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的婆婆

婆婆80歲了,身體大不如前。多年的操勞加上年邁,走路都變得顫顫巍巍。多年來,婆婆一直跟小兒子住,大兒子結婚後,就搬到了村東頭的新房子裡,分家生活了。

鄉下的婆婆

如今,婆婆老了,需要人照顧了。小兒媳抱怨只有自己一家伺候婆婆不公平,要求跟大兒媳一家輪流著來。大兒媳不答應,說婆婆沒有給自己帶孩子,如今養老休想找她。兩對夫妻就鬧到村委,村委給說定了方案:一家一個月,婆婆輪換著在兩個兒子家養老。

婆婆靜靜地看著兩個兒子家裡為這事鬧得不可開交,她說不出什麼話,說了也沒人聽。如今老了,幹不動活了,老頭子也早走了,剩下她孤孤單單這一把老骨頭,連選擇住哪的資格也沒有。婆婆習慣了隱忍,也不抱怨,由著兒子們去安排。

鄉下的婆婆

很快就到了月底,輪流養老的模式開始了。那天下午天都已經擦黑了,大兒子過來,把婆婆接到了他家。大兒媳冷著臉,瞥了一眼,算是打了個招呼就走開了。

婆婆被安排在西邊的小屋子裡,裡面靠窗安了一張小床,半舊的薄被褥胡亂堆在上面。房子有一大半放著各種各樣的雜物,所剩無幾的空間裡,有一張矮小的方桌,油漆已經斑駁。

鄉下的婆婆

婆婆顫顫巍巍脫下身上的外衣,躺進床上的被窩。一扇開得很高的小窗戶,透進來清冷的月光。

婆婆當年給大兒子蓋新房子時,每天累得腰都快斷了,但心裡美呀,兒子長大成人要娶媳婦了,作為母親,她盡力了。新房落成後,婆婆又張羅著置辦了一屋子新傢俱,大兒子興奮地摸摸這摸摸那,鄭重地跟母親承諾:“媽,我以後一定好好孝敬你!”

鄉下的婆婆

婆婆給大兒子蓋的房子在村裡,顯眼得漂亮。一年後,大兒子就娶了媳婦,是他的高中同學,人長得白淨高挑,跟大兒子都在鎮上的工廠上班。婆婆心裡滿意,整日笑得眉眼彎彎。

婆婆年幼喪母,在繼母手裡討生活,有過多少辛酸她從來不提。她18歲就結了婚,進門後,裡裡外外一把手,又聰明又勤快,孝順公婆照顧家人,村裡沒人不豎大拇指。婆婆長得也美,身量苗條,肌膚勝雪,一雙眼睛一笑就彎成好看的月牙兒。

受過苦的婆婆對孩子好,彷彿要把自己受過的苦在孩子身上彌補回來似的好。前面仨女兒,後面倆兒子,婆婆對每一個都好。

鄉下的婆婆

女兒們出嫁後,婆婆給大兒子蓋了房娶了妻,又開始忙小兒子。把家裡住的老房子翻蓋一新,託人給小兒子說媒相親。後來小兒子娶了鄰村的姑娘,大高個大眼睛,長得伶伶俐俐。

給兒子們蓋上房娶了妻,婆婆的一大樁心事算落了地。這時,大兒媳懷孕了。婆婆更加喜笑顏開,隔三差五做了好吃的,顛顛地跑上20來分鐘,從村西頭跑到村東頭,為了大兒媳能吃上一口可心的飯菜。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大兒媳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婆婆忙前忙後地照顧伺候,一個月子下來,孫子和媳婦娘倆都又白又胖,婆婆卻看著更加瘦小了,眼窩也往裡凹陷著。

鄉下的婆婆

婆婆這樣的人,不會考慮該不該給媳婦看孩子,她根深蒂固覺得帶孫子是奶奶責無旁貸的事。但是,那一年,婆婆的丈夫病了,開始沒當回事,隨便吃點藥也沒見好,後來突然就開始吐血。送到醫院去檢查,已經是晚期了。

