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海淀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 + 作文解析( 2019.5)

2019北京海淀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 + 作文解析(含破題方法 熱點素材 作文提綱)

高三語文 2019.5

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6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7題。

材料一

路遙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他把目光投向變革中的現實生活,關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情感與命運。他用生命所建構的文學世界,呈現了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也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路。

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鄉廣闊的社會生活。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這樣說:"這十年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時期,其間充滿了密集的重大的歷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歷史和藝術的眼光觀察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人的生存與生活狀態。作品中將要表露的對某些特定歷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態度,看似是作者的態度,其實基本應該是那個歷史條件下人物的態度,作者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真正體現巴爾扎克所說的'書記官'的職能。

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方式,要求路遙一絲不苟、全方位地佔有資料,熟悉所書寫時代的特徵與氣質。路遙用6年左右的時間,潛心閱讀了一百多部長篇小說,閱讀了大量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化以及農業、工業、科技、商業等方面的書籍,還翻閱過這十年間的各類報刊雜誌,手指頭翻爛了,就纏上膠布翻。他屢次重返陝北故鄉,深入到工礦企業、學校、集鎮等地,進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對農村、城鎮變革的感性體驗。應該說,路遙在動筆創作這部"宏大敘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課。但路遙所堅持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當時被文學評論界認為"過於陳舊"。

在新的文學潮流面前,路遙並沒有選擇迎合,而是堅定地固守傳統。路遙所以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按他的說法:"生活和題材決定了我應採用的表現手法,文學的'先進'不是因為描寫了'先進'的生活,而是對特定歷史進程中的人類活動作了準確而深刻的描繪。在中國這種一貫的文學環境中,獨立的文學品格自然要經受重大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你之所以還能夠堅持,是因為你的寫作乾脆不面對文學界,不面對批評界,而直接面對讀者。只要讀者不遺棄你,就證明你能夠存在。

就這樣,路遙以極大的藝術自信向著既定的目標前行,

抱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198年12月30日,路遙給時任《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確地宣誓了自己現實主義的創作觀:"當別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國這盤萊的時候,我並不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飯而害臊

事實上,路遙用最在乎讀者的創作方法為讀者做出的"這盤菜",果真贏得了大眾的好評。《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3月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時的路遙仍保持著高度清醒的頭腦,他強調"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無數胼手胝足創造偉大歷史、偉大現實、偉大未來的勞動人民身上領悟人生大境界、藝術大境界,應該是我們畢生的追求"。

路遙是地道的陝北農民的兒子,陝北文化大氣、包容、擔當、進取、利他的特點給予其特殊的薰陶與滋養。他懂得自己的藝術創作在本質上與父親的勞動並無二致,並由此生髮出許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有耕種才有收穫;即使沒有收穫,也不為此而終生遺憾"……這些具有農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遙這位有著深刻農民情結與土地情結的作家人生體悟的真實流露,這也是他長期思考人生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的響亮聲音。

《平凡的世界》真實地記錄了那個大轉型時期,承擔了"歷史書記官"的功能;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價值,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繼承,提供了鼓舞讀者向上與向善的正能量。小說中的人物成為改革開放大潮下芸芸眾生的縮影,人生充滿挫折但自強不息,出身卑微但敢於追求愛情。《平凡的世界》重構了中國社會的精神食糧,溫暖了無數人心。它尊重了大眾並引導了大眾、提升了大眾,讓無數讀者在其間找到了精神寄寓。

(取材於梁向陽《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1. 下列詞語在文中不能表現路遙"像牛一樣勞動"的一項是(2分)

A. 潛心 B.屢次

C.執拗 D.抱病

2.下列說法不屬於路遙現實主義創作觀的一項是(3分)

