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冯小刚


“文化人”冯小刚


1


坦白说,冯小刚也真是惨。年轻的时候装哭卖惨拼了命也要挤进王朔和叶京的圈子。虽然算不上根正苗红的大院儿子弟吧,也算是皇亲国戚了。七八十年代文化圈儿的那些人都认识了,从剧组美工到执行导演,到最后自己另立门户当导演傍上大资本,这一路也不是很顺。着实想想摸爬滚打几十年也不容易,现如今也算是电影圈有头有脸的人了。


著名冯导这个招牌好不容易攒起来,又打回成了冯裤子。


想想,挺心疼裤子的。


2


我们现在动不动喜欢讲文化,曾几何时看电影也要看个文化味儿出来,就连铺天盖地特别泛滥的互联网信息,也能称之为互联网文化。还有那些个吃上顿没下顿的小众创业公司,也动不动摆阔谈起了企业文化。


2013年全民创业潮刚起步的时候,中关村创业大街流窜的创业者谈的最多的就是文化,不是文化人都不敢说自己创业。那时候创业没有门槛,但是文化有门槛啊,但是所有人都没觉得,因为攒在一起吹水的人基本上也没啥文化,所以大家一高兴,天南地北的就吹起来了。


然后到2016年前后各种创业公司开始大批死亡,他们的文化水平救不了他们,后起之秀以及一直活的还不错的公司突然明白了,就算真有文化也救不了公司啊!


北大高材生张一鸣是聪明人,从今日头条到现在的抖音,他特别清楚目前的市场现状,产品不需要太有文化,毕竟中国大批的用户是没有文化,他们也排斥文化。


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京城可不是这样的,不但要求有文化,还得有传承。文化是什么呀?就是吃的,不但自己觉得好吃,还得记住方式方法传承下去给后来的人瞧瞧、品品。


冯小刚有文化吗?有。会说话就是冯小刚的文化。冯小刚通过郑晓龙认识王朔,一见面冯小刚也不怯场,他是那种上来演戏都不会NG的人,见面儿就跟王朔特熟,劈头盖脸的把王朔一顿狂赞,以及没玩没了的夸他的小说,后来直接改口叫朔爷。


其实刚认识冯小刚那会,王朔一脸懵逼,这人怎么看起来跟认识好几年似的。但是王朔仗义,把冯小刚当自己人,给资源给人脉以及给各种机会,冯小刚也特利落,办事儿爽快没落下,虽然不至于特别优秀,总算是有了点成绩。


后来的事儿有点不对劲,一开始叶京特别不爽,就开始臭王朔,你都知道他什么人还腻一块算怎么回事儿?王朔连拍大腿又咂嘴,这小子嘴皮子溜,你总不能拒绝一个老说你好的人吧。


1997年,冯小刚的首部贺岁喜剧《甲方乙方》上映了,赚的盆满钵满。自此除了文化之外,还有大导儿的身份也渐渐起来了。


3


叶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忆了他们那伙人年轻的岁月,拍了一部剧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剧本思考之初,叶京虽然打心里不认可冯小刚算他们一伙儿的,但是那些年的日子还真的跟冯小刚有关,于是给冯小刚添了个角色——冯裤子。冯裤子在剧中属于边缘人物,特别鸡贼又机灵,一直想融入集体的圈子,特点就是有点事儿就哭鼻子,大家最后不耐烦就好了好了,跟哄女人一样照顾冯裤子的情绪。这种方式屡试不爽,也渐渐的融入了他们的圈子。


多年后,叶京拍这部剧的时候估计才恍然大悟,中了糖衣炮弹了,那时候怎么就大意了呢!但是看看冯小刚后来贺岁喜剧吧,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冯小刚拍完《非诚勿扰》的时候,王朔看完之后觉得挺有意思的,还加入其中写了个续集。你看,你要说冯小刚没文化,多年之后他和王朔怎么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就冰释前嫌了?文化人发功的时候都悄无声息的,真正起作用和有效率的时候别人根本不知道。


4


可以说冯小刚非常有时代敏锐感,除了自我坚持的固执之外,在电影这个事儿上还是能抓住一些时代元素的。早年拍王朔的小说,后来拍刘震云的小说,今年上映的口碑还不错的《芳华》取材于严歌苓的原著小说。


在选材和表达上冯小刚特别有文化。这体现在角度和表达上,聚焦某个群体的实际问题把控还算是可以的。比如《我不是潘金莲》中,多少有点《秋菊打官司》的韧劲,在很多人看来“潘金莲”不厌其烦的上访要讨回的公道,其实就是个油盐不进的杠精。


弱势群体求助公权力,最后在推三阻四和社会压力中,个体变的意志力不坚定,或者开始质疑当初自己为什么而开始的,这种洞察和思考还是很精准。这就是文化。尽管口碑和票房一般,但是这电影还是有一定表达上的力度。


冯小刚参加高晓松的《晓说》节目录制,谈到《芳华》,想起当年的军旅生活和那个年代的芳华故事,他说的那些比较细碎的记忆连起来其实就是《芳华》的故事。尽管依托在时代背景下,在镜头语言上也能将当年军旅生活和情感讲的比较清楚和动人,这就是文化的水准。


与姜文的自我要求不一样,在姜文的世界观里绝对不能允许电影是一个漂亮的空壳,或者是一杯很好喝的果汁。他可以在电影拍摄中反复的修改剧本和折腾演员,可以在道具细节上几近变态的较真儿,作品就是得传承,表达就必须有力量,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只能遗臭万年。


别看姜文的电影特别浪漫主义情怀,真要犯起直男的病,谁也治不了。


这是文化吗?这他妈岂止是文化!


5


崔永元发微博说《手机2》的事儿,怒怼了冯小刚和刘震云,说他们是垃圾。


委婉点表达就是,你们丫的没文化。


在崔永元眼中,冯小刚早就不是什么有文化的导演了,只是唯利是图的真小人。他可以在公开场合说,你瞧瞧冯裤子拍的那些电影都是什么东西,以前还能赚钱,现在连票房都是问题,一旦票房不行就骂观众是垃圾观众,什么人都。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比较奇怪,冯小刚这么多年大导演,就算不是韬光养晦,江湖是非大部分也看淡了吧,怎么还这么炸毛一样跳起来骂人。


时隔两个月冯小刚微博十问崔永元,避重就轻不谈重点就算了,就抓住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充大男人。大家大跌眼镜的同时又想起了电视剧中那个冯裤子,在故事里冯裤子除了没事儿哭鼻子博取好感之外,就是装可怜了。现实中冯小刚用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甩掉了冯裤子的标签,所以他不用遇到事儿就哭鼻子,他可以有底气的骂骂咧咧,可以不用考虑大导演身份,也不用考虑什么行文逻辑,就要骂,管什么逻辑通不通的,骂到自己爽了就行。


还顺便宣传了一下新电影,这真的很冯裤子了,啥时候都不忘记赚钱。


事实上大家都觉得冯小刚挺有文化的,毕竟拍过的电影也有不错的,但是你看,冯大导儿年过六十了还这么刺儿,把文化人的帽子一扔,叉起腰卯足了劲儿开始骂,哪怕逻辑混乱不说重点,也要骂。在真文化人眼中这叫老不正经,幸辛苦苦几十年的努力,一篇长微博就把自己打回原形变成那个鸡贼又势利的冯裤子。


有文化吗?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