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照顧父母,一個出錢一個出力,你認為哪個更孝順?

文軍之談


我只想出錢不想出力 公公婆婆在農村 大嫂一家也在農村 我們在市裡買了房 五十多平 自己買的 公婆 有意想來我們這 但是由於 和婆婆有很多矛盾 我已經不想在對她們有任何討好 只想距離產生 私人空間 過年時 我自己在家 帶一個多月的孩子 中午吃的方便麵 晚上吃的炒飯 老公 在飯店工作 忙了一天 我爸媽說特後悔沒來陪我 今年過年上我這過 公公婆婆 去威海 玩了 回來時 還特意 到我家來一趟 我聽見 公公打電話給他大哥 說回樓上了 婆婆也說 這是她家 反正 她們讓我很反感 有一種躲都躲不開的感覺 我不喜歡 婆婆把我家當成她的家 多年的矛盾 加上自己帶娃 老公不體貼 我心態越來越差 脾氣很火爆 對待婆婆沒有好臉 多次 明裡暗裡 表示 這是我自己家 她們只是客人 還總想著 跟她吵一架 每天 都會想起婆婆 她對我的影響太大了 我要抑鬱了 我不可能出力的 照顧她 不如讓我去死


無284971361


出錢出力都是好子女,各家情況都不同,兄弟們能達成一致或默契就是好家庭。我兄妹六個,就我一個在外地,父母年齡大了不習慣城裡生活,都是兄妹在農村老家輪流伺候,我負責父母的零花錢醫藥費,人老了吃不動也沒花錢的慾望,現在都有醫保和老齡補助,一年也就幾千塊錢的事。但天天伺候父母衣食拉尿真的很辛苦,所以每次回老家都要給幾個嫂子帶禮物,有時候會找點藉口每家放兩千元,就說是給父母代買吃的,平時也難免雞毛蒜皮的事,總體和諧。


運動168


兩兄弟,一個出錢盡孝心,一個出力侍候父母

不管是出錢的還是出力的,都是在向父母盡孝心,只是方式不同。沒有誰更孝順之說。

兒女為父母養老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傳統的養老方式。

年輕的父母儘自己的義務責任,傾注自己全部感情培養和教育孩子,教他們做人,讓他們上學,最起碼能供得起自己,能在社會上生存。

老家的一個表親有兩個兒子,老大老二隻差一歲,哥兩個十年前都結了婚,老大生了一個女兒,老二有一個兒子。

去年老爸得了腦血栓,老媽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不兩個兒子媳婦都找來開家庭會議,最後決定,老二出錢,老大照顧父母。

在這裡,老媽其實挺寒心的,因為平時他們老兩口對老二最好,幫他們幹家務,侍弄土地,看孩子,看家。尤其是老爸對他們可是傾心相助,老兒子大孫子都在他們家,老爸把大部分的的心思都放在他們身上了。

老二老大的孩子同時上學,爺爺給孫子一千元,給孫女五百元。

平時孩子吃飯,睡覺,經常在奶奶家,需要啥東西,錢,物,應有盡有。人隨叫隨到。

二老大家就視情況而定,如果兩家發生衝突,老爸老媽首先想到的就是老二,後去老大家。

所以老大也就不再盼著她們來給自己解圍,時間一長,老大一家人養成所有事不求人的家風,女兒學習好,兩口子跟村裡人相處融洽。在村裡的年輕人當中也是人人羨慕。

老二一家就大相徑庭,別看老人經常幫他們,日子過得不咋樣,兒子調皮,媳婦懶惰,還好打麻將,村裡人背後經常笑話他們家。

這回老爸本來覺得老二能主動開口侍候他爸,沒成想老二不但不伺候還敬而遠之。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老二雖然不理父母,只說用錢,老大卻連人帶錢的都到了。

孩子上了初中,學習方面不用操心,老大時候老爸,媳婦在家做好飯提著飯盒送到老爸老媽家。每天如此,一個月後老爸下床走動,開始復健。

老大又領著老爸經常在村裡溜達,只要人家看見老爸就逢人就誇老大好。

期間老二偶爾兩口子帶著水果蔬菜去看老爸,扔下三五百元就走。

老媽看見他們也沒有先前那麼親熱了。

我曾經去老家的時候看過這位表親,看到他們現在對老大老二的態度,不贊同他們的做法。

當初由於重男輕女,老二生了兒子,還是家裡小的,你就把大部分心思放在老二身上,這種想法當初就是錯誤的,容易造成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幸虧老大獨立自主,仁孝,才沒造成哥兩個兵戎相見,你就慶幸吧!

