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為何卻偏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

用戶65521726277


中國的皇帝傳承正常情況下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中原漢文明的帝王家無一不是如此。即使親兄弟間搞“兄終弟及”的情況都不正常,比如宋太宗趙光義的帝位就備受史學家詬病,說他的帝位來路不正。不光帝王家搞“父死子繼”,臣子百姓家也要子承父業,為了維護好兩代人之間的權力和財富交接能夠平穩順利進行,由此催生一系列的宗法制度誕生。夏朝和商朝時期,逐漸開始確立起嫡長子繼承製,特別是周朝時期,周朝完備的宗法分封制與嫡長子繼承製不謀而合,也可以說是雙劍合璧,進而打造出古代人類史上最穩定可操作的繼承製。

回到我們的標題內容來,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為何卻偏偏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以下筆者做具體分析。

直接生在冠軍臺

司馬炎有二十六個兒子,偏偏選最愚笨的司馬衷繼位,後世之人甚是不解。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晉惠帝司馬衷是嫡長子。其實,最初司馬衷是司馬炎的二兒子,可是大哥司馬軌死得早,司馬衷正好頂上大哥的位置,成為太子儲君。

雖然司馬衷在眾兄弟中最為愚鈍,但人家屬於直接生在冠軍臺,大哥司馬軌搶跑出局,原本銀牌得主司馬衷順利成為金牌選手。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廢長立幼,禍患無窮

很多人會深感不解,古代很多帝王明知自己的長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還要硬生生地把他們推上皇位,甚至會覺得這是十分愚蠢的行為。

其實,這些皇帝老子也實屬無奈,作出這樣的決斷也是出於長遠的考慮,因為廢長立幼留給子孫的問題將更多。一旦出現廢長立幼,長子被廢,次子承繼大統。即使次子能夠暫時壓住局面,畢竟是先帝遺詔。那麼等到長子的兒子長大,他會不會覺得皇位應是自己的,誰也不能保證不覬覦皇位。

遼太宗耶律德光就是次子繼位,等到太宗皇帝駕崩,耶律阮在皇叔靈柩前承繼大統,一度將遼國推向分裂的邊緣。

司馬衷顛沛的一生

歷史上很多人並不知道司馬衷,但提起他的皇后無人不曉,賈南風是也。賈南風十五歲嫁給司馬衷,這是一個弄權陰狠的女人,丈夫天生有些弱智,賈南風只好一門心思投入到朝野鬥爭,從政治角逐中體會到擁有權力的快樂。永平元年(291)先是幹掉自己的婆婆皇太后楊芷,將其殺害,再假造聖旨封自己為皇后,進而立司馬遹為太子。哪成想沒過幾年,賈南風又大舉迫害太子司馬遹。

八王之亂,重新復位

由於皇后賈南風禍亂朝綱,引起朝野不滿。趙王司馬倫率先挑頭,廢殺賈南風,自己總攬朝綱。緊接著淮南王、齊王、河間王等諸位王爺相繼率領兵馬登上舞臺。

晉惠帝司馬衷就在這種起起伏伏的鬥爭中,先是被司馬倫篡位,後來又復位。直到光熙元年(306)九月,八王之亂才徹底終結。同年十一月,司馬衷突然駕崩,年僅48歲。

著名文史學家王夫之評價道: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惠帝的一生實在充滿著悲劇色彩,並無天子之願,卻登天子之位,胸無帝王之志,卻握生殺大權。若做個無憂無慮的太平王爺,完全有可能豐衣足食安享一生,可悲可嘆矣。


鄧海春


史載,晉武帝司馬炎共有25個兒子。司馬衷是次子,是正宮楊皇后所生, 所以於武帝泰始三年被立為太子,時年9歲。

司馬衷一、兩歲時, 大家發現他簡直就是個弱智,是一個什麼都弄不清楚近乎白痴的低能兒。因長子已於兩歲時夭折,按封建皇族禮法只能立他為太子。但司馬衷實在讓老爹晉武帝瞧不上眼。武帝司馬炎見他痴愚異常,恐怕難繼大統,所以想在其他兒子中選個聰明能幹的當自己的繼承人。武帝和楊皇后商議改立太子一事,楊皇后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位,就不厭其煩地嘮叨“自古立長不立幼”祖制 ,堅決要立司馬衷,武帝拗不過她,又不便擅改古訓,只好立司馬衷為儲君。

