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大家以為只有男女的情愛才叫做“談情說愛”,其實,不一定只有男女或男男之間的情愛才叫做愛情,父子、母女之間的親情,朋友之間的友情,同胞之間的袍澤之情都是情愛。

愛的世界很廣闊,我們不但愛人類社會,譬如愛父母、愛朋友、愛國家……愛慕有情眾生固然是一種情愛,喜愛無情的草木也是情愛。

常常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人類從何處而來的?”佛經裡面便告訴我們:“人是從愛中來的!”我們人類是“有情眾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愛的生命。

愛,是生命的根源。

有的愛是屬於“染汙”的愛,有的愛屬於“純潔”的愛,有的愛是“佔有”的愛,有的愛是“奉獻”的愛。“愛”究竟像什麼呢?

從壞的方面說,愛如繩子,會束縛住我們,使我們的身心不得自由;

愛似枷鎖,會困鎖住我們,使我們片刻不得安寧;愛有時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渾然不知;愛又像刀口上的糖蜜,為了貪嘗那一點點甜味,而可能有破舌喪命的危險;愛更像苦海,“所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它可以使我們在苦海里傾覆滅頂。

從好的方面講,愛是犧牲、是奉獻,愛是鼓勵、是慈悲。對大眾而言,總希望被人所愛,喜歡獲得別人的感情。但是有一些人,他們則喜歡發揮自己的愛心,去愛社會上的大眾。

可是,愛,有時候是很容易出問題,因為“愛”與“恨”是對難兄難弟,幾乎是形影不離的。

今天,我想分四個層次來跟各位講人間的情愛。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人間凡夫的情愛

所謂凡夫的情愛,往往是狹隘的、有限的,凡夫的情愛是佔有的、有相的。人間凡夫的情愛,有時候會產生許多的問題,歸納其原因,大概有下面幾種。

第一,愛的對象不對。

看到自己喜歡的人,動起愛慕的念頭,是人之常情,但是愛慕的對象不當時,不但不能增加幸福,反而憑添煩惱。譬如對方已經使君有婦、名花有主,還苦苦追求,只有造成悲劇。

第二,愛的觀念不對。

有的人以為家財萬貫便能買到別人的情愛,有的人以為身分不相稱、門戶不相當便不能交往,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拿男女情愛的例子來說:像過去的婚姻,一定要有多少聘金才能來作媒,才能談論婚嫁;或者在談情說愛的時候,總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家世、品貌、學歷、職業,列出許多條件來。

像這種有條件的愛,已經成為一種物質層次的愛,而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真正的愛是不講求條件,完全付出的。

第三,愛的方法不對。

有的人以為可以三妻四妾、金屋藏嬌,享盡齊人之福,這是個人享樂的私愛。

有的人對於心愛的人,縱然有錯失,也不加以指正,而自己討厭的人則百般加以挑剔,眼睛彷佛蒙上了一層陰翳,不能明白地看清對方的真正面目。

因此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我們應該有“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善”的認識,才能真正發揮愛的功用。

其實,佛教並不反對正當的男女之愛、夫妻之情。只是,現在社會上一些男女青年談戀愛,已經成了胡亂之愛——從可貴的男女之愛演變成惹事生非的亂愛,這種現象是很不好的。

每當我看到這許多醜陋的事情發生了,總不禁慨嘆:唉!眾生實在不懂得情愛。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戰國策》裡,樂毅說了句話:“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絜其名。”一個君子,如果與人絕交了,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貞之臣離開了國家,亦不解釋自己的高潔之名。

同樣地,有情人能成眷屬,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樣,好聚好散,不必翻臉成仇。

一旦情感破裂了,彼此和和氣氣地離開,怎麼忍心把自己過去曾經一度那麼熱愛過的人,憎恨地醜化他、傷害他,甚至摧殘他,這又是何苦呢?

