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不怎麼給手機貼膜?

MacGuffin1992


如果要問你們換了新手機後,一定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估計不少人都會回答說貼膜吧?

買了新手機,好像如果不貼膜就渾身不自在,拿手機都特別小心翼翼,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百般呵護著,生怕磕著碰著了。你是不是也這樣?


手機貼膜在一定程度是能夠有效防止屏幕磨損,然鵝你以為貼了膜就能提高防止碎屏概率嗎?真的不要想太多!

而且你們知道嗎,貌似只有咱們國人特別熱衷給手機貼膜,什麼貼膜月入上萬啊各種新聞也時常爆出,但像其他美國、英國甚至非洲的朋友都是不怎麼貼膜的!


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呢?

非洲目前智能手機市場還不是特別成熟、飽和,很多人還在使用功能機,這咱就不說了,主要就來說說,為什麼米國人民也都不愛給手機貼膜呢?

人工成本高:

眾所周知,美國勞動力成本是遠遠高於咱國內的,不然蘋果也不會把iPhone等產品的加工程序放在中國了。

據說在老美那邊的貼膜工人成本,可能貼一部手機就要花個二三十美元,對比一下咱國內市場,到處是一塊鋼化膜十塊錢還包貼好,老美的貼膜成本高很多,他們自然會考慮更多,雖然並不是因為沒錢,而是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

手機價格相對收入來說不高:

老美的平均工資水平其實和我們差不多,據說也是3000左右,不過人家的單位是美元!

以iPhone為例,手機在咱國內和老美那邊價格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國內價格甚至更高),對於老美來說,以這樣的收入購買這樣一部手機那也只是so easy,輕輕鬆鬆不用考慮太多經濟因素就能入手。

所以手機相對他們而言,並不算是什麼貴重物品,壞了大不了就換一個,貼不貼膜也就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

使用習慣:

正如國人習慣給手機貼膜一樣,老美是不習慣給手機貼膜的。相對國內的保守,他們更喜歡給手機開放性的“裸奔”。

因為裸機能帶來更好的使用手感,每款手機設計的初衷相信一定不是為了讓我們去貼膜使用,都是兼顧了工業設計與美學以及功能完善的完美組合,為了讓用戶獲得更精湛的手感體驗。

而特別注重享受的美國人自然也是享受手機設計的這些極致手感和使用體驗,貼膜多少都會有些影響了。

所以一直以來,很多美國人不給手機貼膜其實也是人家對生活享受的習慣,不要讓貼膜限制了你對手機極致使用體驗的追求!

當然了,咱們這裡說的只是部分情況代表,咱們也沒有必要去一概而論。

那真的還有必要貼膜嗎?

前面教授已經說過,貼膜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有效減少手機屏幕的磨損,還能避免指紋灰塵的“汙染”,尤其是對一些馬大哈的機(qiong)友(diao),經常手機鑰匙放一起,長此以往,手機屏幕看起來就都被劃花了,用得很不舒服。而貼上鋼化膜就能完好避免這個問題,劃花了大不了咱就再換個膜(沒錯,人家老美是大不了換個手機,咱是大不了換個膜)。

還有一點咱們需要明白,手機貼膜並不能降低碎屏的概率。話雖這麼說,但如果你是像教授一樣的粗人經常挨手機摔地上,有時候覺得貼個鋼化膜還是有點用的。

當然,這很大可能性也是心理作用,但是有什麼關係,人活著各種努力奮鬥可不就是為了各種自我心理的滿足嘛?貼膜讓手機也讓自己更有安全感,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這種情況下,給手機貼鋼化玻璃膜還是很有必要的(說到底還是因為窮啊~),獲得心理上更大的滿足。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其實現在很多智能手機都已經換上了高耐劃的鋼化玻璃屏幕,這種材質的屏幕硬度很高,如果不是刻意為之也不會那麼容易產生劃痕。

相反的,因為鋼化膜硬度本身沒有手機屏幕好,使用一段時間後很容易產生劃痕什麼的,反而容易影響觀感。除此之外,如果使用的是不太好的鋼化膜,貼膜還會影響到屏幕的透光量和整體使用體驗,手感體驗也會下降不少。

所以綜合來說,如果想要追求更極致的使用體驗,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再給手機貼上鋼化膜的。

其實貼不貼膜還是要看個人喜好,不過縱觀國人使用習慣來說,更多人還是會選擇給新手機貼膜。

教授覺得,最好的使用體驗其實可以這樣,給新手機貼膜半年到一年後,就沒必要再貼了,一來可以讓你覺得能更好保護新手機,二來後期你還可以體驗一下不貼膜的極致手感。到時候手機也舊了,磕磕碰碰也不會再那麼心疼。

諸位機友你們覺得呢?

