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大帝為保漢族血脈,頒佈“殺胡令”卻上不了歷史書?

“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就是震驚內外的閔冉殺胡令。

冉閔,趙武帝石虎的養孫,父親冉良,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鹹康五年(後趙建武五年,339年)八月,當時東晉徵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惡,任用夔安為大都督,率領石鑑、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認為邾城城池堅固,沒有及時派兵。九月,冉閔在沔南打敗晉軍,殺死東晉將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敗晉軍,殺死東晉鄭豹等五位將軍。張貉攻下邾城,邾城戰死者有六千人。毛寶和樊峻突圍出逃,渡江時溺水而死。350年-352年在位。 其驍勇善戰,多計謀,在石氏軍中多有立功,曾打敗晉軍、梁犢,胡、漢各族宿將多有畏懼。隨著他功高震主,漸不滿石氏一族,於350年消滅石氏,並稱帝,國號大魏,恢復冉姓。


冉閔大帝為保漢族血脈,頒佈“殺胡令”卻上不了歷史書?

古人云: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

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可是依然沒有太多人知道他是誰。可實際上,歷史上對此人的記載並不少。但是,當我們提起五胡亂華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痛歷史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因為那場戰亂差一點就讓這個華夏民族徹底滅亡。當時的蠻夷都把漢人當成糧食來吃,中原漢人十不存一,冉閔大帝橫空出世,挽華夏之將傾,續漢族之血脈。子孫後代卻連他的名號都不敢亮出來,悲哀啊!這是不尊重歷史,不尊重英雄啊!


冉閔大帝為保漢族血脈,頒佈“殺胡令”卻上不了歷史書?

中原百姓幾乎都被淪為低等人種、奴隸,這個時候,漢族人人自危,冉閔,卻頑強生存的在胡人侵華的北方混亂中建立了一個強悍的冉魏政權,以“殺胡令”打開了民族仇恨宣洩的缺口,從此殺戒大開。一日之中,斬首數萬。數日之內,羯族人被斬首20萬,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狼藉,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就是因為他的崛起才讓胡人不敢再輕易虐殺漢人,漢族才得以重新光復。



冉閔大帝為保漢族血脈,頒佈“殺胡令”卻上不了歷史書?

後冉閔大帝於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失敗,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冉閔後人冉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