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被改變人生軌跡的普通人:來自各行各業,都當了外賣騎手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差別僅在於有沒有機會。

10個被改變人生軌跡的普通人:來自各行各業,都當了外賣騎手

3月6日,成都組織了一場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企業招聘專場,此次招聘會中,美團和餓了麼共計推出近2000個就業崗位,包括站點儲備管理人員、站點人事專員、外賣騎手、送餐員等等,工資每月為3000元至10000多元。

最受歡迎的是外賣騎手。

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團外賣配送平臺新增7.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日前,新增騎手數量呈上升趨勢,還在穩步增長。

調研數據顯示,新增騎手中37.6%來自餐飲等生活服務業,27.2%來自制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他們當中,有理髮師、IT從業者、健身教練、老師、網約車司機、攝影師、在校大學生,等等。

據瞭解,此次新增的7.5萬騎手中有六成以上是眾包騎手。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配送時長,有正式工作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接單賺錢。只有打算長期從事生活服務領域的人,才會選擇成為專送騎手。

2月24日,美團宣佈啟動“春歸計劃”,以“就地就近就業、靈活隨時就業、不等不靠就業”的理念,再提供逾20萬個長期就業、靈活就業崗位。

此前,餓了麼也表示,今年計劃再擴招15%一線員工。

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成為一個外賣騎手,是暫時棲身,還是徹底轉行?近日,獵雲網記者採訪了10個新入行的外賣騎手,以下是他們的故事和選擇:

一、“外賣騎手要做到客戶百分百滿意。”

講述人徐軍,原為健身教練

我大學學的是體育專業,畢業後幹過銷售,最後還是進了健身房,當起教練。我們這行做團操賺的不是很多,還是需要通過銷售能力去賣課,本質上就是服務與銷售的結合。我個性比較溫和,和誰說話都有禮貌,再加上見的顧客多了,也能瞭解他們的心理,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所以私教課賣得還不錯。很多人都覺得我教得好,還帶著姐姐、朋友、媽媽來找我健身。在北京乾的時候,還教過那小明星呢。

今年孩子4歲了。自從有了孩子,用錢的地方特別多,我還想讓她去個好點的學校上學,就琢磨著怎麼能多賺點。去年9月份,我用這幾年做教練攢的錢自己開了家小健身房,離居民區比較近。前前後後,從租房子到裝修,再到買健身器材,積蓄花光不說,還從銀行借貸了點。不過開張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覺得終於能自己做買賣了。憑我在這行的摸爬滾打,對做好很有自信,準備要大幹一場。

但誰能想到疫情這麼厲害,這幾個月非但沒有收入,我還要還房貸、車貸。在家裡越呆越心裡沒底,就想著先幹個能賺到錢的活兒,等健身房能賺回錢來,我再回健身房做我的教練。我看外賣騎手不錯,對我來說也不算很累。就想先試試。

不幹不知道。外賣騎手跟我之前想得還是有點不一樣。我總結了一下,第一,要跟時間賽跑;第二,要做到客戶百分百滿意;第三,有苦沒處說。

2月14日,我正式開始送外賣。第一天上班還挺高興,南京的街道上並不像以前那麼多人,騎著電驢走也蠻順暢。我們要求最好做到零接觸送外賣。第一天有一單送湯麵,我騎到半路,客人就給我打電話,說他們臨時有事,讓我儘快送過去。我接了電話心裡有點著急,就開得很快。因為之前沒怎麼騎過電驢,不太熟悉,不知道在哪兒拌了一下,摔倒了。膝蓋都擦破皮了。我沒顧上管自己,繼續扶起電驢往前開,想著趕緊給客人把飯送過去,不能在第一天就收到差評。他下來拿的時候,還跟我說,“我專門打電話麻煩你快點,看來也沒啥用”。我趕緊解釋,好在客人還算理解,最後跟我說了句“辛苦了。”聽到這句話心裡還是挺暖的。我一直忙活到晚上才回了家。回家一看,膝蓋上還是磨掉好大一塊皮,用酒精消毒的時候更疼了。