醫生很快安排了手術,婆婆不願耽誤孩子們的事,把醫院陪床的活全部攬下來,白天晚上都住在醫院裡。在醫院呆了幾個月,出院回了家。婆婆每天悉心照料,但是丈夫的病情還是越來越重,後來又再次吐血,又跑去住院,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趟,半年多後,人還是走了。

婆婆那段時間,憔悴了很多,本就不愛多言的她,更加沉默了。每天只是機械地幹活,眼神黯淡著,臉上掛著看不出悲喜的神情。

鄉下的婆婆

那段艱難的日子裡,大兒媳的兒子一天天長大,婆婆錯過了看孫子的最初那段日子。等一切料理停當,小兒媳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婆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既要忙著看孫子,還要忙著一家人的飯,大兒媳那邊離得稍遠,實在無暇顧及了。

大兒媳因為這,跟婆婆結了怨。人前人後地數落婆婆的不是,鄉里人多嘴雜,那些話經常添油加醋傳到婆婆耳朵裡,婆婆總是輕聲呵斥:“不要亂傳這些話,沒有的事。”

逢年過節,大兒媳也堅決不來婆婆這邊,只派兒子過來領壓歲錢。婆婆總是悄悄多裝一份給大孫子,然後再把他口袋塞滿糖果,牽著他的手,送回家門口,婆婆也不進去,看著大孫子跨進了門檻,婆婆再獨自一人往回走。

鄉下的婆婆

婆婆一輩子,寧願委屈自己,也絕不肯虧待別人。即使左鄰右舍,遇上個急事或者生活困難的,婆婆也總會不計報酬的幫上一把。婆婆心裡有一把火,經歷了多少磨難也沒熄滅過,這把火叫做善良。

婆婆如今住在大兒媳家裡,大兒子一大早就出門上班,孫子已經在外地工作,家裡就只剩婆媳二人。婆婆早上醒來,想喝一口水。顫巍巍爬起來,拎拎暖壺是空的,她摸出自己帶的搪瓷缸子,顫巍巍推開門,看見大兒媳正在院子裡拿著個手機眉開眼笑地講話,餘光一瞥見婆婆,臉上立刻起了冰霜,一轉身回屋去了。

鄉下的婆婆

婆婆走進院子東面的廚房,房子重新裝修過,已經不是當年蓋起來時候的樣子,灶臺上各種小家電,旁邊立著雙開門大冰箱。“大兒子兩口子日子過得真不錯。”婆婆心裡欣慰地想到。婆婆顫顫巍巍倒了一缸子熱水,看見一隻盆裡放著半根油條,婆婆拿過來,泡在缸子裡,慢慢走回自己的小屋子去。

要在這裡呆一個月呢,婆婆不想討人嫌,什麼要求也不提,可大兒媳卻越來越看她不順眼。家裡總共三口人,吃飯卻從來不在一個桌上。大兒子在家時,大兒媳會拿一隻碗,把碟子裡的菜胡亂扒拉幾筷子,再扣上一個硬饅頭,給婆婆端到小屋,撂下就走。

鄉下的婆婆

婆婆牙齒不剩幾顆了,饅頭咬不動,就泡在搪瓷缸子裡,倒上熱水,泡爛了再吃。那些支稜的燒菜也咬不動,就夾一塊在嘴裡含著,慢慢砸吧點鹽滋味。

大兒子不在家時,大兒媳飯也不再端,婆婆只能要麼去廚房灶臺上找點剩飯,要麼就餓著。大兒媳不讓婆婆出門,她自己出去時,就把大門啪嘰鎖上。有時候,她一出門就是一整天,婆婆自己在家,一口一口咽白水,再餓也不去動廚房冰箱裡的食物。

鄉下的婆婆

婆婆一天一天數著日子,眼看就要到月末了,卻突然發生了一件事。大兒子急急慌慌的去找弟弟,說老母親摔地上了。小兒子趕緊跟著跑到哥哥家,一進門就看見老母親躺在院子裡。已經是冬天了,棉襖上蹭了一片白灰,前襟的扣子也脫了線,領子往下耷拉著,露出一截蒼白枯瘦的脖子。

小兒子問站在一邊的大兒媳,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跌倒的?大兒媳說:“咱媽也不知道要幹啥?非自己出來,我這一個月,每天三頓飯,你問問你大哥,哪一頓不是端屋裡,恨不能喂嘴上噢?”