一晃兩年過去了,司馬衷已經11歲了,無論說話還是讀書均愚不可及。晉武帝看著心焦,心裡後悔起來,又動了改立太子的年頭。楊皇后仍堅決不同意,說:“太子憨厚純真,只要慢慢教誨、引導,日後必能成才。如果將他廢黜掉,就會破壞嫡長子繼承製的祖宗之法,還會由此引發皇室內亂”。武帝聽後覺得似乎有理,遂作罷。於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智障太子司馬衷的儲位,由於其母楊皇后的極力袒護,終於穩固下來。

司馬衷13歲時,按當時的習慣到了選太子妃的年紀了。太子妃的候選人有兩位:武帝青睞大臣衛瓘的女兒,楊皇后依然和老公唱反調,她更喜歡大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

賈充時任宰相,為保住相位,就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司馬衷。賈充想盡辦法取悅楊後,一些依附他的人也在皇后面前竭力吹噓賈家女兒如何溫柔賢惠、貌美有才,楊後信以為真,就極力攛掇武帝選賈充之女為太子妃。武帝再次讓步,最後只好放棄了聰明賢德的衛氏女,同意立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南風比司馬衷大兩歲,長相矮胖黧黑,生性善妒且兇悍,非常善於玩弄權術。在楊皇后的堅持下,賈南風終成太子妃。這樣,傻逼娶潑婦,一對絕配成了堂堂西晉王朝的帝、後。楊皇后做夢也想不到,他力主選賈南風為媳婦,竟是引狼入室,埋下了日後自相殘殺的禍根。

到了武帝咸寧四年,楊皇后已死,皇太子司馬衷已年滿20。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子愚蠢昏昧,哪能當一國之主,要是晉武帝一死,讓這個智障兒做了皇帝,指不定會鬧出啥大亂子來。於是,他們找機會委婉規勸武帝,勸他趁早另立太子。

晉武帝很猶豫,對這個傻兒子的斤兩,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於是他想試一試太子究竟糊塗到什麼程度。某日,他特地給太子送去一卷公文,讓他處理一下。太子雖傻,但太子妃賈氏卻十分精明能幹, 她特地請來了丞相府裡的幾位老師,替太子處理案牘。老師們寫完後,賈妃又覺得太完美怕引起皇上懷疑,於是讓太子依樣畫葫蘆抄寫一遍,再呈給晉武帝。武帝看後,覺得兒子字雖寫得歪歪扭扭還不如3歲小兒,文理也有些不通,但意思還算到位,也有應對辦法,覺得兒子雖非大才,頭腦還算清楚,能夠將就對付過去,於是再也不提廢立太子的事了。

說也奇怪,太子司馬衷天生痴愚,但他和賈氏所生一子司馬遹卻聰慧異常,武帝司馬炎十分喜愛這個孫子。武帝的打算是:兒子當皇帝確實難寄厚望,但皇孫聰明穎悟,將來司馬家的江山還是後繼有人的,這也是使司馬衷太子地位徹底穩固下來的主因。

晉武帝本人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糜爛不堪的,楊皇后死後他又納其妹為皇后,還大肆挑選民間秀女充實後宮,晉軍滅東吳後從吳宮擄來數千美女,佳麗多達萬人。公元290年,耽於酒色的晉武帝病入膏肓,太子司馬衷已年過30了,按理說早就可以打理政事、獨當一面了,可武帝還是不放心,他立下遺囑,命自己的岳父楊駿和叔父司馬亮一起輔政。楊駿篡改遺詔,開始獨攬大權。

晉武帝死後,太子司馬衷繼位,他就是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當了皇帝,治國理政一竅不通,整日渾渾噩噩,啥事也管不了,還鬧了許多笑話。有一年,天降巨災,糧食顆粒無收,地方官上奏朝廷說,災區饑民遍地,餓殍遍野,希望朝廷開倉賑濟災民。晉惠帝聽後突然靈光一閃,腦洞大開道:“何不食肉糜(為何不叫他們多吃些肉餅呢)”? 大臣們聽了面面相覷,哭笑不得,不知說什麼好。晉惠帝司馬衷在位17年間 ,賈后專權,政出群下,綱紀敗壞,小人爭附,忠賢絕路,政治黑暗腐敗,宗室內訌不休,血肉相殺,司馬衷淪為傀儡之君,其昏聵愚蠢已成為千古笑柄。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晉武帝身邊有奸臣】