之後有一天的中午,單子很多,我的外賣箱裡放滿了各種飯菜。不知道是哪一個沒有繫牢,等我發現的時候湯汁已經灑到外面了。這個是一個雞公煲,還挺油的,旁邊的兩個塑料袋都沾上了油。我趕緊拿衛生紙擦了擦,但不太管事。我把雞公煲和另外兩個菜分別送過去。之後,收到兩個客人的電話,一個是雞公煲的客人,她說這飯怎麼灑了,沒法吃。我趕緊道歉,說自己是新手,沒太注意到這個情況,她也比較理解,說了我兩句,沒給我差評,也沒投訴。我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另外一個客人也給我打電話,讓我以後注意點,袋子很油影響心情。然後就把電話掛了,直接點了差評。我心想,以後一定得注意,如果我是客人,覺得袋子油油的,心裡也不舒服。想起自己以前也遇到過飯灑了的情況,給騎手打電話讓他賠錢,心情蠻複雜。

電驢沒電這個事,坑了我好幾次。有一天下午,我接了幾個超市送貨的單子,東西都挺多的。這時候,又來了三個新訂單,有一單是餐飯,還有一單是奶茶。正在特別著急不能出差錯的時候,電驢沒電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沒辦法,我不能等電驢充好電再給顧客送過去,那樣就太遲了。好幾個顧客一起投訴的話,這種情況有點可怕。我想著自己搞健身的,靠著腳踏騎過去吧。我還是低估了路程的遙遠與東西的重量,高估了自己的騎車速度。沒辦法,我給兩個超市外賣的單子打電話,解釋情況。一位顧客很理解,說沒關係。但另一為顧客怎麼都聯繫不到,打了三次電話沒人接。我心驚膽戰地先把即食性高的飯菜送過去,用盡全身力氣騎電驢,盡最大努力節省時間。好在後來顧客給我回了電話,說他可以理解,但希望以後要做好準備應對突發情況。我有苦說不出,心裡想著我好難啊,嘴裡還是道歉加附和。好在沒有差評,沒出什麼大毛病。我發現做外賣員要比當教練的服務意識更強一些,做教練,很多會員還是很看重你的教學水平的。

最高紀錄的一天,我跑了37單。從早上10點到晚上8點,只吃了一頓飯,疫情期間,送貨量還是蠻大的。我算了一下,一個月可以拿到6、7千,這樣的話也挺值得。家裡老人生病吃藥的錢,房貸和車貸,還是可以還的上的。總比自己在家裡待著什麼都不幹強。

等健身房重新好起來的時候,我還是要回去當教練,畢竟是我比較擅長的事情。這一次就算是體驗生活了。

二、“送一單外賣8塊錢,有錢賺就可以了”

講述人劉宇,原為理髮師

我老家在安徽樅陽縣,但從小就跟著爸媽在海口打工。初中畢業之後,我就開始工作了,至今已經幹了六年的美髮。

最開始三年多,我做學徒。剛開始在一家小店學了半年,師傅對我很好,但我感覺夫妻店還是太小了,就想去大店應聘,多學點更新的技術,師傅也很支持我,還給我多發了點工資。後來通過老鄉去了一家店,一直在那裡學習,一個月能拿三四千。但那時年紀小也愛玩,一直沒攢到什麼錢。

三年多後,我做了師傅,拿到了六千多的工資,也攢了五六萬塊錢,又找爸媽拿了點錢,一共投資了25萬,在2018年擁有了自己的門店,我就覺得挺滿足的。

八十多平方,最多的時候僱了九個員工。前面生意還不錯,後來附近開了兩三家連鎖品牌店,再加上我經營方式可能也有問題,不像人家那麼老道。雖然說老顧客一直很照顧生意,但生意越來越差了,連著虧損了四五個月。每月房租要一萬多塊,水電一千多,再發完員工工資,我身上就只剩下四五千塊錢了。

我怕這樣下去會越虧越多,春節前就把店轉出去了。當時的打算是,賺點錢從頭再來。也有朋友叫我去他店裡理髮,但我不想再回去給別人打工。

春節前我回老家的時候,還沒聽說疫情,快過年了才知道。過完年我想回海口,飛機票被取消了,我又買了火車票,經過了好幾次檢查才回到海口。

我去年結了婚,又有了小孩,買奶粉什麼都需要錢,一天不工作錢就不夠用,每天我都要想著怎麼賺錢。因為疫情,現在什麼都做不了,剛好有朋友在送外賣,我也就當起了騎手。

朋友跟我分析,只要累一點,一個月能掙八九千,一萬塊也可以有,我覺得可以養活我的家庭。

送外賣,我就只想著賺錢賺錢,能多跑一單是一單。於是,我把家裡電動車的電池都換成了新的,兩個電瓶一共花了4千多,這樣就能多跑點,每天都是跑到電用完才收工。就算沒電了,只要離家不遠,我也想再多送一單,送完我推車回來都可以。

