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線為什麼不弄兩頭都是Typec接口的呢?

搬磚的搬運工


感謝您的閱讀!

我自己使用的小米筆記本 Pro就使用的是USB C接口(實際上,也可以說是Type C)接口,就是使用的雙接口都是Type C。而且,市面上也有不少使用的是雙Type C的接口,並非不存在兩頭都是Type C的接口的數據線。

type C確實有著現在USB接口無法比較的一些優勢。

  • 正反都可以使用,沒有方向性,你只要將充電線插進手機就能夠實現接口的傳輸。
  • 速度更快,按照估計,Type-c接口比USB接口傳輸速度更快。甚至有預測,type-c連接器傳輸速度甚至可達10Gbps,
  • 具有供電能力強的特點,能夠進行更高瓦數的充電,能夠更快的提升充電速度。
  • 擴展性強,在滿足充電需要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影音信號的輸入輸出。

它這麼有優勢,為什麼雙頭Type C沒有普及呢?這裡有一個主要的原因——現在大部分的設備,還是使用USB接口,特別是電腦、筆記本等等,USB接口想被Type C替換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需要很多設備的支持,已經革新,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LeoGo科技


你在說啥?



龍之吻別fw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兩頭都是Type-c接口的數據線叫什麼?

這種線叫“Type-c數據線”,也叫“C-to-C數據線”。

這種線有什麼特點呢?相信隨著目前Type-c接口的Android手機的流行與普及,大家應該都有一定了解。也可以參照我頭條文章裡面關於目前主流手機的接口解說,裡面有詳細介紹!

這裡重點提三點:

1.Type-c是隨著USB3.0以及USB3.1協議的頒佈而產生的;

2.Type-c接口支持正反插;

3.傳輸速率極快,可達10Gbps;

Type-c接口由USB-IF組織於2014年8月份發佈,是USB標準化組織為了解決USB接口長期以來物理接口規範不統一,電能只能單向傳輸等弊端而制定的全新接口,它集充電,顯示,數據傳輸等功能於一身。

那為什麼現在數據線沒有普及C-to-C數據線呢?

有如下兩點關鍵原因:


1.Type-c接口是近幾年才興起流行的,遠沒有做到各種設備接口完全統一普及的地步,現在仍有很多電子設備,特別是電腦絕大多數都是USB-A接口,並且很多設備只支持USB-A,USB-B接口等。因此C-to-C暫沒能做到普及,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充電器是Type-c數據線。

2.成本貴,雖然目前有部分設備在接口上既做了USB接口,又做了Type-c接口,但畢竟少數,如果廠家大勢生產Type-c數據線,恐怕成本上會有一定壓力,並且一時間銷量可能也不會太火爆!

以上就是為什麼市面上C-to-C數據線不是很常見的原因。

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硬件十萬個為什麼解說


電腦端或者說充電器端為了通用性和兼容性還是大頭usb接口

這是樂視充電器,正反都能插



bosnake


    先說一下什麼是type-從接口,type-c接口是usb接口的一種形式,相對應的還有type-A和type-B,下圖顯示了這三種類型的接口▼。

    A就是我們最熟悉的USB形狀,B是顯示器USB的母頭,C則是題主問的東西,除了這三種外,USB還有mini和micro。相比來說,C可以承載A很多達不到的東西,而且支持正反插,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USB的版本

    USB有2.0、3.0、3.1版本,不同版本讀寫速率是不同的,type-c哪個版本都可以,比較坑的是很多手機有type-c接口,但只是usb 2.0。


    再說說usb 3.0,傳統的usb 3.0叫法已經被usb 3.1取代,只是usb 3.1分為兩個版本,gen1和gen2,gen1是5Gbps的帶寬,等同於usb 3.0,而gen2是10Gbps的帶寬,這才是最新的usb版本。

    type-c還能幹什麼?

    type-c除了具有usb的基本功能外,還能承載視頻信號和雷電3,以前類雷電3長的像minDP,type-c出來後,就稱為type-c的樣子了。需要注意的是,雷電3和視頻是type-c的副業,不是所有的type-c就支持視頻輸出和雷電。

    雙type-c為什麼沒普及?

    type-c既可以實現數據高速傳輸,又可以作為視頻、雷電接口,那麼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普及呢?還是因為錢的問題,成本高,授權費高。