我離開老家之後有次曾經接過那位表親的電話,說現在已經很好了,身體也不錯,對待孩子的態度也不想先前那樣厚此薄彼了,基本上能做到平衡了。

在村裡他們家可以說得上是大戶了。經過自己一病,表親終於明白家和萬事興的道理。而家和萬事興的前提就是老人要保持一顆對兒女平衡的心。

只有這樣,兩個孩子的父母才能受到一個出錢,一個出力的贍養。








陽春三月411


兩個都履行了養老義務,值得稱讚!要說誰更孝順,得看對父母的心和行動而定,並非照顧和錢能劃大於或小於符號的。

說起孝順,我心裡非常內疚,對不起在天堂上的父母,更配不上父母在生時說我是孝順兒子的稱號。

母親第一次動手術,正值農忙季節,那時我一個人帶著九歲多的孩子在家務農,母親開了個小店。我跟大姐帶母親去醫院檢查,查出是癌症中期,隨後是大姐在醫院照顧母親,我隔三差五趕往50公里遠的醫院去看看,晚上又趕回來。那時累壞了大姐,為了照顧母親,她耽誤了生意和家庭的照顧。為此她們夫妻感情開始變差。

母親第二次手術是七年後,癌細胞轉化成直腸癌晚期。為了新農合報銷,父親帶著去了縣醫院,醫生提議要麼馬上做手術,從肚子開個口排便,要麼斷了飲食和水,在醫院等死。當時我接到電話跟妻子表態說動手術,哥哥嫂嫂都不表態,也不簽字。醫生再次建議選擇放棄手術,主要考慮手術後,這種病人沒人願意照顧。那年剛好是孩子高考,妻子剛在家陪孩子一學期回到杭州,上班不到一個星期。妻子馬上趕回四川,簽字和照顧。我非常感謝我的妻子,一般人真的做不到,一個人照顧了半年多,天天用手幫母親弄排洩物,照顧衣食起居。沒有因為兩個哥哥不照顧而放棄,真的我非常感謝她。半年多我回去了兩次,照顧不到一個月,真的慚愧!真的不配當她口中說的孝子。

父親有退休金,母親走後,他選擇了養老山莊。其中我接他到杭州一起生活,他不習慣杭州的氣候和生活。八十四歲時肺部感染,氣管炎惡化。二姐陪她在醫院,隨後我去醫院照顧,出院後,他還是選擇去了養老山莊。不到兩個月再次住院,在他出院後,我跟姐和父親商量,讓大姐在城裡租房照顧,父親的工資拿一部分出來開銷,我每個月給一點。半年後,病情嚴重,醫院安排他去了監護室,半個月後,他一定要我把他從監護室接回老家,在家呆了三天,就這樣走了。

我覺得我不是孝順兒子,沒有好好陪在老人身邊,對不住她們!

我之所以講我自己的故事,就想說,孝順不是金錢能衡量,也不是簡單的一起生活就算孝順。有父母在就是福,要多陪陪老人,一起聊天,散步。不管兄弟幾個,不要去比誰付出得多,盡心盡力就好!


剛強75


我看到這個問題感覺挺悲哀,我們是老二,老公小學畢業,他哥大學畢業分配工作,20多年對二老不聞不問,,60多歲的老人跟著我們到城裡,我們是又出錢又出力,二個老人大病小災都是我們,我們在城裡做的私房給二個老人居住,我們和兒女一家四口擠在店鋪裡20多年,如今79歲的公公去世,農村老家土磚房子價值二萬,婆婆把老房子分給兄弟各一半,所以我強烈要求,老大從現在起也要共同來撫養婆婆,這樣的要求過份嗎?