A.關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情感與命運

B.用歷史和藝術的眼光觀察社會生活

C.反映創造人類歷史的勞動者的大境界

D.跟隨新的文學浪潮描寫"先進"生活

3.《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是"改革開放大潮下芸芸眾生的縮影",具有典型意義。請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以孫少平或孫少安為例,分析其典型意義。(4分)

4.作家梁向陽曾說:"作品是作家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作家最好的紀念碑。"請根據材料一,為路遙《平凡的世界》這一"紀念碑"式的作品擬寫題詞。不超過20字。(4分)

材料二

對文藝創作者來說,或早或晚,都會遭遇到這個問題—為誰創作,為誰立言?文藝創作這根本性問題,直接決定創作者的出發點、格局和境界,也從根本上決定其將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開拓自己的藝術道路,甚而決定能走多遠。

目前,文藝界普遍認識到,文藝創作者必然不能與時代隔絕。然而,在創作實踐中,對許多作家、藝術家而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生活的現象和表象並不難,難就難在理解生活複雜的結構,理解隱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層的東西。那麼,這"更深層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時代的根底,又是什麼呢?

去過天安門廣場的朋友一定會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印象深刻,許多人能背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今天,再次誦讀碑文,我們就會意識到,這改天換地的宏偉現實是人民創造的,人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認識到人民的主體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湧的時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能看到歷史發展的大勢所在,也才有可能從整體上把握個時代,認識沸騰的現實。

認識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是為了從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間,是為了解決我是誰、我屬於誰的問題。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認識生活、面對世界時,心中是不是有根,有沒有可靠的、根基牢固的看待世界與生活的立場和路徑。

創作者心中的這個"根",必然涉及其身份和情感認同。以文學為例,新文化運動以來,無論是經歷革命與戰爭考驗的現代作家,還是上世紀80年代那批經歷了知青歲月的當代作家,他們內心其實都有一方情感根據地。他們內心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和某一個村莊、某一個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關係。在各自的生命中,這些作家是屬於某個情感共同體的。這個共同體讓他知道自己是誰,也時刻在提醒著他、告訴著他,他的生命和創作與這世界上更廣大的人群休慼相關。英國作家拉爾夫·福克斯說:"只要作者和他的群眾隔離,忽視群眾,或者不瞭解他的群眾,那麼就很容易患貧血症,就很容易使得想象的化學中缺少某種重要的因素。這使得作者的思想變得貧乏,或者使他失去了力量。"創作者和人民的關係,絕不等同於作者和讀者的關係。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或許並不是我們的讀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廣大人民作為我們認識現實、理解時代的依據。

新時代為藝術提供廣闊空間和無限可能,我們要傾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把人民生活和實踐中最深刻、最能體現一個時代理想和創造的部分提煉出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身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通過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認同。這種認同,是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認同,是對我們當下時代的認同,是與時代同步伐、與新時代偉大歷史進程同頻共振,將廣大人民從精神上團結起來。

那些讓人一見難忘、甘願反覆閱讀的作品,一定蘊含著充沛的善與美的力量,給人以希望,鼓舞人的精神。讀這樣的作品時,常會讓人遙想作品背後站著的那個"人"。那個"人"一定有著崇高的理想、寬闊的心靈和對未來堅定的信念。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兒子,熱烈讚頌勞動和創造的人們,積極投身於人們爭取美好未來的壯闊征程。當讀者或觀眾在心底為這樣的作家、藝術家畫像時,他同時也在雕塑自己,讓真、善、美成為自己人生的底色。

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說:"藝術具有影響人的智慧和心靈的強大力量。我想,那種把這一力量運用於創造人們靈魂中的美和造福於人類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藝術家。"只有這樣的作家、藝術家才有能力創造出閃耀著明亮光芒的文學和藝術,才會像燈,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也照亮和雕刻一個民族的靈魂。

(取材於鐵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

5.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引用資料的意圖,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引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的話,說明路遙秉持現實主義創作態度以承擔"書記官"職能。

B.引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說明人民是藝術創作的主體,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根底。

