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許攸背叛袁紹,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為什麼沒有懷疑許攸的投誠?

小羊愛精緻


曹操用許攸的建議,絕非心血來潮,更不是狗急跳牆,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叫多謀善斷。

帶乾貨的馬屁和雞湯

200年9月,官渡之戰已經進行了半年。

經過緊張的激戰,曹操扛住了袁紹的猛攻,也粉碎住了袁紹規模不大的分兵,暫時穩定了形勢。

可是,曹操的軍糧只剩下一個月了,士兵疲勞不堪,而曹操,似乎還看不到擊敗袁紹的希望。

荀彧:帶乾貨的雞湯

有些灰心的曹操寫信給荀彧,提到了想要退守許昌。

荀彧給曹操灌了碗雞湯:現在曹操以少敵多,正因為扼守官渡,才“扼其喉使其不得進”,曹操不能退!現在袁紹也遇到了困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現在正是有奇之時!

賈詡:帶乾貨的馬屁

喝完了雞湯,曹操又與賈詡商議起來。賈詡認為:您用人、用兵、用謀都比袁紹厲害多了!之所以遲遲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於您之前務求萬全。現在只要您抓住時機,果斷出手,完全可以擊敗袁紹!

荀彧、賈詡的雞湯中,指出了曹操取勝的機遇。

荀彧、賈詡點出了勝利之道

荀彧、賈詡,當然不是一個隨便給主公灌雞湯的人,他們的說法,包含了兩層思考。

一、戰役已經進行到“用奇”之時。

早期,面對袁紹猛烈的多點進攻,曹操自然要小心翼翼,務求萬全。

此時,袁紹軍攻勢已衰,曹軍陣腳已經穩住,已有條件“用奇”了。

二、曹軍戰鬥力優勢明顯,“用奇”有保障。

自官渡之戰開打以來,曹操確實表現出了勝過袁紹的用兵之能,曹軍也表現出了勝過袁紹軍的戰鬥力!

1、官渡開打前後,劉備策應袁紹。曹操果斷出擊,兩次擊敗劉備。儘管劉備再次進入汝南,但力量薄弱,已構不成威脅;

2、白馬、延津之戰,曹操果斷用兵,連續擊殺了顏良、文丑;

3、在袁紹大軍的眼皮底下,于禁、樂進軍的2、3000軍隊,戰延津、守原武,從容返回官渡大營,袁軍無可奈何;

4、袁紹大軍猛攻官渡,採取各種手段,始終奈何不了曹操;

5、袁紹排除韓猛切斷曹軍官渡以西通道,被曹仁擊敗!

顯然,無論是主帥的用兵才能,還是軍隊的戰鬥力,曹軍都表現出相當的優勢。

現在,既到了“用奇”之時,又有“用奇”的能力,該“用奇”了!


嘗試“用奇”,已取得效果。

曹操決心“不求萬全”,果斷“用奇”。

曹操安撫運糧的軍隊:一個月內,我就能打敗袁紹,不會再辛苦你們了!

曹操得到荀攸的情報,派徐晃、史渙襲擊了韓猛的糧車,燒燬袁軍數千輛!

這次嘗試證明,曹軍有能力執行這種“用奇”之法。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用奇”之法用到足以扭轉戰局的地方去!

對許攸的瞭解,有助於曹操下定決心

這時,許攸來了。

隨隨便便得到一個情報就出擊,不是曹操會做的事情。

可是:曹操對許攸太瞭解了。

許攸過來找曹操,是投奔曹操的,提完建議後,留在了曹營。顯然,如果許攸是來使詐的話,那是死間!

曹操安撫將領疑慮時說:許攸留在曹營,可見比較可信。

看來,曹操早就知道:自己的這位老朋友,不是一個會做死間的人!

當年,許攸與王芬等人一起圖謀廢帝,聯絡過曹操,被拒絕了。後來,事情洩露,王芬自殺,許攸逃亡了。

顯然,許攸不是一個“不顧生死”的人。這樣的人,做死間的概率實在太小。

當然,從戰場來看:烏巢,平原之地,利於攻掠難以移動的糧撤。但卻並非設伏聚殲之地,即使遭遇困境,曹操只要指揮得當,也有機會全身而退!

