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春運”嗎?


古代有“春運”嗎?

猝不及防,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來了。

春運從來不讓人失望,這不,剛宣佈開售春運票,瞬間就被一搶而空,回個家真的是太難了。

古代有“春運”嗎?

現在春運一票難求,那古代有春運嗎?古代的“飛機”“高鐵”和“大巴”又是怎麼樣的?

古代有“春運”嗎?


在中國,古代有春運嗎?

毫無疑問,有的。

為什麼過年的時候,大家都要趕回家聚集在一起過年呢?一家團圓,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共享家庭之樂。不僅這麼簡單呢,還因為一個“年”的傳說。

古代有“春運”嗎?

相傳,“年”是一隻很兇的惡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獸兇惡無比,僅以一人力量無法應對,需要全家人守在一起,等著“年”的到來,合力趕走“年”獸。因此,無論離家多遠,都要趕回家過年。

在除夕,貼紅對聯,燃放爆竹,開燈守夜到天明,都是因為要趕走“年”獸,這種習俗還一直保持流傳至今。

古代有“春運”嗎?


在古代,春運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古代春運從周朝開始。

現在概念上年,要晚於過年的風俗。在中國最早一部釋義詞典《爾雅》“歲名”條有對於“年”的解釋。“年”在唐堯時期稱為“載”,在夏朝稱為“歲”,在商朝稱為“祀”,一直到了周朝才被稱為“年”。據此推算,現代春節雛形的古代“春運”也應該出現在周朝。

古代有“春運”嗎?

自古深受“父母在,不遠遊”,所以在外遊學的讀書人,還有在城市“打工”的手工藝人和商人是春運的主力軍。漢代開始,開始出現大量南人北官、北人南官的現象,官員也加入春運大隊,春運隊伍更加龐大,回家更“難”了。

古代有“春運”嗎?


古代春運也“回家難”?

是的,古代也“一票難求”啊。

古人回家不易,沒錢沒時間也只能賦詩一首,傾訴思鄉之情:“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句名句來源於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他乘船到今江蘇鎮江境內的北固山腳下,眼前水闊天長,獨雁哀鳴,孤帆遠行,再次感受到越來越濃的年味,一下子就動了感情,寫下了這句名句。

古代有“春運”嗎?

這也側面反映了古人“回家難”的現象。古代道路建設落後,交通工具簡單,即使是提早一兩個月踏上歸程,還是會因為天氣、車馬等各種因素被耽誤,不能回家過年。

古代有“春運”嗎?


古人春運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和畜力。

在中國古代最早的人力車是輦,輦就是轎子的前身。普通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有轏車、輜車等。如果是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就主要靠畜力車,它是中國古代的大巴。

古代有“春運”嗎?

畜力車分好多種:轏車、輜車、安車、轀車、軺車、傳車、兵車等。轏車是一種輕便車,結構簡單;輜車則是大貨車,送人時則變成了大客車。而高官及富商乘坐的是安車,相當於現代高級小轎車。轀車是一種臥車,有窗,可調節車內溫度,這車子相當於現代豪華房車,是“總統專車”,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不屬古代春運工具。

古代有“春運”嗎?

古代有“春運”嗎?


在古代回家過年,能坐轏車就很好了,大多數人只能靠兩條腿或者牲畜代步,才能回家過年。

果然,一說到回家過年,古人和現在的人都一樣努力。2020年的春運序幕已經拉開了,你回家的票買了嗎?

古代有“春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