晉武帝受到矇蔽,最大的原因就是身邊有奸臣,這個奸臣就是曾經幫助司馬家族奪得天下的尚書、常侍、車騎將軍賈充。而晉武帝自從天下太平之後,就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就讓小人鑽了空子。

如今的朝廷大權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了賈充的手裡,他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賈南風當皇后,就必須想方設法讓白痴司馬衷登上太子之位。賈充矇蔽晉武帝,而有些人就看不慣,為了朝廷社稷考慮,就想方設法想告訴晉武帝實情。這個人就是衛瓘,是個很正直的大臣,他看不慣賈充這幫人禍亂朝綱,但是又不能明說,怕惹來殺身之禍,就藉機對晉武帝旁敲側擊。

其實晉武帝對司馬衷的智商還是有一些懷疑的,為了驗證司馬衷是不是真的是白痴,他就親手出了幾道題,讓司馬衷來回答,這下子可把賈充和賈南風給嚇壞了。於是匆忙找人代筆,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引經據典。恰好給使張泓看見了,便說:“這麼寫不行,應該用大白話回答才最合適。否則皇上會起疑心。”

張泓親自捉刀成文,半文半白,意思勉強通順,送給了晉武帝,晉武帝一看,誇讚道:“回答得還不錯嘛,這種兒子怎麼能說是白痴呢?”於是得意洋洋地將文章給了衛瓘,這下子,滿朝大臣都知道是衛瓘在從中搗鬼了。賈充給氣得暴跳如雷,對賈南風說:“衛瓘這個老奴才,差點毀了咱們全家!” 最終,衛瓘在八王之亂中被賈南風所殺。

晉武帝在賈充的矇蔽之下,就冊立司馬衷當了太子,也就是將來的晉惠帝,而實權就落到了醜女賈南風手中,這個潑婦便開啟了滅國開掛模式,短短數年時間,就讓天下大亂,胡人南侵,自己也被毒殺身亡。


輕雨素紗月初涼6


這就是命啊,司馬炎他們家謀權篡位,偷了曹家天下,開創晉朝。得國不正。雖然他司馬炎算是一統天下一,創下不世之功業,但卻在死後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兒子中最傻的那個。



在歷史上晉惠帝司馬衷給人的印象就是白痴一個。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肉粥呢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無能,朝政被皇賈南風后操縱,引發八王之亂,西晉王朝最終亡於親戚打架,僅僅只存在了36年,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

或許這就叫報應吧!



司馬炎的決策現在看來讓人不解,為什麼晉武帝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傻兒子呢?要知道司馬炎可不止這一個兒子,據史料記載在冊的皇子就有18位之多,“八王之亂”中有三個都是司馬炎的親兒子,分別是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

大致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其一,在當時,皇位的傳襲要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能立皇后的兒子,即使妾室的孩子再聰明也成為不了皇位繼承人。司馬炎的大兒子死後,二兒子司馬衷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繼承人。而且西晉等級制度森嚴,司馬炎作為皇帝也不好帶頭違反這個制度。所以可能迫於制度的壓力,司馬炎選擇講位子傳給司馬衷。



其二,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是一個有手段的女人。出身很好也懂得討司馬炎歡心。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自己坐上皇太后的位子有權有勢?楊皇后大兒子死了,即使二兒子又傻又笨,她也不會傻到將皇位讓給妾室的兒子。所以楊皇后可能在司馬炎面前多多美言了自己兒子幾句,再吹吹枕邊風,司馬炎可能也會對這個兒子更上點心。而且楊皇后死前再三囑託司馬炎,請求他不要更換太子,司馬炎出於對亡妻的吊念,可能也會尊重她最後的願望。



其三,司馬衷並不是極其愚笨。司馬衷不聰明,但是也沒有傻里傻氣的地步。司馬衷雖說有點笨,但是他性格老實,沒有勾心鬥角的心思。司馬炎可能覺得自己兒子經過後天教導加之好好培養,還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

世事難料,誰知道晉王朝最終竟然會斷送在了司馬衷的手上。不知道在棺材裡的司馬炎知道了,會不會死的跳起來,嘆息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呢?


