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礼器碑》的大多数字的横纵比基本都保持在2:1左右,这是一个总的规律,每个字基本都有一两组收放关系。

大横画和其他笔画的粗细对比非常强烈,这也是《礼器碑》为什么以笔画细为特色的原因,“粗细”这一组对比在《礼器碑》里可谓是用到极致。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至”字中间的三角形很有特点。

1用笔的连贯性

2线条的粗细变化

3弧线的运用(和横划平直形成对比)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两个“孔”字的主要差别在于左侧的对齐程度。“对齐度”是同字异形的一种变化手段。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子”的横画起笔很有特点(在《礼器碑》有很多现象),在其他碑刻里很少见。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承”和“西”的起笔处也是如此,这应该是逆锋入笔的一个夸张形态。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两个“乃”字主要不同在于右勾的收放。可见“收放”也是同字异形的一个手段。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备”字中间三根线条的收放不同,也属于“收放”变体。

大撇的连断也不一样。“连断”也是同字异形的手法之一。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这个单人旁困惑了我好久,咋也写不出来,还以为上边多余部分是石碑剥落造成的。后来找到其他单人旁的字对比观察,原来这也是“逆锋入笔”的夸张形态。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解读《礼器碑》之“至孔乃备”


“倍”和“作”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