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戰犯們在功德林過的第一個新年,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們看電視劇《特赦1959》,也能發現一些問題:王耀武妙聯獲贊,黃維也貼出了沈醉的詩,他想對戰犯們說什麼?這一副對聯一首詩詞,是否折射出了戰犯們的三種心態?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王耀武的那副著名對聯,雖然文采未必絕佳,但是寓意相當深刻:“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先出去後出去先後出去。”橫批也是妙趣橫生:“全都來了”。

可能在剛走進功德林那一刻,王耀武就已經在醞釀這副對聯了。

王耀武是和陳長捷劉安國一批進來的,他們一走進分配的房間,就看見了許多老熟人,廖耀湘搶先迎上前去握住王耀武的手:“王佐公,你也來了!”

然後是蔡守元、周振強、康澤,大家的話如出一轍:“你也來了?”“我也來了!”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這一聲聲“你也來了”“我也來了”,觸動了王耀武:“哎呦我的娘啊,這要是在南京國防部開會,也很難碰到你們幾個啊。”

廖耀湘也感慨萬分:“別說國防部開會了,就是當年勝利大檢閱,也沒有現在功德林的將軍多!”

蔡守元一腳將一塊磚頭踢開,康澤更是直接開罵:“我算是看透了,老蔣的軍隊,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能的軍隊!”

其實康澤完全沒有必要發火,老蔣的子孫一向如此,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屢戰屢敗,比菜鳥還菜。

如果康澤知道老蔣之後的另一幫光頭男人,居然被一群妖里妖氣的三姑六婆撓得滿臉開花俯首稱臣,那還不得氣吐血?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從那一刻起,王耀武就預見到蔣家王朝完蛋了,除了腳底抹油的嫡系,功德林就是他們所有人的終點站。

老蔣很不講義氣地抹殺了王耀武杜聿明等人的功勞,王英光沒有忘記,王英光的上級更沒有忘記:“王耀武抗戰有功,功是功過是過。”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得知自己的抗戰之功仍然有人銘記,王耀武看到了“出去”的希望,於是他才斷言“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先出去後出去先後出去。”

看透世情,必有俊語。王耀武不愧是功德林第一聰明人。

與王耀武的看透世情了身達命不同,黃維一直不認為戰敗被擒是自己的錯——淮海戰役不是他指揮的。有人(是否是黃維,史料有不同說法)當眾怒罵:“一個有關生死存亡的主要戰役,擺頭豬(劉峙)在那裡指揮,如果擺頭老虎(薛嶽)在那裡坐陣 ,何至會如此一敗塗地!”

大家可能不知道,漢武帝劉徹曾經叫“劉彘”,後來嫌不好聽而改了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戰役,凱申卻派了一頭“彘”來當總指揮。

所以後來凱申物流的快遞小哥經常把“抓豬”當做一個梗:“就是幾萬頭豬,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既然認為淮海戰役之敗責任不在自己,黃維心裡就一直憋著一股氣,過年了也不消停,他在功德林板報上貼了沈醉寫的一首詩:“全城鑼鼓響喧天,滿庭笙歌夾管絃。悄問座旁鄰院女,今宵花月為誰妍?”

沈醉本人可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老實,他跟周養浩徐遠舉是同行,乾的事兒也差不多,進了功德林還經常寫詩含沙射影發牢騷。

黃維抄寫沈醉這首宮詞,最後一個字好像是錯了(妍寫成了顏),但是不是黃維寫了錯字,這個還真不好說。

一副對聯一首詩,王耀武沈醉黃維的舉動,折射出戰犯們三種心態?

​通過這一副對聯一首詩詞,我們就看出王耀武沈醉黃維三人的高下了。至於他們之間的區別,筆者不做評論,因為咱們說的是電視劇中的人物,只是有點歷史的影子,說他們的目的,還是講心態與胸襟,所以咱們還是照錄王耀武與黃維在電視劇中的爭論比較妥當。

至於王耀武沈醉黃維三個人的三種心態,就留給讀者諸君去品評,筆者不必多說。

王耀武毫不客氣地一把將黃維寫的那張黃紙一把撕下,撕了還不解氣,又拿了一塊木片,把殘留的紙片全部刮掉。

黃維可能也知道自己這小身板,絕對打不過身高足有一米八的山東大漢王耀武,只好背過臉去,任由王耀武把自己的“塗鴉”颳得一乾二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