田榮堯老師曾參加過1943年環旅順戰跡接力賽,他是從旅順運動場跑到白玉山塔,因為能跑,被稱作鐵腳板。他曾告訴我日本學生根本不是對手。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毛澤東主席同第六機械工業部常務副部長張有萱握手(源自網絡)

足球運動,是旅順第二中學校的強項。

旅順二中1926年就建立了足球隊,這是大連地區當時最早建立的中學生足球隊。先後入選過舊中國、偽滿洲國、新中國足球隊的就有夏樹福、譚學高、蔡寶珠、李朝貴、邵先凱等人。尤其以夏樹福為首的孫德信、孫承祺、孫承祀、李永新五虎前鋒,同時加盟了大連中青隊。蔡寶珠、文安福、朱永壽、於世序、李國瑞、譚學高等則加盟了隆華隊。自1931年至1938年,每年一度的中等學校體育大會足球比賽都是以大比分獲勝。該校足球隊連續5次蟬聯過由滿洲日日新聞社舉辦的全滿洲中學足球聯賽冠軍。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旅順高公40年代足球隊(源自網絡)

查閱相關資料可知,劉長春在沙河口中心小學讀書的學校改為劉長春小學。在旅順第二中學校讀書卻鮮為人知。1929年劉長春就讀的東北大學設有劉長春體育館和塑像,東北大學畢業後在大連理工大學工作30餘載,學校建有劉長春體育館和半身塑像。而在旅順第二中學校(旅順高公中學部)沒有留下一點標誌性的紀念物。究其原因,毫不奇怪,日本殖民當局不可能在校園裡為一箇中國愛國學生塑像。

1945——1955年蘇軍在此辦子弟學校。1955年後移交駐軍某部。上個世紀80年代大裁軍之後,這座建築和運動場就閒置了。令人遺憾的是這座老建築,因為租賃商欠塑鋼門窗加工廠的錢,廠家將塑鋼門窗全部摘走,整個樓房經受風吹雨打已10多個年頭。這座老建築只要稍加修繕,現有的辦學條件,完全可以開辦一所相當規模的學校。

旅順第二中學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母校

第二中學校(旅順高公)現狀(本文作者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