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如果許攸不叛變袁紹,曹操會贏嗎?

歷史收銀機


如果許攸不叛變,我認為曹操取勝會很難。從後期他那麼得瑟可以看得出來,曹操的勝利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官渡之戰前期,袁紹是佔有絕對優勢的,雖然前期折損了顏良文丑兩大將,但是無論兵力還是資源,曹操都還是處於絕對劣勢。在兩軍對峙時期,曹操因為糧草不濟,幾乎要堅持不下去了,而袁紹的的糧草則源源不斷的從四個州運來。這麼耗下去,曹操早晚會被耗死,所以他一直想找機會決戰,但是不知道該從哪裡破局。

許攸的叛變,把袁紹的命門帶給了曹操——烏巢。耗下去是個死,聽許攸的博一把大不了也是一死,贏了就能翻盤,所以曹操要賭這一把。當然按照曹操的為人,他肯定會留一手的,帶去進攻烏巢的人只是一部分,大營裡還是留下一部分的主力部隊。這也導致張郃高覽進攻曹軍大營失利,乾脆直接反水,反攻袁紹的大營,這一來袁紹直接吐血了。

所以官渡之戰對曹操來講就是一團亂麻,不知如何下手,許攸給了他一個關鍵的繩頭。後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並且產生了一些列對自己有利的反應,逐步的逼死了袁紹。


百勝刀王胡逸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天子之令征討各路諸侯。

高中畢業那年我剛好18歲,在家閒著無聊,幫母親放牛,牛趕上山在寬闊的草地上吃草,我爬上一棵濃密的大樹上,躺在枝丫上,迫不及待地掏出揣在懷裡的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很快我被歷史裡的故事情節吸引,彷彿回到了戰場上,看到了當年的刀光劍影,聽到了鼓角齊鳴,一片喊殺聲。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古人身上學習到好多經驗。今天我就來說說官渡之戰,如果許攸不叛變袁紹,曹操會贏嗎?

會的。

曹操生性多疑,做事果斷。他手下的謀士眾多,加上許攸適時的出現。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了許攸帶來的情報,曹操更好的佈局,首先燒了袁紹的糧倉,使對方亂了陣角,從而一鼓做氣打敗了袁紹。

官渡之戰,曹操勝利是必然的,許攸的叛變,只是加速了曹操勝利的時間。





快樂生活c


官渡之戰,其實是曹操引起的,袁紹當時正在與公孫瓚展開攻堅戰。曹操突然以聲援袁紹攻擊公孫瓚的名義,越過黃河,佔領黎陽,白馬。曹操命徐州一帶臧霸出兵青州,欲以兩路攻擊袁紹。

袁紹的根據地在鄴城,黎陽是通往鄴城的重要通道,而且很近。正當曹操謀劃擴大戰果時,袁紹利用坑道戰術打敗了公孫瓚,他看出來曹操原本這個自己的小弟是奔著自己的老巢來的,於是,急忙回軍南下。

曹操的軍力與袁紹不能相比,只好退縮,關羽幫助曹操解白馬之圍,才使曹操有時間退回官渡佈置防禦。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對峙,曹操因糧食接濟不上,幾乎要退軍,荀彧等人勸曹操堅持不能退,一推袁紹必然大軍推進,則曹操沒有了迴旋餘地。

就在曹操幾乎崩潰時,許攸來投靠,曹操高興的沒有穿鞋就跑出來迎接。許攸的到來好比是雪中送炭,接著許攸的偷襲烏巢糧倉的計劃,讓曹操找到了方向。曹操燒了烏巢,袁紹軍心大亂,導致官渡大敗。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的北方基業。

我們不能只以現在的眼光看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誠然,許攸不投靠曹操,曹操也會成為歷史上的勝者。但是,就官渡之戰來說,不得不承認,許攸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官渡之戰,曹操很顯然因為糧草問題,自己已經沒有了信心,軍心當然也不穩定,之前他已經寫信給荀彧有退兵的意思了。正是這個時候,許攸的投靠,才使他有了突破口。

