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東漢風雲人物張濟與張繡

社會動盪不安的東漢末期,是一個英雄湧現的年代。張濟以一介布衣奮起從徵,其侄張繡亦跟隨左右,投身戎馬生涯。叔侄二人,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功勳卓著,聲名顯赫,從而成為一代歷史風雲人物,被永遠地載入了史冊。

張濟(?—196年),東漢武威郡祖厲縣人,故址在今靖遠縣烏蘭鎮紅嘴村。少年即習練武藝,膽略不俗,出類拔萃。待成年後,精通兵器,身材魁梧,膂力過人,遂加入行伍,報效朝廷。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至中平元年(184年),任司空。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與李傕、郭汜皆為董卓部下,擔任校尉軍職,張濟時任武威郡校尉。

初平三年(192年)正月,與李傕等帶兵數萬人,在河南中牟擊敗朱儁,駐守陳留、穎川等縣。四月,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密謀合計,以呂布為內應,將董卓誅殺。王允剛愎自用,濫殺過去被迫依附董卓的公卿大臣,致使董卓部下皆懷恐懼之心。張濟既為董卓舊將,請求赦免未得許可,遂聽從賈詡的計策,與李傕、郭汜等舊部相與結盟,集結兵力十餘萬人,進攻長安,打敗呂布,殺死王允,再據朝政。獻帝封張濟為鎮東將軍,出兵駐紮弘農。

其後不久,董卓舊將李傕、郭汜等人為了爭奪最高權力,發生內訌,火併兩年多的時間,長安及其附近關中地區,成為廝殺的戰場。興平二年(195年)二月,他們二人各自劫持天子公卿,釀成關中大亂。同年六月,張濟來到長安,和解了李傕和郭汜之間的矛盾,合謀將漢獻帝遷往弘農(今河南靈寶市)。七月,獻帝東行至霸陵(今西安市東北),人飢馬困。張濟率部入關中,以糧草迎接,並護送皇室,被獻帝封為驃騎將軍、平陽侯。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獻帝還都洛陽。關中一帶遭遇災荒,加之軍閥混戰,帶來嚴重的社會災難,民眾四處逃難,餓殍盈野,一片淒涼景象。這年冬天,張濟率兵出南陽,攻打穰城(今河南鄧縣),中流矢身亡。張濟死後,眾人推舉其侄張繡接替領軍,部屬盡歸張繡。

張繡(?—207年),東漢武威郡祖厲縣人,驃騎將軍張濟族侄。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十月,金城豪族鞠勝乘邊章、韓遂兵亂涼州之際,將祖厲長劉雋殺害,張繡當時為祖厲縣吏,便尋找機會為劉雋報仇。張繡殺死鞠勝,郡內百姓讚許其英勇大義,因此受到青年人擁戴,尊為邑中豪傑。

其後,張繡跟隨叔父張濟從戎,建立軍功,不久便升遷至建忠將軍,封為宣武候。張濟率部駐紮弘農時,士卒飢餓,南攻穰城,張濟中流矢身亡,張繡遂統領張濟所部,駐紮宛城(今河南南陽),與劉表所部聯合。適逢曹操統兵南征,張繡率軍投奔曹營,但由於曹操納張濟妻為妾,張繡因此深懷怨恨。曹操得知張繡心中不悅,便密謀殺害張繡。張繡得知消息後將計就計,使部下驍騎胡車兒假降曹操,裡應外合,突襲曹營,曹操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陣亡,曹操得以逃生。後張繡回師穰城,曹操雖數次進攻,但均遭失敗。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率部將張繡圍困在穰城,相持兩月有餘。不久,劉表派兵來救張繡,曹操腹背守敵。先是張繡擊退曹操,賈詡不讓追趕,張繡不聽,結果中計大敗而歸。接著,張繡聽從賈詡的計策,收拾散卒,一舉反攻,將曹軍打敗。

建安四年(199年)九月,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兩軍對壘,相持不下,爭取張繡成為決定這次戰役勝負的關鍵。九月,袁紹派遣使者前來招納張繡,因曹弱袁強,張繡欲依附袁紹,一時猶豫未決。十一月,曹操聽從孔融“來春動兵,先招安張繡、劉表”的建議,派遣劉曄前來張繡軍中說和,並經賈詡的一番分析說服,張繡率眾歸附了曹操。曹操甚為喜悅,執手宴請張繡,為盡釋前隙,又求張繡女許配其子曹均為妻,並將張繡引薦於漢獻帝處,拜為揚武將軍。

建安六年(200年)官渡之戰,曹軍大敗袁紹,張繡率部奮力拼殺,因功升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205年)春,張繡隨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縣)戰勝袁譚所部,平定冀州(今河北冀縣),以功增邑到二千戶,而當時曹營諸將沒有他人超過一千戶,惟獨張繡居多。

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繡隨曹操征討烏丸途中,在柳城(今遼寧朝陽)病逝,被追封為定侯,遺體歸故里安葬。

靖遠縣平堡鎮文化中心主任劉文清摘自杜樹澤主編《靖遠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