半個月前剛加入時,我不懂怎麼跑,就先從眾包騎手開始,相當於兼職。眾包騎手都是直接App上學習的,並沒有線下培訓。

以前喊外賣的時候,也從來沒對騎手催單過,大家都不容易,反正騎手能送到貨就行。但是自己第一天做騎手,心裡還挺忐忑的,因為沒做過,特別怕送錯。

眾包搶單有時會搶到比較遠的,沒有固定區域,有時候遠的要跑七八公里。我有一次跑了一百多公里,八個多小時才賺了160多塊。我現在就想加入樂跑,這樣會有固定區域,上班時間也是固定的,我不是特別懂這一行,樂跑也是帶我入行的朋友推薦我報名的。

海口的疫情不是很嚴重,但理髮店也基本沒有開門。餐館可能就開了一兩成,而且都只接受外賣,現在配送很多路被封了,找店也很麻煩,有時送餐也找不到位置,有一次我就超時了,第二天就發現那單被扣了一半。

但我感覺送外賣特別實在,跑一單掙一單的錢。以前剪一個頭發能掙58,現在送一單外賣才8塊,但我覺得很開心,眾包可以每天結算薪水,每天收入基本保持在150元以上。之前工作總是想的東西很多,現在覺得只要有錢賺就可以了。

我每天都戴口罩,也準備了消毒水,每天開工前要量體溫。我自己倒不是很害怕,我就想著賺錢,其他的我都不想。每天回到家,都要在門口的衛生間洗手洗腳,把自己整個消毒一遍,然後再進門,畢竟家裡有小孩。

現在我就希望可以多賺一點錢,最好一年能存個七八萬。疫情過去後,我應該還會從事外賣這行,等攢夠了錢再開理髮店。

三、第一天接單被扣了一半收入

講述人李文博,原為連鎖餐廳廚師

我是河南人,1994年生,來北京五六年了。之前我做廚師,3月1號剛加入美團眾包騎手做兼職。

我們的餐館是一個連鎖企業,做家常菜,在北京差不多有20多年曆史,有十幾家連鎖店。我在的這個店也是老店了。我們過年的時候還在營業,2月底才歇業。

什麼時候開業還不知道。疫情發生這段時間廚師根本沒有辦法做了。沒有工資,也不管吃,回家又不太方便,所以只能在北京找點事做。

我看到美團眾包覺得還可以,就買了一輛3000塊左右的電動車,還從美團眾包上買了個外套和坎肩,加起來65。上崗之前在APP把位置確定好,上傳身份證,還有健康證。

我的定位是在朝陽區東三環那一塊,正式上崗第一天是3月1號。打開APP就上線,有各種單子,覺得位置合適就可以接。上線需要口罩各種東西備齊,還有體溫檢測。

那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八九點,我接了10單,算很少了。頭一天什麼都不懂,速度很慢,位置也不清楚,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打電話確認。

我接的第1單是送蔬菜,從團結湖一個生鮮市場送到附近居民樓。第1天沒有經驗,電動車沒有充足電,到中午就沒電了。我找了個地方充電,中午在超市買了點吃的,隨便吃了點。然後到下午接了一會班才回去。

體會比較深的就是,那個單子有時限,美團會套送單,他派送了一個單後,一般附近距離近的兩個單可以一塊去。當時不太懂,就跑一單,再跑一單,時間上很緊迫。而且有時候商家出攤比較慢,還要再在樓下等顧客,就比較浪費時間。

我這幾天接觸的顧客。很多特別好,他會很著急地來取餐,很體諒我們這些騎手。有的還感謝,給點小費。我收到兩位顧客給的小費,也沒多少,其實不在乎錢多少,就感覺很值得,有人會很理解自己。

