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照顧年老的長輩,或是自己有了慢性病、老年病,看醫生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對於就醫深感困惑,甚至有些畏懼,有很多問題不瞭解,比如,如果同時有多種的慢性病,怎麼看病比較好呢?掛號該掛專家號嗎?如果醫生建議的項目不在醫保範圍內,該如何選擇呢?……這些問題可能讓不少人就醫時感到畏首畏尾,更有不少人就醫不敢多問醫生,往往帶著困惑去醫院,又帶著困惑回家,今天就圍繞這些問題給大家一個解答: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同時有多種慢性病,如何避免每天去醫院?

隨著年紀的增長,無論是自己還是長輩,多少都可能有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糖等等,那麼,為了避免老人或者自己在不同的科室裡團團轉,也為了避免重複用藥,最好的方法是大部分的疾病由一個醫生來看。

這時候有人會問不同科別的慢性病一個醫生可以嗎?一般來說不少慢性病源頭可能是一種,比如三高,三者互相聯繫,可能最初只是血糖偏高,這樣的情況下,單一的醫生用藥也可以照顧到高血壓和高血脂;再比如如果有糖尿病,又有腎病,如果單一醫生用藥物治療可能會考慮到腎濾過率的問題,避免藥物副作用。但如果不是同一醫生,他不瞭解腎病問題,可能開出的藥物會引發嚴重的副作用。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當然,如果醫院有老年科或者去老年醫院,那是最好,尤其是對長輩看醫會有較大的便利;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找一個自己信任的診所醫生或內科醫生,同樣可以解決老人大部分的慢性病困擾。這裡特別強調信任二字,是因為良好的醫患關係,對老人慢性病的控制大有助益。老人如果信任醫生,自然會比較願意聽醫生的話,也會願意跟蹤檢查,病情就會比較穩定。當然醫生也很重要,必須細心認真,有全科醫療的概念,而且有醫療的新知識。

很多慢性病的控制,可以找單一醫生治療就好。那什麼時候必須看專科?就是當必須要做一些特別處理或者手術時,例如做導管,只有心臟科可以做;或是某些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只有神經內科可以開,就必須另外去掛專科。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那到底要去哪裡看比較好呢?很多人用大病、小病來區分,大病去醫院,小病去社區。但醫生認為應該用疾病的穩定度和治療工作區分。比如,一般感冒或已經維持得很穩定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這些病在基層醫療單位處理就好,很穩定的疾病去診所也能得到相應的照顧,基本上只要受過訓練的內科醫生就會看這類的病,不必一直跑大醫院,不過定期的跟蹤最好在同一家醫院或診所,這麼做對患者來說,一方面費用負擔較小,二方面也省時方便。

至於一些緊急、對健康的威脅性較大、處理難度較高的疾病,或是需要完善設備的疾病,那當然就一定要去大醫院看。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這是很多人的困惑,不過我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去看診都會選擇專家號,因為很多醫學專家在治療某類疾病上得心應手,看問題更準確,畢竟一輩子鑽研一種疾病和看很多疾病,在經驗上是不同的。

不過,考慮掛不掛專家號,還是要跟疾病有相關的。比如自己的疾病未知,或者看過很多醫生也沒有結果,只有大方向可能應該去看哪一科,那麼就應該掛專家號,這時候專家的經驗有可能能更準確的診斷及治療,找到問題的癥結。但如果只是一般毛病或者已經明確的疾病,需要的只是檢查和常規治療,那麼只要一般醫生就可以解決,就不必特地去排隊或者花較貴的專家號費了。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醫生建議自費項目,該怎麼辦?

有時候去看醫生時,會遇到醫生建議自費使用某種藥物,或是手術時自費用某種技術或某些醫材,比如說,老人要換人工關節,到底要用醫保內器材就好,還是要花幾萬用自費的器材?藥物是用醫保內藥物還是進口的自費藥物?

要不要接受自費項目,實際考慮的,首先當然是要看患者或家屬的經濟情況,如果經濟有保證,當然要自費的。的確有些自費手術,可以讓患者少受些罪,或者治療恢復效果更好,自費的醫療器材也可能有更長的使用年限,避免到時候再置換。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但對於經濟情況一般的人來說,還是要考慮性價比的問題。而且實際上,不同醫療體系,對於自費項目的政策也不同。有些不正規的醫療機構存在醫生向患者推薦自費項目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患者多花了冤枉錢,那麼這個時候可能需要患者先不答應,而是尋找第二個醫生或者信任的醫生來諮詢意見,讓其從專業角度來考量。

那麼什麼時候尋求其他意見?

從醫生和醫院的角度來看,基於不要浪費醫療資源,同時也節省個人時間、心力、費用的考量,是不會鼓勵患者有任何問題都要“貨比三家”,動不動就換醫生什麼的;但如果病人被診斷出重大疾病,或是醫生建議要動大手術,患者若覺得很不踏實,希望知道其他醫生見解,這時去尋求第二意見,跟不同醫師討論治療方向,也是一種明智的作法。

看病掛什麼號?自費項目怎麼選?就醫常見的5大疑問,為您來解答

而從患者的角度來說,如果自己有相熟的醫生,多打聽和考量是很好的瞭解自己病情的方式。

不過,不是每位醫生或者醫院能接受患者詢問第二意見,這時候溝通的難度較大,不過患者如果是正常渠道,一般也可以拿到相應的資料,比如檢查情況和治療情況,可以為第二名醫生的診斷治療做參考。

也有些病人或許因為擔心醫生專業水平,就會刻意隱瞞已經看過某某醫生,去找其他醫生詢問,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當下醫生的反感,當然也可能增加疾病治療的問題,比如已經經過某個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未告知情況,可能會因為重複檢查、用藥造成浪費,也可能會因為用藥衝突造成患者出現其他問題。而且,有些檢查是具有損傷性的,比如X光片,如果在短期內多次照射,對健康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