機遇重要,把握機遇的姿勢更重要!

對一般二般的人來說,即便許攸提供的情報是真實的,也幾乎算不上什麼“機遇”。

不要說擔心袁紹的援軍了,光是攻破烏巢大營,就很困難:淳于瓊在烏巢有一萬多人!

以常規眼光看:就算曹操那幾萬人全部投入,也未必能快速擊破淳于瓊!

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曹操牢牢把握住烏巢這個關鍵點

對方的主將淳于瓊,是西園八校尉時期的老同事,曹操也很熟悉!

西園八校尉時期的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從淳于瓊後來給袁紹提的那些意見看,毫無疑問:淳于瓊無謀!

曹操親率5000人,詐稱是袁軍,騙過巡邏部隊,一路直攻淳于瓊。

淳于瓊見曹軍兵少,出營迎戰,交戰失利後被迫回營!

如果淳于瓊一早就用烏龜大法,堅持死守,曹軍還真未必能快速擊破!可是,現在戰敗而歸,信心受挫,曹操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曹軍猛烈進攻時,袁紹援軍已經逼近,曹操下定決心,“賊在後乃白!”集中兵力猛烈攻打,一舉攻破烏巢大營!

顯然,這次奇襲,曹操不是拍腦袋搞的。騙過袁軍巡邏部隊;進攻時選擇的兵力,以及面臨前後夾擊威脅時的果斷選擇,顯示出曹操對雙方戰鬥力有清晰的判斷!


袁紹對烏巢被襲反應的一些看法。

許多朋友認為,當烏巢遭襲時,袁紹的猶豫不決,不全力營救烏巢,而是分兵攻曹營是其失敗的關鍵點。他們指出:袁紹應集中兵力進攻曹操!以兵力優勢趁勢殲滅曹操!

這或許是過於理想的想法!

救援糧草,軍情如火,速度比規模更重要!袁紹只能派出快速縱隊緊急救援,規模有限!

平原之地,快速縱隊對快速縱隊,打成殲滅戰的概率實在不大!即使曹操失利,他依然有機會全身而退!

機動力強,卻攻堅能力不足的騎兵用於趕緊救援烏巢,其他部隊攻堅曹營,這個部署靠譜不靠譜另說,但只要曹操能快速攻下烏巢,這些部署的差別都不大!

因為,曹操預留了足夠兵力防守大營,而在烏巢方向的快速縱隊也有條件全身而退,他,已經牢牢把握了戰局的主動權!


曹操決定襲擊烏巢,當然是冒了一定的險,但是,曹操已經通過自己卓越的部署,把風險降到了最低,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一直以來,我們都感嘆曹操的“魄力”和“運氣”。也許,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嘗試理解他看待機遇和風險的方式,分析問題的方法。

毛主席說的“多謀善斷,留有餘地”。這八個字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學習!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和袁紹相持於官渡之時,曹操方面已經是彈盡糧絕了,而河北方面卻還有軍源物資源源不斷地補給到過來,曹操急需打破這極為不利的局面。

面對許攸的投靠,曹操懷疑過嗎?我認為是肯定懷疑過的,可他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選擇相信許攸。

曹操是懷疑過的,連續兩次試探了許攸

許攸剛到曹營的時候,曹操和他坐談,卻絕口不提戰場的事,一定要許攸先開口追問糧草的情況,曹操才把話題從這方面引過去。

可就算是入了正題了,曹操嘴裡還是沒有一句實話,許攸問糧草還能支持多久?“一年”;“不說實話吧!”;“半月”;“還想不想贏了,趕緊兜底”;“實不相瞞,只剩下這個月的口糧了”。

別以為曹操是死要面子,不想把真實情況說給許攸聽,他是不敢,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多長個心眼總是沒錯的。

此局賭則有機會生存,不賭則是必死之局

這時候的曹操就像一個快淹死的人,必須儘快找到保命的工具:樹木,游泳圈等等,而他肯定也不會去想這樹還能支持多久?這游泳圈有沒有漏氣?