    就比如雷電3,這是個好東西,帶寬足夠大,可以擴展外接顯卡、支持視頻輸出,但是intel的授權費上天啊,只有水果系統能夠承受得住,所以雷電3一直沒有普及開來。

    實現雙type-c的普及,不僅僅是手機,還需要u盤、移動硬盤、顯示接口都要更新,所有的移動設備也需要改變,這樣算下來,成本就有點兒高了。


    總之,type-c能實現的功能相比type-a來說多太多了,但是很多“可能”實現的功能授權費高,成本高,並不是所有的type-c都有,所以雙type-c仍未普及,不過這應該是發展趨勢。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隨著新科技的大力推廣,Type-C這種略顯超前的數據接口似乎已經來到了普及的風口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都在用Type-C(或者說叫USB-C)接口的數據線了。儘管所有的Type-C看起來都一樣,但是實際上它是有很多不同類型的。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Type-C只是指這個特定的USB插頭,加上一些線纜的接線規範。所以說Type-C只告訴你線是什麼樣子的,它不描述任何特定的速度、能力或支持的數據協議。它基本上被設計成一個更現代,符合未來趨勢的插頭。Type-C插頭有更多的引腳,所以它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且插頭是對稱的,不用怕插反。

除了外觀,我們還要考慮它的一些參數,比如功率、數據傳輸速率。雖然沒有描述任何特定的速度或電源功能,它仍然有最小的規格。例如,所有的Type-C線纜應該支持至少3安電流和60瓦功率。而且,由於TYPE-C線纜的兩端都是相同的,因此它必須被連接起來,這樣它才能以同樣的方式發送數據和電源,這被稱為“雙重角色”。

這與之前的USB線纜不同,“主機”端(如您的計算機)通常有USB-A連接器,而“設備”則有其他一些連接器,如Micro-USB、Mini-USB或USB-B。

讓我們來看看TYPE-C線纜的不同可能速度。有些人可能已經熟悉USB 3.1或“超級速度”USB,它支持高達10Gb的速度。很明顯,TYPE-C不是這些東西中的任何一種。同樣,Type-C只是連接器,而USB 3.1是數據傳輸標準。相反,Type-C線纜可以使用其中的一個或多個USB標準。這可以是USB 2.0、3.0、3.1 Gen1或者3.1 Gen2。根據它使用的USB速度等級,它將有不同的最大速度。這意味著即使Type-C是最新的全新連接器,可能它的速度與普通的usb2.0線纜一樣,只有480Mbps。當然,它也可能支持USB 3.1。所以買線的時候要注意看參數。

再看看電流和功率。有些充電線可以達到5安和100瓦,這比標準的3安和60瓦要高得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TYPE-C線纜或設備都能做到這一點。如果線纜、充電器和設備都支持供電,Type-C還有有一些特別的功能。比如給顯示器這樣大的設備充電,不用另外接插頭到牆上,所有的數據和電力都是通過TYPE-C線纜傳輸的。

此外,電源傳輸不僅僅是發送電源,它還傳遞有關連接設備的信息。因為如果線纜或設備不支持供電,電源將默認只發送3A,但是如果它看到它支持供電,它需要知道更多信息,比如使用多少電。此外,電源的傳輸可以利用TYPE-C的“雙重角色”能力,因此一個端口可以作為電源輸入或輸出,甚至可以在模式之間切換。這就是為什麼在最新的mac電腦中,可以通過將線纜插入TYPE-C端口來給它們充電,所有這些端口也可以用來為設備本身供電。

再看看TYPE-C支持的不同協議,叫做“備用模式”,目前有四個,DisplayPort,ThunderBolt,HDMI和MHL。其中MHL是用來連接智能手機和電視的。一般用於手機HDMI適配器的micro-USB,使用的就是MHL。和以前一樣,任何給定的TYPE-C線纜可能支持也可能不支持這些協議,當然這些協議不一定會使用TYPE-C。顯然,DisplayPort和HDMI都有自己的接口,但是ThunderBolt 3將專門使用TYPE-C。實際上有兩種類型的ThunderBolt 3型線纜。有一種“主動”線纜,有40Gbps,還有一種被動線纜,有20Gbps。

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就是Type-A了,這也是大多數人默認的USB接口。至於Type-B,在打印機等設備上相對常見,而Type-C則是最新的接口標準。除了以上三種外,常見的USB接口還有Micro版本,也就是常見的安卓充電線,Micro USB。

還有一種常見於移動硬盤,屬於USB3.0版本的Micro USB。這種接口其實相當於MicroUSB的升級版,為了達到USB3.0的速度,增加了部分接口。其實二者還是可以通用的,比如偶爾忘記帶移動硬盤線時,用安卓手機充電線也可以實現數據傳輸,不過速度就只能達到USB2.0的速度了。

由以上的介紹大概可以看出,Type-C其實無非是USB接口的一種形態,由於Type-C內置的針腳數相比於Type-A和Type-B更多,所以理論上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擁有Type-C接口就等於非常牛逼呢?很多人說Type-C有超高的速度,輸出4K顯示等等,是不是所有的Type-C都支持呢?

