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西安交大在5年內能重回前9嗎?

用戶3097068141224


不得不承認,地方經濟實力對高校的發展影響太大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西安交通大學未來五至十年能保持現在的排名就很不錯了。

目前國內高校的形勢,清華北大一騎絕塵,不管辦學實力還是社會聲譽,都遠遠高出其他高校。其次就是復旦、上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華東五校,牢牢抱成團,幾乎鐵板一塊,與清北一起,組成了我國高校前七的陣營。自然,無論北京還是華東,毫無疑問都是屬於經濟發達地區。

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都屬於C9聯盟,但C9是1998年定的,也就是說代表的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上世紀90年代及其以前,計劃經濟餘波尤在,西交和哈工大都得到了不少政策上的傾斜,尤其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屬於工信部下面的高校,所以即使地處祖國東北,也能拿到相當豐厚的辦學資源,維持自身的辦學地位。但進入21世紀以後,市場經濟進一步繁榮,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地理位置對院校的影響越來越顯著,無論西交還是哈工大,都很難說自己仍保持前十。

西交和哈工大漸漸落後於清北和華五,就不得不與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混戰,爭奪前十的席位,這場混戰中,由於地方經濟的限制,長期下去,西交的勝算並不明顯。更為嚴峻的是,除了這些傳統名校的競爭,一些新興的院校,呈現了後來居上的態勢,比如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西湖大學等。

是不是地理位置就完全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呢?也不盡然。

地方經濟實力差,意味著學校辦學經費少,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這一點中科大的做法很明智。中科大也就2008年以後,經費稍微好了點,在此之前,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辦學經費也不寬裕。在這種情況下,科大一不建新校區,二不擴招,在學科佈局上,集中精力發展理科專業,弱化了對工科專業的支持,此舉曾經一度被調侃,中科大工科不行就不能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應該改名“中國科學大學”,但也正因為有的放矢,才讓中科大在經費困難的年月,保持了辦學聲譽,其理科專業甚至可以與清北爭鋒。等到近十年經費狀況好轉,中科大才重視工科,佈局新工科,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實力。

返觀西安交大,不僅沒有強化學科精度,反而在2005年合併了財經學院和醫學院,稀釋了有限的辦學資源,就顯得不太明智了。


上庠


我二十年前上大學,那時候西交很強,現在肯定是有退步的,這個不能否認,但是退了多少我也不好說。不過我得說明一下當年所謂的C9,為什麼只有九所,而哈工西交能進這個九所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在所在省的首位度非常高,而武漢的兩所不分伯仲,以武漢當年的地位也不可能給兩個名額,這事就這麼涼下來了,所以不要有事沒事吹C9,感覺挺無知的!


花間一壺酒PP


交大在我心裡一直是前5的存在,不是什麼武大郎之流能比的


飛天豬834


希望很大,一步之遙。我們先看國內目前各個大學實力情況。清華北大前二不必多說。浙大上交復旦前五,浙大是體量大,上交是工科強悍,復旦大學人文類很強,互有勝負。中科大應該是第六,中科大的國際聲譽僅次於清北,所以在usnews和qs排名都是中國大陸第三,但這既是中科大的優點也是缺點,規模太小且畢業生留守國內太少。南京大學第七,南京大學文理科強大,但是近一段時間發展一般,屬於華東五校吊車尾。

第八第九很多人認為是漢二,但是漢二存在用數量衝指標現象,與川山吉同為巨無霸。前十應該有高精尖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國科大就是以前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實力極其強悍,ESI排名中國大陸第一,超過了北大清華,但是鑑於體制還沒有理順,所以只能先排在後面。人民大學則是文科學校的天之驕子,經濟學管理學都很好,高考成績屬於華五檔次。第十名應該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的🐮得益於其工信部老大的地位,每年的科研經費都排在全國前十,充足的財力支撐了哈工大工科老二的地位,這恰恰是西交最缺乏的。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全國前十大學,而且這個格局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都很難改變。其他頂尖名校還有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和南開大學。西安交大吃了地域和經費的大虧,如果在蘇州必然妥妥的全國前八。好在得益於現在的王樹國校長,西交已經強勢觸底反彈,在科研人數遠小於漢二情況下: 國家三大獎全國第五,SCI全國第十,自然科學基金全國第十,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全國第四,ESI工科是中國第七個全球萬分之一學科,院士候選人數全國第八,2019高考錄取分數中西部第一……各項指標都很強勁。漢二長期以來抹黑西交甚至南大,就是為了上位,而這恰恰說明西交地位高於漢二😄

