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都錯怪了HPV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112天

世界太瘋狂,HPV居然可能抑制腫瘤

因為,發生免疫抑制和 β-人乳頭瘤病毒(β-HPV)感染的患者,

其皮膚鱗狀細胞癌(SCC)的發病率/風險,會顯著升高。

所以,學術界普遍認為,感染β-HPV ,會導致SCC的發生。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

在免疫抑制條件下,感染 β-HPV並不是SCC發生的原因;

SCC 發生的真正原因是:β-HPV介導的T細胞免疫功能的缺失。

說的簡單點:

1. 患者β-HPV 感染;

2. β-HPV感染,介導/促進T細胞免疫;

3. T 細胞免疫激活,抑制SCC 發生。

所以,患者感染β-HPV,通過β-HPV介導的體內T 細胞免疫,抑制SCC 的發生。

Oh,My God!

β-HPV 感染,竟然不是壞事,是好事啊!

按照傳統觀點,

β-HPV感染後,在致癌物的刺激下,罹患皮膚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如何證明上述假說是錯的?

研究者使用了MmuPV1 感染的小鼠模型。

什麼是MmuPV1?

感染人的乳頭瘤病毒,叫做HPV;

感染小鼠的乳頭瘤病毒,就叫做MmuPV1(mouse papillomavirus type 1)。

具體研究如下:

實驗組:MmuPV1 感染小鼠

對照組:假感染小鼠(模擬感染過程,實際未感染)

先讓小鼠感染MmuPV1,再用化學致癌劑刺激小鼠,最後觀察和腫瘤相關的參數。

按照傳統觀點:乳頭瘤病毒感染,促進皮膚癌。

所以預期是,MmuPV1 感染小鼠,更容易患上皮膚癌。

實際的實驗結果卻是:

相對於對照組(假感染小鼠),

MmuPV1 感染小鼠體內,形成腫瘤的時間更長,腫瘤負荷更低。

也就是說,感染MmuPV1的小鼠,更不容易患上皮膚癌。

實驗結果與預期正好相反!

機制呢?

免疫反應介導乳頭瘤病毒的腫瘤抑制作用。

因為:

同樣是在MmuPV1 感染小鼠體內,

1)免疫缺陷(CD4/CD8 敲除)的小鼠體內,形成融合疣 (confluent warts),

免疫正常小鼠體內,無此現象。

2) 從免疫正常小鼠體內,獲取記憶性T細胞;

再將這些記憶性T細胞,植入免疫缺陷小鼠體內,

結果,免疫缺陷小鼠體內,皮膚疣的形成顯著受到抑制。

這些結果提示,

乳頭瘤病毒感染,激活T 細胞免疫活性;

這些抗病毒的免疫活性,也能發揮抗腫瘤的效應。

總之,在宿主細胞內,HPV 可以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從而抑制SCC 的發生。

參考文獻:

Strickley, J. D. et al. Immunity to commensal papillomaviruses protects against skin cancer. Nature (2019)

也许,我们都错怪了HP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