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接上期《唐王朝為什麼只能讓顏真卿去勸降反王李希烈》

目錄

1曹王李皋調入洪州

2李皋的情況簡介

3溫州軍事地理的重要性

4處州和潮州的軍事地理

5洪州李皋的工作成效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1曹王李皋調入洪州

在朝中對於是否派顏真卿去勸降李希烈引起了朝中的政治風波的時候,難得的一個好消息來了:

建中三年,九月,癸卯,殿中少監崔漢衡自吐蕃歸,贊普遣其臣區頰贊隨漢衡入見。

吐蕃方面此時還算和順,沒有在西線背後補刀。這裡雖然沒有大書特書,其實卻是非常關鍵。(《通鑑卷227》)

擱過了上面這個與吐蕃的外交的事情後,立刻將重點轉向了江西方向。從江西方向的一個重要的人事變動反應唐王朝開始從江西方向的戰略角度來防範李希烈叛亂了。

冬,十月,辛亥,以湖南觀察使曹王皋為江南西道節度使。皋至洪州,悉集將佐,簡閱其才,得牙將伊慎、王鍔等,擢為大將,引荊襄判官許孟容置幕府。慎,兗州人;孟容,長安人也。慎常從李希烈討梁崇義,希烈愛其才,欲留之,慎逃歸。希烈聞皋用慎,恐為己患,遺慎七屬甲,詐為復書,墜之境上。上聞之,遣中使即軍中斬慎,皋為之論雪;未報。會江賊三千餘眾入寇,皋遣慎擊賊自贖;慎擊破之,斬首數百級而還,由是得免。(《通鑑卷227》)

我們先看看曹王李皋的背景。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2李皋的情況簡介

李皋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玄孫。

李皋少年時,補官為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

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皋襲封為曹王,授職都水使者。後官至秘書少監。

安史之亂時,李皋帶著母親鄭太妃逃跑到蜀地,見玄宗,遷任左領軍將軍。

唐肅宗上元(760年-761年)年間,天下發生大規模旱災,糧食歉收,李皋因自身俸祿不能養家,請求外出任官,不被允許,於是故意違犯輕法,被貶為溫州長史,旋即代管溫州事務。我個人表示懷疑。他家是王爵,怎麼會少吃的?這應該是個障眼法,讓肅宗體面的將他送到今天溫州地區去做官。也就是代表李唐來管理溫州。

當時溫州發生饑荒,李皋拿出官倉中的數十萬石糧食來賑濟饑民。僚佐都懇請他先奏報朝廷再開倉發糧,李皋回答:“人一天不吃兩頓飯,就要餓死了,怎能等待詔命而後再發放呢?如果殺我就能讓大家活下來,那麼好處就大了!”等到發放糧食完畢,他便上表請罪,朝廷優詔開釋,就地進授他為少府監。

偏遠的溫州居然儲藏著數十萬石糧食,足見這裡的富有。既然富有就非常重要。關於溫州我們下面在介紹。

後被改授為處州別駕,代行處州事務,在任內以有良好治績聞名。處州是浙江省麗水市。也稱之為括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溫州 麗水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括州 溫州


後被徵入京師,還未被召見,就因上書言理道一事,被外任為衡州刺史。衡州是現在的衡陽。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衡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衡陽


之後因小罪,再貶為潮州刺史。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潮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潮州


這讓我頗為疑惑第感覺似乎是朝廷在保護這個宗室寶寶。這可是最為安全的地方了。哪裡是貶官啊。或者是通過這種調動,讓李唐宗室熟悉南中國的情況。畢竟李唐的根本是在北方沒有特殊情況,皇室重要成員沒有機會了解這邊的情況。所以我感覺這不是普通的貶官。

當時大臣楊炎被貶至道州,知曉李皋受誣的原委,待到他拜相後,重新調授李皋為衡州刺史。道州是今天湖南的永州地區道縣。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道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道州


建中元年(780年)四月,李皋被改授為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 潭州,今天的長沙。從團練使這個職務看,就是讓他在當地組建地方民團了。這是皇室在地方上掌握軍隊。這個職務貌似不重要,但是大家知道亂世之中,掌握軍隊那才是王道。但是長沙之重要是眾所周知,所以我們就不多做介紹了。