C.引用拉爾夫·福克斯的話,說明創作者只有聯繫人民才能創造出有思想有力量的作品。

D.引用作家肖洛霍夫的話,說明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創作出塑造人的靈魂、照亮人心的作品。

6. 材料二中寫道:"讀這樣的作品時,常會讓人遙想作品背後站著的那個'人'。"請根據材料回答:作家怎樣才能成為作品背後站著的那個"人"?(4分)

7.你閱讀過的哪一部名著可以稱得上是"照亮和雕刻一個民族的靈魂"的作品?請以材料一、材料二為依據,說明理由。(6分)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題。

(一)

人貌有好醜,而(錶轉折,但是)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學會對照推測,前面是好醜,辯訥也是一組反義詞,善辯與口齒木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同樣依照對照原則,這個欺的意思同於前面的"掩",掩飾)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混淆)也。錢公雖不學書,然觀其書,知其為挺然忠信禮義人也。軾在杭州,與其子世雄為僚,因得觀其所書佛《遺教經》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勢。孔子曰:"仁者其言也初。"今君倚之書,蓋詡雲。

(取材於蘇軾《跋錢君倚書〈遺教經〉

(二)

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並(兼具)眾妙,精能之至,反造(到)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釋智永白"者,誤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禪師書也。雲"謹此代申",此乃唐靜水流深末五代流俗之語耳,而書亦不工。歐陽率更書,妍緊拔群,尤工於小楷,高麗遣使購其書,高祖嘆曰:"彼觀其書,以為魁梧奇偉人也。"此非知書者。凡書象其為人,率更貌寒寢(醜陋),敏悟絕人,今觀其書,勁險刻厲,正稱(符合)其貌耳。

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其言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諫,理固(本來)然也。世之小人,書字雖工,而其神情終有睢盱側媚之態,不知人情隨想而見,如韓子所謂竊斧者乎,抑(或許)真爾也?然至使人見其書而猶憎之,則其人可知矣。

(取材於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後》

【註釋】①永禪師:釋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亦擅長書法。②歐陽率更:歐陽詢,其楷書被稱為"率更體"。③柳少師:柳公權,書法家,曾為太子少師。④顏:即顏真卿,書法家。

8.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書有工拙 工:精巧

B. 體並眾妙 並:兼具

C. 率更貌寒 寢:醜陋

D. 正稱其貌耳 稱:稱讚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乃識其奇趣 B尤工於小楷此乃唐末五代流俗之語耳 本出於顏

C 而能自出新意 D其言心正則筆正者然至使人見其書而猶憎之 則其人可知矣

10.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說話有能言善辯與口齒木訥之分,而君子、小人的氣質是不能遮掩的

B.因得觀其所書佛《遺教經》刻石於是得以觀賞錢公之子書寫的佛經《遺教經》的刻石

C.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永禪師書法精妙到極致,反而達到疏朗清淡的境界

D.不知人情隨想見小人不懂得人的情緒會隨著想法在所寫的字上顯現出來

11.下列評論書法的詩句,其評論角度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3分)

A.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

B.浩然之氣塞天地,書法悟入葡萄宮

C.兒童不識草書法,但見滿紙鰍蛇結

D.鐵畫銀鉤藏雅韻,粗微濃淡漫馨香。

12.請根據上面兩則材料中蘇軾對書法的評論,談談你對中學生學習書法的認識。(5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3分)

歐陽文忠公用尖筆幹墨作方闊字神采秀髮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裕如也

(取材於蘇軾《跋歐陽文忠公書》)

三、 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6題。(共13分)

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

蘇軾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裡,真綵鳳,獨不鳴。躋攀寸靜水流深老師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註釋】這首詞根據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詩改寫而成。

14. 本詞上闋所寫音樂變化倏忽、千迴百轉。請用四字詞語概括音樂變化的特點,並依次填寫在下面語段的橫線上。(3分)