可以說,如果沒有許攸的投靠,曹操難以堅持,或許就退兵了。那麼官渡之戰,曹操也就談不上取勝了。


路遙lgy


歷史是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官渡之戰是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不僅是曹操和袁紹的個人比拼,也是兩個集團的鬥爭。現在就個人水平來說,曹操是比袁紹強的,就團隊來說,曹操的團隊比袁紹的更團結,不管許攸有沒有叛變,曹操最後也是會贏的,只不過贏的更艱難罷了。

官渡之戰曹操只有兩萬人,而袁紹差不多有二十萬,這實力懸殊啊!曹操也是被逼的想退兵,退避三舍,不想和袁紹硬碰。可郭嘉提出“十勝十敗”,堅定了曹操繼續抵抗下去決心,其他謀士也是贊同對抗到底。不管從人品,用人,管理,軍事能力,曹操都比袁紹強,袁紹自己的團隊真是夠混亂,內部爭權奪利,謀士們也是互相鬥爭,而袁紹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團隊,管理不好,遲早會出事。剛好許攸投奔了曹操,除了告知袁紹軍隊糧草的所在地烏巢,同時也證明了袁紹內部混亂內訌的很激烈。沒有許攸叛變,也保不齊有其他人叛變呢,許攸不就是在和其他袁紹謀士有矛盾,所以就轉投了曹操。沒有許攸,也許會有其他謀士在袁紹軍中混不下去,那就投奔曹操算了,為曹操帶去袁紹的情報。



沒有許攸,曹操手下的謀士遲早也會考慮到截殺袁紹糧草的重要性,畢竟打仗,很多時候截殺對方的糧草運輸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是這麼幹的,懂得糧草對軍隊的重要性,沒有了糧草,軍隊還打個鳥仗啊!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等軍師也一定會建議曹操偷襲袁紹的糧草總部,沒想到許攸叛變過來了,帶來了糧草具體的存放地點,省了曹操去查,後來也就順勢而為了,所以說,沒有許攸,曹操的團隊也會必然去偷襲袁紹的糧草基地總部,當然首先要查出地點,再去偷襲,從糧草入手,也是曹操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的戰術,這是對付強敵屢試不爽的戰術,曹操肯定會拼了命也要查出袁紹糧草的具體囤積地點,然後偷襲一把火燒了糧草,曹操才有贏的機會。



如果曹操沒有查不出糧草囤積的地點,那麼按照歷史的發展,曹操會避開袁紹軍隊的鋒芒,遠遠的躲著袁紹,以退為進,尋找機會。以袁紹的性格,只要曹操退兵了,他肯定得意洋洋,少時袁紹和曹操是一起玩的朋友,袁紹就沒贏過曹操,現在曹操居然害怕見到自己退兵了,肯定高興壞了。可人一高興,就會產生輕敵的意識,更何況袁紹這個人心高氣傲,眼高手低,就會出現戰略的錯誤,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以袁紹的性格,你給他一片陽光,他就會忘乎所以,就會容易犯錯誤,在決策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誤。打仗打的就是誰犯的錯誤最少,錯誤越少贏的機會就大,錯誤越多,被對手把握住機會,就一切都完蛋了。在這方面,顯然曹操比袁紹強的多,曹操就是個心思細密的人,不會犯什麼大錯誤,而袁紹性格使然,屢屢犯錯也就跟很平常了。



所以說只要曹操以退為進,讓袁紹覺得曹操認輸了,當了縮頭烏龜,那麼時間一長,得意的袁紹肯定會出現錯誤,曹操把握住機會最終還是能贏袁紹的,只不過贏的會很艱難罷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導語: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是袁紹實力和曹操實力的分水嶺,是極為重要的的一戰,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更決定了天下局勢,並且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世人分析此戰中曹操勝利的緣由多半會認為是許攸的叛逃,然事實真如此麼?