對愛的體會是隨著年歲的增加而日趨成熟的。

如果情愛能夠隨著我們人格的遞增而日益提升,隨著道德的長進而日臻純淨,那麼凡夫的情愛也會愈來愈昇華,從愛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屬,進而愛世界人類。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人間聖賢的情愛

人間的聖賢,他們有沒有感情?有沒有情愛?他們的情愛跟人間凡夫的情愛是不是一樣呢?我舉幾個例子,來跟各位講人間聖賢的情愛。

(一)為國忘己的情愛

大禹是我們古代的賢者,當時天下的老百姓正受著洪水的災害,他奉命治水,解除天下蒼生的痛苦。

十三年在外督導,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而不進去探望親人,那是因為他時時想到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忘掉了自己的私情私愛。

在戰國時候,屈原是楚懷王身邊的重臣,因為懷王聽信小人挑撥離間的話,便漸漸疏遠了屈原,甚至將他放逐。

可是屈原仍舊熱愛他的國家,忠心耿耿地希望祖國能夠走上強盛之路,因此,雖然不見信於君王,卻不改其憂國憂世的忠貞,他最後甚至投汨羅江而死。

我們從他留下來的許多感人肺腑的愛國辭章中,可以感受到屈原那一股不可屈辱的愛國情操,他寧願以身殉國,也不求自己苟活。這種情愛,就是一種犧牲忘己的情愛。

(二)為眾無己的情愛

佛陀的堂弟摩訶男將軍,是迦毗羅衛國的守城大將。當城被敵軍攻破時,他向敵軍說:“不要殺害我的百姓,現在只要請你們等一下;等我沉到水底再浮起來時,你們才開始殺我的人民罷!”

敵軍的統領兇惡的琉璃王說:“反正你們難逃一死。好吧!就答應你最後的一個願望。”摩訶男就沉到水裡面去了,時間過去很久都沒有浮上來,琉璃王很納悶,於是派部下潛到水裡去看個究竟。

原來摩訶男把頭髮綁在水底的樹上,永遠也不會上來了。他為什麼把自己沉溺在水中呢?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讓城裡的民眾可以逃亡。

像這種為老百姓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無畏的愛,心也是一種高超的情愛。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三)為法獻己的情愛

在佛教裡,有“佛教的孔子“之稱的唐三藏玄奘大師。他為了到印度去求學佛法,需經過八百里的沙漠。

行經途中,馬所運載的水忽然都傾倒流失了。在沙漠中,如果沒有水必然是死路一條,然而他忍受種種飢渴的煎熬,發出堅宏的誓願?

“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往東土一步生”這種對真理追求的熱忱,也是一種可貴的情愛。

當初是誰將中國文化傳揚播種於日本的呢?那就是唐朝的鑑真大師。當他發願到日本弘揚佛法時,前後共經過了七次的努力,費了十二年的時間。

有一次失敗,被官府捉拿回來;又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強盜土匪,被洗劫一空;以後又遇到颱風巨浪,半途折回;甚至,被自己的徒眾出賣了。如此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第七次到了日本。

那時,他已六十多歲,雙目也瞎了。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說下如此感人的話:

“為大事也,何惜生命?”

為了完成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的大事,他不惜自己區區的生命。像這種探求真理的熱忱、弘揚佛法的悲願,也是從情愛之中昇華起來的。 

(四)為孝盡己的情愛

佛教中的大孝子目犍連尊者為了營救在地獄中受苦的母親,出生入死,竭盡心力,因此而使佛陀啟說了盂蘭盆經救倒懸報親恩的法門,不僅自己的生身父母得度,眾生父母也因此得以救拔,這種孝行是一種情愛的偉大轉化。

北齊時代的道濟禪師,一頭挑著萬卷的經書,一頭挑著年老失明的母親,到處弘揚佛法。有人要幫忙他照顧老母親,他就婉轉地拒絕說:“這是生養我的母親,不是你們的母親,應該由我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佛門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孝行,這種反哺報恩的孝行,是人類至真至善的感情,也是一種情愛的高度顯揚。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五)愛徒如己的情愛

下面我要和各位談談古德們為了教育子弟,運用各種的善巧方便,付出無比的心血所產生的師徒之愛。

我自己幼年出家,我們到戒場受戒的時候,戒師們坐成一排,嚴陣以待地盤問我們:“你們來受戒是自己發心來的,還是師父叫你們來的?”