補充一下,西交也是美帝黑名單11校中,唯一既有學校又有下屬學院上榜的高校,能被美帝重點"照顧",恰恰說明這個學校的偉大🇨🇳






gelaxy007


雖然西安交大目前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排在全國前9的(比如院士數量等),但是在“大學綜合實力排名”方面,5年內想回到前9,我覺得有難度。我覺得哈工大倒是沒問題。

第一、我們先來看看西安交大在世界大學的排名

USNews2019世界大學排行榜,第16位

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位,比17年提高1位

第1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20位,和去年一樣

西交大雖然相比自己是進步了一點點,但是其他的學校進步比他更大、更快

第二、西交大自己都沒有5年迴歸前9的打算

作為同樣的第一批入選985的C9高校,清北和華五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他們依然是國內最好的學校,他們更多的爭的是誰是第一、誰是第三。而西交大和哈工大掉隊了。

但是我覺得西交大在掉隊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不如哈工大轉變快,還在抱著之前的老黃曆,吃老本,人們也更多揶揄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1、現在孩子們選學校,地域很多人是首選,既然地域限制了我的生源,哈工大不侷限於只在哈爾濱本地,這不是人家深圳校區已經開始招人,而且成果喜人,只用了2年的時間,深圳校區的生源甚至都超過了本部。哈工大這幾年的名次在上升。

2、你去西交大的官網上看看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那崛起的理由在哪呢?夢想還是要有的,不然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

第三、西交大在合併潮中並未趁勢崛起、管理層理念落後

在2000年合併潮中,很多985大學都是受益者,比如華科、浙大、吉林大學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學校並沒有重視合併的學科,導致發展一般,和預期結果差距太大。

西交大的醫學發展一般。如果是一個有作為的學校,這個時候不應該總是抱著自己工科強校的念頭,而應該趁勢發展這些學科,尤其是醫學和財經都是現在的熱門專業。這當然和學校的管理層理念有莫大關係。

第四、經費是不得不談的一個問題

畢竟不是哪個學校都能像中科大那樣,即使政府經費不到位,也能出成果、耐得住寂寞,大部分學校還是要靠經費砸出來的,看看武大和華科、中山這幾年國家給的經費就知道為啥發展這麼快了。

還是那句俗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南京大學為啥大家都說他退步了,錢少當然是其中一方面,沒錢拿什麼請老師、留住那些牛人,沒錢拿什麼搞科研出成果,沒錢拿什麼擴建校區、提高硬件條件、提高同學的滿意度。

最後,我覺得地域不應該成為限制一個學校發展的最大理由,你可以走出來的,不用故步自封在陝西。

畢竟你看看人家美國的紐約大學等都可以在全球各地建立校區。想發展起來,

第一還是需要自身條件硬,難道西安不比合肥好嗎,為啥人家中科大比你牛(據說合肥承諾給中科大科研經費很多都沒落實到位);

第二西交大,世界那麼大,你可以出去看看;

第三或者陝西政府也可以學習一下上海或者廣東的模式,不要想著我這麼多高校雨露均霑,先打造一個龍頭或者近幾年就重點打造這一個學校,比如上海交大、深圳大學,快速發展,名氣和排名、實力都有了。


煮酒論高考


排個隊,北大清華第一梯隊無爭議,中國科技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學,西安交大,哈工大


大郎是我


希望很大,只有一步之遙。我們先看國內目前各個大學實力情況。清華北大前二不必多說。浙大上交復旦前五,浙大是體量大,上交是工科強悍,復旦大學人文類很強,互有勝負。中科大應該是第六,中科大的國際聲譽僅次於清北,所以在usnews和qs排名都是中國大陸第三,但這既是中科大的優點也是缺點,規模太小且畢業生留守國內太少。南京大學第七,南京大學文理科強大,但是近一段時間發展一般,屬於華東五校吊車尾。