袁紹家族素有"四世三公"之稱,家世顯赫之極,手下兵多將廣,謀士良將如雲,曹操雖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然此時的曹操比起袁紹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然最終曹操卻讓袁紹一敗塗地,這裡面雖有許攸的功勞,然而這並不是根本,曹操勝利的原因來自多方面:

一、曹操剛毅果斷,識人之明。袁紹優柔寡斷,疑心太重,此為用人影響戰局原因

曹操識人之明,手下有強大的謀士郭嘉、荀彧等眾志成誠,一心鼓勵曹操對戰局充滿信心。

而反觀官渡之戰大戰在即,袁紹的謀士沮授和謀士郭圖、審配意見不同,爭論不休,袁紹左右搖擺不定,不知該信誰,優柔寡斷。

沮授認為四方還不穩定,應該徐徐圖之,休養生息,等到兵強馬壯之時才是和曹操開戰的最好時機。而郭圖和審配認為以四州之兵力攻打曹操而取勝如探囊取物,勝利就在眼前。

袁紹看到屬下謀士意見不同,不知聽哪方的,不會判斷,最終選擇了和曹操一決高下,因為他要把當面曹阿瞞欺辱他的還回去,所以他同意了郭圖和審配的意見和曹操一決高下。

二、戰前曹操準備充分,袁紹內患未平。此為戰略影響戰局原因

曹操知道他和袁紹之間早晚會有一場大戰爆發,所以在戰前就把四周關係全部處理好,免去了後顧之憂。

他以天子下詔書的方式和結兒女親家的方式拉攏各諸侯,一是讓自己的兒子娶西邊張繡的女兒,結成兒女親家。讓一直對他耿耿於懷的張繡和他結成同盟,二是利用天子詔書封孫策為吳侯,讓東邊的孫策不與他為敵。

而反觀袁紹沒處理好四周關係,袁紹所在地河北,當時他有兩個大敵,黑山軍張燕和公孫瓚,公孫瓚是袁紹的頭號大敵,兩人一直是死磕著,而袁紹又未讓黑山軍張燕歸順,可以說袁紹沒有如曹操一樣把四周的威脅去除掉,是他的一個失敗的原因。

三、袁紹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此為性格影響戰局。

諸葛亮在《隆中對》寫道:"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曹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袁紹出身名門,自峙兵強馬壯,將士如雲,糧草充沛,他認為和曹操的對戰取得勝利根本是易如反掌,這樣的性格為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以至於許攸會在袁紹兵強馬壯的情況下投奔曹操,這也是原因之一。

結論

官渡之戰這種級別的對戰,勝利和失敗往往是多方面的,並不會因為許攸的叛投而影響戰局,如果許攸未投曹操,曹操同樣會勝,只是勝的艱難些罷了。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三國志》

《隆中對》


絕塵的時光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決定北方歸屬的一戰,而許攸的叛逃對於袁紹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打擊,如果沒有許攸的叛逃,曹操的贏面還是比較大,許攸的叛逃是曹操戰勝袁紹重要的一環,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袁紹師出無名,在出徵之前重要的謀士田豐和審配都不同意袁紹這個時候攻打曹操,都勸袁紹先修養生意,厲兵秣馬;而曹操官渡一戰沒有退路,只能勝不能敗;而且曹操和袁紹遲早有一場決戰,所以早打比遲打對曹操更有利!袁紹有四周之地,長遠發展比曹操更有利!

其次,袁紹集團內部不和,而袁紹不能很好的處理內部矛盾,反而加劇了內部鬥爭!袁紹喜歡小兒子,想離小兒子為繼承人,廢長立幼自古就是取禍之道;袁紹收下四大謀士相互爭鬥,相互攻擊,將相不和,使得張郃高覽等大將投降了曹操!而曹操集團,面臨的事生死存亡的一戰,內部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

再者,袁紹剛愎自用,輕信讒言,全憑喜好!袁紹陣營的謀士不差的,但袁紹聽不進去正確的意見建議!曹操是一個能聽進去正確意見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抓住戰機的人!而且曹操的軍事指揮能力要遠遠強於袁紹!