樂聲初發,__________;轉而驟然突變,__________繼而由剛轉柔,__________

15.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中評價本詞描寫的音樂"可以目聽"。請結合具體詩句賞析這一特色。(6分)

16.聽琵琶曲,蘇軾在本詞中言"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兩位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請分別加以概括。(4分)

17.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7分)

1)"崇清尚潔"自古就是賢者的精神守望。陶淵明不適俗韻,于山水田園間覓精神之"桃花源";劉禹錫喜愛"① ,草色入簾青"的清幽綠意,於一方"陋室"內求"無絲竹之亂耳,② "的清雅心境;周敦頤偏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③ "的一池清逸芳姿,更渴慕品格似蓮之高潔。

2)"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生命應是一場瀟灑而壯美的舞蹈:縱使不能像劉裕"④ ,氣吞萬里如靜水流深老師虎"般馳騁沙場;不能像周瑜"⑤ ,談笑間,⑥ "般儒雅風流;但卻可以像"⑦ ,魚翔淺底",以最美的生命姿態,在追夢路上,綻放精彩的人生。

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題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節選)

曹雪芹

賈政命賈珍在前引導,自己扶了寶玉,逶迤進入山口。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賈政回頭笑道:"諸公請看,此處題以何名方妙?"眾人聽說,也有說該題"疊翠"二字,也有說該題"錦嶂"的,又有說"賽香爐"的,又有說"小終南"的,種種名色,不止幾十個。原來眾清客心中,早知賈政要試寶玉的功業進益如何,只將些俗套來敷衍。寶玉亦料定此意。賈政聽了,便回頭命寶玉擬來。寶玉道:"嘗聞古人有云:'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況此處並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之處,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莫若直書'曲徑通幽'這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眾人聽了,都讚道:"是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俟選擬。"

說著,進入石洞來。只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賈政與諸人上了亭子,倚欄坐了,因問:"諸公以何題此?"諸人都道:"當日歐陽公《醉翁亭記》有云:' 【甲】 ',就名'翼然'。"賈政笑道:"'翼然'雖佳,但此亭壓水而成,還須偏於水題方稱。依我拙裁,歐陽公之' 【乙】 ',竟用他這一個'瀉'字。"有一客道:"是極,是極。竟是'瀉玉'二字妙。"賈政拈髯尋思,因抬頭見寶玉侍側,便笑命他也擬一個來。寶玉聽說,連忙回道:"老爺方才所議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當日歐陽公題釀泉用一'瀉'字則妥,今日此泉若亦用瀉'字,則覺不妥。況此處雖雲省親駐蹕別墅,亦當入於應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求再擬較此蘊藉含蓄者。"賈政笑道:"諸公聽此論若何?方才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你且說你的來我聽。"寶玉道:"用'瀉玉'二字,則莫若'沁芳'二字,豈不新雅?"賈政拈髯點頭不語。眾人都忙迎合,贊寶玉才情不凡。賈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對聯來。"寶玉聽說,立於亭上,四顧一望,便機上心來,乃念道:

, 。

賈政聽了,點頭微笑。眾人先稱讚不已。

於是出亭過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觀覽。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於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裡面都是合著地步打的床几椅案。從裡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說畢,看著寶玉,唬的寶玉忙垂了頭。眾客攔用話開釋,又說道:"此處的匾該題四個字。"賈政笑問:"那四字?"一個道是"淇水遺風"。賈政道:"俗。"又一個是"睢園雅跡"。賈政道:"也俗。"賈珍笑道:"還是寶兄弟擬一個來。"賈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議論人家的好歹,可見就是個輕薄人。"眾客道:"議論的極是,其奈他何。"賈政忙道:"休如此縱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為亂道,先設議論來,然後方許你作。方才眾人說的,可有使得的?"寶玉見問,答道:"都似不妥。"賈政冷笑道"怎麼不妥?"寶玉道:"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聖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現成的,何必再作。"賈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眾人都鬨然叫妙。賈政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因命:"再題聯來。"寶玉便念道: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賈政搖頭說道:"也未見長。"說畢,引眾人出來。

