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必看的紀錄片:discovery《富翁谷底求翻身》

今天這篇有劇透,建議先去把紀錄片看了,或者看完我剛發佈的視頻後再閱讀。


discovery探索頻道剛拍了這樣一部紀錄片:

“一個閒的蛋疼的億萬富翁,玩膩了遊艇、私人飛機、豪宅,拋棄了自己的漂亮老婆和3個孩子,自己跑到一個落魄小鎮開始從零創業,就是為了找回當初的激情。”


9集的紀錄片,完整記錄了這哥們從只有100美元到最後建立了一個100萬美金企業的全過程。


老闆必看的紀錄片:discovery《富翁谷底求翻身》




我推薦給所有老闆和未來想做生意的人去看一看。


如果你老公想創業,也務必記得:讓他先看完這個紀錄片。


我看完的感受就是:雖然知道是假的,但還是值得一看。


因為他一定程度上模擬出了一條創業成功的路徑。




零成本創業。


所有白手起家的商人,都是零成本創業。


畢竟,咱們屌絲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白嫖啊。


但有很多朋友,就是覺得做生意必須要投資啊!不投資怎麼有回報?


也不知道是中了什麼邪。


本片主角:格倫史登斯。

一個億萬富翁,一樣是零成本創業,他的方法是:撿破爛。


他的方法論和我的一模一樣:“先找需求,再找產品。”


他在“58同城”看到有人高價收購廢舊輪胎,於是就想到了去垃圾堆翻輪胎這個”餿主意“。


找了一個星期,終於找到了值錢的輪胎。


賣了1300美元,將近1萬人民幣。


有人看到這就直接噴飯了:扯淡,真那麼值錢,還有人扔?


老闆必看的紀錄片:discovery《富翁谷底求翻身》


能有如此評論的人,對生意一竅不通。


幾分錢成本的糖水賣3元,進個群要花3000元,地裡挖的礦1克拉賣你10萬塊,土建成本一平米3000元的房子賣你500萬,3個人做的短視頻被上市公司收購估值2個億。


人和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白領不穿的舊衣服只能捐出去。而廢品回收機構會把衣服壓縮、破損,重製成塑料製品,成為汽車內飾。


一車爛蘋果, 你覺得沒有水果攤願意收了。水果販子會廉價一車收過來賣給果汁店。果汁店把爛蘋果榨成蘋果汁。

老闆必看的紀錄片:discovery《富翁谷底求翻身》


我經常講這句話:遍地都是黃金,可是我手不夠用,撿不過來啊。


朋友們聽了就很生氣,說:你告訴我,我撿啊!


問題是,這黃金我看得到,你看不到啊。告訴你,你也撿不到。


你能看到黃金時,就是做生意開始入門了。


到時你也會好奇:啥?做生意還得花錢??




槓鈴策略。


窮人如何脫貧?如何擺脫困境?


香港也有一部紀錄片,讓富人臥底去做清潔工,觀察富人如何致富。


最後富人放棄了,說:我在這裡打工,累的要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致富方法。


表達的意思大概是:窮人因為沒錢,所以需要花全部的時間去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於是就沒有多餘精力致富,陷入惡性循環。


