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房屋拆遷如何賠償]案號2018最高法行再163號


[最高院:房屋拆遷如何賠償]案號2018最高法行再163號


一、賠償範圍

行政機關基於合法行政行為造成他人損失產生的是補償責任,反之因違法實施行政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產生的是賠償責任。行政賠償是國家賠償的一種形式。《國家賠償法》規定“直接損失”的範圍,除包括被拆建築物重置成本損失外,還應當包括被拆遷人應享有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權益以及對動產造成的直接損失等,不僅包括既得財產利益的損失,還應當包括雖非既得但又必然可得的財產利益損失。也就是說,賠償範圍至少為被拆遷人按照拆遷補償程序本可獲得的全部補償。

二、賠償方式

從切實保障被拆遷人應享有合法權益角度看,行政機關仍有提供產權安置房或者支付拆遷安置賠償金的義務,以保障被拆遷人的賠償方式選擇權,進而保障被拆遷人所享有的實際居住權益

三、賠償標準

首先,為體現對違法拆除行為的懲戒,對被拆遷人的相應賠償不應低於其原應得的相關拆遷安置補償權益。其次,應當考量其他被拆遷戶以及當地其他項目的類似補償方式與標準、安置情況,全面考慮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相關政策規定的連續性、一致性和公平性。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結合被拆遷人實際情況,儘可能給予被拆遷人必要、合理的照顧和安排,確保其享有的居住條件不降低、有改善。再次,人民法院針對賠償案件可以組織調解。如果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宜依照《國家賠償法》有關規定及時作出賠償決定。按照全面賠償原則,對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全面及時、一次性地賠償救濟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