你買新手機一般都會貼膜嗎?為什麼?


手機教授


你怎麼知道美國不貼膜?屏幕摔碎了,不修吧,影響使用。修吧,原裝的太貴,手機三分之一的價格。買了碎屏險,屏幕摔碎了來回就要1個多星期。綜合下來貼膜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貼膜自己會,然後就淘寶買了,買了鋼化膜自己貼,壞了有備用。又壞了可以向商家索賠一張。全壞了,可以找商家刷單。用到手機退休不到30元的鋼化膜。

本人覺得手機套加上鋼化膜可以應付日常不小心的碰撞,不是猛烈撞擊完全可以應付。手機對於我們來說消費額度還是有點大的,維修屏幕商家利潤很大,碎屏險一年7,80,來回還浪費時間。手機殼加貼膜完美配合給予心理上最大的安慰和保護。(下圖是我刷單的聊天記錄)




DreamForYou


早期手機貼膜是為了包括手機的屏幕不被指紋或塵土弄髒,不過目前多數主流的智能手機都採用了高耐劃的鋼化玻璃屏幕,而這種鋼化玻璃是一種硬度非常高的材質,只要不是惡意破壞,一般都不會被輕易留下劃痕,所以目前手機貼膜並不是必須的。

目前中國的手機用戶依然習慣貼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鋼化膜聽起來很高端、堅硬,不僅可以防止指紋殘留屏幕,而且還能保護顯示屏;

2.鋼化膜的價格不貴,而且目前很多智能手機在出廠時都會隨手機贈送一張原廠的鋼化膜;

3.習慣問題,很多用戶早期就有貼膜的習慣,因此一直保留到現在;

4.由於目前的手機價格少則近千元,多則近萬元,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應該算是一個不小的開支項目,因此貼上鋼化膜會更放心一些,否則生怕自己無意弄壞。

其實目前多數手機的屏幕材質硬度能夠達到6.5,而多數單金屬的硬度在5.5,平時接觸手機最多的指甲硬度不到3,因此基本不會對當今的手機屏幕造成損壞。

而美國用戶一般很少給手機貼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人的收入較高,對於手機並沒有太過於看重,同時美國的手機都是交由其他國家地區的工廠代工,也是因為美國當地的人工成本比較高,因此多數美國人認為花費較高的價格去為手機貼一張膜是不划算的。


羽度非凡


這個我太有回答權力了,我現在就讀於芝加哥大學,目前大三。 我給大家講講為什麼美國人不貼膜,主要分為幾個方面!還有一個好玩的事情就是我告訴我同學我是祖傳貼膜,他們真的認為我們家世代都是做貼膜的。哈哈哈哈哈~

貼膜太貴

這個你們真的想不到吧,有多貴呢!2美元到40美元不等!我有一個朋友,他家裡是做外貿公司的,他們就會把華強北各類的貼膜通過亞馬遜電商平臺賣給老外,舉個例子,一張華強北拿貨的一元的貼膜,賣給老外可能是1.5元或2元,老外買回去之後直接在美國本土賣5美元。你們不敢想象吧!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為什麼美國那麼多iPhone新款,什麼iPhone X啦,iPhone 8Plus之類的,他們總能用到新的手機,是不是真的rich有錢啊,其實不是的!因為美國人的換蘋果機頻率就是中國人安卓機的換機頻率,大家多使用合約機,換機頻率比較高,現在的手機屏幕用個一兩年又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劃傷,所以沒有必要。而且合約機,捆綁的東西並不多,不想我們的運營商,基本上國內的合約機恨不得在logo旁邊都打上他們的印記,什麼聯通移動~~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有那麼多有鎖卡貼機,說白了就是美國的合約機!

