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時會有幾百平民百姓圍觀?


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時會有幾百平民百姓圍觀?

路易十四用餐圖



歐洲的國王與東方的皇帝究竟有什麼區別?

即使最接近於東方帝國的法蘭西王國,它在絕對君主制程度上也比東方帝國要輕得多。

或者可以這麼說,東方帝國皇帝與臣民關係類似於精明的主人與狡猾的僕人,而在歐洲,即使最接近東方帝國的法蘭西,國王與臣民的關係更像是領袖與信眾的關係。

這裡我們可以用清朝康熙帝與法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國王做一個對比。

康熙帝雖然在東方敘事裡被塑造成了“聖君”,但事實上康熙帝在統治華夏時內心卻始終有一種以“強兵臨敵國”的感覺。

康熙帝一面擔心人口過少的滿人會不知不覺被漢人同化,另一方面“三藩之亂”又讓康熙帝認識到漢族巨大潛力和文化優勢,如何讓愛新覺羅家族以及八旗這個群體繼續保持統治地位,又能讓漢人心甘情願承認這種統治地位,同時還要避免八旗被漢人同化,這對於康熙帝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課題。

而康熙帝所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強調“首崇滿洲”的同時,刻意貶低漢人,強調滿人質樸,漢人“奸猾”。


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時會有幾百平民百姓圍觀?

康熙帝戎裝圖


所以康熙帝才會在康熙二十六年,警告皇太子師傅湯斌,警告他不要用漢人習氣“汙染”自己的太子。

一入漢習,即大背祖父明訓,朕誓不為此…設使皇太子入於漢習,皇太子不能盡為子之孝,朕亦不能盡為父之慈矣。——《康熙起居注》

甚至康熙帝會在一些極小的事情上也不忘記貶低漢人的生活習慣,比如康熙帝就曾對漢臣誇耀過自己生活節儉,食不二味,而漢民之所以生活困難,和漢人生活“奢侈”,不懂得節約有很大關係。

聖祖覽疏畢,曰:“不雨,米價騰貴,發倉米平價糶糝子米,小民又揀食小米,且平日不知節省。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爾漢人若能如此,則一日之食,可足兩食,奈何其不然也?”——《清稗類鈔》

然而事實上根據《康熙起居注》,康熙帝第二次東巡盛京,御膳房為他準備的老虎肉、熊肉、狗肉和魚肉就有十四車之多。

總而言之,康熙帝對於他治下的大多數民眾,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取悅他們,而是在茲念茲的想著如何“防備”他們。

這一點上,和同時期的法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然法國從路易十四開始,開始走向了絕對君主制道路,但是毫無疑問,法王路易十四想的更多的卻是如何“取悅”自己的臣民,如何讓臣民不自覺之間就心甘情願服從於王室。

而路易十四想到的辦法就是把他,法蘭西國王的生活變成一場盛大的表演。


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時會有幾百平民百姓圍觀?

凡爾賽宮

路易十四曾經專門對自己的王太子解釋過,自己為什麼要不斷舉行奢華的慶典。

慶典活動使臣民們愉悅,會給外國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向他們顯示華麗、權力、財富和威嚴。——《製造路易十四》,英·彼得·伯格

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路易十四以及他的繼任者路易十五把作為國王的他們的日常生活全面對法國貴族以及公眾開放,只要有禮服以及佩劍,任何法國平民都可以到凡爾賽宮現場觀看國王是怎麼用餐的。

路易十四每一次用餐至少有300人參與,包括用餐的和準備食物的廚師和僕人。路易十四在餐桌上為喝一杯兌了水的酒需要三名僕人參與這個過程,耗時八分鐘。

而法國普通平民則身著禮服在特定的公眾站臺觀看他們的國王是如何用餐的。而通常人數都在一兩百人,甚至許多法國人把“觀看國王吃飯”當做去凡爾賽旅遊的必備項目。


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時會有幾百平民百姓圍觀?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用餐儀式毫無疑問是經過預先精心的設計和排練,他之所以不厭其煩構建繁瑣的用餐儀式,本身就是在構建和製造法王在絕對君主制下的神聖性和權威性。

這段充滿學究氣息的句子翻譯成普通大白話就是,在路易十四看來,17世紀的法國,絕大多數人都是一些沒什麼見識的“蠢人”,國王只需要通過種種儀式,裝得自己很厲害,那麼“蠢人”成堆的法國,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就都會覺得國王真的很厲害,喝杯酒居然這麼麻煩,吃個飯居然這麼多人伺候,太厲害了,我們跟定國王了。

應該說,路易十四的想法和做法在法國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路易十四宮廷中產生的任何新鮮花樣會迅速流傳到民間。例如,路易十四患肛瘻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全法蘭西的關注,肛瘻突然變成了法國的時髦病。

假設當時有兩個法國平民一塊聊路易十四的肛瘻,他們肯定這麼聊天:

“嘿,你知道嗎?聽說神聖的國王陛下得了肛瘻。”

“肛瘻?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很厲害,我也想和國王一樣得這個病。”

“這個病可不是一般人能得上的,村口神父說了,只有最虔誠的信徒和老爺們才能得肛瘻。”

“好羨慕那些得了肛瘻的人,我也好像得這個病哦。”

“我告訴你啊,我們的領主亨利爵爺今天上午特別高興的宣佈他得了肛瘻,為此準備這周在城堡舉行大型的宴會來慶祝呢。”

“真的假的?那不是我家的雞又保不住了?”

不要以為這是作者胡編亂寫,事實上這就是當時路易十四對於法蘭西的影響力所在。

肛瘻突然變成了時髦病,大家喋喋不休地談論著肛瘻,每個人都認為或者希望自己得這種病;這些人無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和君主得了一樣的病。——《世界近代中期生活習俗史》

說到底,歐洲即使最接近東方帝國的法蘭西,即使是“雄才大略”的路易十四,他也許會為了打仗毫不猶豫掏空法國人身上每一個法郎,他也許會為了鞏固波旁家的王權而處死上千上萬的人,但是他始終很清楚,波旁家族對法蘭西的統治,並不是建立在“軍事殖民”上的,而是建立在“愚昧”的法蘭西人願意接受波旁家族對自己的統治基礎上的。

因此,作為國王,必須通過種種“表演”和儀式,塑造王權的神聖性和權威性;但這種行為本身就象徵著法蘭西與大清關於什麼是“統治”巨大而不可調和的分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