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迎重大利好 監管出手 “老賴”將無處遁形

近期網貸行業借款人惡意拖延、拒絕還款等情況愈演愈烈,導致很多網貸平臺催收難度陡增,陷入逾期和壞賬旋渦。業內甚至出現了部分借款人私下串通“組團”拒還欠款的現象,並有組織的惡意散佈虛假消息意圖拖垮平臺以實現逃廢債的目的。但在近期監管的重拳出擊下,這種風氣或將成為過去。

P2P迎重大利好 監管出手 “老賴”將無處遁形

互金整治辦出手:惡意逃廢債將入徵信!

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區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上報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

通知顯示,近期P2P網貸機構風險頻發,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為嚴厲打擊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整治辦要求各地根據前期掌握信息,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下一步,全國整治辦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據瞭解,上述通知還同時抄送了人民銀行徵信局、發改委財金司、徵信中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百行徵信。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前由於網貸借款人信息未被納入徵信系統,使得“老賴”有恃無恐,但今後,網貸逃廢債信息若被納入徵信系統,“老賴”們將無處藏身,惡意逾期的借款人將會遭受重創。

P2P迎重大利好 監管出手 “老賴”將無處遁形

納入徵信後 “老賴”會遭遇什麼?

P2P的“老賴”們一旦被納入徵信系統,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不僅會遭遇名譽、形象等重大負面影響,而且其後續的生活和生存空間也將被進一步壓縮。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銀監會等八部委共同簽署懲戒失信的合作備忘錄顯示,失信人員將會被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限制貸款、辦理信用卡等,具體的信用懲戒範圍包括:

一、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包括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臥;

二、實施其他信用懲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

三、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在限制高消費方面,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後,還不得有以下以其財產支付費用的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信息僅為相關部門針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一部分舉措,希望“老賴”們都能看到,“兒子考上知名大學 或因父親失信拒被錄取”這樣的消息並非只是傳聞,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慾,肆意給其他人造成傷害,嚴重失信一次未來或將寸步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