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業,家長應該在旁邊看著孩子寫,還是讓孩子自主完成?

李曉0708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家長都希望寶貝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不僅僅帶大了自己的孩子,也跟許多家長聊過,有關孩子的話題。

1、1、2年級是不能佈置書面作業的。

按規定,1、2年級是沒有書面作業的。 但是題目裡面說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寫作業,有老師監管,在家裡,家長實在要讓孩子寫作業,那麼也必須參與監管。

2、首先是學習環境非常重要。

低年級的孩子的隨機自控力更差,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有的家長喜歡熱鬧,常常請一幫朋友在家裡打麻將,吃飯,喝酒。家裡人說話。看電視也十分大聲,這樣的環境是不利於孩子學習的。

孩子小的時候會有許多玩具,但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書桌上千萬不要有玩具之類的東西。寫作業前,要把書桌收拾整理乾淨。

3、家長適當的陪伴非常重要。

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太年幼,自控力本來很差,再加上識字量太少,很多題目不都不認識,所以需要家長在旁邊陪著。但是這個陪伴不是從頭到尾的,而且家長也應該有自己的事情做。

(1)給孩子念題目。

剛開始的時候是需要每個字都給孩子唸的,越到後來就要鼓勵孩子自己念,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幫助他,還可以和他一起查字典解決,這樣孩子積累的字就越多家長,就可以越早放手。

唸完題時,家長儘量讓孩子自己寫,家長在旁邊可以看看書、讀讀報、寫寫字,千萬不要玩手機,打遊戲。


(2)教孩子不會做的題目。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家長不要忙急著幫孩子解決,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而且最好是等孩子把所有的題目做完再來請教。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關注孩子主要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不好。有必要的話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復習相關的內容,然後再鼓勵孩子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家長要給予引導,而不是把答案告訴孩子。

4、做一位理智的家長。

陪孩子寫作業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 家長一定要調整呼吸,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孩子不會做,或者是講了依然不會做,家長一定要深呼吸,想到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現在的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孩子學習比較有興趣,但是如果完全靠老師在學校教,很多孩子都很難跟上節奏的。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要做一位全能型的家長:陪孩子做功課,和孩子聊天,同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

我知道我的 這些觀點可能又會招來很多人的回憶,但是我還是堅持認為教育不能只是學校的責任,在家裡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家長要有這樣一個認識,孩子是你自己的。如果耽誤了,老師頂多就是六年的責任,但是對你和孩子來說,那就是一輩子的責任。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是小學老師,接觸的小孩子非常多,去年剛教了一年級小孩子,我來聊聊這個話題。

說寫作業之前,先給大家說說一年級上課的情況。現在孩子們在上一年級前大多都有兩三年的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並且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幼兒園學習情況。這樣我們教一年級時比過去省力了很多。



可是即使這樣,在開始兩三個月裡講課時,你講這頁呢,有一部分孩子書都不知道翻到哪一頁去了,老師費勁的在那裡指著,告訴孩子們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哪一頁,要做的是哪一道題。慢慢的孩子們的這種情況就會有所好轉。能跟老師很好的互動。

我說我這些是什麼意思,就是孩子開始寫作業時,是有困難的。這畢竟不是幼兒園裡作業,並且在幼兒園裡留的作業估計家長朋友們都會幫助孩子們來完成。如果剛上一年級就徹底的放手,那也不現實。



但是從一年級開始寫作業時,必須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態度,作業是你的,不是家長的,你要自己完成。在完成過程中遇到了難題或者不認識的字,可以尋求幫助,但是不要每道題都要等家長幫助。

如果每道題都要家長幫助,就說明孩子今天所學的知識點根本沒有掌握住,一般的家庭作業,都是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練習,個個題都不會,需要家長幫助。那就停下來不要再寫了。先拿出孩子的書,把今天孩子所學的知識點讓孩子給你說道說道,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發現孩子沒學會的癥結在哪裡?對症下藥,給孩子把不會的知識點先搞清楚。然後再接著寫作業,過程中就不要多說話了,看看孩子到底學會了沒有。

孩子開始時是需要家長陪伴的,但是慢慢的他學習進入狀態後,就不要近距離陪伴了。可以離得遠一點,家長做自己的事情,但是這時不要玩手機。看看書,看看報。少出動靜。偷偷觀察孩子寫作業的情況,以便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

