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我想起訴我父母。”

“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生了我。

沒有一絲波瀾,男孩異常平靜甚至有些冷漠地吐出了這些話。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決定將父母告上法庭,並且只是以如此“簡單”的理由,著實出人意料。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但你如果看了《迦百農》這部電影之後,你就不會感到十分詫異。

作為娜丁·拉巴基導演生涯中獨立指導的第三部電影長片,本片延續了拉巴基一貫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挖掘,只是這一次,她摒棄了以往慣用的輕鬆基調,取而代之的是異常沉重的現實基調。

身處亂世,身不由己。改變社會很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自然是最簡單的,但倘若人人如此,造物主就沒必要產生人這類物種了。人的出現便是伴隨著改變而存在的,所幸,扎因也是如此。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從扎因為了改變這個社會所做出的努力的角度來看一看這部電影。

1. 混亂之地,生存不易

片名《迦百農》是現實中黎巴嫩的一座城市,是聖經裡的神蹟之地。而在文學中,通常用這個詞來表達“混亂,失序”的意思。在電影中,這片土地是一片棚戶區,貧窮、毒品、暴力是這裡的生活常態。

主人公扎因出生在一個人口龐大的家庭,沒錢、沒身份、甚至不知道出生日期。一大家人擠在破爛的房子裡,一群孩子橫七豎八地睡在地板上,一簾之隔的父母在夜裡繼續著造人運動,扎因和妹妹薩哈無法忍受,轉過身去。

去藥房騙處方藥,換煤氣,送貨,送菜,擺地攤賣果汁,所有能夠掙錢幫補家庭的事情,扎因都毫無怨言地去做了。奔走在各種體力勞動之中,那輛接送學生上學的校車成了扎因和理想生活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在貧窮面前,每個人的人生都像那個被扎因拉開上衣露出雙乳的瑪麗蓮夢露一樣,毫無尊嚴可言。

在這混亂之地生存下去,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為了不被從那個被稱為“豬圈”的家中趕出去,父母只能被迫將剛來初潮的女兒薩哈嫁給房東的成人兒子阿薩德。眼見著最愛的妹妹被這樣兜售出去,扎因並不是什麼都沒做,然而換來的卻是母親的一頓毒打。扎因是這片混亂之地裡的一束亮光,他在默默地抵抗這殘酷的現實,然而只是太過微小了。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在這片土地上,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存在,五個子女,大兒子用來打工幫補家用,11歲的女兒嫁給他人換來幾個月的口糧,剩下的子女養著留作他用。

沒有一個孩子是以愛之名誕生的,他們不過都是父母拿來換取生存的工具。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只是千千萬萬個例子中的一個,微小卻又極具代表性。

2.努力過後,只剩失望

在11歲的妹妹薩哈被強制嫁給房東的成人兒子阿薩德後,扎因就搭著長途巴士離開了這個混亂的地方,他跟著一個穿著“蟑螂服”的老人、在一個破舊的、寒酸的遊樂場前下了車,他努力在找工作,但都沒有人願意請一個12歲的瘦弱小男孩,最終在機緣巧合下只能和非法居留的泰格斯相依為命。

奇怪的三人組合拼接著過了一段苦中作樂的生活,本以為能夠就這樣繼續安樂下去,然而泰格斯突然被捕,不明所以的扎因只能一邊四處尋找她,一邊承擔起了照顧男嬰的職責。用最後的錢買奶粉,偷鄰居小孩的奶瓶,搶來滑板裝上鐵鍋,拖著男嬰在露天市場找他的母親。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電影裡展現了很多扎因努力的嘗試。比如正兒八經地在快餐店、甜品店等各式商店裡詢問是否需要勞工,不接受免費的飲品,在泰格斯失蹤之後獨立照顧尤納斯……

他可以選擇再次出走,但他沒有,因為他知道,一旦他選擇將尤納斯拋棄在雜亂的街頭,他就與強行送走妹妹的父母無二。

《迦百農》不是童話故事,即使他不願意,即使他再堅強,最後扎因還是將尤納斯交到了人販子阿普洛手裡,不然他們兩個都得餓死,這已經不是一個道德選擇,而是生存選擇,一如扎因父母當初所做的那樣。

不是所有的努力過後,都有好的結果,在這個吃人的社會現實裡,努力是最無效的,因此也是最稀缺的。在世間疾苦面前,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者,明明知道需要無數的努力,但努力過後,只剩失望,還有誰會去嘗試呢?

3.沒有誰是主動的施暴者

影片末段,扎因父母,阿薩德被傳喚至法庭。而坐在原告席的,則是扎因。法庭上,扎因控訴著: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話。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和毆打。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像一堆腐爛的肉。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而父親只能無奈地回應,

我也沒有辦法,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如果我有選擇,我可能做得比你們更好。

對於這對父母而言,生殖繁衍是他們的本能,撫養孩子的方式來自上一代的傳承,放養、暴力、粗口,用鏈子將孩子綁定行動範圍。貧窮的生存方式,在一代又一代人間循環延續著,扎因和他的弟弟妹妹們也許也會在多年後成為這樣的父母。

當談起薩哈的事情時,父親表現得十分沮喪,說:

“這是為了讓她擺脫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沒有希望,她連睡覺的床都沒有,吃的喝的都不夠,也不能洗澡,電視也看不上。我對自己說,嫁了她,她起碼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至於影片中導致薩哈懷孕致死的阿薩德,沒有人不希望他受到應有的懲罰,然而依他所說,他只是一個無知之人,一個跟隨大眾之人。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我不知道她會因此而死,周圍很多女孩這個年齡已經結婚,我繼母也是年紀輕輕結婚的,她就在這裡,活得好好的。”

正如他們所言,沒有誰是主動的施暴者,他們都只是這個社會實質的表現。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只是因為從來都是這樣。從來如此就是對的嗎?當然不一定。但沒有誰會去計較這個,他們麻木地跟隨著前人的做法,期待著能順利度過一生就好。

【總結】

影片的結尾,導演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夢。警察抓捕了人販子,救出了男嬰,扎因得到了移民機會,被帶去拍護照照片,鏡頭前的扎因在攝影師的提醒下學會了微笑,這也算是整部影片壓抑的氛圍下的一點歡樂。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我們曾經以為微笑是與生俱來的,是人類的本能,然而當我們看到扎因努力地學習微笑時,我們才知道自己錯了。

影片的結尾很完美,然而現實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扎因們”,他們也許在與現實抗爭,也許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放棄了掙扎。

社會問題,無法用個人的行為去改變。但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世間疾苦,沒有誰是你的救贖,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