白話歷史君




司馬炎這個皇位說實話比別的開國皇帝要來的輕鬆很多,畢竟上面已經有了司馬懿和司馬昭兩代人的幸勤耕耘,可以說司馬炎是坐享其成。司馬炎一生算是中規中矩吧,沒有特別突出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麼太多被人所詬病的事蹟,唯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可能就是駕羊車找妃子的事吧。司馬炎生平好色,以至於後宮妃子太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哪個妃子。後來司馬炎索性駕著羊車在宮裡溜達,羊車停在哪裡就臨幸哪個妃子,當時的妃子為了吸引羊兒更是用盡了招數。至於司馬炎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司馬衷那個傻子。原因有很多。



第一,司馬衷的哥哥司馬軌早亡,所以司馬衷成為了司馬炎的長子,按照傳統他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第二,司馬炎與楊皇后感情甚篤,楊皇后經常在司馬炎耳邊吹風,司馬炎便堅定了立司馬衷為繼承人的想法。



第三,據說司馬衷雖然傻但是還挺孝順的,所以作為父親的司馬炎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的。



第四,雖說司馬炎決定立司馬衷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對司馬衷的智商還是表示堪憂。於是他打算出題考考司馬衷。答卷送到司馬衷那裡之後,正好讓賈南風看到了,賈南風知道如果當司馬衷自己回答肯定是過不了關的。於是便找了一個機靈的小太監幫司馬衷作答。司馬炎看到答卷之後覺得司馬衷的回答雖然不是很出彩,但差強人意 ,於是就放心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司馬炎十分喜愛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這就跟後來的康熙喜歡自己的孫子乾隆一樣。因為想讓孫子繼位,所以不得不將皇位傳給了孫子的父親。但不同的是,雖然司馬炎本著把皇位傳給司馬衷,以後司馬衷好把皇位傳給司馬遹的想法。但後來的事實是,司馬遹卻被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給設計殺害了。司馬炎如果知道皇位最終沒有傳位給司馬遹,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話說司馬遹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討人喜歡。有次宮中著火,人們都趕去救火,司馬遹缺拉著司馬炎的衣角往暗地裡走。司馬炎問司馬遹為什麼要這樣做,司馬遹說宮中著火是不吉利得,希望爺爺往暗處走,不要被火光照到。而且人來人往的怕他們不小心撞到爺爺。司馬炎聽後非常吃驚,而且大為感動,覺得自己的這個孫子日後一定不同凡響,會有很大的出息。


三七的歷史書屋


晉惠帝司馬衷作為有名的白痴皇帝,之所以能繼承皇位,靠的是九分貴人扶持和一分自身努力。想深入瞭解此事,還要從晉武帝司馬炎上位說起。

司馬炎出生在準帝王之家,爺爺司馬懿,伯父是嫡子司馬師,老爹司馬昭,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司馬師無子,司馬昭便把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兄長。司馬昭作為司馬家族的第三位掌門人,帶領司馬家族完全掌控了曹家政權,曹魏政權名存實亡,誰來做司馬家第四位掌門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個人終將在司馬昭的努力下,成為司馬王朝的開創者。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長子最有機會成為這個人,偏巧過繼給伯父的弟弟天資聰穎,深受爺爺司馬懿的喜愛。而父親的位置也是從伯父那裡得來的,弟弟作為伯父的養子,又是老爹的親生兒子,如果位置傳給弟弟,雖然名義上是把位置傳回給伯父那一支,實際上還是老爹這一支把持著位置,豈不是兩全其美?不過幸運女神還是眷顧了司馬炎,大臣們全都擁護嫡長子繼承製,都在老爹面前誇自己有帝王相,司馬昭最終還是選擇了司馬炎繼承了自己的位置。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王朝,也到了選擇繼承人的時候。自己的嫡長子司馬衷是一個智力有缺陷的人,自己其餘二十五個孩子都很聰明,(這裡插一句,如果不聰明的話也不會出現後來的八王之亂了)到底是擁護嫡長子繼承製呢?還是另選賢能?司馬炎在傻兒子身上看見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如果自己都不擁護嫡長子繼承製,那我的位置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兒子雖然傻,但是兒子姥爺厲害啊!自己老丈人楊駿政治素養極高,輔佐兒子必定不會出現差池。再加上兒子的老丈人賈充在自己建立西晉時出了大力,居功甚偉,兒媳婦賈南風也是出名的聰明,必定能做好賢內助。老婆楊豔也常吹枕頭風,覺得他倆把兒子生成這樣,心懷愧疚,一定要補償兒子。有這麼多貴人扶持,司馬炎開始考慮把位置傳給傻兒子司馬衷了。