但官渡之戰曹操確實很佔劣勢,甚至想退兵,是曹操的謀士荀彧和賈詡建議曹操堅持打,曹操糧草不足,兵力弱小,但最終在各種因素之下,打敗了袁紹!即使沒有許攸的叛逃,曹操的勝面也要比袁紹大的多!


小任談史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官渡之戰,曹操必勝,因為一場戰爭很少因為一個人物來影響戰局,一場戰爭的勝負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謀士,將領等因素對於袁紹全是碾壓的存在。現在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來闡述分析為什麼曹操會勝利的原因。

官渡之戰上作戰雙方,曹操和袁紹,見(此圖)


第一,郭嘉適時提出“十勝十敗”,穩定了曹軍軍心,為曹操指明瞭作戰方針。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親率數十萬大軍來攻許都,此時,文武百官皆畏懼袁紹勢大,丞相曹操也是憂心忡忡,對於此戰必無勝算,此時的幕僚郭嘉看出了眾人的擔心,就這樣適時的站了出來,為了鼓舞曹操和曹軍的士氣,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即:

一、袁紹繁瑣的禮節太多;您順應自然,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他。
二、袁紹以反叛漢室的動機出兵;而您則以復興漢室的名義征戰,這是義勝於他。
三、東漢的滅亡,主要就在於對下級管理的寬鬆。袁紹的管理制度就過於寬鬆,不能產生震懾力;而您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他。
四、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表面看來平易簡單,而內心明察秋毫,用人從不懷疑,不管親疏遠近,只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五、袁紹善於思考卻很難做決定,優柔寡斷貽誤戰機;而您決策果斷,執行高效,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過他。
六、袁紹世代公卿,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因此投靠他的多為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而您誠心對待別人,不貪圖虛榮,自己厲行節儉為下屬做出表率,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因此忠誠、正直、有遠見、有真才實幹的人都願意投奔您,這是道德選擇上勝過他。
七、袁紹對見到的飢寒之人非常憐憫,對看不到的卻考慮不到;而您對於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而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他。
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您用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您明智上勝過他。
九、袁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而您認為是對的事就以賞賜來推行它,錯誤的事就依法處罰來糾正它,這是管理文化上勝於他。
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要領;而您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士兵都信任您,敵人都懼怕您,這是武略上勝於他。
《傅子》:太祖謂嘉曰:“本初擁冀州之眾,青、並從之,地廣兵強,而數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不先取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郭嘉分別從道、義、管理上、度量上、謀略上、道德上、仁德、明智、法治上、武略上、十個方面來分析曹操與袁紹的劣勢,並且預測了袁紹此戰必敗無疑,使的曹操信心大增,曹營軍心振奮。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為曹操的官渡之戰的用兵奠定了理論基礎,為曹操指明瞭作戰方針。那就是堅守,以逸待勞、打持久戰,等到袁軍自露破綻。後續果不其然,袁軍果真出現紕漏,被曹軍逮住時機,一舉大敗。

郭嘉適時提出了“十勝十敗”論,鼓舞了曹操和曹軍(此圖)


第二,曹操帳下良將眾多,而袁紹帳下顏良先死,文丑後亡,袁紹帳下在無良將。

白馬河之戰,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顏良先死,文丑後亡,致使袁軍士氣低落,出現用人荒,而軍中只剩下兩員良將,一名張郃,一名高覽,在將領的比拼下,袁軍已經完全處於劣勢了。

反觀曹操軍中,良將數十名,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關羽,張遼、徐晃、于禁等人,這幾個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關羽還在白馬河之戰上,斬殺顏良,重創袁軍,使的袁軍面對關羽,皆是畏懼之心。