小兒子瞪著大兒媳,又問:“那我媽衣服咋扯壞的?”大兒媳一聽白了臉,叉著腰翻著白眼嚷道:“你啥意思啊小叔子?你啥意思啊?你給我說清楚!”

鄉下的婆婆

躺在地上的婆婆,張著手想去拉小兒子,使勁地從喉嚨裡發出焦巴巴的聲音:“你不要衝嫂子喊,就是我自己跌倒的。是我!”

婆婆住了院,三個遠嫁到外地的閨女都趕回來了。看到這情形,幾個姐姐立刻起了疑心,七嘴八舌猜測著,越推敲越生氣,說著就要去找大兒媳算賬。婆婆拍著床板,拼命讓她們別去鬧。

鄉下的婆婆

女兒們被安撫下,先給老孃治病要緊。婆婆摔斷了大胯,因為年紀太大不能手術,只能保守靜養。婆婆被小兒子接回家,三個姐姐,開始分班,每個月來一個人照顧老母親。

蒼天眷顧,婆婆在遭了許多罪後,竟然奇蹟般的好轉了,可以在輪椅上斜靠著坐坐,甚至可以拄著柺棍站一會兒。這段時間,大兒媳一次也沒有來過,也許是害怕面對婆婆也未可知。

鄉下的婆婆

一年以後的一個冬日,小兒媳急匆匆進門來,湊近婆婆的耳邊說:“媽,知道不?我嫂子長病了。”婆婆問啥病?小兒媳支吾了一會兒說:“聽說渾身疼,是不好的病。”

第二天,就有鄉鄰們來看婆婆,七嘴八舌說著大兒媳的事。有個奶奶恨恨的跺著腳說:“報應啊報應!這一個村裡的老人,誰不知道你那媳婦不是個好東西!”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跟著附和:“就是就是,還說啥沒給她看孩子,她忘了那房子誰給她蓋的?那月子誰給她伺候的?沒良心的娘們,該!”

婆婆面色冷下來,堅決阻止道:“別亂摻和我們家的事!不要胡說!”眾人看婆婆一臉嚴肅,就都知趣的散開了。

鄉下的婆婆

婆婆想去看看大兒媳,讓小兒子推著輪椅,去到村東頭的大兒子家。

大兒媳虛弱的躺在床上,已經瘦得皮包骨頭,慘白的臉透著烏青的顏色。令人絕望的病痛,讓大兒媳對過去做過的事感到恐懼。見到婆婆,她先是恍惚了一會兒,然後顫巍巍伸出手,使勁抓著了婆婆的手,顫動著嘴唇不住地說:“媽,對不起……媽,我錯了……”

婆婆用手幫大兒媳梳理著頭髮,喃喃說著:“不提了,不提了,莫怕,媽在這!”大兒媳哭不出聲,眼角大顆的淚緩緩滲出來。

鄉下的婆婆

第二天,大兒媳就走了。聽說最後的時刻,一直在喊著媽,喊著兒子。

婆婆那以後一直住在小兒子家,小兒媳對婆婆的態度好了許多。天氣好的日子,婆婆喜歡坐在院子裡曬太陽。她的頭髮全白了,年輕時的標緻已經被時光打磨得模糊不清,但婆婆的眼睛依然清亮,安靜祥和的面容,讓婆婆看起來更加慈眉善目。

鄉下的婆婆

婆婆如今快90歲了,近一個世紀的悠悠歲月,山一重水一重的走過。多少坎坷和悲涼,都沒有磨滅掉婆婆心裡的愛,眼裡的光。這愛與光,給人希望,她們一直在,永遠在。



作者介紹:感情世界撲朔迷離關心則亂,看古今情事,悟不變核心。樂小路願和您一起,發現愛、學習愛,抵達愛。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