為了考驗兒子,司馬炎出了一套試題,用來考驗兒子處理政務的能力,雖說這場考試很重要,卻是一場開卷且不定時的考試一一他讓兒子把卷子拿回寢宮答題,第二天一早再來交卷。這時候兒媳婦賈南風的聰明才智便就派上了用場,她讓小太監去找當世大儒來答題,然後讓司馬衷再抄寫一遍。小太監卻看出了其中端倪,如果這樣回答的太過完美,反而會暴露題目不是太子親自回答的,不如換小太監來答題,太子再抄寫一遍的好,這樣就不至於回答的莫名其妙,也不至於露出馬腳。賈南風欣然同意,照此計劃實施,果不其然司馬衷順利通過了司馬炎的考核。

經過這兩件事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得到了鞏固,但還不能完全讓司馬炎放心。傻人有傻福,此時司馬衷又給司馬炎打了一針強心劑,那就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一一這孩子深受司馬炎喜愛,司馬炎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爺爺司馬懿的影子。並且這個孩子是自己的才人(小老婆)謝玖生的一一因為怕兒子傻,不知道如何行夫妻之事,才把她賜給了兒子,作為兒子的啟蒙老師,好延續司馬衷的香火。誰知不到一年謝玖就生下了司馬遹,這孩子極有可能是司馬炎的兒子,不是司馬衷的兒子。即便到頭來兒子不中用,孫子也能挑大樑,更何況孫子萬一是自己兒子呢?最終司馬炎放下了心結,傳位給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

或許這就是上天註定,有老婆賈南風,姥爺楊駿,老媽楊豔的正面扶持,有叔叔司馬攸的反面扶持,有自己的努力出的司馬遹的助攻,司馬衷最終成為了西晉的第二位皇帝,也為這個風雨飄搖的短命王朝埋下了巨大禍根。西晉國袏五十二年,便樹倒猢猻散,不知司馬懿在地下會作何感想!

歡迎大家關注並閱讀小編其他文章,臨表涕零,感激不盡!


里爾1204


司馬炎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其中八個因早夭並沒有被封王。而且和司馬衷競爭皇位亦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叔叔司馬攸。當時司馬炎是有意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司馬攸的,但是最終沒能成功,下面來說說。

皇權不再畏

都知道東漢末年皇權凋零,士族崛起。司馬氏之所以能掌權,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曹魏打壓世家大族而司馬氏聯合世家大族的結果。前面兩輪大臣篡位成功又更讓這些世家大族更加不那麼畏懼皇權,既然不再畏懼皇權,所以就更敢放開膽子來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就有了後來的門閥政治。

世家大族勢力大了當然說話有分量,當初司馬氏壯大自己的原因之一就是與世家大族聯姻,而司馬氏竊得皇位之後,與其聯姻的這些世家大族勢力就趁機做的更大了,司馬炎的皇后楊氏就是弘農楊氏出身,在當時勢力也不小,所以楊氏所說的“立嫡以長不以賢”才會有分量。其他的那些世家大族則是巴不得司馬炎讓一個白痴即位,這樣他們就更能肆無忌憚的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是他們也沒有明面上干預。



司馬攸雖有支持,但是勢小

朝臣之中還是有一幫真心為司馬氏好的人,所以才提議兄終弟及讓司馬攸來繼承司馬炎的皇位。不過這些人基本上不是司馬炎的寵臣,提議顯然不能讓司馬炎拍板定音。司馬炎的寵臣像是荀勖之類的就是挺司馬衷的,而且還慫恿司馬炎遣司馬攸回到他的封地。就這樣快要煮熟的鴨子就飛掉了,司馬攸氣的吐血,死在了洛陽。



可見司馬炎還是有想法把皇位傳給一個能勝任大位的司馬攸,而不是他的任何一個兒子。但是奈何阻攔的勢力太大,有實權的都想司馬衷這個腦子不靈光的人即位,皇位最大競爭者也在這時候被氣死,故最終司馬衷才當上了皇帝。


淡看天上月


你看看歷史上有多少廢太子,有多少太子被殺,有多少皇帝被太子殺,你就知道他有多高明瞭。

不說遠的,就孫吳的孫權,開始太子孫登,後來死了,後來立三子孫和為太子,用魯王孫霸制衡太子,最後魯王太子爭位子,孫權殺魯王,廢太子,最後立十歲的兒子為太子。

再遠點的劉邦想廢太子,失敗了,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漢武帝殺太子,放著三個成年的兒子不立,立八歲的兒子為太子。

司馬炎兒子多,大家都知道,他自己也知道,但是,你是他怎麼選?