慢慢的家長培養好了孩子的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後,就可以功成身退了。開始的陪伴是為了以後的不陪伴。孩子的學習始終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們只能是扶她上馬,送他一程,最後躍馬揚鞭,馳騁疆場就看他們自己的本領了。


家長朋友們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給孩子創造一個靜心作業的環境,準備一個學習空間,有桌椅,檯燈,小書架等等,孩子回到家之後就可以在這個屬於自己的區域裡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樣形成定式,孩子就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應該完成的任務了。

二、要注意讓孩子靜下心來做作業,不可以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做這一會做那。學會全身心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

三、要提醒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幫他逐步形成時間觀念。不能拖拖拉拉。

四、要幫助孩子養成在一般情況下回家先做作業再玩耍的習慣,作業完成後再做其他的事情就會更輕鬆更開心。


這是我的一些淺薄認識。希望友友們留言交流溝通。可以說說你的建議或者意見,我都會虛心的接受。期待您的回覆!


淺淺的教育


我是小學一年級的家長,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家庭教育經驗。

我們家是雙職工家庭,一般下班到家都七點了,但小學一年級四點多就放學了,在這中間孩子有兩個多小時的空餘時間,所以,我給孩子的規定是:在我們下班之前,你必須要自己把作業獨立完成。

但孩子獨立完成的作業總是漏洞百出,尤其是小學一年級,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非常需要家長的引導。所以,當我下班回家之後,我會抽出來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陪伴他重新檢查自己的作業,並訂正和修改作業。

簡單地分享一下具體做法:

第一遍:孩子自己檢查他的作業,我坐在旁邊。

雖然孩子在我回來前已經自己寫完作業了,但這之中肯定有很多沒做對的地方。我一般情況下,會一科一科地跟孩子一起來檢查。

這第一遍檢查,讓他自己一道題一道題地檢查:你自己檢查,看是不是對的。

在他檢查的過程中,我也在旁邊看著,同時也大概知道他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寫的怎麼樣。

通過這一遍檢查,我希望孩子慢慢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剛入學,我引導他檢查,後期我想,我會把這部分的工作也放在我回來之前,讓他自己主動檢查,而不是做完就隨手一丟結束。

第二遍:我來檢查他的作業,並用紅色的筆進行批改。

在他檢查的過程中,我大概也知道他哪裡錯了,哪裡還沒檢查出來。

第二遍,我來檢查,並用紅筆把出錯的地方標註出來。

這也是他們小學老師要求的。

老師不希望家長訂正後看不到學生原來的答案是什麼,這樣老師會認為學生什麼都懂,不知道知識漏洞到底在哪裡。

第三遍:讓他根據批改自己再重新修改並訂正。

看到錯誤的地方後,我並不會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正確的答案是怎樣的。而是把批改過的作業還給他,讓他再次檢查,並根據所學知識進行重新做,並把訂正後的答案寫在原答案旁邊。

如果第二遍答題正確,就算這道題結束。

如果還沒答對,就一起跟孩子分析原因,直到學懂。

結語

我一直覺得: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其實是為了引導孩子的學習習慣。

作業的主要參與者還是孩子自己。

所以,在目前他剛入學這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我對他作業的檢查、監督力度還是比較大,尤其是在寫字這塊,盯得更近,稍微寫不好就重新寫。

但後期,二年級後,可能會把批改的速度提高,讓孩子自己檢查、自己訂正,即使錯了,我也不想再幫他批改了,把作業的互動還給老師和學生。

這只是我個人的輔導經驗,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有經驗的老師和媽媽們,歡迎多多批評指正。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作為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我來分享下自己的經驗。

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當時沒有經驗,覺得孩子做作業我坐旁邊一方面可以方便輔導,再者還能監督他,畢竟孩子小,擔心他寫作業沒有定性。

陪他寫作業一段時間,我發現效果很不好。

比如,他遇到不會的也不思考,就讓我給他說答案,可能他覺得反正媽媽就在旁邊,叫一下就能很快幫他。還有,做作業期間精力也不集中,一會跟我說說話,一會掐掐我胳膊,反正就是粘著我玩。我也能理解,有時也心疼,這麼小的孩子上了一天的學,肯定累了,就這樣,母子倆邊玩邊做作業,一個作業要間間隔隔地做好久

