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回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回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喜歡本教學設計,請點贊、轉發,私信“魯迅”,送課件

一、教學目標:

1. 品讀關鍵字句,把握作者筆下魯迅的精神品質。

2. 通過朗讀,體會懷人文章飽含的深厚情感。

二、教學重點:概括文章交代的事件,結合事件與關鍵字句,把握蕭紅眼中魯迅的精神品質。

三、教學難點:通過朗讀的方式,體會蕭紅對魯迅的尊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四、教學課時: 1 課時

五、教學方法:討論法、思維導圖法



導入新課

教師語言: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關於魯迅的文章呢?

學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五猖會》……

教師語言:你印象中的魯迅是怎樣的?

學生: 魯迅先生是一個熱愛自然、充滿童趣的人……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看看蕭紅眼中的魯迅又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默讀並概括課文

教師語言: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請你邊讀邊思考,關於魯迅先生本人,作者講了哪幾件事呢?

學生活動:

1. 自主標註概括文章事件。

2. 自主發言,概括事件。

明確:

2.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

3. 魯迅先生和夫人熱情留客,包車送客人。

4. 魯迅先生喜歡吃北方飯。

5. “我”在魯迅先生家包餃子、韭菜盒子、荷葉餅,得到先生的贊成。

6. 魯迅先生與“我”開玩笑。

7. 魯迅先生深惡痛絕青年寫字草率。

8. 魯迅先生對原稿與校稿不珍惜。

9. 魯迅先生夜裡去看電影坐車時很謙讓。

10. 魯迅先生以翻一翻書的方式當作休息。

11. 魯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

12. 魯迅先生深夜工作到很晚。

13. 魯迅先生檢查海嬰的丸子。

14. 魯迅先生包紙很細緻。

15. 魯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事件,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把握魯迅形象

教師語言:

據說當年有位友人看了蕭紅的這篇文章後,不屑地評價說:“這也值得寫?這有什麼好寫的?”但這些文章卻構成了描寫魯迅先生的經典文章。請同學們結合文中的事例,以“我覺得魯迅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人”為句式進行小組討論,談一談你從中讀出了魯迅先生怎樣的精神品質。

學生活動:

1. 結合事件與關鍵句進行組內討論。

2. 課堂發言。

明確:

“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此句神態描寫,體現出魯迅是一個直率、爽朗的人。

2.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

“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

“抓”“伸”“走”一系列動作,體現出魯迅果敢、勇往直前的品質特徵。

3. 魯迅先生和夫人熱情留客,包車送客人:這件事體現出魯迅是一個熱情與真誠的人。

4. 魯迅先生喜歡吃北方飯。從中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性格剛硬的人。

5. “我”在魯迅先生家包餃子、韭菜盒子、荷葉餅,得到先生的贊成。魯迅先生是一個體恤小輩的人。

6. 魯迅先生與“我”開玩笑。從這一部分的語言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迅並非是一個嚴肅刻板不近人情的作家,而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

7. 魯迅先生對青年寫字草率深惡痛絕。

魯迅先生批評年輕人寫字潦草。文中用“深惡痛絕”一詞來體現魯迅對此種現象的痛恨。這種不留情面的嚴厲批評其實是魯迅十分看重、關愛青年人的體現。這更體現出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認真赤誠的人。

8. 魯迅先生對原稿與校稿不珍惜。這件事並不是說魯迅對自己的寫作不看重。他並不把出書看做是一個人地位高低的代表,獲得名利的途徑。因此,魯迅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9. 魯迅先生夜裡去看電影坐車時很謙讓。表現出魯迅對他人、對親人的關愛。

10. 魯迅先生以翻一翻書的方式當作休息。魯迅是一個惜時的人。

11. 魯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魯迅是一個待人熱情、有耐心的人。

12. 魯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來了才睡下。魯迅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

13. 魯迅先生檢查品嚐海嬰盤子裡的丸子。魯迅先生是一個尊重孩子的好父親。

14. 魯迅先生包紙包很細緻。魯迅是一個做事嚴肅認真的人。

15. 魯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魯迅是一個忘我工作的人。

教師語言:透過這些瑣碎的日常,我們才發現,原本看似與我們很有距離感的大作家魯迅,他在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透露著自己的真性情。他關心青年,工作忘我,對小輩體貼,對家人十分溫柔。透過蕭紅的筆觸,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富有人情味的魯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中的細節描寫,揣摩關鍵語句,把握魯迅形象。



側面彰顯魯迅品質

教師語言:文章是《回憶魯迅先生》,但是作者行文時也寫了許多許廣平日常的細節。這是為什麼?

學生活動:圈畫關鍵句,課堂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明確:

這是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這些文字寫出了許廣平與魯迅二人的伉儷情深,體現出家庭氣氛的和諧。許先生和魯迅先生朝夕相處,對魯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許先生的口來介紹魯迅先生,既彌補了作者對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實地再現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斷,令人信服。側面展現出魯迅隨和溫柔的一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時,不僅要捕捉正面描寫,也要注意到側面描寫對於人物精神品質彰顯的重要作用。


體會深厚情感

教師語言:《回憶魯迅先生》是一篇懷人文章,其中必然處處透露著蕭紅對魯迅先生的深厚情感。全文除了許廣平先生的一句極為樸實的感嘆,你還可以從哪裡品出蕭紅對魯迅先生深厚的情感?請選擇其中最打動你的文字,設計朗讀,讀出文字背後的情感,並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活動:

1. 圈點勾畫關鍵句。

2. 自主朗讀展示,說明設計理由。

明確:

1.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

這是一句議論句。“歡喜”需重讀,是蕭紅對魯迅直爽性格的讚美,表達著對魯迅先生的愛戴。

2. 蕭紅在魯迅家和許廣平一起做吃的:要用一種欣喜、歡快的語氣讀。體現出蕭紅與魯迅一家人相處得十分親密融洽,體現出蕭紅當時與魯迅先生相處的溫馨快樂。更突顯出蕭紅寫此篇文章時,文字背後隱含的懷念。

3. 魯迅深夜工作、讀信、包書:此些內容一轉與魯迅先生日常相處時欣喜溫馨的基調,要用讚揚的語調朗讀。蕭紅在文章中用細膩的筆調寫魯迅日常的細節,讚頌的是魯迅先生嚴謹認真細緻的品格。透露的是蕭紅對魯迅先生的尊重與敬佩。

4. 魯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時間沒有幾年了,死了是不要緊的,只要留給人類更多,魯迅先生就是這樣。

這段文字是蕭紅對魯迅先生生命最後時刻的記敘。是她對魯迅先生崇高精神品質的解讀。魯迅先生面對個人生命的即將衰落,並沒有陷入消沉、傷感之中,而是繼續自己的翻譯工作。這種面對個人的“死”,卻想著大眾的“生”的品格,是蕭紅眼中魯迅先生崇高人格的體現。因此,讀這段話需要呈現出文章從思念愛戴到敬佩到崇敬的情感變化,因此需要用莊重、深情的情感基調來呈現。

教師小結:雖然文本記述內容很多,但如果我們認真品讀事件背後的情感,捕捉文中的議論與抒情句,就可以體會蕭紅寄寓在文字中的思念、愛戴與崇敬之情。

【設計意圖】明確閱讀品讀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