司馬炎30歲做皇帝,如果活到60歲,就是太子要做30年太子,

如果立一個太子,太子必然搶班奪權,最後他殺太子,或者太子殺他。

如果立一個太子,用另一個制衡太子,就是李淵用李世民制衡太子一樣,最後結果,要不太子被廢、另一個皇子被殺,或者一個皇子殺了皇帝。

無論他怎麼選,都逃不過這種選擇,結果就是皇室內訌,諸侯王混戰。一直到唐都是這樣。

你說他腦殘,他30歲可以篡位稱帝,你說是父祖的功勞,好吧,我認可,但他265年滅蜀國,280滅東吳,也是他父祖的功勞?


南朝居士



俗話說太祖開國草創太宗開疆完善。

開國皇帝之後的第二代繼承人可以說是重中之重,晉武帝司馬炎身為開國皇帝,雖然有父祖兩代三人打下的基礎之功,但按史書記載也是個聰明神武之人,那麼為何還會在王朝的特殊時期,二十多個兒子不考慮,偏偏選白痴兒子為繼承人呢?

說白了其中牽扯頗多,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糾葛。首先其一司馬炎有著立隔代繼承人之意,司馬衷雖然傻,但他的兒子司馬遹是聰明異常,司馬炎將希望寄託於孫子身上。其二司馬衷的母族還有妻族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他居於中可以平衡兩大族穩固自己的地位。其三而且司馬衷也符合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其四司馬炎參考了曹魏的主弱臣強局面,大封宗室諸王以期拱衛皇室,但沒想到這些分封諸王最後反而要了西晉王朝的命。

一、隔代繼承人

父憑子貴,司馬衷雖然傻,但兒子司馬遹卻是聰明異常,司馬遹五歲時候有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城樓觀察,司馬遹過去拽住司馬炎的衣服說: “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意思是晚上失火本身就有問題,比較危險,不能讓火光照到皇上,對於那些心懷歹意的人來說目標太明顯了。司馬炎感覺這個孫子很不一般,還曾感嘆過“此兒當興吾家”。(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司馬衷是個傻子,但把希望寄託在孫子司馬遹身上了,算是立了隔代繼承人,因此堅持讓司馬衷繼位。

二、司馬衷之母族與妻族

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出自弘農一氏,是當時的大士族。而妻子賈南風父親乃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不只是在朝中很有實力,賈氏家族在地方也不容小視。司馬衷繼位,可以籠絡住兩大勢力集團,形成一種政治平衡。

而且司馬衷的生母親楊皇后很支持寵愛這個傻兒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嫡長子繼承製度


司馬衷是司馬炎與楊皇后所生的次子,但他的哥哥在兩歲時就夭折了,所以他是實際上的嫡長子。還是符合封建社會的繼承製度的。

司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統”想換太子之時,楊皇后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以嫡長子繼承製度來反駁過他。

四、西晉分封制度

司馬炎正式建立西晉以後,參考曹魏主弱臣強的政治格局,對於宗室諸王提防過度甚至打壓的情況,(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最後導致司馬氏篡魏的時候沒有什麼曹魏宗室諸王出來反對的情況。開始大封諸王,以期拱衛皇室。

司馬炎封的諸王擁有很大的軍政大權,同時司馬炎為了防止地方擁兵自重,還剝奪了地方上的很多兵權,更是凸顯出分封諸王擁有實權的重要性。

司馬炎的設想中中央朝廷有難了,這些地方諸王就是鞏固司馬氏江山的不二人選,所以選個傻兒子當皇帝也放心了。

司馬炎能立傻兒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就是基於以上四個原因綜合考慮出的,平衡了政局考慮了時局,還符合封建社會繼承製度,又寄託希望於第三代孫子身上,看似這盤棋下的還不錯。

其實這看似不錯的局最終卻是要了西晉的命。

白痴皇帝司馬衷在位的十六年形同虛設,司馬炎留下的局都被破了,首先司馬衷妻子賈南風殺害了司馬遹,第三代希望由此破滅。司馬氏又開始禍起蕭牆,拱衛中央朝廷的諸王為了爭權奪利開始了八王之亂,不但沒有拱衛反而要了中央朝廷的命。白痴皇帝司馬衷又起不了什麼作用,最終國內的紛爭導致了邊疆的不穩,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北方大地開始了五胡亂華亂世。

