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樑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作為世界著名建築,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舉世聞名,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還有一個在中國,雖聲名不顯,卻精巧無比,雄美壯觀。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它就是山西應縣木塔。又名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始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在聽說了應縣木塔之後,茶不思飯不想,想盡辦法,甚至不遠千里,去現場測繪,被傳為一段佳話。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1933年10月7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第5期有一篇署名林徽因的《閒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裡寫道:'我最初對於這應縣木塔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從知道了有這塔起,對於這塔的關心,幾乎超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臉的時候,他會說‘上應縣去不應該是太難吧‘,吃飯的時候,他會說‘山西都修有頂好的汽車路了‘。走路的時候,他會忽然間笑著說,‘如果我能夠去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一定.....。梁思成甚至痴迷到寫信給當地照相館,委託他們拍一張木塔照片寄給他。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4卷第3、4期梁思成、劉敦楨《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1933年9月4日,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莫宗江和一位僕役,從北京西直門火車站上車,經張家口,到山西大同。考查了大同善化寺、華嚴寺及城內鐘樓、東南西三城樓,9月9日夜林徽因離開大同回北京。9月17日終於來到了山西應縣。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應縣木塔是中國現今絕無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樓式純木結構塔,比有名的北京白塔還要高16.4米。塔身共分五層六簷,如果加上內裡四層暗層,也可以算是九層。此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歷940多年,雖歷經了狂風暴雨、強烈地震、炮彈轟擊(塔身上彈痕累累,可以看見嵌進去的彈頭),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以50多種斗拱的墊託接聯砌建而成。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1936年7月,他再次測繪時,應縣木塔已不是原來的樣子。應縣百姓在風水先生蘇墨的倡議下,拆除了塔上所有夾泥牆,改裝成現在的格扇門。原因是他們認為木塔本為玲瓏塔,而清康熙年間,應州知州章弘主持維修加固的夾泥牆封堵破壞了應縣的風水。梁思成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遼釋迦木塔》報告中扼腕嘆息道:“現在不惟壁畫失亡,且因改換格子門,拆去斜戧,危及塔身的結構,比民國十九年戰爭中彈時損害尤烈,可謂為木塔八百餘年以來最大的厄運。”梁先生疾呼“在最近的將來,必須恢復原狀,否則適足以促短塔的壽命而已”。讓人欣慰的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項目組於2016年部分實施了類似於斜戧的加固措施,且採用智能系統,可以有計劃地定量糾偏。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梁思成、林徽因為它朝思暮想、遠赴千里


在所有傳統建築中,木構建築最易遭受破壞。所以木建築維修要重視歷代修繕記錄,通過探求原狀,找到最合適的保護方法,避免對建築物造成不可挽回之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