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一家八口人除了父母、妹妹和兩個孩子,有三個是殘疾人,身高只有1.2米的貴州農民王華銀站起來還沒有牛高。為了讓自己“活得精彩”,活得更有尊嚴,他選擇自己創業,自主奮鬥。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今年36歲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牛場鎮雙龍村村民王華銀,和弟弟王華軍都是在8歲時停止了生長,患有先天性侏儒症,妻子何紅是腦癱患者,他的生活歷經艱難波折,卻始終沒有向命運低頭,在他的眼裡,有著不屈不撓的倔強。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牛場鎮2012年被列為貴州省100個重點示範小城鎮之一,其畜牧總產值約佔當地農業總產值的48%。王華銀依靠養牛銷售收入100多萬元,成為當地很有名氣的“牛人”。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王華銀16歲時學著養雞,不料遭遇雞瘟導致200多隻雞全部病死。他再次外出務工四處打雜,兩年後,他帶著省吃儉用的1萬元回到家鄉,與人合夥經營一家小首飾店,因為不懂經營,最後倒虧2萬多元。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2007年,他借了8000元投資養牛。為了節約路費,他買到小牛後,大多選擇步行回家,最遠的一次走了60多公里,走了整整一天,只為從中賺取一百塊錢的差價。那時他常常感到雙大腿根部疼痛,後經醫院確診,他患上了雙側股骨頭壞死。

兩年後,王華銀再次外出務工掙錢還債,“那時,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僅有70元,蹲在異鄉的霓虹燈下,身無分文的我受盡了他人的白眼。”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2010年,他回到家鄉,想貸款2萬元養牛。獲悉他再次創業,當地政府給予了他多方支持,幫助他把簡易牛圈建了起來。這時他做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舉動——申請退出低保戶行列。

2016年初,王華銀利用村裡閒置土地大約40多畝,帶領周邊11戶農戶(其中殘疾人6人)組建了銀富養殖專業合作社。他認為,把大家聚起來,既解決返鄉農民工尤其是殘疾人的就業,減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又能聚力讓自己的品牌早些打入市場。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2017年,當地政府邀請上海骨科專家赴福泉為他免費實施了黔南州第一例3D打印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牛的數量從最初的3頭髮展到如今,2018年底合作社生豬出欄6005頭,肉牛312頭,合作社村民人均純收入6萬元以上。此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幫助下,他每個月都會召開村民“院壩會”,把自己的養殖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其他村民。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王華銀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事蹟不脛而走,相繼被被評為“殘疾人自強模範”、“黔南驕傲”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2019年5月,他赴京參加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榮獲了“全國自強模範”光榮稱號。


貴州“袖珍”男子漢王華銀:人沒牛高,十年養牛賺了百萬元


王華銀說,下一步將採取土地入股分紅抱團發展模式,將全村重度殘疾人納為入股分紅的重點對象,讓鄉親們的日子儘快“牛”起來!


(都市新聞·橙視頻 攝影 寧堅 編輯 黃芷昕 編審 趙惠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