人工成本太高了

有個特別逗的地方,那就是美國人很少有人會貼膜,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基本上我看到的貼膜的地方都在特別大的商場如埃德蒙商場之類的,會有個貼膜中心,商場裡則鮮有這項服務,偶爾有幾個流動攤位都是價格不菲,一般要20-50美元左右,但並不接受自己帶膜。美國也有貼膜的小路邊攤,不過都集中在中國城,也是可以自己帶膜貼,收手工費,價格和商場差不多。所以這個就是個商機哇,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回家就會在淘寶買很多很多膜,平常就在大學放學的時間,幫大家貼貼膜,10美元一張,講真我買的膜也是比較好的防指紋和防劃痕的膜,我算是真的良心商家了!你們根本無法想象,20美元的商場膜是淘寶9.9包郵三張的那種,真的太坑了!!

手機殼和手機膜的稅很高,確實裸機手感好

在美國,別小看手機配件,它的稅真的很高,有多高呢,一個手機35美元左右,要交多少稅呢,大概4美元,4美元啊!!這個都可以買個麥當勞的吉士堡了!真貴!並且就是手機的設計以及輕薄的手感就是為了讓你去更好的感受,貼個膜,再套個殼基本上你就很難有那種體驗了,反正老外有錢,好多都買Apple Care+我反正要保護我的手機。

手機配件製造業的不發達

你們在淘寶搜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膜的種類,以及殼的各種diy定製,但是在美國沒有那麼多好看的,千篇一律的工廠作品,怎麼能比得上我天朝義烏的精緻呢??總之,以上就是他們為什麼不貼膜的原因。

更多有趣有料的內容,盡在ICE機智(icejizhi)的往期精彩回答。點贊評論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想知道更多關於我在學校貼膜的經歷,歡迎評論區留言啊~~


ICE機智


美國人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吧,而且人家是將手機當作一種消耗品,而國人當成了一種必需品重視起來。

眾所周知,國人追求的大部分是大家追捧的品牌,愛的是面子,越貴,越多人追捧關注,我們會認為這個東西越值得買,而我們的理念也崇尚節儉,在面子與品行的趨勢下,國人購買的高價手機之後,就需要儘量使他的壽命更長,換個屏好幾百還不如多貼幾張膜來得實在,以至於摺合下來每日花在手機的費用上更少,還別說這樣子算下來我們中國人還是賺了不少的。國人很多把手機當成了一個電器,國人更多是當成一件消耗品,就類似我們看待衣服鞋子一樣壞了就換沒什麼所謂,而且國人注重美感和特殊,換個手機膜都能開心個好幾天。

另一個原因就是外國人人均收入高,他們注重的是這個產品對自己目前能幫助到多少,而不是想辦法去計劃這個產品的壽命和價格的比值,他們更注重眼前的價值。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國外特別是美國流行給小費吧,人工費小費加起來,多換幾次膜,還不如直接換一個手機呢!

但我還是覺得吧,貼不貼膜是自己的事情,有些外國人也還是會貼膜的,只是相比國內可能不那麼重視而已,很介意手機有劃痕的貼貼膜也無關緊要,畢竟每個人對手機關注的點都不一樣,更別說國內外文化和觀念的差異了!


環球科技視界


“外國人會給手機貼膜戴套嗎?”“歐美人用手機到底貼不貼膜戴不戴套?”最近這個爭論性問題又被網友熱議,正反方各執己見,其中被引用最多的就是源於蘋果教父喬布斯的一句話:我們花了無數精力減掉iPhone 1mm的厚度,被中國用戶帶個套就完全抹殺了!

更有人嘲笑說我們中國人有戴套情結和傳統,買了手機要貼膜帶殼,買了車也是立馬貼膜加殼,那麼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個問題。

外國人也貼膜戴套嗎?

覺得歪果仁不貼膜戴套的可以消停了,卡斐樂是做3c數碼配件的,手機殼手機膜是主營產品之一,我們每年都有很多手機殼手機膜賣往國外,日韓東南亞有,歐美國家也有,而且銷量還不少。

保守估計,深圳每天有至少6位數的手機殼和手機膜發往全球,這些手機膜總不是拿來吹氣球的吧?

為什麼他們要給手機貼膜呢?

有個說法是,手機屏幕自身的硬度和耐磨度已經非常高了,所以沒必要貼膜戴套。嗯,美國人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隨著中美交流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貼膜能夠保護手機屏幕。so……

下圖拍攝於歐洲,不過外國人差不多都是買了手機膜自己貼,因為人工費太貴了,而中國出口的手機殼手機膜相對比較便宜。

貼膜戴套到底有沒有用?