結論就是:窮人的窮,怪環境,是天命。


你把富人扔到窮人環境,一樣窮。


扯JB蛋。


到麥當勞打工,一小時15元,吃泡麵礦泉水夠你活2天。


剩下47個小時留給你思考致富方式,結果你去看電視了。


窮人脫貧的最佳方案,就是槓鈴策略。


你要先打一份工,滿足自己的生活支出。在打工之外,你要尋找致富的路徑。


格倫,我們的億萬富翁,起步的方式就是槓鈴策略。


他計算3個月的生活支出是3300美元,所以他計劃用1個星期打工,賺到3300美元,剩下的時間去做生意。


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太老了,55歲。沒有公司願意要他。


他只能偶爾找到一些兼職,比如幫人打掃衛生、做義工,或者兼職銷售。


打工之餘,他鎖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來源:廢舊輪胎。


他一有時間就去垃圾場翻垃圾,一直找了1個多星期。


就在錢快花光的時候,總算找到了值錢的輪胎。


白手起家的富人,基本都是這麼幹的。




無中生有


有了小錢後,格倫史登斯立刻開始了資產翻倍計劃。


用輪胎賣錢,換來二手車,裝飾一下再出售,再換輛更貴的二手車,再出售,然後去搞銀行貸款,買個二手房翻新後出售。


一翻騰挪之後,1300美元變成了數萬美元。


我對這個真實性是存疑的,因為資產出售不太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成交。


銀行貸款的效率更不可能這麼高,更何況格倫史登斯去銀行貸款時,必然要使用真名,那就涉及到了他的真實身份,相當於作弊了。


不過我們還是拋開誇張的成分,只看這個片子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吧。


二手生意,確實是很多人的致富路徑。


我認識的一些新西蘭、澳洲和美國的留學生,都做過二手車生意,一輛車的利潤大概可以搞出幾百美元。


二手房翻新也是很多中介經紀人的生意核心。


有人又要噴了:中國做不了這種生意啊。


對,中國的買賣交易稅費奇高,想通過快進快出房、車生意賺錢是不現實的。


但是,在中國可以做房屋租賃生意。


5年前,你可以做合租房二房東。


現在,你可以做民宿。


過去幾年,合租房二房東變成真房東的,那可是真不少。


再說一遍這句話:遍地是黃金,你看得到嗎?




組建團隊


可以說,影片從這裡開始,就脫離了我的能力範疇了。


我的全部生意技能,到“無中生有”這裡, 就截止了。


我認為,你只要學到影片前半部分這些方法,足夠成為富人了。


做不到“億萬”,做到“千萬”是沒有問題了。


當大佬開始組建團隊時,我已經陷入懵逼狀態了。


通過面試,可以招募到這麼多合夥人?


它們免費跟你幹,即便你沒有任何承諾?


想不通。


至於大佬的團隊管理方式,我也並不認同。


幾句好聽的話+定期見個面就能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執行工作,這種事情,我做不到。


組建團隊這種事情,還是留給大家判斷吧。




信息差


片中有一個看似不重要的細節。


大佬最開始的目標,是做一個精釀啤酒廠。


他賺到錢後,就去找其他啤酒廠老闆交流,啤酒廠老闆說:有任何問題可以去找當地的一個有名的律師,我們所有人的啤酒廠執照都是這個律師幫忙弄的。


大佬當時手裡有不到5000美元,為了和律師視頻聊半個小時,先給律師付了1000美元。


結果律師上來就是當頭棒喝:申請釀酒執照,最起碼需要半年。


由於大佬的遊戲規則是90天內做到100萬美金,所以不能接受半年的時長。


於是,大佬果斷變更創業方向,改成做一家啤酒燒烤餐廳。


那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概念:信息差。


如果大佬沒有諮詢律師,而是執意搞啤酒廠,他即便拼盡全力,也是無法在90天內完成目標的。


在做任何決策時,獲取正確的信息都至關重要。


差勁的信息,會耽誤你一生。


信息差的背後,是“獲取信息能力差”和”信息處理能力差“,而它的本質是認知差。


買房是個最簡單的認知差,一半的人說漲,一半的人說跌。


一個認知謬誤,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差距。




做生意,不要開餐廳


大佬達成百萬美金企業的計劃,就是開一家啤酒燒烤餐廳。


我反對。


我一直強調的是:想開餐廳,先確保自己做的飯足夠好吃。


大佬的解決方案是:找到當地最好的燒烤師傅來就可以。


這又涉及到那個我想不通的悖論了:人家為什麼要跟你幹呢?


我能想到的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因為你是億萬富翁啊!因為你在錄節目啊。


之所以選擇“燒烤餐廳”,我想也是為了節目效果考慮。


如果大佬選擇的項目是”一種用於汽車車門製造的獨臂工業機器人“,估計觀眾會丟掉一大半。


餐廳是觀眾參與感比較強的創業項目,誰看著都能評價幾句,節目播出後還能為餐廳帶來真實的流量。


目前,這家叫做”underdog“的餐廳仍然在持續營業,還能送外賣。


你甚至可以在它們的官網(www.underdogbbq.com)上買到它們的T恤。




最後,聊聊我看完感受到的震撼。


我看到的是三個字:夢要大。


我一直是一個格局不太大的人,小富即安型。


如果馬雲出現在我面前說:彭楠,加入我的family,咱們搞個100億的生意吧。


我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興奮,而是拒絕。


這樣的個性成就了我,也限制了我。


我不會踩坑,卻也做不大。


大佬的生意算法是:拉團隊,湊本金,做大規模,拿融資。


所以大佬一年賺的錢,能頂我100年。


這些對我來說,就像遙不可及的夢。


我更喜歡那個每天在垃圾場撿輪胎賣掉的生意。


我能賣一輩子。


我相信,每個老闆看到這個片子都會聯想到自己經商時的經歷。


它一定能夠幫助你提升一點點認知能力,啟發你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