不好的感受是,現在由於疫情,有的小區進不去,送東西你送到位了,辛辛苦苦完成一單,但是美團定位上顯示你沒有到那個位置,就會出現扣款之類的。這單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可能第一天不太懂,扣的次數多,大部分的收入都被扣了。後來申訴,回來大概一半,剩下的就申訴不到了。我到手也就50多塊錢,沒扣的話可能100多。

第2天還是沒那麼順利,有很多不清楚的。有的單就是你可能接了,沒有時間再送過去。取消後,然後被扣款。第3天,我做了20單,跑到晚上11點多,拿了100多一點。還算順利,基本上就懂這些東西了,沒有出現過多的扣款。

今天(3月4日)我中午兩點半回去休息,現在這會單子比較少,就下線,在自己那裡休息,給電車充點電。下午5點左右再出去跑幾單。

美團有衝單活動,前天跟昨天兩天跑夠40單的話,就有獎勵,為了獎勵多跑幾單。我的單數跑夠了,但不知道能不能通過審核。

剛開始的時候各種狀況都會有,現在慢慢熟悉之後,也挺好上手的。

我之前做廚師的時候,跟外賣騎手也算經常接觸。因為騎手要經常去店裡取餐,當時的觀感就覺得他們挺著急,每天到店裡很著急地催單。現在挺能理解的。

我自己之前休息的時候也會用美團來訂餐,我對他們的態度都是比較好的,騎手打電話過來,就趕緊去給人開門,非常客氣。

我做廚師,一個月拿6000,店裡拿的高的廚師長,能拿到8000到一萬。餐館本來提供住宿,屬於集中待在一塊。但出去做兼職後,公司就不讓再住宿舍了,因為做兼職整天在外邊跑來跑去,公司擔心傳染上,再傳染給店裡的員工。所以只能出去租房子住。

我現在跟兩個朋友合租的房子,一個月大概出一千六七百塊錢。他們也是店裡的同事,也一起兼職做騎手。

現在有的分店還在營業,我們也可以調到其他分店,不過大多數都不願意調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因為在一個店待久了就有歸屬感,還有熟悉的人都在那。

如果順利的話,等疫情結束,餐館重新開業。如果一直不開業的話,我可能換到其它餐館。也可能會做快遞類的工作,應該會比騎手賺錢一點。

四、送了8天外賣,賺了750元,我不會再去了

講述人張琦,原為個體餐館老闆

我是海南人,兩年前在本地開了一家土菜館,經營地還算不錯,日常流水能有個五六千。今年我們門店一直開到除夕,當時也沒覺得疫情多麼嚴重,計劃正月裡繼續開張做生意的,怎麼也沒想到,這一關就關到了三月。

閉店的這一個月,員工在家沒來上班不用發工資,我的店每天損失3000多元。街上也是冷冷清清,除了零星行人,還能看到一些外賣配送員。因為疫情,外賣配送員也不用爬樓梯,送到小區大門口就好,看起來好像要比平時輕鬆一些。

沒有一分錢收入,很焦慮,而像我這樣的個體餐飲店,也不知道相關部門何時才會允許復工。無奈之下,看到我家附近的餓了麼站點招聘信息,就決定去應聘外賣騎手做個兼職,過渡一下。

我先去醫院辦理了一張健康證,花了90元做了血液化驗、胸部、視力以及身高體重等常規檢查,第二天就順利拿到了。2月20日,我帶著健康證和身份證去到了站點,站長詢問了過往的工作經歷和兼職的緣由,填一張兼職申請表,在系統內上傳健康證、身份證等個人信息就算上崗了。

隨後,站長給我拉來一個做了蠻久的老師傅,讓我跟著他,他也會告訴我餓了麼騎手端APP的操作流程,如何接單、送單、完成訂單等。前一兩天,老師傅會帶我熟悉站點配送半徑內的商家和路線,之後就自己獨立接單了。

其實上手很快,後面就拿著手機在規定區域上線等就好了。來單子了就去送,沒單子就玩玩手機等單子。說實話,這個過程也挺無聊的。在這8天裡,我一般每天也就跑5個小時,平均一天二十多單,最多的一天我跑了9個小時,那天一共接了43單。蜂鳥專送的話一單能拿5元,像我這樣眾包的則配送距離越遠,拿的越多。

