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是中國的直轄市之一。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朝廷在上海浦西岸建立了一個鎮,名為“上海鎮”。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朝廷將上海鎮與華亭縣分開,批准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的開始。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優勢,上海一直是中國著名的城市。上海於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開埠,在這座城市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從此,上海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

南京路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商業街。它東起外灘,西至延安西路。它橫跨靜安和黃埔兩區,總長5.5公里。以西藏中路為界分為東段和西段。南京路長期以來被稱為中國第一商業街,並一直被稱為“十里南京路,一個步行街”。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早在民國時期,上海就已經成為遠東最大的城市,非常繁榮。那時,外灘是上海的象徵。“這裡是中國的政治、金融、商業和文化中心。外國銀行、企業和協會都聚集在這裡。哥特式尖頂、古希臘穹窿、巴洛克式廊柱和西班牙式陽臺,上海融合了許多經典,意思上海的標誌,甚至是世界的獨特風景。”

上海浦東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開發區。這比深圳晚了10年。浦東開發時,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重大轉折點,國際輿論對此表示懷疑。浦東的經濟基礎很差。雖然它與外灘僅一江之隔,但這裡遍佈是農田,這顯得與上海外灘的繁榮格格不相容。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發展辦公室,和上海浦東發展規劃研究設計院正式成立。自那以後,上海浦東有了歷史性的發展。事實上,早在1918年,孫中山曾感慨到:“如果上海浦東發展到浦西的水平,那麼中國就不得了了。”

數據顯示,在19世紀50年代初,上海取代廣州成為第一個對外貿易城市。不久,上海繼續與長江沿岸的其他港口相連,成為全國港口的貿易中心。當時,漢口、長沙、蕪湖、膠州、汕頭、重慶、廣州、天津等城市,都成為上海轉運貨物的下家,從次可以看出,當時上海的地位。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民國時期,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當時,報紙報道稱,上海“在10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港口貿易往來是上海見的世面。外灘是殖民時期上海的繁榮景象。

東方明珠是上海標誌性建築之一,它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高約468米,是一座廣播電視塔。東方明珠始建於1991年7月,1995年5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當時,它在上海承擔了6套無線電視傳輸服務,目前是國家級AAAAA旅遊景點。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20世紀90年代,上海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努力開創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局面。歷史早已告訴我們,浦東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舉措,它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是驚人的。

90年代上海,圖5還未建成的東方明珠,圖4陪酒女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