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奇特的喪葬文化—養屍地

江西婺源:奇特的喪葬文化—養屍地

故事發生在在美麗的千年古村段莘,多年以來,村莊一直維持著最為古老的殯葬方式——土葬。伴隨土葬的還有一種奇怪的喪葬方式,名為露天葬。而露天葬的地方有一個聽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之地,名為養屍地。村裡有人去世後,如果沒有墓地安葬死者,就只能先放在村裡旁邊的養屍地,任由風吹日曬,等找到了好的墓地後才能把放死者的棺材遷到新墓地。據說,放棺材的養屍地每到初一十五都會有異常的聲響,村民們在那兩天都早早閉門不出戶,直到第二天的黎明才出去勞作,此為曰“避邪”。就算是大白天,村裡人如果要路過養屍地,也得繞著邊緣行走,彎腰鞠躬,心懷畏敬,也有人會攜帶少量的紙錢或者貢品來獻給他們,讓他們的“生活”不至於太過貧苦,此為曰“慶生”。古人有云:“死者是大,厚葬為先”。段莘的這種獨特的喪葬文化,它的出現與村裡人多地少不無關係,為了不與死者爭地,又為了尊重逝去的死者,當地百姓只能折中一下,委屈逝去的親人“暫息”在養屍地,一找到合適的墓地就把他們遷到那裡,讓他們有個最終的“歸宿”。段莘村的獨具特色的喪葬其本質上是可以歸結於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其起源、形式、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業方式以及外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會形成不同的喪葬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