這個要分情況討論,貼膜主要預防的是刮花和摔碎屏幕,和後者相比,前者出現的幾率更高。空氣中細小的石英以及粉塵,肉眼未必可見,但硬度可比手機屏幕大多了,日子久了,屏幕就會產生細小的劃痕。

產生劃痕的屏幕在跌落時,由於厚度產生變化,受力不均,更容易摔碎,而鋼化膜的存在恰好避免了這種現象。

當然,論保護作用,手機殼顯然更大。一般硅膠減震的手機殼更容易避免手機碎屏。手機殼的另一個作用是防止劃花和氧化。

我就是想裸奔怎麼辦?

那就……裸奔唄。

所有的規則,土豪爸爸們都是可以忽略的,畢竟壞了就換,醜了就換,看膩外了就換,萬一看膩外了還沒醜也沒壞……那不是給人添堵嗎?

但有一點,如果你的工作環境不是在室內,而且是沙塵比較大的北方,真心建議你貼鋼化膜……屏幕刮花的幾率太高了,而且刮花是不可逆的,到時候再嫌棄可就晚了。


卡斐樂Cafele


其實呢,國內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鑑於文化、思想、經濟水平等不同,自然也就展現出很多看起來“不可理解”、“不可思議”的偏差。比如國人有房才有安全感,沒房丈母孃都不樂意。而歐美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則以租房為主。此外在消費理念上,即使互聯網金融已迅速普及,國人還是習慣於儲蓄型消費,而很多“外國人”則將超前消費當成必然。

即使是在電子產品方面,國內外也有著巨大差異。比如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基本是以三星和iPhone為主,國產手機一般只有旗艦機型才能分得一杯羹。而在印度市場,中國國產低端手機“橫行”,成功搶得一塊大蛋糕。至於在非洲,中國產的功能機更是成為中流砥柱。

而在貼膜方面,其實歐美和中國也有著很大不同。主要是對於“膜”的態度,國人和“外國人”有著顯著差異。以汽車貼膜為例,國人認為貼膜能夠防紫外線、防曬,還能提高車內的密閉性和隱私性,使汽車的外觀更顯檔次。而在國外,因為貼膜會降低車窗可見光的透射率導致交通事故上升,很多政府限制或禁止汽車貼膜,而“外國人”也養成了不貼膜的習慣。

至於手機貼膜,國人也是習慣性的舉措——什麼東西都要保護起來。或許,這就是空調罩、沙發罩,乃至飲水機罩等能夠大肆流行起來的原因。而且早期的手機屏幕並不像現在這樣耐刮耐磨,貼膜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保護作用。而且前幾年限於收入等,手機的換新頻率沒有這麼高。一部手機往往要用兩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貼膜自然就成為保護手機、延長使用壽命的必然舉措。

而“外國人”不喜歡給手機貼膜,也有著多種原因。比如他們本身就沒有為各種產品添加保護措施的習慣,自然也不會有為手機這一消費品貼膜的習慣。此外,國外的人工成本普遍較高。比如安裝空調、通通下水道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實呢,手機貼膜也是一個技術活兒,據說國外也有“貼膜師傅”,但一次貼膜的收費價格就為30美元左右。這樣的價格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也就導致貼膜在歐美國家並不流行。當熱,更重要的是歐美“外國人”收入水平都很高,換手機很頻繁。貼膜保護手機?完全不考慮呢!

最後還要提一下的是,現在的手機屏幕都沒那麼容易損壞了,國人可以改下貼膜的習慣了!


科技新發現


手機貼膜是一個必要的選項嗎?很明顯不是的,還有戴手機殼也不是的,其實這種事情跟個人的消費觀念和使用習慣是掛鉤的,我有時候看到有些人把自己的手機包的嚴嚴實實的,還買個金屬全包手機殼,拿在手上像個磚頭一樣,你說這有必要嗎?對於別人來說這樣保護手機會讓使用時間變長!



為什麼很多老外都不戴手機殼和貼膜?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國外沒有我們這麼廉價的手機殼和手機膜,最重要的他們沒有神奇的某寶和某東,我們貼個鋼化膜才10塊錢,買個好看的手機也才一二十塊錢,你要是去了美國和歐美一些國家,估計看到起步價都是大幾十美元的手機殼,一個手機而已花這冤枉錢幹啥!



