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山東‖ 張穩信

老 家 山 東

清末民初,山東地區連年災荒,而當時的陝西地廣人稀,時任陝西三原知縣的山東籍官員焦雲龍去信山東,動員家鄉居民遷陝,就這樣,山東高密、昌邑等28縣的居民紛紛祭祖告別,肩挑車推,開始了長達60餘年的大移民序幕。

老家山東‖ 張穩信


1911年,山東安丘、昌邑一帶秋雨連綿,濰河暴漲,沖毀了沿岸的房屋,淹沒了土地。我的曾祖父變賣了全部家當,把家中的五畝地獻給了張家祠堂。10月份的一天,祭完祖,告別了親朋好友,帶著全家人上路。我的祖父當時只有五、六歲,有時坐在獨輪車上,有時跟在獨輪車後面走。我查閱了相關專家的研究,其中有這樣的描述:山東移民遷徙關中的過程,充滿了艱難和心酸。除了極少數富家奔著淘金的念想,趕著載有家眷和較為齊全的生活設施的馬車,晝行夜宿,一路駛向關中,未受多少苦外,絕大多數屬於佔地極少又屢經戰亂和各種天災洗劫折磨生活無以為繼的窮苦百姓。他們或獨家或三五家結伴,男人手推裝著簡單炊具鋪蓋和稚子的木製獨輪車,白天趕路,夜宿破舊廟宇、戲樓和屋簷下,小腳女人緊隨其後,餓則沿門乞食。歷經40餘日的奔波,才走完秦魯間3000多里之遙的路程......我的祖父不止一次講過這些事,我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夏天的一天中午,他靠在門前的樹上,又一次講起了這些事:咱們祖先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過去的,老家是山東萊州府昌邑縣南辛莊,家就在河邊不遠的地方,他小時候經常在河邊玩,亂石灘(地名)姓張的和咱是一家子,才出五福(後來證實至少出了15世),亂石灘的族人還回去過,也叫他回去,他沒回去,家裡沒人了,他的叔、伯都去了東北,回去誰也不認識了。他講的路上的事情和前面學者的描述差不多,但好多我不記得了,但他說的老家地名我記住了,冥冥之中好像告訴我讓我替他回老家一下。還記得他講完後說了一句“一路上把恓惶受盡了”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2015年7月,我踏上尋根的旅途,我坐上火車,不到20個小時就到了濰坊,通過亂石灘的族人找到了安丘,最後聯繫上南辛莊的族人,南辛莊的族人拿上族譜驅車趕來,問我有沒有族譜,我說沒有,但我聽祖父說過這個地方,問了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還有其他情況,有些能對上,但有些情況對不上,我當場給我的五叔打電話,五叔說原先有族譜,但族譜找不到了,但他抄過族譜,能記得一些字,有富、信、林、然等幾個字,他們翻開族譜果然都有,從而得以確定。我翻開族譜,祖父的叔、伯確實去東北了,這和祖父說的老家沒人了非常相符,但族譜上記載著曾祖父有四個兒子,但事實上只有兩個,族譜記錄有誤?另2個路上夭折?逃荒中送人了?這個從沒聽祖父說過,這個謎永遠也無法解開了。通過族譜,我瞭解到我們家族果然是明洪武二年(1369)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來的,和祖父講的非常吻合,家族非常龐大,在山東已有3萬之多。也知道了張氏族規、張氏家訓。我的祖父雖然不識字,但給我們講過家訓、族規的一些內容,像族規裡的父慈子孝、忤逆不到等我都聽過。

老家山東‖ 張穩信


老家山東‖ 張穩信


老家山東‖ 張穩信


我來到了南辛莊,現在已劃歸濰坊市峽山生態觀光區,原來的莊子成了水庫,60年代為了修峽山水庫,南辛莊舉村遷到了吉林,因生活不便,大部分村民又回來了,回來後遷出了2裡,在村裡受到了熱情的接待,邀請了村上和我祖父同輩(都是二十一世德字輩)等許多族人作陪。席間大家互問各邊情況,感嘆全國各地變化之大,我還聽說南辛莊還有好多族人同時代來到陝西,主要分散在富平、蒲城、渭南和陝北一帶,其中陝北富縣的誰誰還回來過,現在是陝西省正廳級官員,在山東掛職時找來的,他父親囑咐他一定要找到老家,要為他祖父立碑。我答應他們回來時一定盡力查找富平及其周圍的族人。在回來的火車上,我感慨萬千,今天我只需要十幾個小時就能到的地方,而我的祖父他們走了幾個月,從秋天走到冬天,又從冬天走到春天,我相信我的祖父不是不想回南辛莊,年輕時因生活所迫,年齡大了又力不從心。

老家山東‖ 張穩信


曾祖父、祖父他們到陝西后的情況,我問了長輩,從他們的描述中,我大概知道他們到陝西后的情況,他們一路向西,先到了陝北,從陝北一路南下,在美原一帶落腳,和大多數山東客一樣,他們給別人打工、種地。風調雨順的時候,他們也能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我的曾祖母我只知道姓楊,雖是小腳女人,但和很多山東人一樣吃苦勤勞,有一年種了10畝豌豆,豌豆豐收了,但我的曾祖母卻累倒了,撒手人寰。曾祖父農閒時間還做點小生意,挑著擔子賣顏料,祖父和大祖父一直給人當長工,家也是搬了無數次,我知道居住的地方有6處之多,最後落腳於金粟山下的黑鷹溝,開荒種地,壘牆打窯,自此家道基本平安,祖父比祖母大十五歲,記不清是幾鬥麥子娶回來的。從年齡差距可以看到,我的祖父最起碼是30多歲後才成的家。祖母是耀縣人,他們相濡以沫,關係融洽,共育有七兒三女。大祖父因故早逝,留下年幼的兩兒三女(一個兒子年幼時夭折),祖父祖母承擔了撫養責任,視其為己出,關愛有加,超過親生兒女,大祖父的兒子在堂兄弟排名老二,外界都知道祖父有八個兒子,多少年後,我的幾個叔叔說起祖父、祖母偏愛二叔,感慨頗多。祖父、祖母鄰里關係和睦,待人熱情,很多經過門口上山、下山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有喝水需求,都要邀請到家喝水,甚至給做飯,他們在周圍十里八鄉口碑甚好,他們的乾兒子也有八個。好多人都想不到,他們的日子過的並不好,而且住的偏僻,但八個兒子居然都成家了,沒一個打光棍,這與祖父祖母的為人是分不開的。從父輩開始,我們家族沒人會講山東話了,生活習慣也和當地人一樣了,但山東人的性格、山東人的家教一直延續下來,從我記事到現在,包括我的父輩一大家子,大年初一都逐一向長輩挨家挨戶磕頭拜年,現在我的幾個堂兄都快60歲了,禮節從不會少,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山東人春節必不可少的禮節。

老家山東‖ 張穩信


1993年,我的祖父很安詳地去世,享年88歲。此一脈,人丁興旺,現人口子子孫孫、裡裡外外當有百餘口之多。我們這一輩的生活無需贅述,雖經歷過坎坷,但日今都過著和全國人民一樣的富足生活。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國家的繁榮富強密不可分。祖輩的移民搬遷史,與國家所經受的苦難緊密相連,那樣的生活,將永遠成為歷史。

簡歷 張穩信陝西富平,祖籍山東昌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