建中三年(782年),鄭太妃逝世,李皋為母服喪,扶靈至江陵。適逢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舉兵叛亂,朝廷於是起復李皋為左衛大將軍,命他即刻返回湖南。旋即加散騎常侍。這是因為湖南正對著湖北,而湖北正是梁崇義作亂的範圍,所以王爺坐鎮湖南,就是從湖南堵住梁崇義不能往南發展的意思。從早先的介紹梁崇義的戰事看,梁崇義確實沒有往南發展,說明這個王爺是頂事的。

十月,德宗升李皋為江南西道節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以應對圖謀叛亂的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 這樣,貌似滿長的貶謫之路其實就是對南中國地區的熟悉之路、人心收攏之路、地區資源掌握之路,大後方的穩定之路 。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3溫州軍事地理的重要性

從前面歷程看,李皋在溫州是做了重要貢獻的。那就是通過開倉放糧來收攏當地民心。我們在前面關於安史之亂的影響只介紹到了杭州,在往南就沒有了。從資料看應該是李皋這次的開倉救人的行動起到了作用。也就是凝聚了民心。

我們來看下溫州的簡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三十六郡,溫州地屬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溫州地屬東海國(俗稱東甌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國滅。

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屬會稽郡回浦縣。

章帝章和元年(87年),為章安縣東甌鄉。

東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縣之東甌鄉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今天麗水)地,戶不滿萬,縣始於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置永嘉郡,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治永寧,建郡城於甌江南岸。

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誌,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併,稱永嘉縣,屬處州。後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於括蒼(今麗水市)。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於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嘉、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

上元二年(675年),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四》:

府東界巨海,西際重山,利兼水陸,推為沃壤。且與閩為鄰郊,揚帆振轡,分道南下,是扼八閩之吭,而拊其背也。若其憑依島嶼,間阻溪山,東甌雖小,亦足以王。況指顧明、臺,馳驟婺、越,因利乘便,必能有為。就浙言之,亦東南之形勝矣。《海防考》曰:溫州與閩接壤,寇舶犯境,必首攖其鋒,惟先嚴莆門鎮、下官奧、南臺之險,庶足以扼其來,於此不戒,而入內地,溫殆岌岌矣哉。夫舍其險而求一日之安,必不可得。為溫計者,豈惟海道為然乎?

顧祖禹首先從地理條件上認為溫州的優勢是因為其東靠大海,西依重山,所以是水陸兩方面的優點都為其所具有。要知道,顧祖禹寫此書的時候是經過了明末東南沿海開禁的時代,同時他也是主張東南沿海開禁的。所以此處利兼水陸是有著除了軍事,必然還有經濟的意思。更何況唐代本身的經濟就是開放性的經濟。因此,溫州居然在安史之亂時期還藏著幾十萬石糧食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相鄰的環境來說,重要的大的方面是南方與今天的福建挨著,是通往福建的咽喉地位,這就是所謂的“扼八閩之吭”,如果攻打福建,那麼就可以順利南下,這就是所謂的“拊其背”。皇室王爺坐鎮,就等於控制和穩定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從而保障對外經濟貿易通道不被切斷,可以利用對外貿易源源不斷為朝廷輸送貢賦糧餉。

同時,指出這裡地理條件的相對獨立性。也就是阻斷西部的山路,那麼溫州內部就是一個可以封閉起來的小王國了。這是指其內部的環境。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溫州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溫州地形交通


我們從地圖看只要封閉青田縣、永嘉縣、樂青市、文成縣、蒼南縣,那麼溫州就可以被封所起來了。可謂是易守難攻之地。

從北方聯繫看,可以到今天的寧波和台州。也就是這裡說的明州和台州。明州就是寧波。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溫州北上的影響


從溫州北上臺州和寧波,就威脅到了杭州和紹興,也就是越州了。

同時這裡也可以馳援婺、越二州。婺州,金華古稱。隋置婺(wù)州,治金華。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婺州路名甯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從地圖看,而金華則是兩條路線,一條是可以下紹興,一條是可以直接去杭州。

因此,溫州是浙江的重要地區。

但是從全局看,顧祖禹借,《海防考》指出溫州的命脈則是在水道,也就是沿海海路。這在今天是不言而喻的了。

北連杭州南安福建,所以讓李皋來這裡不是沒有原因的。

4處州和潮州的軍事地理

而後又調他到處州。

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四◎浙江六》中介紹處州,就是今天的麗水地區的地理情況是:

