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喜歡研究中國上古史的朋友,都知道上古時代的三大集團之說。徐旭東先生在蒙文通先生《古史甄微》一書“太古三大民族-江漢,河洛,海岱民族”的基礎上,提出了“苗蠻、華夏、東夷三大集團”的說法,影響極為深遠,至今仍是學術界認可的劃分法。然而經過多年時間的上古史愛好,特別是近兩年的專業研究,真知堂發現,解不開下面這些謎題,所謂三大集團之說,則純屬虛構。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五帝時代的上古史

研究中國的上古史,離不開三皇五帝夏商周。

問題來了。

由於目前學術界公認的信史《史記》只是記載了西周厲王時期共和行政的年代(公元前841年),所以前841年之前的歷史,因為沒有確切年代而難以取信。

所以,國際上一般公認-中國是從商代開始進入文明社會的。

不過,這個時代外國人依據的是民國時期的歷史教材,以公元前1766年為商朝的開始。

如此,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就是商文化而非夏文化。

“商朝的建立時間。。。即公元前1766年。。。商文化的最早證據來自於。。。二里頭遺址。”《中國文明史》美 康拉德 希諾考爾 米蘭達 布朗 著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商代文物無眼人


而上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組織專家搞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則把商朝的開始定為公元前1600年。在此之前的夏朝,則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

這樣的話,二里頭遺址就是夏不是商了。

再往前,根據我國目前可信度最高的今文《尚書》的記載,在夏朝之前還有一個虞朝。史稱“虞夏商周“。

虞朝之前還有一個唐朝,史稱“唐虞”。虞朝的君主就是帝舜有虞氏,唐朝的君主則是帝堯陶唐氏。

《尚書 虞書》的第一篇《堯典》,帝堯親口說:“朕在位七十載。”根據這個,堯舜禹執政時期大約有160年左右。

夏朝之前的堯舜禹時代應該是可信的!不過,夏禹時期和帝舜時代以及夏朝的建立的時間,部分是重合的。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帝禹大致崩於前1983年,帝舜大致崩於前1993年。大禹開始攝政則是在前2028年。

把大禹攝政,也就是正式執政的時間可以算成夏朝開國的話,則和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的“前2070年夏朝建立”,還有42年的差距。

同理,帝堯在位一百年,帝舜在位五十年,可以推出帝舜前2043年即位,帝堯前2146年即位,前2046年崩。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以上這些,都是根據戰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推定的年代,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同樣根據《竹書紀年》而不是沒有明確紀年的《史記》,我們可以再往上推定帝堯之父帝嚳的年代。

前2218年,顓頊崩,帝嚳即位。在位六十三年。前2155年,帝嚳崩,帝摯即位,在位九年,讓位於堯。

再往上推,則可以算出黃帝的年代了。

前2296年,黃帝崩,帝顓頊即位,在位七十八年。前2396年,黃帝軒轅氏繼承有熊氏古國王位,前2376年,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稱黃帝。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則黃帝時代始於前2396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十四世紀晚期。

如果這些可信的話,則中華民族至少有了4400多年的文明史。

再往前的炎帝時代,《竹書紀年》也沒有記載了。所以,從黃帝到帝舜,我們稱之為五帝時代,屬於信史時代。五帝之前的三皇時代,則屬於傳說時代。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黃帝御龍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上古史研究中存在的難題

上古史研究,目前屬於冷門中的冷門,很少有學者願意去考證。主要原因就是可用史料太少。

目前,能夠使用的史料主要有《尚書 》、《逸周書》、《竹書紀年》、《左傳》、《國語》、《詩經》、《山海經》等。其他實物文獻資料,還有近年來出土的《清華簡》、《上博簡》、《王家臺秦簡》等。

在這些古代典籍中,一方面文字詰屈聱牙,深奧難懂。一方面矛盾百出,不合常理。所以歷來很少有人能予以解讀。

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黃帝在位百年,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帝嚳在位六十三年,帝摯在位九年,帝堯在位一百年,帝舜在位五十年,則這些上古帝王幾乎都過了一百歲或以上。這和當代中國人男性平均壽命73歲有太大差距,更和考古發掘古代遺骨顯示出的新石器時代男性人均壽命30多歲不符合。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大汶口文化黑陶器,母系氏族對乳房的崇拜


再者,黃帝到底是哪裡人?炎帝又是哪裡人?少昊是誰?顓頊為什麼由少昊撫養長大,而不是自己的父親昌意?黃帝死後,為什麼是孫子顓頊即位?顓頊死後,為什麼是侄子帝嚳即位?這些問題《尚書》都沒有講。而《尚書》中,帝堯禪位於舜,帝舜禪位於禹,其實都是死後的事情。這又作何解釋?

還有,炎黃二帝本為兄弟,都來自少典氏。這個少典氏是不是一代炎帝呢?沒有人知道。又說,炎帝和蚩尤本為一族,那麼炎帝到底來自何方呢?

