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清朝末年,統治階級腐敗,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巧取豪奪,龐大的東方帝國逐漸沒落。西方列強開始向古老的東方大國伸出魔爪,清朝在鴉片戰爭失敗後,為了支付鉅額的賠款,加緊了對老百姓的盤剝,激起人們的不滿,各地紛紛起義。其中,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規模最大,這次起義也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發起於廣西金田村(今廣西貴港市下轄的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故亦稱為“金田起義”。在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有個非常關鍵的節點,史稱“永安建制”,也叫永安稱王。太平天國正是1851年秋天在永安建立起包括官制、禮制、軍制在內的一套完整的制度,為其日後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太平天國洪秀全為何要在永安建制,永安又在哪裡呢?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說起永安,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三國時期劉備永安託孤諸葛亮的故事。劉備託孤的永安是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以東約10公里長江北岸的永安宮,亦即白帝城,其所在的白帝山如今因為長江三峽工程蓄水,低窪處被水淹沒而成為長江中的一座小島。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發起在廣西境內,自然不會那麼快就打到四川去。洪秀全永安建制的永安還是在廣西境內,只不過如今並不叫名字了。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金田起義後,太平天國義軍雖然武器落後,但是攻城拔寨、氣勢如虹,於1851年秋天攻佔廣西永安州治所永安城。永安是太平軍攻佔的首座比較堅固的城市,意義比較重大,意味著太平天國從此有了可以堅守的落腳之地。同時,攻佔永安後,意味著太平軍已經和清朝徹底敵對,以後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戰爭。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必須對日後的行動有個初步完整的規劃,才能應對接下來的殘酷考驗。因此,永安建制就勢在必行了。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永安建制之所以也被稱為永安稱王,是因為在這裡除了定下全套的官制等,更是確定了太平天國日的核心領導集團,分封了東、西、南、北、翼五位王,即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諸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實際上,說洪秀全永安稱王並不準確,因為在此之前,洪秀全早在1851年3月武宣登基時就已稱太平王了,後來改稱天王,此次是諸將稱王,準確地說應該是洪秀全永安封王。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永安,即如今的梧州市蒙山縣,隋朝時始設縣,名隋化縣,唐太宗時升為蒙州。明朝時蒙州一帶爆發了著名的藤峽盜亂,並蔓延到附近合浦、高州等地,明朝廷三次派兵才平定,其中第二次平叛的主帥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平亂之後,蒙州就被改名為永安,取“永久安定”之意。1914年,永安改名為蒙山縣。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蒙山縣隸屬於廣西東部的梧州市,東鄰昭平,西連金秀,南毗平南、藤縣,北接荔浦。蒙山縣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地形錯綜複雜。蒙山縣四面環山,大瑤山脈在西,東有雞冠山脈,南部是石崖頂、高山頂等山。蒙山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59條,主要河流湄江從北往南貫穿中部。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蒙山縣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這種地形複雜、相對封閉的環境,對剛剛建立、還不穩固的太平天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封東、西、南、北、翼五王的永安城在哪裡?

​其實,在福建省也有一個永安市,由三明市代管,地形和蒙山縣非常像,也是四面環山。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那一帶爆發了鄧茂七為首的農民起義,永安之名也是在起義被鎮壓以後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