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一個以種菜為事業的人,白手起家靠種生菜賺下了億萬資產。

生菜研發水平、生產規模、年出口量全國第一,產量和種植技術亞洲第一;

他創建的蔬菜生產基地成為北京奧運會專供基地;

肯德基、必勝客餐廳的漢堡裡,每兩片生菜中必定有一片是他供應的;

連馬雲都對他稱讚連連!

他就是山東萊西人馬鐵民。


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投身農業 百折不撓

1996年,想創業的馬鐵民決定把自己打造成知識型農民,自費到西北農業科技大學進修植保專業。1999年完成西北農業大學植保專業的學習後 ,馬鐵敏進入萊西的一家新加坡蔬菜企業工作。林先生是這家公司的老闆,他在許多國家都有從商經驗,對蔬菜種植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時,公司的做法是為農民提供種子,農民種下後,公司回收產品並出口所有蔬菜。但在實施過程中,林先生的生產觀念與農民的生產習慣有許多不同。這種生產方式使當地農民不適應,農民也不瞭解這種生產方式。有些地方農民難以接受,生產出的蔬菜有很多不合格品。後來公司破產了。但馬鐵民認為,林先生雖然失敗了,但並不意味著他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農民要在短時間內走出傳統種植模式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馬鐵民認識到了一個道理"做農業最重要的是讓農民信任你,使他們相信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願意接受新的理念,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2001年底,在國際標準化蔬菜生產企業,經驗、知識和技術不斷提高的馬鐵民決定自己創業。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又東拼西湊了40萬元,承包了260畝地,開始種菜。馬鐵民認為,高端農產品的生產方式是對的,但管理方式是錯的。他需要把所有的土地都自己租來經營,不讓農戶分散種植,以保證蔬菜的質量。2002年2月,馬鐵民開始育苗。在新加坡公司工作期間,他在與兩位在新加坡公司工作時認識做蔬菜出口的客戶打電話溝通,瞭解了需求後,種植了美國生菜、西蘭花和白蘿蔔等7種蔬菜品種。2002年5月,馬鐵民的蔬菜進入收穫期。如果銷售順利,將給他帶來70多萬元的收入。然而,當馬鐵民再次給之前聯繫過的客戶打電話時,他們說採購已經足夠了,不再需要了。


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抓住機遇 乘勢而起

情急之下,馬鐵民突然想起了新加坡公司前同事宋剛,他現在在上海一家公司負責為肯德基採購生菜。但肯德基的採購標準非常嚴格:生菜必須保證70%的成熟度,每顆萵苣的重量都在400克以上,外觀圓潤,就像是用模具雕刻出來的。用刀切下去,碎片要少,裡面一定要有明顯的縫隙。馬鐵法認為達標的希望不大。但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前同事宋剛的電話,宋剛立即趕往馬鐵民基地查看。由於馬鐵民的生菜質量好、標準化程度高,出成率比其他供應商高6%至8%,宋剛決定全部收購這80多畝、100多噸的生菜。當年那一年時間,馬鐵民靠生菜賺了10多萬元。但其餘6個蔬菜品種均出現虧損,依靠結球生菜這一個品種的盈利,才維持了贏虧平衡。

在這次與宋鋼的接觸中,馬鐵民也意外地發現了更大的商機:宋鋼的公司常年為肯德基採購生菜,年消費量達3500噸。由於溫室種植影響生菜的口感,沒有人能一年四季只靠露天種植來供應。這家公司要在不同季節在全國各地不同地區採購生菜。馬鐵民堅決抓住機遇,決定擴大生產基地,並且今後只種生菜。


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2003年,馬鐵民借了100萬元,在內蒙古三海窪村租了250畝地,全部種上了生菜。內蒙古夏季平均氣溫在25度左右,非常適合生菜生長,正好可以彌補山東省高溫時的缺口。由於選地太急,沒有事先打井就育苗了。結果,連續打了9口井,育苗工作幾乎快結束了,水也沒打出來。這可怎麼辦?看到苗都快死了,大家都很鬱悶。馬鐵民當即決定回老家借錢,揣著父母從親戚朋友那兒拼湊來的40萬元,馬鐵民跟農戶一起挑水灌溉。一個月後,馬鐵民聯繫當地政府,用柴油機從3公里外的湖裡抽水,挽救了苗菜。兩三個月後,第一批生菜開始收穫,總產量超過300噸。當年,加上山東基地產量,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

拿下肯德基全年的生菜供應權後,馬鐵民突然接到了一個日本客商的電話,說要準備跟他籤一個1300萬的大單。但有一個條件,必須再建一條全年供應鏈,說是怕遇到冰雹和暴雪等災害天氣影響收成。馬鐵民滿懷欣喜的接下了這筆生意。而就在他大幅擴建基地,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日本客商卻突然提出,要終止履行1300萬元訂單的合同。這一轉變,再一次將馬鐵民推入了絕境。就在這時,又是一次機緣巧合,一個新加坡的客戶聯繫了他,5000噸生菜一顆不剩,全部都找到了銷路。


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隨著事業的不斷髮展,馬鐵民又在多地建立了生產基地:河北尚義縣租下1000畝地,建起夏季生菜供應基地,在福建漳州市租地1000畝,作為冬季生菜供應基地,種植總面積達到3000畝,年產量4500噸,建成了遍佈全國5個省份12處自有核心蔬菜基地,總種植面積已經上萬畝,在國內首家實現了結球生菜露地種植週年均衡供應。他用14年時間,做到了研發水平、生產規模、年出口量全國第一,產量和種植技術亞洲第一。他創立的浩豐公司幫助福建、上海、山東、河北、陝西等地的萬餘農戶,參與到標準化、精細化蔬菜種植事業,讓當地農戶年均增收三千餘元。2017年浩豐公司銷售總額超過了 4.8 億元,他也成為了實至名歸的 " 生菜大王 "。

科技興農 繼續前行

馬鐵民對生菜質量的把控相當嚴格,他說自己是中國菜農中第一個用到遊標卡尺的人。回顧創業的歷史,他說自己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推動農民標準化種菜,二是帶動農民把菜賣個好價錢。馬鐵民喜歡談“分享”,他常向身邊的人傳播“從種子到餐桌的綠色”的企業理念。


農業大有可為,他靠種菜資產過億,你還怕當農民嗎?

馬鐵民出名了,雖然成為了億萬富豪,但他的生活卻十分儉樸和低調,衣著幾乎和大多數農民差不多,他的鞋都是開膠了,也能補過了接著再穿。他說自己每天操心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怎麼種好我的菜,二是怎麼賣好我的菜。其實簡要的來說,創業也沒有過於複雜的東西,能夠做到專注和極致,便戰勝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

如今的馬鐵民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他聯手中國建材集團,開始著手建造千億規模的玻璃智慧溫室,並立志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溫室運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