我印象最深的一單是客戶定位錯誤,相差五公里,且位置方向相反,因為擔心超時罰款,到了訂單的定位地點後我就點了“送達”,隨即聯繫客戶加了他的微信,共享位置送到了正確的地點。這個過程他態度不是很友好,我也很憤懣,明明是他定位錯誤而造成的送餐延遲。

但沒辦法,還是要放下姿態,友好地重新跟他溝通、給他配送。一單外賣就賺個幾塊錢,如果被差評或被投訴了會虧很多。一般短暫超時的話扣5元,時間越長扣越多;被差評一次扣20元;被投訴的話要幾百塊。好在我在兼職的這幾天,沒有發生過投訴和差評。

也有讓我覺得很感動的一單,是一個小姑娘點的兩杯奶茶,配送路上有一杯奶茶漏了。我很慌張,擔心對方投訴我或者給差評,就當面跟她道歉並打算原價賠錢給她。但客戶態度友好,表示了對我的理解,並沒有過多責怪,覺得人挺好的。

做了8天后,我的餐館也被准許復工了,現在我已經回到餐飲店,也陸續有了生意,不過因為疫情,這幾天只能做做外賣,一天的收入不到一千元,只有過去的五分之一。

這段外賣騎手的經歷,本來也是權宜之計,以後應該也不會再去做騎手了吧,心還是在自己的餐館生意上。

我是做餐飲行業的,平常接觸外賣騎手比較多,與他們都能互相理解。既來之則安之,也希望大眾可以多多理解各大餐飲商家和騎手,大家都不容易。

五、“原來是個女生啊”

講述人何麗,原為餐廳服務生

在疫情爆發之前,我應該是距離外賣行業比較近的一個群體,我男朋友是一名美團騎手。他每天起早貪黑,風裡來雨裡去,保證每個訂單能按時送到顧客手上,很心疼他的付出,但是由於我倆學歷都不是很高,為了存錢結婚我們一起在武漢打拼。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成為一名騎手。

我本來在一家餐廳做服務生,受疫情影響,餐廳已經兩個月沒有營業了,所以我也沒有收入,並且武漢沒有了往日的熱鬧,沒有了商品打折促銷的活動,對我們來說生活成本上升了,聽男朋友說最近騎手緊缺,正好我有一輛平時用於上下班的電動車,我便下載了美團眾包。

我用一個晚上完成了美團眾包新騎手的培訓,向上級申請了工作證明,但是真的去接單我內心還是非常忐忑。

我的第一單是去一戶人家幫忙送菜,十五公斤的菜對我來說略有些吃力,收貨人是一對老夫妻,看到我提著兩大包菜,對我態度非常友善,一直對我說“謝謝”。

但是我第一次接單不太清楚收貨碼,事後給老人打電話,她也立馬熱情地幫我解決。看到他們慈祥的面龐,讓我想起了自己遠在老家的父母,內心十分感動。

現在我做騎手已經半個月多了,從當初的手足無措和忐忑不安到現在已經可以熟練的搶單,合理地規劃路線,每天也能穩定的有一些收入了。

因為是女騎手的身份,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原來是個女生啊。” 但是每次看到大家能夠及時地收到物資,對於我來說,內心也是一份欣慰,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能夠為這個疫情所做出的一點貢獻。

六、為了能接更遠的單,我買一輛七千元的電瓶車

講述人萬鑫,原為高校研究生

我本來是在武漢念研究生,寒假在一所培訓機構做兼職老師,沒想到疫情突然爆發,過年回不去老家,滯留在了武漢。

我原來也經常用外賣軟件,覺得他們賺錢好像很容易,這個工作也不難,有時候訂單超時了也投訴過騎手。

直到這次自己做了騎手才知道,這個工作背後的辛苦。由於疫情期間,大家都是無接觸配送,只送到小區門口,我一般都會提前5分鐘打電話給收貨人,但是還是經常遇到遲遲不下來拿的顧客,怕物品丟失,只能在小區門口等,擔心其他訂單可能會超時。

在封城沒多久之後,我就開始做餓了麼和美團的兼職騎手,做久了也發現了一些規律,一般美團餐飲的訂單多一些,餓了麼跑腿代購的訂單更多,因為幫人跑腿代購,認識了很多各行各業的老闆,時間久了,他們會給我一些優惠的價格,送給顧客時,他們也會很開心,會額外加一些小費和好評。