天下最傻的女人


公平,兩個孝份的兒子,父母生了這一對兄弟真是太幸福了,配合到了極致,可謂有智吃智無智吃力,都是爹媽的好兒子。點贊。


樂吧w


我覺得都孝順,除非你不聞不問,不出錢也不出力。我來說說我自己吧!也是我現在親身經歷的,也正在做的。

我是農村的,幾十年在外打拼,12年在我們省首府做餐飲生意,老媽十幾年一直在我身邊,前幾年86歲病了,大醫院治不好,經常復發,後來只有把店賣掉,把老孃帶到老家療養,差不多三年了,我哥是廣西南寧公安部門工作,公務員,每天要上班,肯定照顧不了老媽,沒辦法只好由我來照顧老媽,我哥每個月給我生活費1000元,說多不多說少說少,在農村夠用了,如果老媽生病住院是我哥全部開支,不要我出一分錢。我雖然出力,不能賺錢,但我從來無怨言,兩兄弟嘛,有得有失,我覺得不管哪個出錢哪個出力,都是自己的母親,就算另外一個兄弟不出錢,或者沒能力出錢,我也要做我應有的孝道。

農村有句老話說得好,養兒防老,積穀防饑,誰都有老的時候,好的家風希望代代傳承下去,也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


鄉棲黑哥


照顧父母,出錢出力都考順。沒有必要幾個子女一齊出力侍奉的,總有一個去出力,其他出錢是屬孝順。說起照顧父母,我的心耿耿然,因為我兄弟姐妹五個,我排中間,他們既不出錢也不出力,還有的是做老人家做法太不會做,一分錢都不給照顧她的我,可能是覺得我比其他子女錢多吧,反兒將錢給其中一兩個子女,雖然說我不計較她的錢,但她這樣做太不近人性了。做兄弟姐妹不出錢不出力,這不單是孝順問題,還有的是對兄弟姐妹感情問題,他們毫不體諒照顧老人家的兄弟的艱難,這樣冷漠令人心涼,那份兄弟姐妹情到沒了。我照顧老人家已經7年多了,她也近百歲,我的退休後黃金時間都耗在照顧她,我既照顧她,也照顧孫,還有自己幾百方的家,整天兩頭跑,而兄弟姐妹都未有孫,也都退休了,不出錢不出力,還好意思拿老人家的錢。我看到有一家庭,照顧老人家的夫妻,在老人家去後一分錢都不分給照顧的他們,好在他的兄弟姐妹把分得的錢全都交給他,要不這,這兄弟姐妹情分真的沒有了。我把這例子告訴老婆要有這種心理準備,我們儘管照顧了她,她很有可能會一樣做的,我當做前世欠了她算了,起碼也不會被那些道德綁架的人罵,我也盡孝了。‘


廣少1571


都很孝順!沒錢你拿什麼孝敬!倆個互補,一個負責出力,一個負責出錢!很好的互補!但是出力的更不容易!出力的付出的更多,而且每天哪都去不了!


永恆


兩兄弟照顧父母,一個出錢一個出力,我覺得兩個一樣孝順!

先說說同事的兩個兒子,他們兩個就是標準的一個出力,一個出錢。同事今年七十五,身體健康,但他的妻子已經臥床四五年了,前兩天他說,妻子基本上和植物人沒啥兩樣。從去年七月開始,請的保姆不來了,就由他的大兒子接替照顧。

接近於植物人的病人,需要吃飯,但自己無法吞嚥,每一頓飯都得做成稀糊狀,再插導管,注入食品,真是從心理上折磨伺候的人。喝水就容易多了,只要用小勺喂到嘴裡,流到喉嚨就會自己流入食管。吃了還得拉,睡得久了要翻身、洗澡,這些都是大兒子一個人在家完成的。

兒子為了不讓七十五歲的父親勞累,就讓他晚上住在另外一套房子,過著他的正常生活。當然他一天要給全家人買菜,有時還要做自己的飯。兒子忙不過來,他也會幫忙的。

同事的二兒子在外地打工,媳婦孫子都在一起,沒法回家伺候母親,但他每月給父親卡上打來兩千塊錢,我的同事收到錢之後,就把錢一分不少地交給大兒子。一年多了,兩個兒子配合,把他母親伺候得好好的,身上沒有一點褥瘡。“要不是兒子,老婆早就不在了。”同事感慨地說。

您說說,這兩個兒子哪個更孝順?我覺得他們兩個哪個都不易,照顧病人,人累,心更累;外出打工掙錢,錢難掙,也累,母親臥病在床,不能床前行孝,心也累!兄弟能這樣協作照顧母親,來之不易,哪個更孝?還真是分不出來!行孝看心不看行,只要心裡有,都是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