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长关键期易引发心理问题

​朋友的女儿,超级学霸一枚,刚上初中就住进了学校。刚开始,朋友如释重负的感觉让她深感向往已久的幸福终于盼来了:下班后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生活、学习!

生活没有了压力不管做什么都起劲,隔三岔五和朋友同学同事约局,逢人便说:“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回,不用管孩子的日子太轻松,孩子就得尽早放手,让她多加锻炼锻炼,养成自律、独立的习惯,别以后上大学床单都不会铺。”

可是,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朋友就留意到女儿不对劲,以前就像只永不疲倦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现在回到家后一声不吭,独自躲在房间里不知道捣鼓什么。有几次,朋友好奇地进门探究竟,结果被女儿无情地赶出来。女儿在家里的说话内容只有两句“嗯,知道了”、“没事,总来问这种问题,烦不烦?”住校前后几个月已完全判若两人。

“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长关键期易引发心理问题

也许人的一生,很多事情都会随风而去,唯有在校寄宿的日子,足足可以牢牢记住一辈子,永生难忘记。住校的经历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魔幻的,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温情的,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痛苦的,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会带来永远抹不掉的心理阴影。我们来听听有住校经历的同学怎么说。

@格兰222: 在学校宿舍,不能成绩好,不能长得好,不能穿得好,不能用的好,故意扮丑有人说你疯,故意装傻有人说你阴,蓬头垢面有人嫌你脏,一番倒饬又有人说你骚。有人表面和你热情,等你不在就在寝室骂你,挑拨离间,还和别的寝室的人联合起来讨厌你。这种阴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德克希:在校住宿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会让人记得一辈子。它们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心里,带不走忘不掉。它们也像镜子,会照见对待家庭、对待同龄朋友、对待自己的相处方式,所有这些方式将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住宿总是有很多理由,但错过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弥补,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就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有些毛病一旦养成,即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修正,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阶段的三年,正值青春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的身心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敏感、焦虑、困惑、好奇都会交织在这个时期里,正处青春期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初中生寄宿学校至少有以下三个不利因素:

一、人际关系不和谐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强烈,现在的孩子普通个好强、性格倔强不服管,甚至有点任性有些自以为是。再加上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状况的孩子们到了宿舍集体生活以后,很多孩子不懂得适应新的环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很容易把在家唯我独尊的想法带到集体生活中。在沟通交流上也缺乏一些经验技巧,这样就很难免导致一些矛盾摩擦,甚至会有冲突出现。

“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长关键期易引发心理问题

甚至有些孩子在处理某些事情上容易走向极端,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阴影,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当孩子们失控之后有些时候会衍生出暴力,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频繁发生的学校霸凌事件,大多数是发生在学校的宿舍里,初中生更为多见,这就是学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导致的恶果。

2.攀比心

青春期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再加上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在这个蠢蠢欲动的年纪,孩子怕的不是扛不过压力,而是自我意识驱使下的相互比较和攀比。孩子住进了学校宿舍,与室友的关系变成了24小时分不开的“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上的攀比学习成绩的对比是无法避开的。再加上这种年纪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性格不稳重,有些孩子还会故意挑起一些小矛盾小冲突,虽然学校有安排宿舍管理员,但关起门的矛盾时有发生。

3.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成长的最为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里孩子会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比如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遗精等等。虽然家长或学校都会进行性方面的早期教育,但当孩子真正发生这些事情时,大多数孩子还是会有些紧张和害怕的,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在家住宿,家长会随时关注并进行相应的引导,而到了学校住宿,只能自己独自面对和处理。

随着孩子生理发育和成熟,青春期孩子还会有一些比如性冲动,性幻想等,比如会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早恋现象。住校男生女生相处时间更自己,又不受到家长的控制,再加上离开家长寄宿学校的相似经历,更容易产生一种惺惺相惜情愫。在这孩子趋向早熟的大环境下,有些住校生已经开始早恋,这无疑会给其他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和诱惑。

“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长关键期易引发心理问题

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别让孩子住校了,至少读高中之前能不住校就不住校了。虽说父母在,到了80岁仍是孩子,但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有些家长坚持不让孩子住校,想法很简单:因为孩子住到学校,出现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很需要父母帮忙,哪怕陪伴时,而父母却不在身边,做为孩子的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起分担分享喜怒哀乐,那该是多悲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