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面對全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個人也都無法置身事外,也都深切感受到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各種巨大變化。

隨著年後的復工,每個打工者在深感焦慮的同時,相信也都在思考,未來的路到底該如何走?是繼續去大城市打工拼搏,還是留在自己的家鄉,過點小富即安的日子。

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的爆發: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從這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疫情發生對於每個求職者內心的影響。

那麼疫情過後,到底是選擇繼續到大城市拼搏,還是留在家鄉安逸呢?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1

首先來分享兩個故事:

(1)

朋友老肖43歲,程序員,在深圳打工18年,年前被公司裁員了,他說自己這年齡,找工作也不好找,還好在深圳一套價值900萬的房產,年輕的時候買的。

經歷過這次疫情,他說他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情,現在打算把房子賣了回老家,相信也能過得挺好的。

畢竟在家鄉,其實也花不了太多的錢,置辦一處房產,再買一輛代步車,日子應該也能過的挺好。

故事中的老肖把這個想法發到網上,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討論和爭議,很多網友也是各自發表了多種不同的觀點:

  • 有網友贊同老肖回去,四十多歲年齡,幸苦了十幾年,回去找點簡單輕鬆的事做,過點輕鬆自在的日子。
  • 有網友說,有這麼多錢,可以退休了,回去做點風險小的投資,光吃利息都足夠一家人的生活了。
  • 有的網友說,沒必要回去,肯定以後會後悔的,四十多年,還很年輕,可以繼續找個工作,人不做事會廢掉的。
  • 有的網友說,人不能只為自己考慮,還要考慮孩子,畢竟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和發展環境會比較好。

在這些觀點中,有支持老肖回去發展的,有不支持老肖回去的,還有很多是給老肖提出方案和建議的。

仔細想想,大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反應,我想應該是在經歷這次疫情之後,大家對於生活和未來職業的發展,有著全新的思考。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2)

我表弟在深圳工作,每月收入18000,也不算低,但也不高。為了結婚,他花600萬元在深圳買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樓房。

為了買房子,他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還賣掉了老家的舊房子。湊足了200萬付了首付,他每月的房貸將近2萬元,為了還房貸他削減開支,節衣縮食。

高額的房貸、新生兒的消費,夫妻的生活開銷這些重擔都壓在表弟的身上。雖然他的妻子又重新開始工作,但他們的月薪還是不夠生活開支。表弟戒了煙,戒了酒,賣了車,過著貧困的生活。

舅舅勸表弟把房子賣了,回家鄉發展,現在在家鄉掙5000元/月,生活質量要比深圳高多了,可表弟就是不聽,他說生活再苦,也不想回去給親戚瞧不起。

在這個例子中,表弟為了能留在深圳發展,選擇貸款買房子,卻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壓力,生活質量直線下降,但他還是依然堅持選擇一家人能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

除了表弟所說的面子問題,最主要還是他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很多東西早已習慣,而且大城市的發展機會畢竟比較多,孩子的教育環境和各種教育資源也比較好。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2

從上面兩個真實事例可以看到,對於到底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這裡面倒並沒有什麼對錯,下面我將從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

一、選擇發展還是安逸

1)、城市發達程度決定發展空間

在大城市各種資源集中、經濟發達,企業總部也較多,自然就業機會也就多,如果想要在個人職業上有所突破和發展,那肯定是要選擇在大城市發展。

但與此同時,大城市人才濟濟,競爭壓力會比較大,生活工作成本也會比較高,如果自己沒有兩把刷子,在大城市生存和發展的挑戰就會比較大。

而小城市競爭就沒有那麼激烈,房價低、生活成本沒那麼高,生活的壓力肯定要比大城市小的多,幸福指數相對也會更高一些。

但同時也要看到,小城市的就業機會比較少,發展空間也不大,想要在事業上能有所突破就會相對比較難一些。

當然任何事也沒有絕對,小城市也不一定就完全沒有發展機會,這還是要具體看行業、看什麼性質的工作。

特別是現在隨著互聯網科技,和城際交通的高速發展,讓信息獲取變得更加輕鬆、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讓機會創造有更多可能。

我有個同學,大學畢業以後,沒有去大城市打工,而是選擇留在了家鄉。剛畢業那幾年,他在當地一家國企工作,後面因為企業效益不好,他就辭職出來創業,選擇了做農副產品生意,這些年運用互聯網思維把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

2)、大城市靠能力、小城市靠關係

大城市各種資源集中、就業機會多,市場也相對比較規範,靠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能給自己找到發揮才能的舞臺。而在中小城市,相對來講,市場自由程度不高,人脈資源在求職就業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大城市裡你需要投遞無數次簡歷,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夠最終贏得機會,而在所謂的小城市裡,有時不過是託幾個人、花點小錢、吃幾頓飯,甚至只要打幾個電話也許就能分分鐘搞定的事情。

選擇大城市和小城市發展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專業、能力和人脈關係等,去綜合的做出考慮,而不要盲目的覺得到大城市發展就是好,也許小城市的舞臺會更加適合你。

所以選擇發展還是選擇相對安逸,這裡面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人生有很多種活法,只要是自己覺得開心就好,沒必要總是要去和別人比較。

有的人追求物質層面;有的人追求精神享受;有的人活著想成就一番偉業;有的人覺得平平安安、小富即安就好。正是因為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才豐富了整個世界。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3

二、選擇非凡還是平凡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才造就了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選擇非凡還是平凡的人生並沒有什麼對與錯。

有的人胸懷大志,覺得人生就應該多一些經歷,多一些體驗,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更願意選擇在年輕的時候去大的城市闖蕩,不但可以多長見識、提升自己的眼界,還可以認識更多優秀的朋友,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的人覺得平凡可貴,人生就那麼短短几十年,何必要把自己折騰的那麼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待在小城市也並沒什麼不好,沒有那麼大的生活壓力,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簡單的生活,這就是一輩子。

其實無論是選擇非凡還是平凡的人生,和待在哪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過著平凡的生活,生活在小城市也未必就不可以去實現非凡的人生。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4

三、選擇當下還是未來

有很多打工者選擇到大城市發展,生活再艱苦,日子過的再憋屈,也不願回到家鄉讓人瞧不起,因為他們在給自己賭一個未來。

他們不想像自己的父輩一樣,一生平平淡淡,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家族未來的命運。而他們認為只有大城市才能幫助他們去實現這一切。

特別是很多已有家庭的中年人,寧願過著苦逼的日子也要留在大城市,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畢竟在大城市,教育資源會比較豐富,小孩的視野會比較寬,見識會多一些,同時接觸周圍人的層次也會相對更高一些。

上面這些說法,確實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但這也並不盡然,難道在中小城市,在自己家鄉打拼就沒有未來嗎?答案肯定是不一定。

隨著國家經濟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很多二三線城市其實也都發展很不錯,也同樣孕育著大量的機會,這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對於孩子教育雖然比不上大城市,但也並不會差到哪裡去,畢竟學習最終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同時在中小城市,家庭的經濟壓力也會相對更輕一些,這樣可以在經濟上給到孩子更好的教育支持。

人生本來就是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如果你想要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那就留在小城市;如果你不甘於現狀,想要為自己折騰出一個不一樣未來,為後代創造一個不一樣的平臺,那就去大城市闖蕩吧!

疫情過後,是在家鄉安逸,還是去大城市拼搏,這3點建議值得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