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禮器碑》的大多數字的橫縱比基本都保持在2:1左右,這是一個總的規律,每個字基本都有一兩組收放關係。

大橫畫和其他筆畫的粗細對比非常強烈,這也是《禮器碑》為什麼以筆畫細為特色的原因,“粗細”這一組對比在《禮器碑》裡可謂是用到極致。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至”字中間的三角形很有特點。

1用筆的連貫性

2線條的粗細變化

3弧線的運用(和橫劃平直形成對比)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兩個“孔”字的主要差別在於左側的對齊程度。“對齊度”是同字異形的一種變化手段。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子”的橫畫起筆很有特點(在《禮器碑》有很多現象),在其他碑刻裡很少見。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承”和“西”的起筆處也是如此,這應該是逆鋒入筆的一個誇張形態。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兩個“乃”字主要不同在於右勾的收放。可見“收放”也是同字異形的一個手段。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備”字中間三根線條的收放不同,也屬於“收放”變體。

大撇的連斷也不一樣。“連斷”也是同字異形的手法之一。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這個單人旁困惑了我好久,咋也寫不出來,還以為上邊多餘部分是石碑剝落造成的。後來找到其他單人旁的字對比觀察,原來這也是“逆鋒入筆”的誇張形態。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解讀《禮器碑》之“至孔乃備”


“倍”和“作”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