所以說袁軍在用將上已經出現大問題,沒有好的大將,你兵士再多,也是一幫烏合之眾,在官渡之戰後期,兩軍的將領比拼曹軍已經完全處於優勢地位。

<strong>

曹操手下良將眾多,有張遼,徐晃,于禁等名將(上圖),袁紹手下的顏良和文丑(下圖)


第三,曹操謀士眾多,皆重用之,而袁紹身邊小人當道,賢士皆不能用,

曹操和袁紹作為東漢末年的強人,手下都有優秀的幕僚,但是他們二人用人的態度卻是不一樣的,譬如說:

  • ——曹操謀士眾多,皆重用之:曹操手下幕僚皆是有乾坤治世的大才,除了郭嘉之外,還有荀彧,荀攸等人,曹操對這些幕僚都是重用和愛惜,譬如說荀彧,被曹操安排在許都守城,調運糧草給官渡地區,這種重要的位置本身是要交給曹丕或者曹氏的宗族的,但是曹操卻力排重議,把這個最重要的位置交給了荀彧,一方面是對荀彧的忠誠的放心,另一面是對荀彧的能力放心,果然,荀彧沒有辜負曹操的信任,在官渡期間,荀彧很好的完成了守城和調運糧草的任務。


而反觀,

  • ——袁紹身邊小人當道,賢士皆不能用:袁紹手下幕僚能力本身相對於曹操這邊,就比較有限,但他還不聽賢士之言,重用奸詐的小人,致使軍心動搖,這樣的例子有,田豐“剛而犯上”,被袁紹下獄,沮授忠言逆耳,被袁術棄用,而逢紀,郭圖之流,皆是自私自利之輩,卻得到重用,致使官渡之戰後期,袁紹無人可用,兵敗已成事實。

從上面所述可以發現,曹操乃是一位明主,而袁紹只是個庸君,兩個人對待幕僚的態度成為了鮮明的對比,在幕僚的比拼中,袁紹又是處於絕對下風的。

曹操重用荀彧,與他同行,商議守衛許都事宜(見上圖),袁紹重用的奸詐小人郭圖(下圖)


第四,曹操本土作戰,以逸待勞,補給線短,袁紹遠距離作戰,戰線太長,補給線很容易被偷襲。

首先,曹操是守方,而袁紹是攻方,曹操以逸待勞,而袁紹車馬勞頓到達官渡地區,致使人困馬乏,也使的軍心士氣低落。

其次,曹操本土作戰,近可攻,退兵可守許都,戰線因此比較短,軍事補給較為方便,而袁軍遠距離作戰,戰線太長,補給線也很長,運輸軍糧物資的隊伍很容易暴露在曹軍的視線內,遭受到重創。後面的烏巢被燒就是很好的事例,就算許攸不建議曹操偷襲糧倉的事情,曹操也會意識到袁軍補給線長的問題,會對糧倉採取措施的。

所以說,袁紹的戰術因素也深深的制約了這次官渡之戰,袁紹的遠距離作戰,漏洞百出,曹操就算沒有許攸來獻策,也會根據對時局的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

<strong>

曹操以逸待勞,與袁軍大戰(上圖),烏巢被燒,只是早晚的事情(下圖)


第五,曹操有天子為自己正名,師出有名,而袁紹師出無名,以己之短去攻曹操之長,已輸一半。

首先,袁紹害怕曹操依據天子的號召力,做大,做強,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以清君側為理由,向曹操發動戰爭,這個時候的曹操因為挾持天子,已經位居人臣,成為丞相,所以他通過天子下詔,對袁紹進行抨擊,佔了輿論的先機,使的袁紹的行為是不合法的,不被天下認可的,使的其他想助力袁紹的諸侯們,打消了支持袁紹的念頭。

