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動物和分泌毒液的動物,區別在哪

蛇、蜘蛛和其他有毒生物是如何利用其化學武器的呢?我們的文章將會解開你心中的疑惑。


有毒的動物和分泌毒液的動物,區別在哪


網紋多紀魨(Takifugu poecilonotus)遇到威脅時會令自己膨脹,這是一種防禦措施。這樣的“氣鼓魚”俗稱河豚,是日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但烹飪時必須精心處理。攝影:PAULIO DE OLIVEIRA, MINDEN PICTURES

如果你遇到了一種不知名的蛇,可能會猜測它是有毒的?還是能分泌毒液的?或者你根本不知道二者的區別。事實上,“能分泌毒液的”和“有毒的”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描述了動物使用化學武器的不同方式。簡單來說,如果毒素是經由消化道或是呼吸道進入而引起傷害,那這一物種就可以稱為“有毒物種”。但要冠上“能分泌毒素”的名號,不但要具備毒性,還必須能夠以特殊的方式主動把毒素注入到其他生物體內,比如通過毒牙或毒刺。

分泌毒液的動物和有毒的動物都會使用毒素(小劑量時能引起實質性有害生理效應的物質)來保護自己或制服獵物。

上面提到分泌毒液的生物,如黃蜂,會主動用毒牙或毒刺刺傷另一種動物以釋放毒液。相比之下,有毒生物一般會在其他生物接觸或吞下它時,通過皮膚被動地分泌毒素(參考毒蛙)。

選擇你的毒藥

有毒物種只會防禦性地釋放毒素,以避免被捕食者吃掉,田納西南部基督再臨大學的生物學家David Nelsen說道。而毒液會避開消化系統通過傷口直達身體。

例如,當被捕食者攝入時,這些毒素會迅速到達身體各器官,導致暫時的疾病或死亡(因毒素的種類和劑量而異)。以河豚魚為例,由於它們皮膚和器官中的神經毒素比氰化物的毒性還要強,所以特別緻命。

許多有毒物種自身並不能製造毒素,但能從周圍環境中收集毒素。例如,河豚魚從海洋細菌中獲取河豚毒素。黑脈金斑蝶會在毛毛蟲時期吃掉有毒的馬利筋植物,成年後,身體就會帶有一種苦味。


有毒的動物和分泌毒液的動物,區別在哪

懶猴(如這隻孟加拉懶猴,拍攝於柬埔寨吳哥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上臂下方的腺體分泌毒液。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有毒物種中經常會出現警告色,特別是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蛙。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Rebecca Tarvin說:“毒蛙攜帶多種神經毒性生物鹼,有的毒性較輕,有的卻能致命。”

哥倫比亞的黃金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是地球上最毒的動物之一,其皮膚中的腺體富集蟾毒素,可能來自飲食中的小甲蟲。這一物種產生的毒素足以殺死幾個成年人。

原產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黑頭林鵙鶲(Pitohui dichrous)也以類似的產毒甲蟲為食,它們的羽毛中被發現含有蟾毒素。


有毒的動物和分泌毒液的動物,區別在哪

黃金箭毒蛙通過攝食小甲蟲來獲取毒素。攝影:ALBERT LLEAL, MINDEN PICTURES/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咬或戳

毒液通常是由使用毒液的生物製造的,所以它們的生理構造更加複雜,“必須繞過消化系統,更直接地進入另一種有機體的體內,”Nelsen說道。

對許多能分泌毒液的生物來說,咬是最常用的手段。例如,蜘蛛和蛇通過中空的毒牙排出毒素,麻痺獵物的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

大自然還幫助這些動物進化出了其他巧妙的策略。一些蜥蜴,比如科莫多巨蜥,似乎能分泌有毒唾液。溝齒鼠是一種罕見的、類似鼩鼱的哺乳動物,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區,其牙齒也能釋放毒液。雞心螺的尖端部分隱藏著一個很小的開口,裡面有毒牙,能夠誘捕小獵物,也可以釋放足夠的毒素殺死比它大得多的動物。

其他分泌毒液的物種能用毒刺釋放毒素,比如石頭魚,它的背刺能釋放致命的毒液,或者格林胄蛙,受到威脅的時候,這些毒蛙就會在面部分泌出一層厚厚的毒液,然後利用頭骨上的刺將其注入對手體內。

懶猴的毒液系統更加奇怪,這是一種來自東南亞的夜行靈長類動物,其上臂下方有腺體,可以產生毒素,這些毒素會被懶猴舔食,當受到威脅時,它就會用牙齒撕咬攻擊者。


有毒的動物和分泌毒液的動物,區別在哪

咬傷獵物之後,科莫多巨蜥可以繼續追蹤獵物數公里,利用敏銳的嗅覺找到屍體。攝影:STEFANO UNTERTHIN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唾液和毒素混合物似乎會在被咬的動物體內引起劇烈的免疫反應。“對人類來說,這表現為過敏性休克、極度疼痛或組織壞死,”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靈長類生物學家Anna Nekaris說道。

第三種類型?

有毒物種和分泌毒液物種可能通過第三種毒素傳遞類型聯繫起來,即施毒型(toxungen)。施毒動物不會用毒牙或毒刺來釋放毒素,但它們也不會等著被觸碰或被吞下:它們會向攻擊者投擲或噴射毒素。投彈手甲蟲(Bombardier beetles)可以從腹部噴出刺激性的苯醌類物質,火蜥蜴雙眼後側和背脊兩側都有毒腺,其毒素可以噴出30釐米遠。

然後是臭鼬。

“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臭鼬噴出的氣體是有毒的,”Nelsen說道。“但如果狗或貓被噴一臉,就會出現打噴嚏、嘔吐、暫時性失明甚至紅細胞受損等症狀。”

上述所有罕見情況下,物種可能同時具備有毒性和分泌毒液兩個特徵。

以噴毒眼鏡蛇為例,它們會咬人,空心前齒裡的尖端位置還會噴射出毒液,使襲擊者的眼睛和麵部感到劇痛或短暫性失明。這也讓它們兼具施毒性。

東南亞的一些漁遊蛇會在咬人時分泌出毒液,它們以有毒的蟾蜍為食,偷取它們的毒素,並將毒素儲存到頸腺中。

所以,有時候,當你疑惑這條蛇究竟是有毒的還是能分泌毒液的?答案可能是兩者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