尤其是他清楚許攸在袁紹軍中的地位,“以田豐,許攸為謀主”,像這樣級別的人物斷不可能安排來做間諜,說客一類的工作。曹操同樣也不會把謀主荀攸派去敵方陣營做間諜,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在權衡利弊之後,曹操還是選擇了賭這一局,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籌碼來賭。不過幸運的是他最後贏了,贏得了整個河北。


一貳一橙


首先,曹操與許攸是舊交,而且交情鐵的很。想當年,漢靈帝還在位時,許攸曾與冀州刺史王芬密謀,想趁著靈帝出遊捉住他廢了改立宗室合肥侯,當時許攸就密信聯絡曹操,拉曹操入夥。後來事情敗露,王芬自殺,許攸和曹操卻未被告發,可見他們的交情是經過考驗的。

所以,曹操與許攸相交二十餘年,自問對他還是有點了解的。——許攸缺點是很多,首先他是個花花公子,而且貪財兇淫,易於衝動,說話不經大腦,但曹操也很清楚。此人是個性情中人,說幫你曹操就幫你曹操,沒那麼多花花腸子。

另外,按照博弈論,弱勢方應選擇‘寧可信其有’比較好。強勢方失去了這次機會,還有條件繼續捕捉下一個機會。可曹操身為弱勢方,如果失去了這次機會,以後可能就再沒有機會了。

況且,許攸向來貪墨,也向來無事,為何偏偏會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被查出,闔家老小被抓,你不覺得這有點太巧了嗎?

“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荀彧於官渡戰前


千古名將英雄夢


官渡之戰許攸的叛逃絕對是整場戰役的轉折點【許攸叛逃之前,戰局幾乎都是袁紹的節奏,曹操被拖的頭皮發麻,心生退意,只是荀彧力主堅持,曹操這才硬著頭皮在那兒頂著】也就是說此時的曹操已經無計可施了。

許攸來了,不僅人來了,還帶來扭轉戰局的良策。而曹操呢?

【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就是曹操,許攸來降,並建議奇襲烏巢,許多人都有所懷疑,包括曹操也遲疑了一下,唯有荀攸、賈詡力勸曹操相信。

這說明曹操也有一個小小的遲疑的心理活動。不然不會講到賈詡、荀攸力勸【注意“力勸”這個詞,極力勸說】

曹操最後下定決心聽許攸的建議無非也有這麼幾個分析:

一:是分析袁紹的人物性格

二:分析許攸的人物性格

三:與其說曹操是相信許攸,不如說曹操是相信荀攸和賈詡。



再一點,那時的曹操確實無計可施,唯有相信許攸,即使是可疑的戰機也要將其牢牢抓住,不納許攸建議的話同樣會被袁紹軍拖垮。


左將軍


我認為不是曹操沒有懷疑許攸投誠的真實性而是他孤注一擲的一次戰略冒險,因為當時的勢態對曹操極為不利,與袁軍幹了幾仗沒有佔到便宜,而且自己的糧草幾近用完,回許都押運糧草有來不及,一但糧草用完軍心不穩,其後果就是不戰自亂。而在這關鍵時刻正值許攸來降併為曹操指出截糧的策略。而這時曹操並不是沒有懷疑許攸而當時窘迫的戰況不允許他有半點猶豫。所以他決定死馬當活馬醫進行一次戰略冒險,雖說此次行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他作了周密的部署,派一支騎兵突襲袁紹軍隊在烏巢的屯糧之處,如果成功就動搖了袁軍的基礎,如果真是中了圈套,那麼損失也不大,後面也有接應。