其次,漢獻帝這塊“牌子”,可抵千軍萬馬,天子在怎麼懦弱,但他還是天子,東漢時期是奉行儒家思想的忠君愛國的,曹操有了天子在手,沒有糧食,可以假借天子之手,向周邊的諸侯劉表,劉璋,孫策等人要糧,這些諸侯迫於皇權在上的壓力。必定會向許都運輸糧食,而袁紹沒有底牌,他的錢糧只能靠他的地盤所給養的,而曹操因為有了天子這個底牌,就可以大張旗鼓的汲取各個地方勢力的錢糧。袁紹以一敵眾,必定會在持久戰兵敗。

所以說,袁紹以己之短,攻曹操之長,已經輸了一半,袁紹的師出無名,一不合法,二不受到天下認同,失敗只是個時間的問題,與許攸背叛袁紹沒有實質關係。

<strong>

曹操依據天子在手,詔令天下(上圖),袁紹攻曹操,相當於以一人之力,對其他諸侯之力(下圖),


總結:這上面的論述就是曹操為什麼在官渡之戰上,能夠擊敗袁紹的原因。而許攸背叛袁紹對於戰局,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他這件事情只是官渡之戰上的一個小插曲,而從袁紹起兵的那一刻起,袁紹的兵敗已經是可以預料到的。


向日葵愛歷史


我來回答:

首先,官渡之戰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及其重要,戰後曹操徹底統一了北方,曹魏也基本確定了大概的版圖範圍。

具體戰爭的經過是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在官渡對峙,曹操偷襲烏巢,然後順利擊敗袁紹。三國演義及很多文學作品中對於曹操方面多有誇張渲染,對於袁紹方面多有貶低。

從整體實力上來說,當時袁紹佔據黃河以北之地,政治穩定,軍事力量強大,是當時最強大的割據者之一;曹操擊敗呂布後佔據中原要地,與袁紹隔黃河對峙,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強大的軍閥之一,不過戰略位置比較特殊,處於四戰之地,被包圍之中。

從形式發展及地理位置情況來看,袁紹集團與曹操集團必有一戰,所以官渡之戰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爆發了。

按照歷史記載,袁紹整軍時間長,屬於穩紮穩打,錯失了很多良機。曹操利用袁紹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迅速調集兵力打垮了威脅自己側背的徐州劉備集團,然後回師前線。這個時候袁紹又犯了第二個錯誤,讓顏良及隨後的文丑部單獨帥兵渡河出征,被善於抓住機會的曹操利用,予以各個擊破,這對於袁紹的士氣是個打擊。

戰役第一階段曹操取得了幾個戰術性的勝利,然後雙方陳兵官渡,開始了第二階段即對峙時期。這一階段袁紹還是佔據優勢,兵力雄厚,軍糧充足,曹操是弱勢一方。這一階段長達幾個月時間,個人認為曹操方面的計劃是將袁紹阻擋於河北,然後利用一切可能的計劃在戰術上進行一定的打擊及偷襲,袁紹方面的計劃是穩紮穩打按部就班以拖垮曹操。按照歷史的發展,當時的袁紹佔據優勢,曹操集團糧草將盡內部士氣不穩,人心開始失散。在這個時候,許攸投降曹操,獻上偷襲烏巢的計劃。其實從現實來看這一計劃及其冒險,但是當時的曹操集團已經是內憂外困,隨時有權限奔潰的危機,所以曹操權衡之下同意了這個方案,並親自帥軍攻伐了烏巢。結果就是袁紹糧草被燒,士氣影響極大,另外張郃等人投降對於軍心又是一種動搖。袁紹在官渡前線奔潰,開始撤軍。

所以這場戰役的轉折就是偷襲烏巢,當然,如果沒有許攸,曹操自己會不會去偷襲不好說,畢竟歷史上記載曹操有偷襲的想法,可能許攸來後將袁紹的相關情況告訴曹操後才堅定了他這一想法與決定。

