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家珍對吃喝嫖賭的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愛情嗎

01

餘華是我國著名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作品先後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出版,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

其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當屬《活著》。餘華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他依然沒有抱怨的活著。深受觸動的餘華塑造了福貴,創作了《活著》。

餘華《活著》:家珍對吃喝嫖賭的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愛情嗎

餘華將作品的時代背景設定在我國最動盪的50年間,講述了徐福貴從地主闊少到一窮二白,不斷經歷苦難,仍然樂觀生活的故事。表達的是人承受苦難的能力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但除此之外,我們通過作品也窺探出了舊時代女性的悲哀和愚昧。

02

福貴出生於地主家庭,家有百畝良田,自小養尊處優,連上私塾都要家裡的僱工揹著去,目無尊長,不務正業。

家珍出生於富貴之家,父親是米行老闆兼城裡的商會會長,容貌出眾,溫柔賢淑。

福貴第一次遇見家珍,是在家珍上夜校的路上,福貴被家珍美麗的外表,苗條的身材所吸引,回到家裡就堅持要母親找媒人去提親。

那家珍的父母又是怎麼替家珍打算的呢?

作品中雖然沒有寫出來,但按照當時的婚戀觀來看,女方父母多會從男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來衡量這段婚姻的合理性。

按照舊式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米行老闆的千金嫁給地主家的少爺,自然是般配的。畢竟女兒以後吃喝不愁,衣食無憂,生活有充足的物質做保障。所以,家珍的結婚動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福貴的結婚動機是貪戀美貌,兩個人之間並無感情基礎。

餘華《活著》:家珍對吃喝嫖賭的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愛情嗎

婚後不久,福貴就對家珍失了新鮮感和興趣。想來,得不到的最讓人心癢,到手的卻不懂得珍惜。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還是太過脆弱,抵擋不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力。

福貴吃喝嫖賭的事情,家珍心知肚明,卻選擇逆來順受;懷著八個月的身孕被福貴打耳光,她心裡也沒有怨恨;福貴敗光家產,家珍被父親接回孃家,在生下有慶之後,仍然堅持回到福貴身邊;在患軟骨病以後,害怕拖累家人,堅持種田掙工分,任勞任怨。在兒子和女兒先後死去後,家珍勞苦的一生也走向了終點。

03

有人問,家珍對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愚昧,還是因為愛情?

餘華《活著》:家珍對吃喝嫖賭的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愛情嗎

我很想說是因為愛情,可是我找不到愛的痕跡,我看到的只是舊時代女性在婚姻裡的無奈和悲哀。

家珍是舊時代女性的縮影,在她的身後還有千千萬萬個家珍。她們深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婚姻觀的毒害,把嫁人當作人生的頭等大事,把男人當作自己的天,完全依附於男人,看不到自身的價值,不論遭到何種對待,始終在婚姻裡堅守。這是一種盲目的、不加分辨的堅守,是女性的悲哀,也是舊時代的悲哀,因為沒有哪個人能脫離自己所處的時代而生存。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女性的獨立意識在不斷增強,不再把婚姻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人同樣佔有半邊天,可以和男人一樣擔任各種各樣的工作崗位,在職場中綻放光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餘華《活著》:家珍對吃喝嫖賭的福貴不離不棄,是因為愛情嗎

在結婚伴侶的選擇上,女人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現代社會的婚姻多是自由戀愛的產物,男女雙方會在彼此瞭解,綜合考慮雙方的脾氣性情、三觀、業餘愛好、受教育情況、家庭情況、工作情況的基礎之上做出選擇,大大降低了不幸婚姻的概率。這是女性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

婚姻幸福與否不能單純地以“從一而終”作為評判標準,更重要的是兩個人在婚姻生活裡對愛的體驗和感受。一段不幸婚姻的結束,也意味著另一段幸福旅程的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