第八第九很多人認為是漢二,我認為應該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人民大學。國科大就是以前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實力極其強悍,ESI排名中國大陸第一,超過了北大清華,但是鑑於體制還沒有理順,所以只能先排在後面。人民大學則是文科學校的天之驕子,經濟學管理學都很好,高考成績屬於華五檔次。第十名應該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的🐮得益於其工信部老大的地位,每年的科研經費都排在全國前十,充足的財力支撐了哈工大工科老二的地位,這恰恰是西交最缺乏的。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全國前十大學,而且這個格局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都很難改變。其他的頂尖大學還有西安交大,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和南開大學。西安交大吃了地域和經費的大虧,如果在蘇州必然妥妥的全國前八。好在得益於現在的王樹國校長,西交已經強勢觸底反彈,在科研人數遠小於漢二的情況下: 國家三大獎全國第五,SCI全國第十,自然科學基金全國第十,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全國第四,ESI工科是中國第七個全球萬分之一學科,ESI總量即將歷史性超越武漢大學,各項指標表現都很強勁。漢二長期以來抹黑西交,就是為了上位,而這恰恰說明西交地位高於這哥倆😄

補充一下,西交也是美帝黑名單11校中,唯一既有學校又有下屬學院上榜的高校,能被美帝重點"照顧",恰恰說明這個學校的偉大🇨🇳






用戶91950089752


西安交通大學本來就在前九,一直在,從來沒有掉出過。

之所以被某些機構排在第九之外,那只是評價標準,參數,緯度……不客觀、不真實、不科學而已。

更何況,世界上哪一種評價體系能夠真實、全面的再現一所大學的實力和水平呢?目前還沒有,以後也未必有。比如,就拿一個簡單的科研實力來說,僅此一項就需要十年,乃至幾十年寒窗苦研,才能取得一點成績,可有的大學,一年兩年就排名上升好幾位,這真實科學嗎?

不可否認,因為地方經濟發展有差異,對當地高校的投入有影響,這是客觀原因。但學校的發展還涉及到其它方方面面,比如,辦學方向、人才引進、教學質量、學科基礎、硬件設施、學校風氣等等。

所以,就大學人才培養質量、數量、科研能力、貢獻、校風和學科特色而言,西安交通大學獨樹一幟,一直處於較高水平,至少在國內前九之列。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隨心詠歌


地區收入差距在那。無法改變事實。西交大想入實力前十,一個字難,兩個字很難,三個字非常難。大家都從學術排名,學生就業,科研經費上去分析。能分析出啥?西交大,清華,北大,浙大,南大,復旦,上交,都屬於同一個體制內,體制內所有東西都是一個標準,同一個體制內西交大能得到什麼?經費照顧,還是人才聚集?大家都是對等的,最優秀的人才去各個體制內大學概率同等。體制外呢?教育部管不了,也給不了。體制外的資源和地方經濟實力有關。經濟實力越強對人才獲得資源更便利,對頂級人才吸引力更大。即使西交大出了頂級人才也會流向上述地區,留不住頂級人才。要不國科大,上科大,南方科大也不會坐落在上海,深圳。作為體制外的西湖大學,也是在經濟實力強勁的杭州舉辦。

作為豐厚底蘊的西交大,要進前十,除非西安經濟實力進入全國城市前五,或者體制外辦學或許有希望。不過這些都是幻想。


不歐歐


西交大會到前9什麼並不重要。首先重要的西交大要收縮一些專業,重新建立工科優勢。30年前工科第二,20年前工科前五,10年只有只能排8-9。這兩年有跡象好轉,希望工科10年能回到前5。

第二,是管理學科任何不重走工科覆轍,10年前管理還在前2名,現在可能要出前5了。合併陝財,沒有和管理協同發展很可惜。管理學科也沒有幫助公共衛生,也是可惜。

第三,醫科不用太激進,比鄭州大學好就行了。不過醫科和工科結合動手早,要下大力氣保持住。其他生命科學,新聞,社會學...該放棄就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