府湍流亙地,峰嶺倚天,雖僻處一隅,而南鄰閩越,可樹搗瑕之功,東迫永嘉,已具建瓴之勢。明初規有浙東,即下處州,一以絕窺伺之端,一以厚括囊之資也。

顧祖禹認為麗水地區南臨福建,因此麗水這裡也是可以鑽進入福建的空子地方。他從明初佔有這裡的目的看就是杜絕南方和循著溫州而進入內地的孔道。指出這裡的防禦性的如紮緊口袋口的地理作用。

當然,這是讓李皋從溫州到麗水一線都熟悉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防範安史叛軍可以從水路來襲擊的意圖。前面介紹劉展的時候已經介紹了具有粟特胡人血統的劉展軍隊可以駕馭水師了。我想這裡不排除唐王朝對東南沿海的胡人的防範。畢竟,海路是他們的交通要道,如果北方的安史叛軍和東南沿海的胡人結盟形成水陸兩個方面的夾擊戰略,那麼唐王朝可就真的首尾不顧了。

此外,名臣李勉在廣州也工作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就內調為滑州節度使了。這也說明,李勉是為了應對廣東沿海地區可能出現的胡人叛亂而被派遣到這裡的。不僅僅是為了軍餉和當地的經濟。相對李勉來說,曹王李皋的地區更是具有戰略防禦性,更具有軍事性。這是二者的不同。同時李勉的時間短,而曹王李皋的時間長。這也說明曹王皋是更為重在東南沿海地區的。

幸運的是安史之亂後,安史叛軍沒有想到這個南北夾擊、水陸夾擊的戰略。

另外,胡人沒有在東南沿海配合安史叛軍同時叛亂,很可能說明安史的粟特胡商和東南沿海的不是一個商團的。這點應該引起學界的重視。如果是出自一個商團,那麼南北夾擊的可能性風險就大大上升了。也許走海路的更多是波斯胡商,而走陸路的可能是中亞地區的胡商。從歷史看,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吐蕃,唐王朝曾經和波斯進行過戰略聯盟。這點使走水路的波斯胡商就不會同中亞的粟特胡商的利益完全一致。

安史之亂既是粟特胡商商團的發展頂峰,也是衰落的開始。之後,很可能就是波斯商團的興起了。也正是兩個商團對交通路線 選擇不同,讓李唐王朝在北方可以全力對付安史叛軍和吐蕃,否則不可設想。如我國清代海防和疆防那樣的兩難選擇是必然出現的。

(這裡我只說個大概輪廓,還應補充更多歷史資料,算是猜想吧。)

之後調其到潮州。顧祖禹《讀史防禦紀要卷一百三◎廣東四》評價這裡:

府介閩粵之間,為門戶之地,負山帶海,川原饒沃,亦東南之雄郡也。往者,倭寇闌入則警戒東南,奸宄伏藏則張皇西北。郡蓋非閒暇之地矣。

顧祖禹首先指出這裡也是門戶之地。一旦有寇入侵,就可以循此而進入西北地區,是境界東南地區的重要門戶。

因此,這個調度也完全可以說明,調李皋來這裡當刺史,我想就是在防範東南沿海被胡人騷擾。或者防止東南地區的某些人相應北方的安史勢力。但是從門戶地位看,更象是防範域外之人,這域外的勢力當然是西方的胡商了。因此,我想唐王朝是預防著安祿山的南北夾擊的戰略的。這點在這裡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恐怕後來的韓愈被貶謫到潮州不是沒有其他的原因的。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5洪州李皋的工作成效

我們在介紹了一些重點的曹王李皋的所謂的編者路線之後,就該知道,李皋是李唐皇室非常信任和重要的人物。是作為重要的皇室軍事幹部培養的。當李希烈這個重要的藩鎮反叛的意圖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就必然要調動他了。他是此時長江以南的唯一 的戰略預備隊了。

李皋到了洪州,就是今天的南昌後,立刻開展了提拔人才的工作,得牙將伊慎、王鍔等,擢為大將,引荊襄判官許孟容置幕府。特別是這個伊慎還曾經是梁崇義的人,現在也歸順到了李皋的帳下。這個人還很有戰鬥力,打退了入侵的三千當地的起義的農民義軍。由於李希烈沒有爭取成功,就意味著李希烈在這個方向沒有更多的發展餘地了。唐王朝在這個方面是頂住了叛軍的攻擊了。


安史之亂中唐朝曹王李皋被貶謫到東南沿海的戰略機密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