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農村,就是再窮,家裡來了客人,也不能上這一個河鮮菜

一株吊蘭生在皖北農村,長在皖北農村,知道多年前的皖北農村情況,那時候農村是真的窮啊!先說住的,像下面圖中的房子,是那是多數農村人賴以生息的地方。

過去的農村,就是再窮,家裡來了客人,也不能上這一個河鮮菜

多年前,多數的農村人就居住在這樣的磚坯房子裡

說了住的地方,來說說日常吃的是什麼?老話說“紅芋飯紅芋饃,離開紅芋不能活”,紅芋作為主糧維繫了農村人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吃的菜則是自家菜園子裡摘來的白菜、豆角、蘿蔔、辣椒、大冬瓜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捨得殺只自家餵養的雞鴨,或者年關燴上一大鍋蘿蔔、海帶,加上一點五花肉,也夠吃到正月十五的。

儘管自己吃的苦,淳樸、好客的民風,也使得在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弄上幾個平時自家萬萬是不捨得吃的菜:炒個雞蛋槐花、蘿蔔條粉條,好一點的人家也會買上一點溜鄉小販的豆腐、豆芽,再配上一個肉片,肥肥的。有時碰巧了,還可以買上一些順溝河扒蝦人扒的小河蝦、小魚。

可以問一下那時候的農村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家裡來客、跟著大人走親戚,原因就是能夠吃上一頓好的。

可以說,為了招待客人,主人家已經想盡一切辦法,基本上地上的、河裡溝裡塘裡的只要能弄到,儘自己家所能來置辦飯菜。但唯獨一樣河鮮,也可以稱為塘鮮、溝鮮的就是不弄,這個鮮物就是,學名叫做中華鱉。說到中華鱉,大家可能還有點印象,當年有個名人,挾運動獎牌之威,推出來一款運動飲料,說是鱉精,很是風靡一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就是擱現在也是個好東西。

過去的農村,就是再窮,家裡來了客人,也不能上這一個河鮮菜

這就是中華鱉的尊榮

那既然是好東西,如果說逮不到、買不到鱉,還情有可原。實際上是能夠買到,魚蝦蟹溜街逛村賣的人多得是。為啥就是不用來待客呢?

這就源於一個風俗,叫“老鱉不上桌”。如果來了客人,自家給他上了一道紅燒、清燉老鱉,那就是拿客人當老鱉來對待了,是罵人的。真這樣做了,那以後親戚也沒得走了。

現在則變了,如果有人到誰家去,竟然上了一隻野生的中華鱉,那以後的感情肯定是更要厚上幾分的了。因為你拿他當貴客來對待了。

其實,生活就是這麼有意思!

過去的農村,就是再窮,家裡來了客人,也不能上這一個河鮮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