我的初衷是坐在孩子旁邊能幫解決問題、還能監督他高效的完成作業。結果呢,事與願違,孩子養成了不愛動腦筋、作業拖拉的壞習慣。還有,我坐旁邊,孩子也有壓力,他有時寫一個字都會膽怯地看我一眼,生怕我又說他寫的不好讓他擦掉重寫。最要命的是,我一旦不坐在他旁邊,他就說:媽媽不陪我,我不做了。我只能又妥協坐在旁邊一直陪著啥事都做不了。

有一次我看了篇育兒文章,突然醒悟不能再這樣陪著做作業,不然會惡性循環下去,到時候孩子的成績不但提高不了,還會養成一系列壞習慣。

於是,我就和孩子事先講好,他的作業要獨立完成,我不會再陪著。如果中途遇到不會的需要輔導的,我會過去輔導,但前提是,不會的題目他要經過認真思考後確定真的不會,不要一拿到題目覺得陌生,不思考就讓我解決。

我也不會直接告訴他答案,我會問他怎麼思考的,讓他把思考的方向講出來。現在好多孩子一遇到眼生的題就不加思考向家長求救,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立刻告訴答案,要問他是怎樣考慮的,這樣無形中培養了他愛動腦的習慣。

剛開始沒有家長在旁邊陪伴,孩子可能不適應,甚至各種鬧,但是家長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心軟,既然制定了規矩就要執行,不然真的前功盡棄。要知道孩子這樣的不適應就是當初我們的錯誤行為造成的,執行幾天過了適應期,孩子就會慢慢適應獨立完成作業了。

孩子剛開始能獨立完成作業,你要適當表揚他能堅持做到,家長的讚揚認可會給孩子很大的動力。一旦孩子能獨立完成作業,你會發現自己都很輕鬆,你可以利用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陪著啥事都做不了,不像之前整個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累你也累。

現在我兒子放學後到家先吃點點心,稍微休息下,然後就主動完成作業,而且做作業效率很高,遇到不會的我會跟他一起探討解題思路。孩子的成績也很好,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生。

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要坐在旁邊,要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養成好的做作業習慣,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解放了家長的身心。


喵言喵語


我是孩子家長。我們家孩子6歲,9月份上一年級。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

他在自己房間寫,我在另一個房間辦公或者忙其他事情。等他寫完了,我再去看一下。

如果寫的不好,會要求擦掉重新寫。

比如昨天的生字,老師要求每個字寫一行。

檢查的時候,我發現孩子有兩個字,筆畫是對的,但漢字書寫的結構有問題。

打出納米盒App,漢字筆順,讓孩子看上一會兒,在照著寫。

再寫的時候,那個字明顯感覺精神了。


我們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孩子不會的時候,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發現並指正。在旁邊看著孩子寫,孩子會很有壓力。一旦寫錯,家長就會挑毛病。孩子寫了擦,擦了些,一會兒就沒耐心了。我以前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我甚至還因為孩子錯的太多,撕掉了孩子寫好的作業。

現在呢,除了需要拍視頻的作業,口述題,其他書寫的作業,朗讀的作業,我都是交給孩子自己完成的。我也能剩下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


晨露說


呵呵,我家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孩子的作業也成了夫妻倆的頭等大事兒。如果家長不關心孩子作業,孩子根本不知道作業是什麼。因為老師都是通過群通知的方式告知今天的家庭作業是什麼。所以,我家專門給孩子配了一個手機,查看老師的作業,以及佈置在其它學習軟件上的作業。

剛開始時,我是陪著孩子寫作業,但真的沒多久就體會到了那種“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感覺。只要一盯著孩子寫作業,就忍不住叨叨孩子,不是嫌孩子筆順不對,就是看她作業姿勢不對,再一會就嫌她不認真,容易走神,再一會兒又覺得她做作業太磨蹭……總之,一場作業下來,我確實氣得只剩半口氣,前幾天才跟家人說:“我氣得胃病都犯了,疼!”

