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達一審被判賠償摩托羅拉53億,其實餘承東早有遠見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大嘴”餘承東

“有些廠家還號稱要去美國去歐洲,但你看他們真的進去了嗎?他們去的話一定會遇到專利費問題,一旦量做起來了就會被起訴,專利費收死他。”

這是2016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英國倫敦華為P9發佈會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這本來是說給華為手機的友商聽的,沒曾想到,卻在華為通訊的友商身上應驗了。

海能達一審被判賠償摩托羅拉53億,其實餘承東早有遠見

餘承東

​海能達一審敗訴

在3月8日晚,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伊利諾伊州法院已於3月5日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海能達公司支付賠償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約53.34億元。

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與摩托羅拉移動公司曾同屬摩托羅拉旗下子公司,後來摩托羅拉移動幾經轉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專注於移動手持終端,如手機,而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則注重於企業設備。

而海能達則是國內企業,為全球的專網通信提供解決方案及設備。

而此次事件起源於2017年,摩托羅拉及子公司起訴海能達及其子公司,稱海能達公司部分產品侵犯了摩托羅拉商業秘密及版權。由此展開了時長3年的官司。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能達公司於2018年總營收69.35億元,2019年前9個月總營收49.2億元。可以說這一場敗訴,幾乎把整年營收都貼了進去。

海能達一審被判賠償摩托羅拉53億,其實餘承東早有遠見

海能達

“豬肉”還是自研的香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能達公司於2018年研發投入7.739億元,研發和收入比為11%,2019年前9個月投入5.933億元,佔比12%。可以看得出,海能達在研發投入上並不吝嗇,然而在通訊領域,國外企業一直都佔著主導地位,形成了堅固的專利壁壘。想要衝破壁壘,還需要堅持長時間、鉅額資金的研發投入。

而很多企業是堅持不了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這麼大的魄力和毅力。

老一輩的中國人估計都忘不了那句口號,“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我們推倒了整個工業體系重建,才有了今天成為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底氣。

1993年,上海1號線地鐵每公里造價8億元,外國進口的設備,愛要不要,售後還得看心情。現在我們的盾構機也可以出口了,我們地鐵每公里造價降了一大半。

2018年,珠港澳大橋通車。荷蘭公司的諮詢費高達15億的天價,最後我們自己造好了,9年的時間我們收穫了大量自己的專利和人才。

海能達一審被判賠償摩托羅拉53億,其實餘承東早有遠見

自研豬肉理論

技術才是立足之本,“豬肉”也一定是自研的香。即便是買來了核心技術的專利,也不會等同於獲得了核心技術。

而沒有核心技術的,一旦走出國門,就“一定會遇到專利費問題,一旦量做起來了就會被起訴,專利費收死他”,餘承東早就說過了。

聽進去了的有多少呢?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