西晉統一天下僅僅36年以後便分崩離析,在後世留下了無數罵名。


宋安之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司馬炎要讓傻兒子繼位呢?從幾個方面可以說明原因:

一、司馬炎的治國雄心沒有善始善終,以至於後期荒淫無度,在繼位的問題上考慮太粗糙,只重嫡長規則,忽略可行性。

司馬炎是西晉第一位皇帝,他結束了三國爭雄時代,滅東吳,撫人心,使中國再次統一。他的前半生治國還是比較靠譜的,勵精圖治,繁榮經濟,慧眼識才,內外統一,第一次做皇帝就能在建朝初期就出現繁榮昌盛的局面,史稱“太康之治”。但是,也不知是否因為國家統一安定了,也繁榮了,司馬炎的後半生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荒淫無度地過日子,為了將天下美女盡攬入懷,竟然實行了“禁天下嫁娶令”,全國的美女必須讓他先挑一遍,才能嫁人。一時間,司馬炎的後宮的美女就過萬了。此外,司馬炎的帝王生活可以說是極度奢華,他的後半生就在寵幸美女和奢靡之中度過。

由於縱慾過度,司馬炎感覺身體不行,時日無多,於是想到繼位問題。雖然他當時有25個兒子建在,只有楊皇后生的兒子是嫡長子。大兒子已經夭折,傻兒子司馬衷成了嫡長子。但當時已然荒淫無道的司馬炎並沒有心思或精力仔細思考利弊,只偏執地遵從嫡長子繼位規則,因為他自己就是靠這個緣故才能夠繼承父親司馬昭之位的,理由是歷史上廢長立幼引起的禍端太多。所以他才更加偏執於這個規則,哪怕嫡長子是個傻兒子,在他心中,自己的成功就是規則。

二、楊皇后勢力不容小覷,不敢輕易廢除傻兒子太子之位

雖然傻兒子司馬衷被立為太子,但他傻到了一定程度,智商令朝廷上下堪憂,父皇司馬炎也很捉急。但怎奈司馬衷是楊皇后所生,楊氏家族在朝中勢力龐大,楊太后的父親野心勃勃,受惠於司馬炎建國初期的安撫政策,加爵封侯,還和楊氏兄弟在朝中結黨營私,勢力越來越大。司馬炎或許考慮到扶持外戚勢力有利於建朝初期的政權穩定,但勢力過大也存在難以控制的局面,所以權衡之下也不得不考慮楊氏家族的感受。

三、孫子適合繼承皇位,寄託隔代希望

司馬衷雖然傻,但其兒子司馬遹卻小小年紀聰明智慧,很得司馬炎喜歡。司馬炎認為兒子雖然不適合做皇帝,但其嫡子將來名正言順地繼位,仍然會是一代賢君,江山照樣後繼有人。所以才容忍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四、司馬衷之妃賈氏幫其通過智商考驗

司馬衷的傻曾一度讓父皇看不到希望,別說做皇帝,二十幾歲還不懂男女之事,一直沒有子嗣,皇嗣繼承都成問題。司馬炎非常捉急,他派了一個自己寵幸過的女子謝玖去給太子性啟蒙。結果謝玖還真的懷孕了。這讓司馬炎看到了希望,原來兒子還沒有白痴到那種地步。

此外,司馬炎認為傻兒子能生下那麼聰明的孫子,說明兒子的不是病態的白痴弱智,只是智商不高。於是派人出了一些關於政事的難題去給兒子做測試。這些題被太子妃賈氏截住,聰明的太子妃便找人替司馬衷答了。司馬炎一看那些回答,竟然還不錯,就更加堅信兒子並非真的傻,最終傳位給司馬衷。

只可惜,如此留下的隱患是不可想象的。一個傻子做了皇帝,身邊的女人賈氏聰明至極,野心勃勃。楊太后那一族勢力盤根錯節。外戚干政,諸侯不服起義,皇帝非但不能治國還淪為爭奪權力的傀儡,一時間天下大亂。就連司馬炎可能都沒想到,傳位給個傻兒子這麼糟糕,不但適合讓其丟了性命,還讓其淪為天下人的笑柄。真是一念成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