說些後話,從戰略上說,袁紹想打一個持久戰是對的,但是袁紹軍事才華有限,沒有了解到兵貴神速的要點,失策較多。首先是大軍出動緩慢,導致劉備迅速潰敗讓曹操解除了側背的威脅;其次顏良與文丑分兵而出導致被各個擊破;再次與曹操隔河對峙的時候沒有派遣奇襲部隊趁機偷襲許昌;另外對於曹操的偷襲也預料不足。而曹操方面來說,其實這場戰役並不能說是百分百能拿下,事後來看運氣及賭博成分還是蠻大的,不過曹操膽大眼光獨到,在不利局面下采取了最好的辦法,終於贏了。

官渡戰後,曹操開始佔據戰略主動權,但當時袁紹集團實力還是很強大,進攻能力不足但是自守有餘,之所以短短几年間整個河北都被曹操所統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袁紹死後他的兒子們鬧矛盾,個個獨立自主,造成被曹操利用而各個擊破。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阿踏米


官渡之戰,如果許攸不背叛袁紹,也可能有其他人背叛。

曹操一生最善於斷人糧道,如果知曉袁紹糧倉所在地,必會派人去劫。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其是河北士族的代表。

曹操之父曹騰是大太監曹嵩的養子,也因此曹操深為天下士人所不齒,曹操也因此只能拉攏寒族,因此天下寒門子弟多願歸於曹操門下,因為當時大部分軍閥都看重出身。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完勝袁紹。

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與文學家,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複合型人才,袁紹雖然也有雄才大略,但對比曹操,相形見拙。

曹操收編百萬青州兵後,擇其精壯數萬為兵,其餘計口授田,再分耕牛農具,屯田生產,收入與政府五五分。

曹操還大量招攬流民屯田,興修水利。於是曹操轄區的生產迅速恢復,經濟快速發展,為曹操對外戰爭奠定了堅定的經濟基礎。

袁紹並非不知道屯田好,因為到處都是流民,遍地都是荒地,將荒地分與流民,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袁紹代表的是士族的利益,士族不允許他將荒地分與流民,士族也不允許寒族到袁紹帳下分一杯羹,因此,袁紹也不能有寒族人才來幫助他。

綜上,曹操在自身能力、經濟能力與人才方面勝於袁紹,但袁紹兵力多於曹操,曹操若想打敗袁紹也絕非易事。

孫策雄據江東後,正準備北上中原,討伐曹操。此時,曹操正集中兵力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根本無力分兵南下對抗孫策。

恰在此時,孫策外出打獵時,被許貢門人刺殺。其子年幼,其弟孫權繼位。

孫權不懂軍事,也無對外擴張的能力與野心,是位守成之君。

此時江東剛被平定,南方山越時時反叛,周瑜在孫策死後坐大,大有取而代之之勢。因此東吳的對外擴張之路被打斷,曹操再無後顧之憂。

因此,許攸若不叛變袁紹,官渡之戰可能會持續更久,曹操會更加困難,但是最終的勝利,應該還是屬於曹操。



當代曹植


官渡之戰,如果許攸不叛變袁紹,曹操會贏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時常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最好的安排,如果放在戰役上面,是有事先預備的!

1.曹操是個聰明人,正面決戰,曹操糧草只可以維持一個月,曹操軍中有謀士,他也是會知道的!

2.曹操善於用人,沒有許攸,儘管戰役預計沒有那麼順利,但是,還是會贏!

反觀今天,我們應該考慮一下幾點

1.凡事預則立!官渡戰役,將軍相持,需要知道自己的情況,也要摸清對手的情況!

2.面對困難時,需要堅定決心,堅韌不拔!儘管知道兩軍力量懸殊!周邊情形對自己也不利!但是曹軍還是堅持堅守!

3.善於用人!曹操軍中有有識之士!荀彧等都在分析周圍形勢,給軍中定力!

4.如果許攸沒有叛變,那麼最後曹軍預計是堅守到最後一刻,那麼他們也能想出辦法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