一面走,一面說,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萊花,漫然無際。

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我們且進去歇息歇息。"說畢,方欲進籬門去,忽見路旁有一石碣,亦為留題之備。眾人笑道:"更妙更妙!此處若懸匾待題,則田舍家風一洗盡矣。立此一碣,又覺生色許多,非範石湖田家之詠不足以盡其妙。"賈政道:"諸公請題。"眾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賈政聽了,向眾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請名方可。"眾客都道:"是呀。如今虛的,便是什麼字樣好?"

大家想著,寶玉卻等不得了,也不等賈政的命,便說道:"舊詩有云:'紅杏梢頭掛酒旗'。如今莫若'杏簾在望'四字。"眾人都道:"好個'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寶玉冷笑道: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詩云:柴門臨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眾人聽了,亦發哄聲拍手道:"妙!"賈政一聲斷喝:"無知的業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過是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

說著,引人步入茆堂,裡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歡喜,卻瞅寶玉道此處如何?"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裡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的固是,但古人常雲'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見問"天然"二字,眾人忙道:"哥兒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於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未及說完,賈政氣的喝命:"又出去!"剛出去,又喝命:"回來!"命再題一聯"若不通,一併打嘴!"寶玉只得念道:

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賈政聽了,搖頭說:"更不好。"一面引人出來。

(節選自《紅樓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18.賈政與眾人化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給大觀園中橋上之亭擬名為"翼然""瀉玉"。請在文中【甲】【乙】兩處寫出相關語句。(2分)

19.根據大觀園"沁芳亭"周圍景物的特點,選出賈寶玉為"沁芳亭"撰寫的對聯。( )(3分)

A.前門綠柳垂金鎖 後戶青山列錦屏

B.麝蘭芳靄斜陽院 杜若香飄明月洲

C.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D.三徑香風飄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蘭

20.小說多次描寫賈政的"笑",閱讀相關內容,完成(1)(2)題。(8分)

(1)解說加點處"笑"所蘊含的不同意味。(3分)

(2)以賈政的"笑"為例,賞析曹雪芹刻畫人物的獨到之處。(5分)

21.賈政率眾人遊覽大觀園,一見"瀟湘館",眾人都道:"好個所在!"請根據小說內容,概括¨瀟湘館"是個怎樣"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寫"瀟湘館"的匠心何在?(6分)

22.《紅樓夢》第三回中寫道:後人有《西江月》詞批寶玉"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節選部分眾人"贊寶玉才情不凡"。請結合節選部分的相關內容,說說你對寶玉這一人物的評價。(5分)

五、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3.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如果能邀請《論語》《紅樓夢》《吶喊》中的人物來到當代,請你選擇一位,並根據其特點向他(她)介紹我們這個新時代。要求:時代特點具體,與人物相關。

②有位詩人說,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請從《論語》《紅巖》《老人與海》中選擇一個你認為富有青春氣息的人物,並說明其芳華長存、青春永駐的理由。要求:符合原著,理由充分。

③經典名著常如春風一般,令人心生溫暖。請就《論語》《邊城》《平凡的世界》中的任意部作品,寫一段抒情性文字或一首小詩,抒寫它帶給你的美好感受。要求:感情真切,富有文采。

24.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

①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有學者勸誡人們,應拒絕與自然失聯、與群體失聯、與信仰失聯……拒絕成為"空心人";也有詩人勸勉人們,讓我們把心"清空"。

②路遙曾給《平凡的世界》取名為《走向大世界》,希望以此書獻給"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其實,現實中的人們都在不斷地"走向大世界"。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走向大世界"為題,聯繫現實,自選角度,自定文體,寫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