其實關於Type-C接口只是具備了支持更高速度的硬件條件,但是至於是否支持,這就要看其支持的USB協議了。而對於USB協議來說,不同的型號對應的是不同的速度,比如我們常說的USB2.0,USB3.0,USB3.1等等,當然也要算上蘋果的雷電3接口。其速度的對比如下圖。

理論上,USB協議都是向下兼容的,那麼從實際上說,支持的USB協議其實與接口外形沒有必然的聯繫。下面這張圖中,綠框中是Type-C,紅框中就是是支持USB3.1的Type-A。

既然Type-C並不等同於高速度和多功能,那麼為什麼給人的感覺Type-C就是牛逼呢?由於Type-C與USB3.1協議出現的時間相近,再加上不少手機廠商為了增加噱頭大幅度的吹噓Type-C的優點,於是給人們形成了Type-C就是USB3.1的錯覺。然而對於常見的大部分手機Type-C接口來說,其實本質仍然是USB2.0的協議。




歸雲二三里


不是沒有兩頭都是Type-C的數據線,但目前大部分還是充電頭端是USB-A接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這是因為以前手機在一些調試和管理方面需要電腦進行,就算到現在手機大部分時間都不再依賴電腦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使用一頭是USB-A加USB-Type-C的情況。

最開始的時候手機下載視頻音樂都是通過電腦進行的,那個時候把視頻音樂拷貝到存儲卡里,然後在把入手機的,再之前手機的進步不需要再把存儲卡拿出來,直接使用帶有USB-A的電腦端接口進行電腦到手機存儲卡的拷貝,這方便了很多人,充電端的USB-A接口就流傳下來了,到了智能手機時代初期,因為智能手機不成熟很多管理設置還是需要電腦進行設置的,這個接口就一起保存至今。

直到USB-C的推出也就是Type-C,它既能充電,而且能給充電設備供應100W的電功率輸出,也能做為數據輸入輸出的接口後,才逐步改變手機接口的現狀。最先改變的是手機的耳機接口,因為Type-C是可以輸出音視頻信號的,再加上傳統3.5毫米耳機接口太佔手機內部空間而且容易進水都問題,所以就有廠商開始使用Type-C接口取代現有耳機接口。

可是這個接口畢竟還是現在普及過程中的接口,所以很多廠商目前還是以充電端和手機端兩個接口的形式出現,這也比較節省成本。USB-A頭成本相比Type-C是很便宜的。但相信再過不久會越來越我的手機在數據線兩端都使用Type-c接口的,畢竟筆記本電腦有的也可以只使用Type-C作為唯一的接口出現了。


愛想世界


  現在已經有兩頭都是Type-C接口的數據線了,華為、戴爾、蘋果、小米等品牌的筆記本,都會內置相應的接口。一些主流的充電器,也是Type-C接口。

  最近幾年,手機數據線接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安卓手機來說,從早期的Micro USB接口,到現在的Type-C。同樣,蘋果手機的接口,也升級到了Lightning接口。不過,這些手機數據線的另一端,還是USB接口。


  在蘋果推出PD快充後,蘋果手機的充電器接口也發生了變化,由USB變成了Type-C接口。一些安卓手機的第三方充電器,也開始向Type-C接口靠攏了。另一方面,一些品牌的筆記本電腦,也內置了Type-C接口。

  與傳統的數據線相比,兩端都是Type-C接口的數據線,兼容性更廣,因為大部分手機都是Type-C接口。而且,一些電視也有這一接口,更方便連接。


  為此,現在兩端都是Type-C的數據線並不罕見。只是,由於很多充電頭支持快充,還是傳統的USB接口,目前兩端都是Type-C的數據線還沒有普及。就趨勢來說,兩端都是Type-C接口的數據線,未來2-3年內將會普及。


賈敬華


雙C口,充電速度快,充電寶也支持C口快充輸出,而且也能給筆記本充電,確實方便



天才鬥


主要是type-c接口的普及度還遠遠達不到滿意的程度,理論上一條數據線兩邊都是type-c接口肯定是未來的趨勢,但是現在還為時尚早,畢竟type-c接口在手機上真正流行起來也不過是這兩年的事,至於筆記本電腦和相機等設備也只是限於較新的產品才有那麼一兩個,如果這時候貿然把數據線都改成雙type-c接口的話兼容性就是一個大麻煩。

type-c接口相比傳統USB接口有體積小,傳輸速度快,可以盲插,功能豐富等諸多優點,但是電子設備發展這麼多年一直被usb type-a接口統治,市場上老接口的保有量太高,為了保證兼容性和用戶體驗,type-c接口數據線必須要保留一端的type-A接口,否則適用面和銷量肯定會大受影響。

當然,目前也有不少專門推出的兩端都是type-c接口的數據線,而且這樣的線材會越來越多,兩者會在市場上共存很長一段時間,我想未來2-3年以後,type-c接口設備真正普及開來,到時候純type-c數據線應該才會遍地開花。總之,一切都是時間問題,兩端一致的type-c數據線早晚會成為未來的線材標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