很多東西就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產品,手機殼膜就是,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的產業鏈成熟,能造出廉價物美的東西,你要想想他們用的手機都是我們生產的,手機殼膜這種東西放在他們那都算是進口產品了!更多時候不是不能生產,而是成本控制不行~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老外不會像我們一樣把一臺工具當做寶貝,很多歐美國家的車都是刮來刮去的,手機有磨損也沒關係能用就好,這就是對待事物的心態不一樣吧,當然了這裡面並不存在歧視,本身這些決定也沒有對錯!


水哥愛搞機


為什麼美國人不怎麼給手機貼膜?

做過一段時間朗閣英語培訓,認識一些老外,然而奇怪的事,除了幾個從不貼膜之外,其他的特別是妹子就喜歡貼膜,所以題主的題目我也不好直面回答,因為我周邊的朋友貼膜比我自己都勤,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怎麼貼膜應該不算在中國的部分美國人吧!

為啥不貼膜

美國因為安全考慮,害怕看不清汽車內的場景;汽車膜的透射率比較低,影響駕駛者視線,所以汽車在美國的法律中,是不允許貼膜的。所以,美國人可能受到這個的影響,而不會去貼膜,沒準哪天貼膜都犯法。

手機便宜,貼膜太貴

我相信很多人已經說了,手機因為是合約機,當然合約機便宜,所以換機頻繁,但是解約比較麻煩(iphone新合約可以和老合約換)。

不過,誠如題友的回答,手機在美國貼膜的價格有的貴,一次貼膜的收費價格有30美元左右。

我的朋友們,喜歡貼膜的原因

我們大中國有個叫馬雲爸爸的大佬,他家的產品便宜,量多。反正我給妹子們買過很多屏幕,我表示他們喜歡貼膜的一大原因:我們中國人帶的。

本來他們也不怎麼貼膜,但是到中國後,看到小夥伴們貼膜,也漸漸的喜歡上了貼膜,有個叫Sophie的女孩曾經一晚上貼壞十張膜,處女座受不了氣泡啊!

所以,她們喜歡貼膜的主要原因是:便宜,上癮!

總結

所以,美國人不喜歡貼膜的原因可能還是由於她們對於手機的認知就是不需要貼膜,本來手機的屏就十分耐用,你貼個膜,手感差,還耗錢!

更多有趣的內容,盡在LeoGo科技的往期精彩回答。點贊評論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希望您能留下你身邊老外的貼膜故事。


LeoGo科技


因為美國人覺得手機便宜啊,幾百美元的手機,最多用一年就要換了,何必要貼膜呢?

大多數國內消費者會覺得蘋果、三星這樣的高端手機很貴,往往要付出大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工資才能買到,所以大家都很愛惜自己的手機,買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貼膜,戴殼,生怕手機颳了、摔了。

但是美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不一樣,同樣是五千元的月薪,咱們的單位是人民幣,他們的單位是美元。哪怕是1000美元的蘋果iPhone X,相對於普通的美國工薪一族來說也只佔月收入的幾分之一而已,就算不小心摔了、颳了,也不至於讓他們心疼。美國人買iPhone就好比咱們買紅米,幾百塊錢的手機,為啥要花心思去貼膜呢?

另外從使用體驗來看,手機不貼膜肯定要比貼膜的手感更好,畢竟大多數膜就是一層塑料,手指劃上去澀澀的,非常難受。而且現在都是2.5D的弧度屏幕,平常的鋼化膜貼上很容易有白邊,非常難看。蘋果三星好不容易打造出充滿美感的手機,一層膜就能破壞殆盡。像是三星S9這樣的曲面屏,想要找到一塊合適的膜就更不容易了。

再說美國那邊的人工成本也很高,咱們這裡找天橋小哥貼一次可能就二、三十塊錢。美國人貼一次膜幾十美金,用幾個月就得換,大家就會覺得不划算。而且美國人買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可以享受官方的以舊換新服務,舊手機只要屏幕沒有碎就能以不錯的價格回收,添一兩百美元就能換新手機。所以大家就覺得根本沒必要給手機貼膜。

當然美國人還是比較喜歡給手機戴殼的,可能是因為老外比較喜歡彰顯個性吧,各種各樣的手機殼都有,而且很多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因為美國人不是用蘋果就是用三星,尤其是蘋果手機的外觀太雷同了,想要和別人不一樣必須得裝個好看的手機殼才行!另外很多邊緣比較厚的硅膠殼也兼顧了保護屏幕的作用,用了這種手機殼也沒有必要貼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