小號哥


官渡之戰許攸投奔曹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為什麼不懷意許攸呢?其實這也好解釋,在對抗董卓時袁紹被推為盟主,曹操為什麼又分道揚鑣呢?他袁紹這種做表面文章的人已看透了,好大喜功,好謀而不斷,不能成其大事,爛泥扶不上牆才走自己的路,當然對袁紹的謀士也很瞭解,人說曹操生性多疑,這不正確,現在無論做什事,不也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嗎?這就是曹操的優點,也來若干事實證明曹操是用人不疑,他的五子良將即使打了敗仗,曹操不但不怪反而安慰,這就是曹操。

在官渡決戰前夕許攸來投,曹操連鞋都沒穿下榻迎許攸他已知是誠心來投,而必有破袁之良策,因為他知道像許攸這樣愛佔小便利貪財之人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如許攸使反間計哪有命在,許攸不值得為謀而不斷的袁紹這麼做,事實證明許攸獻計由曹操帶五千輕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燒掉袁紹的全部糧草,袁軍自亂,曹操以少勝多為統一北掃除最大障礙,贏得官渡的勝利。

曹操不是多疑而是換位思考,真假他很清楚,他熟悉袁紹,更瞭解許攸,後來因許攸太過不知輕重,人前人後曹阿瞞的叫,讓許諸殺了,曹操也沒追究,這就是真正的曹操!再見!



9紫氣東來


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必須死守許都

曹操的周邊環境比袁紹更加險惡,即便在數年後曹操獨霸中原的時候,張松還在調侃:“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至少者亦帶甲十餘萬,豈得為太平耶?”更何況官渡之戰時,劉表、馬騰、韓遂等諸侯都還在世。

曹操佔據許都、控制天子,在眾諸侯及天下士族眼中仍是一介輔臣。雖有“衣帶詔”在前,畢竟不是明發詔書,難辨真假。加上曹軍主力二三十萬,參加官渡之戰的不足半數,多數部隊仍在各地戍守,眾諸侯沒有藉口、也沒有機會發難。

一旦曹操失去許都,攜天子逃亡,就是挾持天子外逃,下場必定如董卓一般,遭到天下聲討、部屬反叛。不攜天子逃亡,就會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讓給袁紹,再無戰勝機會。

要成功守住許都,只有偷襲烏巢這唯一勝機

偷襲烏巢之前,曹軍已經退守許都的最後門戶——官渡。由於連續作戰,又堅守官渡月餘,部隊非常疲憊,糧草也即將耗盡。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形勢的不斷惡化,許都及軍隊內部暗流湧動,許多人與袁紹暗通款曲。

而袁紹的兵力是曹軍數倍,已經渡過了黃河防線,只要拿下官渡,就可以佔領許都,迎接天子。後勤補給方面,雖然從冀州補給的糧草車隊被曹軍偷襲燒掉,但是在烏巢囤積的大批糧草,足夠支撐其對耗到最後。

因此,不把烏巢的存糧一把火燒掉,曹操沒有任何機會取得最後勝利,正如曹操偷襲烏巢臨行前所言:今吾軍糧不給,難以久持;若不用許攸之計,是坐而待困也。劫糧之舉,計在必行。

對許攸叛逃早有預料,成竹在胸

曹操的智囊團首領荀彧早就對袁紹的智囊團進行了深刻分析,並給出了非常中肯的評語和判斷: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知,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同時,曹操與許攸是舊識,對其貪財的性格非常瞭解,貪財的人往往怕死,不可能親身犯險行反間計。因此,面對張遼等人關於許攸有詐的質疑時,胸有成竹的答道:“彼若有詐,安肯留我寨中?”

曹操具有身先士卒,獨闖龍潭的英雄氣概

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時,董卓火焚洛陽西逃,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盟主袁紹也稱“諸兵疲睏,進恐無益。”只有曹操高呼:“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 隨後,自領孤軍萬餘,就敢星夜去追趕董卓的二十萬西州大軍,險些命喪滎陽。

