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婆媳關係,一直以來是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關係的核心。


作家三毛,在《親愛的三毛》中說:


本來,天倫之樂是人間最可貴的一種情操和欣慰。


很可惜的是,每個家庭中,或多或少,父母子女的觀念與行事為人不能完全一致,不愉快的心情也隨之而來了。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無一例外的是,幾乎每個中國家庭,都暗藏著婆媳關係的湧動。


有的家庭,婆婆和媳婦關係處的像朋友,而有的家庭,婆媳見面,分外眼紅。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的無非是一個“人丁興旺”,家裡熱鬧,總是顯得家族強大。


可人多了,煩惱自然就多了,大家的思想不一,各有各話。


尤其人口多的家庭,婦姑勃溪的事情是難免會發生的。


其實,這都是兒媳和婆婆之間,缺乏『邊界感』導致的。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粉絲張蘭和婆婆一直以來水火不容。


張蘭從懷孕開始,婆婆就唸叨,肚子裡一定得是兒子。


本來只念叨一下,也沒什麼。


但婆婆居然在張蘭懷孕五個月時,偷偷給她餵了“土方子”。


那天張蘭腹痛難忍,上吐下瀉。


她讓老公帶她去醫院,可婆婆在旁邊不緊不慢地說:


“去醫院幹什麼?大夫不會看,我好不容易找大師求來的生兒子藥,他說了,這是正常反應,換了個男娃兒來,你乖乖忍著,熬過去就好了!”


因為渾身沒力氣,張蘭有恨有氣也撒不出來,只能祈禱孩子沒事。


她癱倒在床上,躺了整整兩天,才緩過勁來。


之後,張蘭氣沖沖的質問婆婆,為什麼要做這種缺德事?


誰知道婆婆趾高氣昂,勸張蘭應該感謝自己。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而老公畏畏縮縮,也希望張蘭好生對待婆婆,他媽也是為了家好。


張蘭對婆婆的愚昧無知和老公的不作為徹底怒了,搬回了孃家。


從那天過後,兩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老公跑來接她,她也不願意回,而孩子,因為這件事,沒有了,而且張蘭傷了身子,終身無法再孕。


張蘭的婆婆,犯的大忌就是沒有將張蘭的意義放在兒媳婦的位置上,而是把她放在了一個能夠滿足自己心願的位置上。


亦舒在《隨心》中說:


傳宗接代純是一種心態,並無幾個家真正有產業等著男孫來承繼,女生亦並非不能辦事,或是辦得更好,有些家長重男輕女,或是故意挑剔媳婦,或是找人出氣,是謂家庭政治。


婆媳關係一直是一個千古謎題。


當婆婆的總想插手孩子們的事情;當兒媳的總嫌婆婆管的太多。


其實說簡單點,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大部分中國家庭,對於『邊界感』是非常模糊的。


而婆婆們,總是會下意識的認為,我管你就是把你當成自己人。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後來老公發誓,婆婆不再幹涉他們的生活,所以他們才又在一起。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張蘭從小性格比較獨立,所以習慣什麼事都自己做。


但老公不一樣,從小都是婆婆替他包辦所有事。


而婆婆的控制慾開始膨脹。


張蘭做菜,她說油放太少,口味太淡,肉炒太老。


小兩口睡覺,她就直接衝進來,張蘭把門鎖上,她還說張蘭在防賊。


張蘭上班前把衣服洗好,就差搭晾。


可回到家一看,自己的還泡在盆裡,而老公的則被婆婆晾了出去。


甚至婆婆天天跑到他們臥室,和老公聊天,直到張蘭睡著,才肯出去。


張蘭實在忍無可忍,就在婆婆又和老公抱怨自己時,忍不住爭辯了起來。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張蘭說自己把婆婆當做親媽看待,希望家裡能夠和氣生財,不要總是吵鬧。


可婆婆覺得張蘭在嫌自己,一氣之下,譏諷張蘭有本事搬走,還豪言說自己不需要她養老。


老公一看婆婆把這話說出來了,狠狠地訓斥了張蘭一番,說她作為兒媳不懂得孝敬老人。


張蘭反駁,老公一巴掌甩了上去。


這下張蘭氣的再次回了孃家。


很多婆婆總是在兒子結婚以後,還覺得自己和兒子才是一家人,而兒媳婦只是一個外人。


她們也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對於他們的新生家庭來說,才算“外人”。


其實對於婆媳關係來說,總歸是“遠香近臭”。


兩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因為一個人聚在了一起,這本身就需要磨合。


婆婆眼中:嫁給了我兒子,就是我家的人,相當於多了一個孩子,所以我能管你。


兒子眼中:你嫁給我,我媽就是你媽,你要和我盡一樣的義務去照顧她。


兒媳眼中:我嫁的是你,不是你媽,她沒生我沒養我,我憑什麼要像對我媽一樣對她?


