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看到这个问题,不少小伙伴肯定要说了,那自然是装备精良啊。正面战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就是在《亮剑》里头,缴获到日军一些装备,也足够李云龙高兴一阵的。新一团,独立团,这些强悍的队伍,不少装备也都是缴获日军发展起来的。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话是这样说不假,不过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对于当时我国军民来说,日军的武器装备无疑是相当精良。即使是中央军的德械师,也要吃败仗。可是在二战时候的美军看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亮剑》中,李云龙很少吃过日军的亏,山本一木是为数不多的厉害角色。其坚持的特种作战在大杨村曾让孔捷吃了大亏,为此被降职处分,差点去喂马。日军参谋长听完战报,特意看了一下山本的特工队。

当时问了一句:这些人都是德式装备?山本回答,非也,美式装备M3冲锋枪。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听完,日军长官感叹一声。由此可见,在日军眼里,德式装备比自己好一些,美式装备远在自己之上。纵观二战战场,日军三八大盖,王八盒子,迫击炮之类武器确实名气不小,零式战斗机也曾让盟军空军吃了不小的苦头。可是随着美军之后武器研发的跟进,这些都成了昨日黄花。解放战争时期,领教了国军美式装备的榴弹炮,李云龙都吓了一跳。原本以为日军山炮够厉害了,谁成想山外有山。

于是乎,美军看不起日军装备,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让人意外的是,日军有一件武器,还是赢得了美军的较高评价的,那就是八九式掷弹筒。

闲话少说,先上图: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图中显示,所谓八九式掷弹筒,有些其貌不扬。外表看起来跟以前的打气筒似的,长短也与人的前小臂差不多。学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毕竟日军王八盒子的学名还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呢。可是说起手炮,小炮,八九式掷弹筒就不那么陌生了,这些都是它的绰号。

历史上,日军八九式掷弹筒在1929年研制成功定型生产并且装备部队。由于是日本神武纪元二五八九年,故而命名为八九式掷弹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巧不起眼的构造,其性能却不容忽视。

八九式掷弹筒优点很多,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射角大,弹道弯曲。在杀伤隐蔽在工事隐蔽物之后的目标时候很有效果。射程和威力,也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

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杀伤效果好,极其适用于山地作战。美军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八九式掷弹筒是日本陆军中唯一值得评价的兵器。”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言下之意,也就这一件兵器,美军还看得上眼,其余的,也就不说了。整个二战时期,也就德军和日军装备了掷弹筒,德军方面性能较差,日军八九式掷弹筒可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

太平洋战争,飞机轰炸炮火交锋,日军不是美军的对手,可是退守之后的日军采用坑道战夜袭战,美军重武器难以发挥作用,只能步兵逐步清扫据点。日军坑道四通八达,掷弹筒机动灵活,一个小组打几下就跑,美军反应不及,又缺乏与之对应的近距离武器,经常被隐蔽在工事之后的日军利用曲线弹道杀伤。

鲜明的例子就是,硫磺岛战役,每平方公里美军倾斜了炮弹1200多吨,自己仍然伤亡近三万人。冲绳战役,美军又伤亡近7万人。最后不得不使用了原子弹的,如此伤亡,日军掷弹筒也就被美军记下了。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武器怎样?美军看得上眼的就一个

其实说起来,八九式掷弹筒也是有致命缺陷的。没有类似迫击炮一样的精准瞄准器,射击时候主要依靠经验和感觉,运气成分较大。八条右旋膛线,炮身过短,炮弹经过的膛线距离也就很短,发射角度只能手扶控制,拉动发射瞬间,对精度又是不小的打击。二战结束之后,八九式掷弹筒就被淘汰了,可是不影响它曾经的名气和战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