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武元衡的刺客是誰派的?

於無聲處34


唐代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勢力興起,各地藩鎮將領軍閥頭子可以罔顧朝廷的任命,兒子世襲老子的節度使,藩鎮之間形成利益關係相互呼應,唐廷政府權威遭到空前的威脅。

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私自受領了其父節度使的位子,地盤也僅僅有今河南信陽,汝南,潢州,四周都屬唐廷管轄州縣,不過這樣吳元濟還敢派兵四處搶掠。對於吳元濟明目張膽的反叛,當時唐憲宗也不是省油的燈,著令還受朝廷管轄的各路兵馬共同討伐。


當時以強硬態度支持唐憲宗以軍事手段削藩的是宰相武元衡和中丞裴度。其他懷有二心的節度使看見朝廷攻擊淮西,紛紛策應,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又是上表皇帝又是派人私底下和武元衡接觸商議,力求解除朝廷對淮西的攻勢,都被君臣兩個人堅決的態度駁回。

王承宗來文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可來武的,他派人來個釜底抽薪,燒掉唐政府儲存錢財糧食等物資的河陰院巨倉,後勤物資遭到重大損失,憲宗君臣三人的削藩受到朝廷上下巨大的壓力。


唐憲宗是唐中期有所作為的皇帝,任何枝節都沒有打動他削藩的念頭,李師道那邊此計不成另有旁門左道,密謀派人潛入京城刺殺武元衡和裴度,認為只要他們兩被殺,朝中就沒有人再敢力挺天子削藩的做法,他們都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唐憲宗元和十年陰曆六月三日,武元衡早朝,刺客半路侯準時機,先用大棒擊斷武元衡大腿,然後牽著其坐騎韁繩,等看清確實是武本人後,舉刀將其斬首。與其同時裴度也在其它地方遇刺,只是受傷僥倖逃過一命。

宰相當街被刺殺,這可是亙古不見的事,憲宗在京城展開大搜捕,最後只抓了一些替罪羊,而李師道派來的刺客並沒有真正被抓獲,一時間京城官員人心惶惶。



朝廷自然有人諫言停止削藩,罷免裴度以安人心,對這種息事寧人,委曲求全的做法,憲宗給予駁斥,如果在這時候罷免裴度,正是中了主謀者的計劃,武元衡也會白死,朝廷以後將沒有綱紀可言。

等裴度傷好,憲宗重新更加重用,任命其為宰相,君臣二人誓將淮西吳元濟繩之以法,最後徹底剷除其勢力,迎來唐中期元和中興的局面。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唐德宗朝狀元,洛州緱氏(現在的河南偃師東南)人,出身於名門世家,為武則天曾侄孫。是唐代後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在唐憲宗元和(806—820)年間曾兩次出任宰相。

武元衡詩名震中唐,為官清正廉明,曾力主堅定不移地武力鎮壓藩鎮割據,以大度儒雅的鐵血宰相名垂青史。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凌晨(此處對於武元衡遇刺的時間,後來學界有研究資料分析認為,《舊唐書》記載有牴牾。以武元衡遇刺的歷史背景、遇刺經過及史料記載為考察對象,考證出其遇刺時間為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即公曆815年7月13日,從而糾正了《舊唐書》所載之誤),天色未明,第二次出任宰相的武元衡騎馬由居住的靖安坊出發,沿寬闊的朱雀大街赴大明宮上早朝。這是他上朝的固定行走路線。武元衡在衛隊的簇擁下,就聽到道路旁邊書從中有人高呼"滅燭",被黑暗中刺客射出的冷箭射中肩部,在驅散衛士之後,刺客砍下武元衡的頭顱而去。

據史料記載,引發刺殺武元衡的原因,是因為在日益崛起的蕃鎮問題上,武元衡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是核心人物。唐憲宗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舉兵叛亂。武元衡主張不惜血本對淮西鎮吳元濟叛軍實施武力鎮壓,唐憲宗也委任他全權統籌對淮西叛軍的清剿。次年正月,朝廷決定對淮西用兵。這讓時任山東平盧淄青節度使的李師道等人感到威脅。