很多婆婆總認為幫兒子做了他該做的事情,甚至壓住兒媳,自己就能在家裡獨佔山頭。


但現實往往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那麼家庭關係一定是混亂的。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婆婆覺得,張蘭一定會回來求自己,不為別的,就因為她嫁給了自己兒子。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但沒想到,張蘭居然能做到30年都不回來。


就連過年,都只是兒子一個人回來。


自己孤孤單單過了30年,身邊連個端茶遞水的人都沒有。


雖然他們每個月會打來2000塊錢,但婆婆還是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這人老了,最怕的就是身上有點小毛病,身邊沒人照顧。


看多了身邊的老友們一個個生病後,婆婆終究知道自己錯大了。


就在前不久,婆婆生了場大病,需要動手術。


進了醫院,身上拿不出多少錢來看病,打電話和兒子求救。


但家裡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一分錢沒攢下,還賭博輸了不老少,如果不是張蘭管著他,可能都餓死了。


眼看著病一天天惡化,她只能厚著臉打電話給張蘭:“我病了,幫幫我”。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張蘭嘴上說著自己沒錢,但還是拿出了多年的20萬存款,讓婆婆順利做了手術。


手術後,張蘭照顧婆婆,只是不和她說話。


這讓婆婆內心羞愧極了,她很後悔。


當初因為自己的無知,害了兒媳婦的一生,她居然還能不計前嫌。


她希望張蘭能回來,也發誓自己不會再作妖,但張蘭還是拒絕了。


而老公呢,也沒想到張蘭居然會這麼大度,娘倆羞愧萬分,老公也低聲下氣的求張蘭原諒母親。


看到張蘭不答應,他扇了自己好幾個耳光,向她道歉,一是為了懺悔,二是為了好好過日子。


可張蘭終歸還是沒有心軟,她說:“我可以照顧你們,因為一個是我老公,一個是我婆婆。但我不能原諒你們對我的傷害,這是我的底線。”


最終,老公只能啞口無言。


婆媳關係,說難也難,可說不難其實也不難。


因為它的本質,它的核心,就在於『邊界感』。


對於婆婆來說,當你的兒子有了新生家庭之後,他和他的老婆,才是他們的家庭體系。


如果你總是想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在別人家威風凜凜,那麼有矛盾是必然事件。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其實在一個家庭裡,如果總是有意無意的模糊『邊界感』,那麼任何一種關係都無法保持長久。


就像我們總是喜歡對親戚說:“別客氣,都是自己人。”


可當對方真的不客氣以後,你又不高興,心裡暗自誹議:“還真把自己當自己人啦。”


所以你看,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新生家庭以後,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的角色已經轉變成他們的新生家庭裡的“親戚”了。


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不容易,但這不意味著,他的所有思想言行都該交由我們支配。


你想要一個孝順的兒子,就不能把他培養成一個聽話的兒子。


有很多粉絲在婆媳關係的問題上,經常會問我:為什麼國外就很少見到婆媳矛盾?


其實我想說,婆媳作為兩個原本不認識的陌生人,有矛盾是正常的。


但是對於國外來說,尤其是西方國家,她們會更加看重自己的日子,過得愜意。


在他們看來,孩子長大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人。


這是國情的不同所導致的。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而中國的婆婆們,總喜歡管晚輩的事情,更多的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


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他無論做什麼我都可以管。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婆媳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做是一種『價值互換』的關係。


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婆婆帶給兒媳的價值,和兒媳帶給婆婆的價值是要相對的。


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情感上,他們只有讓對方覺得值,這段關係才能維持的久。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很多婆媳,總是互相看不順眼了。


如果這種關係給雙方的價值是不一致的,那麼自然有一方,會感到不平衡。


而不平衡以後,婆婆就會覺得兒媳不是自家人,所以處處防著,或者強勢將她變為自己可以管理的人。


有一種婆媳關係,是“鄰居”關係。


既不干涉你的生活,也會在你需要時,給予幫助。


我想,這才是最好的婆媳關係相處之道。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The End-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關注 ,你有情感煩惱,歡迎進下面的圈子【婚姻諮詢室】找百籽說!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那個豪言不要兒媳養老的婆婆,30年後反悔了:“我病了,幫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