有人搶著回答說:“老師慈悲!是弟子自願發心來受戒的。”

戒師聽了,不發一語,拿起藤條,就是一頓抽打,然後說:“你好大膽,你師父沒有叫你來,竟然敢來。”

換了另一位戒師,同樣地問你:“你來受戒,是自己要來,還是你師父叫你來的?”

剛才看到有人被打了,心有戒懼,趕快見風轉舵,小心翼翼地回答說:“老師慈悲!是家師要我來受戒的。”

自以為回答得很好,誰知道又是一頓毒打,邊打邊說:“喔!如果你師父不叫你來受戒,你就不來受戒了嗎?”

低頭一想,也有道理,如果師父不囑咐自己來受戒,難道自己就不知道發心了嗎?

再換一位戒師,仍然是同樣的問題,有了兩次的經驗,這回趕忙靈巧地說:

“師父叫我來受戒,弟子自己也發心來求戒法。”

這樣的回答一定萬無一失了?出乎意料的,又捱了一頓打,打了之後還說:“你很滑頭。”

這一關總算過去了。到了另外一位戒師那裡,話題轉變了:“你過去有沒有殺過生呢?”殺生罪孽深重,怎麼能說殺過生呢?趕忙搖頭說:“沒有殺過生。”

“喔!你在家裡螞蟻沒有踏死一個,蚊子沒有打死一隻嗎?分明說謊!”於是又噼噼啪啪一頓打,說謊該打,倒也心服。

又換了一位,還是同一問題,只好照實承認:“報告老師!弟子殺過生。”

“罪過喲!罪過喲!”鞭落如雨下,到了最後,不論戒師問什麼話,根本就不想回答了,只能無可奈何地說:“老師,您要打儘管打好了!”

我們所受的那種教育,是以無理來對待有理,是以無情來對待有情。在無理、無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頭,那麼在真理面前還不能信受奉行嗎?

老師的無情無義,實際上是為了度化我們這些剛強的有情眾生所用的權巧方便,這種無情,其實是一種大慈悲!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人間羅漢的情愛

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間深深的愛,擴大到兄弟姊妹,再擴大到親戚朋友,擴大到鄰居、同胞、全國人民,再擴大到一切的動物、一切的眾生。

我們從凡夫的愛到聖賢的愛,再進而到出世的羅漢的愛,羅漢、菩薩的情愛就更超越了。

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是一位大阿羅漢。大迦葉是出身富家的公子,父母要他結婚,他婉拒,他說要修道。

被父母一再逼迫,到不得已,便用黃金雕塑了一個女人,對父母說,除非有像她那樣美麗的女郎才肯娶。他的父母就派人抬著這一尊金像遊行全國,說這是一尊金神像,少女膜拜她會有好運氣,於是,全國的少女都聞聲前來膜拜。

有一個少女到了金像前面,頓時金光黯然失色,全被她的美貌掩蓋了。後來就把她娶回來做媳婦,原來她就是有名的美女妙賢。

妙賢和大迦葉結婚了,原來這位妙賢也是要修道,起初她還怪大迦葉:“我的父母因為你家有錢有財,叫我嫁給你,違背了我修道的志願。”

大迦葉一聽:“那很好,我也要修道的,我們各修各的道吧!”

所以,名義上是夫妻,實際上他們還是修行的。經過了十二年,他們的父母都去世了,想到可以依自己的意願去修行,便出家修道,後來,分別成為比丘、比丘尼。

由於妙賢太美貌了,雖然是比丘尼,但每一次出去託缽乞食,都有很多少年們跟隨在後面,和她開玩笑,嚇得她不敢出去化緣,曾經做過名義上丈夫的大迦葉就出去託缽,分一些食物給她吃。

因此惹了很多閒言閒語:“你們大家看,什麼十二年名義夫妻,現在出家做比丘、比丘尼了,兩個人還是那麼恩愛的樣子。”

後來,妙賢深深地慨嘆自己的美貌是很悲哀的事情,便把容貌弄醜,希望做一個“醜僧俊道”。所以,大阿羅漢的情愛與人間一般的常識看法是很不一樣的。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阿羅漢們已經拋棄了人間的感情,過著一種灰身滅智、無情無愛的生活。

其實阿羅漢們是絕情而有情,充滿至情至性的聖者。阿羅漢們的無情,是超越兒女私情,捨棄個人貪慾的,也唯有捨棄男女之間私情私愛的絕情,才能對一切的眾生興起廣大無私的無限慈悲。

弘一大師的避見妻孥,唐朝從諫禪師的闔門拒子,看似無情,卻是大有情。

他們把對妻子兒女情愛,淨化為對真理的追求,提升為對芸芸眾生的關愛。因此真正的情愛不是擁有對方,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的無盡奉獻!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人間佛陀的情愛

成為大聖者的佛陀,他的感情生活怎麼樣呢?