與呂布濮陽大戰時,城中富戶田氏詐降,曹操一心求勝而中計。當夜,撥夏侯惇引軍在左,曹洪引軍在右,自己引夏侯淵、李典、樂進、典韋四將,率兵入城。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誰肯向前!”遂當先領兵直入。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這個環節曹操跟張遼的對話裡曾有提及,當時張遼也是懷疑許攸詐降並讓曹操小心行事,曹操有解釋原因。一個是許攸貪財的事曹操早就知道。曹操不僅跟許攸是同學,曹操跟袁紹的關係更是親如兄弟,這兩人就是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好基友。曹操在困難的時候投奔的對象也是袁紹。也就是說,曹操對袁紹的情況瞭如指掌,袁紹手底下的人曹操也是認識並且瞭解情況的。

其次,曹操說劫糧的事他早就想到了,也一直在謀劃當中,也派出了各種間諜去打探消息,之所以沒有立刻實施只是因為不太確定,還沒有下定決心,而許攸的到來以及帶來的信息都在一一驗證這些自己獲得的情報。所以,曹操才下定決心去劫糧。這是許攸自己沒有想到的地方,曹操對他並不是無條件信任的,曹操也不是因為他獻計才想到劫糧的策略的。這也是後來許攸被殺的主因。

最後,曹操對張遼還說了一句話,如果許攸詐降那麼他獻完計應該趕緊逃走,怎麼可能安心的留在軍中呢。所以,許攸在軍營裡的行為肯定是被監控起來的。


優己


袁紹,在短短的時間統一北方,能有一邦文臣武將。肯定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菜鳥。

袁紹引何進平誅宦官。成功者,名揚天下。敗者,天下亂。以自己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更容易在亂世中成就一翻霸業。

漢獻帝的問題上,袁紹肯定多方面想過要不要協天子令諸候。他當時勢力最強。認為弊大於利。為何不見其他有勢力的諸候迎獻帝。想借其他人殺死漢獻帝。天意弄人。獻帝和曹操走到了一起。

袁紹掃平黃河以北。曹操協天子令諸候也不斷壯大了自己的地盤。擋在了黃河南岸。有人認為袁紹不該發動官渡之戰。我認為袁曹之戰對袁紹來說,易早不易遲。曹操可以避開袁紹吞併其他勢力。而袁紹則不能。此時袁紹兵糧遠多於曹操。袁紹是明智的

白馬,延津,失敗。袁紹由主動出擊,變為避戰,防守。拼消耗。真的很高明。打不贏就拖死你。如不是許攸判變,火燒烏巢。曹必退軍。步步蟬食,曹必敗。曹操不是相不相信許攸,而是曹操必須賭。不賭是死,賭還有一線生機。

袁紹讓三個兒子各守一州。沒想到會有官渡之敗,更沒想到自己死得那麼快。難道不讓三個兒子各守一州,他們就不會火拼了嗎?


手機用戶6354509962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許攸為什麼要投奔曹操,《三國志.武帝紀》的說法是許攸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所以許攸才背叛袁紹,來投曹操。而《魏略》則說許攸年輕時候就和袁紹、曹操的關係很好,是老熟人。後來在官渡之戰前,許攸勸袁紹不要與曹操交戰,袁紹不聽,許攸覺得袁紹不可為謀,便投奔曹操。

許攸勸曹操去襲擊烏巢,曹操左右的人都疑心他,只有荀攸、賈詡勸曹操去。

曹操此時怎麼想?要說沒有一點顧慮和懷疑,肯定是假的。但此時曹操的補給已經跟不上了,“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形勢十分危急,如果不相信許攸,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曹操只能賭一把,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上說“曹操的攻淳于瓊,固然有膽氣,也只是孤注一擲之舉,其能耐,倒還是在歷久堅守、能挫袁軍的士氣上見得。”

並且指出曹操之所以勝利,“軍事上的勝敗,固然決於最後五分鐘,也要能夠支持到最後五分鐘,才有決勝的資格。”

這就好比足球比賽中,弱隊把強隊拖到點球決勝一樣,弱隊首先要有一定實力,否則會連點球決勝前的120分鐘都支撐不下來,也就沒有機會指望點球決勝了。

因此雖然史書沒記載曹操的心理活動,但是可以推測曹操當時肯定也懷疑過許攸,只是“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否則就是一個兵敗覆滅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