關於五帝的地望,也是非常大的問題。

《史記》記載,黃帝有熊氏,於炎帝戰於坂泉,與蚩尤戰於涿鹿。這個坂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地望,至今學術界未得正解。黃帝是哪裡人,他沒說,只說了個黃帝居於軒轅之丘,等於沒講。

而顓頊,帝嚳,帝堯分別是哪裡人,司馬遷也不知道。到了帝舜,司馬遷說了,舜是冀州之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人。而大禹是哪裡人,司馬遷又不知道了。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所以關於五帝時代的歷史,《史記》沒有多大參考價值。而《竹書紀年》說得比較清楚:

黃帝即位居於有熊,顓頊高陽氏生於若水,十歲輔佐少昊氏,二十歲即位居於濮。帝嚳高辛氏即位居於亳。帝堯陶唐氏即位居冀。帝舜即位居冀。帝禹也是即位居冀,死於會稽。其子夏后氏啟即位於夏邑,歸於冀都。

這說得明白的就更亂了。

黃帝在有熊,西晉皇甫謐說就是河南新鄭。

顓頊在濮,也就是河南濮陽。

帝嚳在亳。歷史上亳特別多。一般多把河南商丘視為亳。偃師和鄭州都可能是商的西亳。

堯舜禹都在冀,這個已經搞清楚了,在山西臨汾陶寺。

夏后氏啟的夏邑據說是河南登封。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陶寺遺址和龍盤文字


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怪現象:

黃帝在新鄭為帝一百年,然後顓頊跑到濮陽幹了七十八年,然後帝嚳跑到商丘幹了六十三年,其子帝摯幹了九年。然後帝堯跑到山西臨汾幹了一百年,帝舜,帝禹都在臨汾陶寺,又幹了六十年,然後夏的都城跑到了洛陽盆地的河南偃師二里頭。

這事就真的奇怪難解了。但當筆者以王國維的二維證據法進行研究,一方面深度解讀先秦典籍,一方面認真研究考古發掘的文化遺址,則慢慢發現了脈絡,找到了方向。

原來,古人說的還都是真的!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對應了五帝時代

說實話,解決了上述問題,基本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完成了。我不敢說以一人之力就完成了這個巨大的工程,但確實已經找到了答案。不過,這些答案需要一篇篇的論文來加以論證,非專業人士可能沒有興趣和耐心一點點讀完。先大致講一講五帝時代能對應得上的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吧。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河南新密古城寨遺址龍山時代大城


如果把公元前2396年黃帝繼承有熊國國君之位定為五帝時代的開始,那麼,我們民族就有4424年文明史了。加上傳說中炎帝530年,剛剛好5000年文明!

考慮到《竹書紀年》寫作時代,距離黃帝時代已經有2000多年時間,而在商晚期之前,尚未發現成系列的成熟文字記載的現狀,真知堂認為五帝時代歷史存在一兩百年左右的誤差很正常。

我們可以把五帝的年代上溯到前4600-4500年這個階段開始尋找。

在公元前4600-4500年這個階段,正好是山東大汶口文化晚期,河南龍山文化早期,湖北屈家嶺文化晚期和浙江良渚文化鼎盛期。

更早的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差不多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消亡了。安徽的凌家灘文化和長江中上游的大溪文化,則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消亡,消亡原因不明。

所以,我們尋找五帝時代的五帝前時代,就是在山東,河南,湖北一帶,可能包括山西,河北,陝西三省的部分地域。

為什麼不在浙江良渚文化尋找五帝前時代呢?是因為大約4300年前,浙江的良渚文化莫名其妙的消亡了。剩下的部分人後來成了百越,直到春秋時代,才出了一個比較強大的越國。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問題又來了!

如果把五帝時代對應於龍山時代,前五帝時代指向大汶口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那麼,有沒有能跟傳說中五帝對應得上的古代文化遺址呢?

炎帝到底指向何種古文化?黃帝到底來自何方?

如果說炎黃集團真的來自河南龍山文化,東夷集團屬於山東海岱龍山文化,繼承了屈家嶺文化的石家河文化屬於南蠻集團,為何《逸周書》上講,蚩尤和少昊都是炎帝的卿士?

黃帝大戰蚩尤的涿鹿之戰怎麼跑到了河北張家口外?黃帝在河南新鄭執政,為何他死後政治中心轉到了250公里外的濮陽?顓頊死後,為何政治中心又轉到了200公里外的商丘?帝嚳死後最難解釋,為何政治中心會轉移到500公里外的山西?堯舜禹都在山西臨汾,為何夏朝又跑到了河南偃師二里頭?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二里頭出土青銅兵器


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說可休矣!這些謎解不開,一切都是虛構


小結

以上這些問題,並不是真知堂一個人提出來的問題。而是面對中國上古史,無法迴避的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則整個五帝時代的歷史都是虛無縹緲。

在兩年時間的專業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史料的解讀和考古文化的研究,真知堂逐漸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正如前文所述的“大羿射日”指向帝嚳死後十位王子爭奪帝位發生戰爭,“夸父逐日”指向黃帝大戰蚩尤後,蚩尤七十二兄弟聯盟夸父族(炎帝一脈)逃亡到了陝西河套地區一樣。不搞什麼腦洞大開,而是仔細追逐歷史的真相,就能剝繭抽絲,看見真相。

你想了解五帝時代的歷史真相嗎?歡迎關注真知堂系列文章,為你解開上古時代的那些謎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