原本的電瓶車續航只有30公里,每天充電也要耗費很多時間,為了接更遠更貴的單,我買了一輛七千元的電瓶車,輻射的範圍更廣了。

以前在學校,單純的做著自己的實驗,覺得學業就是很辛苦的事情,而高高的圍欄外面的世界好像很簡單。現在我每天早上8點開始搶單,除了充電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外面跑,一天下來只能吃上兩頓飯,忙著忙著也就不覺得餓了。

未來,疫情結束之後,或許不會再做騎手了,但是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彌足珍貴。

七、我的配送對手除了美團,還多了封路和社區人員

講述人葉簡,原為超市採購

疫情期間,除了訂單量減少,我們的配送壓力也增大了,封路封區域是常有的事,有時候覺得別人在防疫的同時也像防病毒一樣防著我們。顧客拿外賣,不是手伸得長長的、要麼就是歪著頭,各種姿勢的都有,不知道是怕自己帶病毒傳染我們,還是怕我們傳染給他們。

以前外賣都是送進單元樓上的,封路後社區的標語上剛開始寫著“非本社區居民一律不得入內”,現在就加了一項“美團/餓了嗎人員不得入內”,感覺就是特別在針對我們這群人,會覺得有點難過。現在都是送到指定點附近,就要開始打電話和顧客溝通,解釋道歉的話說了很多。

之前十幾年,我一直在服務行業,做過超市採購、送貨,疫情期間沒事情做,就想出來出來幹些活賺錢,但到處不招工,只有騎手招;考慮外賣騎手的工作自由一點,沒有那麼多限制,就加入了。

我是在58上面投的簡歷,去公司面試,老員工帶我兩天,進行系統運營,商家位置,送達地點等培訓,從面試到熟悉上崗也只用了三天時間。入職的第一天就上班,備好自己的車,下載公司的APP就可以開始接單了。

餓了嗎以前出單派送時間是45分鐘至一個半小時,有時候我去拿單,商家經常會因為美團單多而優先製作,我經常要在店裡等一個半小時,有一次因為等一單而把三單配送全部延遲了;而現在公司又把出單派送時間縮短至35分鐘,對用戶來說效率提高了,但我們能接的單更少了。

2月上旬,老騎手因為封路沒有出來,那時上班人員有二三十個人,11點到2點的中午高峰期能有六七十單左右,晚上也有一百多單;而現在老員工新員工都來了,中午時間段七八十人,但只有五十單左右,平均一個半人一單。

有些人太遠、無人配送的訂單就被丟到服務大廳,一般5公里是正常的配送範圍,超範圍的7—8公里都不會有人接單,但為了賺錢,只要10公里之內的單我都會接,因為我的是油車,會比普通電車能跑得更遠。

八、當了騎手後,聽見“謝謝”,心裡也會暖暖的。

講述人鄭證校,原為糕點師

我是一名糕點師,屬於家庭個體戶。受疫情影響,店裡沒什麼事情,加入美團騎手,也不是為了錢,一個是想熟悉海口的路線,另一是想體驗不同行業的生活。

58同城尋找消息,面試,培訓兩天上崗,門檻並不是很高,但學的東西很實用。例如進行撞到人、時間來不及送不到、客人電話打不通等等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培訓。

第一天當騎手很不適應,心理能力扛不起,感覺到很焦慮。我那時候送餐都是把油門加到底,感覺車要飛起來一樣。剛送外賣時遇到拿錯單的情況,不僅僅影響顧客用餐,還影響另外一個配送員和另外一個顧客,就只能和客人不斷道歉、解釋,再跑回去重新送,但現在處理能力提高了很多。

當騎手之前,雖然沒有給過別人差評,但是出現問題也不會理解別人,騎手送餐我也不會說謝謝。

現在幹了些日子,以後我要是訂外賣,我都會盡量幫騎手省點時間,比如他打電話,我要快點接了;然後叫他先放樓下保安室,我自己下去拿,這樣就可以為他省了很多時間。如果要是我去拿,我會說謝謝,因為我知道,當旗手聽到一句謝謝,就是你對他最大的認可,心裡也會暖暖的。

幹了這行才知道,一份外賣,人家送過來,有交通安全,人家也在餓著肚子,可能剛剛才處理一個突發事件,就匆匆趕來送你這一份外賣了。作為新人,每天都遇到的困難都不一樣,撞到人、被交警抓車、訂單地址錯誤、電話不通、找不到地址但又沒有人可以問等等。