佛陀的母親在他出生的第七天就過世了。成道之後的佛陀一直希望能夠為他母親講說佛法,報答生育之恩,後來終於在忉利天為他的母親說法,一了心願。

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去世後,諸王子們商量要親自為父親抬棺,佛陀雖然已成就道行,也親身為他父親抬棺。

大家看到佛陀也在抬棺的行列裡面,弟子們沒有一個不感動的。也為我們佛教的孝順父母做了很好的模範,佛陀實在是一位忠孝兩全的偉大聖者。

佛陀的愛是建立在“怨親平等“上的。

我們知道,佛陀沒有出家之前,已經娶了天臂城主善覺王的長女——耶輸陀羅公主。佛陀成道以後,要回到相離十多年的故鄉。

一個成了佛的佛陀,與一個獨守空閨的妻子終於要見面了,耶輸陀羅內心很著急,不知道過去的夫婿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她的心裡充滿了期待與疑惑,不知道該如何與他見面才好。

佛陀與父王、大臣、王子們敘過舊之後,終於來和耶輸陀羅見面了。耶輸陀羅心裡想:“我要好好地責問他,為什麼捨棄了我?”但是,當她看到佛陀那付莊嚴的樣子時,不自覺地跪了下來。

佛陀平靜莊嚴的說話了:“耶輸陀羅,請你諒解我的做法;我雖然對不起你個人,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

現在,請你為我歡喜,我終於修滿了我歷劫的願望,我成就了佛陀,我以廣渡眾生為我的志願,你也在我廣渡眾生之列。”

那種慈悲的音容、莊嚴的儀止、超越情愛的語言聲音,大家看了無不受到感動,而最後,耶輸陀羅也出家修道了。所以,真正愛護一個人,是引導他趨向正道,幫助他日臻成熟,而不僅僅是形體上的長相廝守。

星雲大師談愛情觀:人間有四種情愛,你想擁有哪一種?


佛陀對親人如此,對於冤家仇敵也是一樣的。

佛陀的仇敵——提婆達多,專門和他作對。但是,佛陀從來沒有怨恨他,總是告訴大家,提婆達多是他的逆增上緣,是他的善知識。沒有黑暗哪裡有光明?沒有罪惡哪裡有善理?沒有提婆達多,偉大崇高的佛陀又怎麼能成就佛道令人敬仰呢?

佛陀的慈悲並不是只照顧那些達官貴人,而是遍於一切眾生的。弟子們生病了,佛陀親自去替他送水、煎藥;年老的比丘視力模糊了,縫衣服時不方便,佛陀替他穿針引線。

佛陀愛護弟子,就像慈愛的母親一樣,給弟子以光明,給眾生以依靠,佛陀實在是我們的慈航,我們的無盡希望!

因此我們講“談情說愛”,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情的兩情相悅,進而至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愛,再擴大為親戚朋友的守望關照,而提升為對世界人類,乃至一切眾生的悲愍。

從凡夫佔有的情愛進而能到達到聖賢愛國民的情愛,最後昇華為諸佛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慈大悲。

情愛如水一般,可以滋潤我們的生命,但是水能潤物,水也能覆舟,感情處理不當,也會讓我們滅頂喪生。我們要如何來處理感情呢?我僅提出四點獻給各位:

我們要“以智化情”——用理智來淨化感情;

我們要“以慈作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

我們要“以法範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

我們要“以德導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

這是我們追求人生幸福之道,昇華生命內涵,必須慎思的問題,有了服務眾生、奉獻社會的慈悲,我們的感情生活將更豐富,更雋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