其實,吳元濟的之所以敢公開舉旗造反,實際上幕後有其他蕃鎮勢力的暗中慫恿和支持,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都與其有勾結來往,王承宗曾上書為吳元濟請求赦免,遭到了武元衡的嚴厲斥責。李師道心狠手辣,他一方面派出部隊偽裝成盜賊焚燒河陰(現在的河南滎陽東北)糧食,企圖破壞唐軍的軍需供應;另一方面,派出刺客潛入京城,刺殺武元衡和中丞裴度二人。

刺殺案後,京城內人心惶惶,憲宗下令滿城全面搜捕。據說,搜查非常仔細,一開始,大家都懷疑是淮西或者成德軍方面所為。後來,得到線報,拘捕了成德軍在京城的張晏等八人,經嚴刑審訊,張晏等人供人了殺害武元衡的事實,幾天後,被處斬。直到兩個月後,洛陽官員捕獲到來自山東的一批盜匪,經過審訊,才得知刺殺真相。原來,刺殺武元衡和裴度的幕後主謀既非淮西吳元濟,也非成德軍的王承宗,而且盤踞淄青的李師道。

後據有些期刊資料介紹:最終,李師道由刺殺宰相而自取滅亡,但當年殺害武元衡的十六個兇手也全部緝拿歸案,兇手們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審判過程中也出現了奇怪的一幕,京兆尹崔元略分別詢問這些兇手,關於武元衡的相貌和行刺地點時,每個案犯都說的不一樣。這就使得到底是誰殺了武元衡成了個迷。





史說新傳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用現在的話來說,謀殺當朝宰相絕對是恐怖行動。絕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元805年,唐憲宗李純登基。李純在後世素有 小太宗之稱,在他在位的時候,多次平定藩鎮之亂,而李純之所以能夠藩鎮割據。就是依靠兩位宰相,一個是裴度,另外一個就是武元衡。

武元衡,生於公元758年。 武則天侄孫。這位爺能夠武周晚期之亂。而且能做到當朝宰相、確實不一般。武元衡並非靠蔭官出身。是真正的進士及第,初為縣令。又為監察御史。唐德宗李適提拔其為司郎中,唐憲宗即位以後擔任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平章。唐憲宗在武元衡的輔助下大力平定地方藩鎮。引起各個地方藩鎮軍閥的恐慌和不滿。

就在唐憲宗積極討伐吳元濟的時候。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派人見武元衡希望他能夠勸說皇帝收手。被武元衡大罵而回。王承宗對此也無可奈何。但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對此卻懷恨在心。意圖用暗殺的方式來震懾唐憲宗。

於是在公元815年,6月3日,武元衡上朝,在皇宮東門,暗處有人突然有人射箭將武元衡前導衛兵手裡燈籠射滅。就在慌亂之中,弓箭亂飛。此時有人突然從樹上跳下,用木棒猛擊武元衡大腿。疼痛之下武元衡栽下馬來,這時候又有一人一刀將武元衡刺死。又砍下頭顱逃之夭夭。於此同時,另一位宰相裴度也同時遇刺,只是裴度命大,沒有讓刺客成功。武元衡遇刺去世不過57歲。

大唐當朝宰相在上朝途中被刺,自大唐開國以來頭一次,舉國震動。百官驚恐萬狀不知道下一個被刺殺的是誰。唐憲宗得知此事以後。立即下詔:由執金吾保護宰相上朝。而刺客為了製造恐怖氣氛,到處散步謠言,造成京城恐慌。但唐憲宗不為所動,到處搜捕刺客。而裴度受傷在家養傷一個多月才好。

有人建議停止對藩鎮的討伐,罷免裴度。唐憲宗大聲言道:割除藩鎮是朕之決定,與宰相無關。今用裴度必能消除藩鎮。當時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刺殺武元衡的是王成宗,李師道見有人當替死鬼,自然高興。

此事一直到公元818年,唐憲宗平盧叛亂,李師道部下叛亂殺死李師道才得以暴露。這是時候離武元衡去世已經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