但我後來採取先給孩子總體上說說有哪些作業需要必須立即完成的,做完之後會有多少時間玩或者吃東西等,這幾天甚至將孩子的作業分塊完,中午孩子放學時,就抓緊時間完成閱讀任務。到了晚上就集中精力完成各主科作業。而且,孩子做作業時,我有時不在場,只等孩子做完了,我一一查看一下;有時,我會拿本書在旁看著,孩子自己做作業;有時,我看著孩子做作業,但努力保持沉默,不在孩子做的過程中發表意見……

總而言之,堅持的大方向是讓孩子自己獨立作業,想盡快放手,不做傷孩傷己的陪伴作業。

我們當家長的,真的沒法不去動腦筋放手啊,雖難也要多方嘗試!

願諸君在陪娃作業過程中,都能有自己的小確幸。

最後,歡迎關注我,一起走在育兒路上!


超級飛俠說育兒


別聽別人的,得根據你家孩子實際情況來定。剛上一年級,肯定要板規矩,寫字時間,字面工整情況,正確率等。我家孩子不愛寫課外作業,邊玩邊寫,幾道題寫好久,二,不會檢查,我一年級就著重抓這些。我在她寫字的屋裡待著,但不是坐她旁邊,她寫完我再檢查。寫的過程中是自己獨立完成。陪著她主要是怕她邊寫邊玩。


王宇呀


閨女從開始有作業這件事時,我的任務就是坐旁邊輔導,以前全家都覺得這是個大事情,特別支持,然後這一陪伴就是四年,一直到今年四年級,她才自己寫作業,習慣還不是很好,比較依賴,一點點困難,不願意自己解決,動不動就喊就問,坐不住。

今年上半年二寶是大班,他爸爸每晚陪著寫作業,我不讓他插手,只坐旁邊陪著,因為兩個孩子都是比較粘媽媽的,所以她不是很喜歡問爸爸,就自己完成,但後來都由我檢查,講解訂正。下半年二寶正式學前班了,作業量增加不少,每晚都有三樣作業,拼音,數學,和生字,但是他已經養成自己寫作業的習慣了,每天老師會把作業發在微信群裡,但是我只當參考,因為二寶自己會把作業記下來,這點大女兒完全做不到,每天都會問媽媽今天作業老師發了嗎,自己不想著把作業記清楚,有依賴心理。二寶還不到六歲,每天知道在放學的時候,給作業記清楚,也是挺棒的,我不想太累,所以早點培養二寶的獨立性,開學一個月了,他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了


立夏148832683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業,家長應該在旁邊看著寫,還是讓孩子自主完成?

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是小學生了,可以讓他自主完成作業了,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檢查作業就行了,因為我覺得前期的獨立完成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我家孩子因為一年級寫作業都是我坐在旁邊看他寫作業的,現在二年級了,現在已經習慣了,我不坐旁邊他不願意寫,所以這個習慣很不好。



一年級的獨立完成作業有很多好處,第一,能夠直觀的發現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哪些知識點沒懂,哪裡做錯了,然後找出來針對性輔導,多做練習。而如果家長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他容易依耐性,家長也會忍不住的打擾孩子,發現錯題直接批評,實際上對以後得學習很不好。


第二,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太差,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孩子可以自己寫作業,家長也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最後,我建議如果孩子自制能力好的情況下,儘量讓他獨立自主完成作業,不懂的可以問家長,但是不能依耐家長去教,自己不懂腦筋。。有時候家長管的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陪讀媽媽談教育


在我家,孩子寫作業,我在旁邊讀書,準備考試。

因為我自己的考試任務比較繁重,孩子看著我那麼忙,自己無聊也就認認真真自己讀書。

在我的心裡,教育孩子首先要成長自己,每天除了工作,我會報各種各樣的班,然後進行考試。

孩子看著忙碌的我,他自己就自覺的找事情做。一般孩子就會複習以前自己學過的東西,或者讀讀書啊。

可能很多家長說,工作時間長,我八點才下班,下班後到家就10點了,孩子已經睡覺了,沒時間陪孩子。

沒錯,確實有很多家長因為生存需要長時間的加班掙錢,還有周六週日吧,一般公司都休息一天,利用這一天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寫寫作業。

小時候,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出遠門,不在家,但是隻要他們回到家,媽媽都會陪陪我寫作業了。問問我的學校情況,同時,也會帶我出去轉轉。

人間疾苦,人活著都不容易,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只有從現在開始,不要因為自己的懶惰,耽誤愛孩子,有空餘的時間,多陪孩子寫寫作業,哪怕一個月一次。

但願父母們現在努力,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寫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