高峰期的配送是6塊錢一單,我每天只做上午10點到1點半和下午五點到八點兩個高峰期,一天賺個100多塊錢就可以了。幹了兩週,發現自己憔悴了很多,吃飯沒規矩,風吹日曬雨淋,但還發現這行幹久了會沒有女朋友的,所以我打算還是回家繼續做糕點。

九、為了生活,工作不分貴賤

講述人趙翔,原為房地產銷售

我是一名房地產銷售,做了有三年了。因為疫情,我們門店只能關門,就算現在慢慢復工了,大家都還是心有餘悸的。沒人上來諮詢房屋信息,小區封禁,我也帶不了客戶去看房。加上疫情期間沒上班,公司也不發工資。

沒有收入,但日常開銷沒有停過。我三十多歲了,有家庭有孩子,就很焦慮。各行各業都停了,只有外賣好像看起來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生活,2月27日我就去應聘了外賣騎手的工作,全職做晚班。

房地產銷售的工作也還是正常在做,因為看不了房,就白天打打電話,找找潛在的客戶,與晚班的外賣配送並不衝突。晚上6點後,我就出來送外賣了,一般會跑到凌晨2點才回家,平均下來一天大概能有20來單,賺個百來塊錢。

對比白天的喧囂嘈雜,我還挺享受晚上出來送外賣的。街上很安靜空曠,騎著小電動吹著晚風,路燈陪著,偶爾耳機裡放點音樂,心情會很平靜,有種不一樣的浪漫。其實也挺輕鬆的,平常不送外賣的時候,熬夜到凌晨也成了習慣,倒不如出來做點事賺點錢。

外賣騎手這個職業,打算就先做著、觀望著。大家出來打工都是為了生活,誰都想做體面的工作,如果不是疫情導致常規工作無法開展,我可能也不會去送外賣賺錢。但生活還在繼續,我年紀不小了,作為家裡的支柱,我得出來。

不管是幹啥,只要遵規守紀,不幹違反道德的事,都是工作,只要心態好,就不分貴賤。

十、最大的困難就是找路和遇到客人手機關機

講述人吳忠,原為倉庫管理員

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在一家倉庫做管理員。疫情影響下交通依然不便,原來的倉庫還未正式開工,老闆通知大家原地待命並象徵性地給每個人發了幾百塊錢作為補貼,因為是個體戶、沒有勞動合同,沒有人會奢求他按照相關規定發放工資。

工資停了,房貸、生活費、孩子的學費等開支成為頭上的“大山”,我和同事都心急如焚,一邊祈禱疫情早日結束,一邊尋找工作度過這個緩衝期。很快,我們就發現在其他行業情況日益困難的情況下,外賣竟然在招人,聯合幾個老同事我們很快就成功成為外賣行業的配送員。

新工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找路和遇到客人手機關機。

即便是開始工作的第三天,我還是會有些緊張。害怕自己的耽擱而延誤了客人的訂單,雖然公司對於新員工十分體恤,不會輕易處罰,但還是會因為延誤而覺得愧疚。

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好幾年,原本以為十分熟悉的街道、商圈,在送外賣之後才發現是那麼的陌生。送單的過程中迷路和走錯路是最耽誤功夫的事情之一,不知道是緊張還是騎車比平時走路速度要快的原因,明明曾經走過的路線也會在錯誤的路口拐錯彎。而一旦走錯路,我又會更加緊張,常常接連犯錯。

記得第一天配送的時候,在一個巷子裡,明明顯示距離用戶只有幾百米,但死活都找不到正確的樓棟入口,兜兜轉轉將近半個小時才將外賣送到客人手中。好在客人十分通情達理,在我一再道歉後表示理解和原諒,甚至還主動送了兩個一次性口罩給我,讓我不要緊張。那一瞬間,擔心、忐忑隨之消去,很感謝這些善良的人,也是在加入之後才真正體會到外賣配送的不容易。

在未來的幾個月,我可能會回到原來的崗位,但這段送外賣的經歷肯定會很難忘。

(應受訪者要求,徐軍、劉宇、李文博、張琦、何麗、萬鑫、葉簡、鄭證校、趙翔、吳忠等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