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補齊“三農”領域短板之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17個“一號文件”。

農村土地制度創新重在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需要在工業化、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創造條件使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真正成為城市市民,為留在農業內部的從業者提高生產經營效率、推進土地規模化和服務規模化創造條件。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承包權的轉讓等都要尊重農民意願。不管怎麼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是必須明確的底線。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業人力資本水平。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序發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農民隊伍,更好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細緻規劃、長遠佈局,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提高第一產業從業者的人力資本。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應與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新產業發展、農民在農業內部就業增收、新的集體經濟發展形式、鄉村治理結合起來。

2月24日召開的雲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脫貧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定必勝信心,盡銳出戰、發起總攻,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嚴格落實控輟保學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堅決奪取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要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人居環境整治、教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和生態環境治理等“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加快改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強農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突出抓好穩就業促增收工作,堅持勞務輸出和就地就近就業一起抓,把穩就業和興產業緊密結合起來。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不懈抓推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鄉村。

春耕在即,農時緊迫。要確保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主產區要努力發揮優勢,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共同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生產設施現代化建設,推進科技進步,強化生產支持保護。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切實解決面臨的困難,保障豬肉市場供應。堅持分類施策,加快推動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生豬、肉牛、中藥材等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發展思路持續打造“綠色食品牌”。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切實提升冷鏈物流規模效應和供給能力。

李平

2020年《社會主義論壇》第3期“導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